升級改造鄉村公園39個!番禺區打造田園式鄉村

從外省回到家鄉的阿偉開著小車進入番禺大龍街新水坑村的中心路時,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綠樹成蔭、小橋流水、花香陣陣、鳥語聲聲,放眼望去,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寬闊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全部安裝了路燈,村裡建起了別墅,河涌不再是昔日人人掩鼻而過、避之不及的臭水溝,清水潺潺重回人們的視野。阿偉感慨地說:“這幾年家鄉的變化太大了,下次一定要帶外地的朋友回家做客,感受家鄉的美好。”這是村民眼裡不一樣的美景、不一樣的家鄉,也是番禺區新農村一幅幅美麗的現實圖。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今日,廣州日報記者採訪獲悉,番禺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紮實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為建成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宜居宜業宜遊美麗鄉村做出不懈努力,正舉全區之力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向縱深推進,村民有了切切實實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升级改造乡村公园39个!番禺区打造田园式乡村
升级改造乡村公园39个!番禺区打造田园式乡村

蹄疾步穩打造美麗田園

在東環街甘棠村青蓮池,記者看到,公園內種植了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幽靜安逸、舒適愜意。老人、婦女帶著孩子在這裡玩耍,與城市裡的小區公園相差無幾。甘棠村村民蘇叔告訴記者,這裡曾經是汙水塘,是衛生死角。後來經過改造,垃圾被清走了,水塘也變清澈了,成了一座乾淨整潔的公園,很多人都喜歡在這裡休閒娛樂。

“以前村子看著很破舊,環境很亂。整治以後,現在村裡又幹淨又漂亮,心裡特別高興。”新水坑村村民芬姨自豪地對記者說。如今,新水坑村將昔日的汙水塘建成荷塘景觀和主題生態園,並將藏汙納垢的閒置地、邊角地進行圍蔽,建成小型綠化休憩區,打造舒適的人居環境。去年,番禺區新增綠道兩段共5公里,升級改造鄉村公園39個,綠化面積9.7公頃。

升级改造乡村公园39个!番禺区打造田园式乡村
升级改造乡村公园39个!番禺区打造田园式乡村

去年以來,番禺區系統推動田園整治,全力打造美麗的城市花園、城市溼地。印發實施了《廣州市番禺區“美麗田園”建設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番禺區田間工具棚搭建指引》等政策文件,推動全面清理田間地頭垃圾雜物,嚴控新增違規“工具房”“看護房”“大棚房”,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逐步清拆違法違規的田間建構物,全力遏制農地非農化現象,實現在2020年春節假期前完成兩線兩沿地區“田園整治”任務,2020年年底全域農村田間地頭達到乾淨整潔標準。

2019年番禺區第一輪整治共排查設施農業大棚582個,排查大棚面積17651畝,前階段共拆除“看護房”、“大棚房”104501.49平方米,約合1000多間。第二輪整治共排查需整治“看護房”155個,面積約4千平方米,清理田間地頭約13.6畝,復耕8.5畝,清理垃圾雜物約32噸。使得雜物亂堆放、建築亂搭蓋情況得到有效整治,田間地頭生產垃圾得到有效清除,田園建設及村容村貌從“髒亂差”逐步變為“潔齊美”。

同時,結合畜禽養殖業監管的實際情況,有序開展畜禽養殖資源化利用工作。2019年,通過對“散亂汙”畜禽養殖場所的清理工作,進一步加強了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目前,番禺區的畜禽養殖資源化利用為76.7%,按計劃完成今年68%的進度,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配套率達100%。

美麗鄉村示範片建設亮點紛呈

走進東環街甘棠村法制文化公園。“永遠跟黨走”映入記者眼簾,沿著法治之路,可以看到法治語錄、經典案例,讓街坊在休閒娛樂的同時,增強法治觀念、提高法治意識,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學習氛圍,這是甘棠村這些年變化的縮影,更是番禺區鄉村振興的真實寫照。

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番禺區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積極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細,共同助力美麗鄉村建設。里仁洞村抗日烈士紀念碑、大嶺村革命烈士亭和塱邊村松露小學等革命蹤跡得到妥善保護提升,建設成為我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水坑村、甘棠村和東沙村等眾多美麗鄉村,均在公共場所大面積體現黨建元素,具有強烈新時代特徵。多元化提高美麗鄉村文化、藝術內涵,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美麗鄉村的成功經驗和建設成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番禺區積極推進美麗鄉村道路沿線、池塘、景觀湖沿岸和公園綠化升級改造和美化亮化提升,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2019年番禺區沙灣北村、新水坑村和大嶺村入選廣州最美村莊,大嶺村入選廣東省旅遊文化特色村,沙灣古鎮美麗鄉村精品路線入選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番禺水鄉文化遊線路入選廣東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眼下,番禺區一系列旨在讓村莊更美的舉措還在繼續,一幅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宜居宜業宜遊美麗鄉村畫卷正在這片土地上徐徐鋪展開來。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蔣蕾蕾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波 肖桂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