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韋和委內瑞拉沒有經濟學家麼,為何兩國貨幣變成了廢紙?

津巴布韋和委內瑞拉,這兩個國家在以前都不是窮國,甚至經濟條件要遠超周邊其他國家。津巴布韋原來是非洲重要的農業大國,有“麵包籃子之稱”,而委內瑞拉則是有名的產油國。作為現代國家,兩國自然是建立有現代教育體系的,國內也有很多高校,必然會又一些研究經濟的學者,再不濟也應該有一些在海外求學的人。就算是國內真的沒有懂得經濟的,政府也應該會聘請一些外國的經濟顧問什麼的。然而再好的經濟學家其說的也不算,其也擋不住政治家的決策。

津巴布韋和委內瑞拉沒有經濟學家麼,為何兩國貨幣變成了廢紙?

(委內瑞拉與津巴布韋)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兩國經濟崩潰,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

這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兩國的主要產業都遭到衝擊。對於津巴布韋而言,主要是該國的土地改革政策。因為原來津巴布韋就是農業高度市場化、集約化。政府強制接受白人農民的土地,將其分給部分農民、失業軍人或者被官員貪墨。新政策接導致生產資料遭到系統性破壞,生產率降低不說,還造成大量土地荒廢。原本糧食生產大國,甚至鬧起了饑荒。

津巴布韋和委內瑞拉沒有經濟學家麼,為何兩國貨幣變成了廢紙?

(世界面值最大的紙幣)

對於委內瑞拉而言,自查韋斯上臺之後,開始推進他的“左”的經濟社會政策,進行逆市場化,利用石油收入不計成本超發社會福利。這使得委內瑞拉本來就不怎麼發達農業、輕工業更是雪上加霜,待2014年全球石油價格崩盤後,該國經濟直接破產,由於外匯儲備耗盡,糧食和日用品都難以供給,國內甚至出現饑荒,大批民眾逃亡鄰國避難。

津巴布韋和委內瑞拉沒有經濟學家麼,為何兩國貨幣變成了廢紙?

(委內瑞拉貨幣貶值)

產業結構單一,黨支柱產業遭到衝擊後,無法獲取更多外匯,國際貿易收支平衡也自然被打破,外匯被耗盡。政府為了應對各種開支和赤字開始超發貨幣,從而陷入惡性循環,結果就是物價飛漲,錢不如紙。惡性通貨膨脹使得整個國家除了少數特權階層幾乎所有人的財富都大幅縮水,幾乎所有人都變成了窮人。人們紛紛尋找外幣、黃金、糧食等來避險,生活水平嚴重下滑。

津巴布韋和委內瑞拉沒有經濟學家麼,為何兩國貨幣變成了廢紙?

(兩國超市)

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般而言,面對惡性通貨膨脹,通暢會有兩種方法,一個是放棄本幣,採用外幣,這也基本同時放棄作為主權國家的貨幣調控手段。另外一個就是執行“貨幣局制度”,緊釘住一種強勢貨幣,固定比率強制兌換,從而穩住幣價。

津巴布韋,其選擇了第一種方法,在2009年放棄了本幣,多種外幣在其國內流通,在去年曾計劃恢復本幣,但是隻是採用一種電子貨幣的方式暫時試行。在今年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其今年將恢復經濟增長。

委內瑞拉,到現在沒有采取任何一種有用的措施來遏制通貨膨脹,其所選用的方式就是就是貨幣改革發行新幣,去掉了五個零,然而治標不治本,至今該國經濟狀況沒有明顯改觀。

兩個國家兩個結果,一切都在於執政者能否採取有效的措施,相關政策可能會觸及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但是卻有利於國家整體,這就考驗執政者的良心了。

津巴布韋和委內瑞拉沒有經濟學家麼,為何兩國貨幣變成了廢紙?

(諷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