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風沐雨伴一生 知音知己伉儷情

櫛風沐雨伴一生  知音知己伉儷情


看完《啟功》這部影片,心情久久無法平靜,讓我感動的“點”太多太多,最觸動我的是啟功夫婦的風雨同舟伉儷情深的故事,這也是這部電影的主線。作為當代著名學者,畫家和書法家,啟功先生生於清末,歿於本世紀初。因為是皇族後裔,在文革時受過打擊,遭過挫折,終成一代國學大師。他的成功除了有天賦、肯努力外,離不開母親苦心孤詣的撫養、賢妻的相濡以沫的陪伴及恩師的用心栽培。

導演並沒有為尊者諱,將影片中的啟功先生塑造成高不可攀的“偉光正”人物,鏡頭中的他面對紅衛兵隊長指責時言聽計從,對上級領導下的指令唯唯諾諾,展現了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分子在歷史漩渦中的掙扎和無奈,但無奈中有堅守,有底線,有原則。他對妻子的愛、對恩師的情,對改過自新的徒弟的傾力相助,洋溢在眼神裡,深埋在心裡,在多次出現的板書王勃詩句中得到了詮釋。

櫛風沐雨伴一生  知音知己伉儷情


影片開頭出現的紅衛兵揪鬥右派分子王大力的鏡頭讓人觸目驚心,他被一群紅衛兵押送、批鬥、潑墨,這種精神和肉體的折磨和侮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更何況是教書育人,清高儒雅的知識分子。啟功先生雖被錯劃為右派,受到刁難和委屈,但並沒遭到直接衝擊。因毛筆字寫得好被大家認可,被分配去寫大字報,還悄沒聲的發展了一個小粉絲(紅衛兵隊長小劉)。看來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才華在任何年代都是擋不住的!

櫛風沐雨伴一生  知音知己伉儷情


後來啟功的家被一幫紅衛兵小將長驅直入,在紅衛兵齊念毛主席語錄的時候,啟功夫婦低眉順眼,戰戰兢兢,不知道將面臨怎樣的衝擊。幸虧最後只是將書籍字畫這些“四舊”貼上了封條,並沒有抄家。

櫛風沐雨伴一生  知音知己伉儷情


接著影片採用蒙太奇的手法,通過啟功先生的回憶,開始展現啟功先生幼年求學、拜師學畫的場景。母親請來的老師要先測試一下幼年啟功是否有畫畫的天分,結果他畫的菊花得到了老師的讚許,從此走上拜師學畫的道路。他寧可捱打也要堅持學畫畫,有股任性和倔強勁兒。商人不讓他落款,嫌棄他的字醜,他就奮發圖強,努力練字,終成書法大家。其實,成功的人都有這種絕不服輸,一往無前的性格共性。

櫛風沐雨伴一生  知音知己伉儷情


青年時期的啟功先生處於日軍侵華時期,生活潦倒,因學歷低沒找到工作,想以賣畫為生,可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誰還有心情買畫賞畫?他揣上點錢,準備上街買些東西,順便看一下寄存在店鋪裡的畫賣出沒有?這時鏡頭閃過一個乞丐上前討飯的身影,我當時猜想啟功肯定會將手頭僅有的錢施捨給乞丐的,但導演並沒有如此安排,青年啟功視若無睹的走過去了。其實這樣顯得更真實,設若自己置身那種環境,當時男主人公處於無業狀態,夫婦兩人都朝不保夕,哪會將僅有的錢再施捨給別人呢?

櫛風沐雨伴一生  知音知己伉儷情


啟功先生相伴一生的夫人章寶琛逝世於文革即將結束的前夜。當看到這一場景的時候特別揪心,尤其看到啟功先生對夫人說“好好歇著,好起來了咱們回家”的時候,禁不住熱淚盈眶。他們夫妻的深厚感情就體現在這看似平淡的家常話語之中。比如寶琛將啟功的練字廢紙收集起來,通過前後對比鼓勵啟功增強練字的信心,在啟功因著書無法出版時,試圖燒掉心血凝固的著作時,及時制止了他的不理智行為。有一次,寶琛丟了錢,急得到處找尋,結果很晚還沒回家,啟功後來在一個小巷子裡找到她,兩人一起攜手回家。還有一次寶琛拿著啟功的畫去找買家,走到大街上,正趕上日本兵趕來,人群四散奔逃,啟功的畫被踩碎了,她心疼畫作被損而滿臉是淚。後來啟功找到不知所措的她的時候,好言相勸,終於攜手回家。在醫院裡,啟功先生仍想攜愛妻的手回家,卻沒想到終成永別。現實中的啟功先生,成名成家後,雖有很多人勸他續絃,卻始終沒再找後老伴兒,大概是因為舊情難忘吧!

櫛風沐雨伴一生  知音知己伉儷情


電影中還有一個場景:半夜裡,因妻子住院,啟功一人孤獨的睡在床上,一隻老鼠光顧臥室,在字畫上咬來咬去。啟功先生翻身坐起來,餵了老鼠幾個長生果(花生別稱),還感謝老鼠給他作伴。這個鏡頭集中體現了啟功先生苦中作樂幽默風趣的性格特徵。啟功先生的樂觀豁達,從他自撰的72字墓誌銘中可見一斑。抄錄如下:中學生 副教授 博不精 專不透 名雖揚 實不夠 高不成 低不就 痊趨左 派曾右 面微圓 皮欠厚 妻已亡 並無後 喪猶新 病照舊 六十六 非不壽 八寶山 漸相湊 計生平 諡曰陋 身與名 一起臭。

這部票房不高的小眾電影,豆瓣評分取得了7.7分的好成績,可以視為近十年來文藝片的佳作,非常值得推薦。我觀影過程中,總被啟功先生夫妻濃厚的感情感動到淚目。如果大家對這部自傳性質的文藝片感興趣,可以一起探討一下。請關注我,我的網名是人到中年騰細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