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讀書很重要,但真的看不進去怎麼辦?

像這樣的例子在這個世界上比比皆是。

根本問題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

1、動力不足;2、興趣不夠;3、專注力太差;4、方法不對;5、缺乏相關知識。

下面我們來分項展開。


1、動力不足

可能你會說:我動力已經很足了,我充分認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但是我坐在那都快把自己憋瘋了,仍然讀不進去,就那樣乾坐著有什麼好處呢?所以我乾脆就放下書出去玩了。

在我看來,這是在給自己找藉口。說到底,你讀書的動力依然不夠純粹,更不夠強勁,你依然心存僥倖心理,偶爾還會跟身邊的其它人作比較,甚至會用到你的阿Q精神——讀不下去就休息休息吧,XXX學霸這會估計也在休息,我休息一會怎麼了?

周杰倫有一句名言:不要跟別人鬥,跟自己鬥。疑似就是多跟自己比,不要跟別人比——尤其不要在自己不想讀書學習時去類比那些正在玩耍的學霸。我承認這個世界有很多天才,但越是天才往往越是努力——這其實是我接下來要說的內容,這些人能夠很容易的激發出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專注力自然強,也必然就容易讓自己進入努力的狀態。我身邊有很多超級學霸,全網有名的學霸、學神我也研究了不少,我從沒看到過哪個成績好的人是玩出來的——大家都在努力,只不過除了你的家人和同班同學,你看不到而已。

至於成績跟你差不多的甚至不如你的,就更不能比了——他爸是馬雲,你爸是誰?

我記得梁宏達在談到自己的好記性時曾經說過:“從四歲開始,我當過私塾先生的爺爺就逼著我背古詩文,背不下來就不讓我吃飯,偶爾還會拿戒尺打我。”所以對老梁來說,吃飯和避免捱打就是他學習的最大動力。

作為成年人,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很有動力才對——我們為何學習?因為我們要生存,要活著啊!不讀書、不學習、不掌握本領就無法賺到錢,就無法娶漂亮姑娘,無法回饋老父老母,無法受到別人的尊敬啊!

所以不要給自己找藉口,更不要跟別人比——你真的比不起!趕緊行動起來吧!


2、興趣不夠

相比其它知識載體,書籍幾乎是知識密度最大、成本最低的了。但道理都懂,卻仍然看不進去怎麼辦?彆著急,這跟你的興趣不夠有關,想辦法激發興趣就ok了。

人體具有很神奇的結構和功能,它通過分泌多巴胺的方式來影響你對某件事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直接影響你的專注程度和認知效率。

過去的一段時間裡,很多人在家裡都快被憋瘋了,他們覺得不能出去聚會喝酒唱K簡直太痛苦了,每天只能宅在家裡看劇,他們也想看看書,學點知識技能,但總是三分鐘熱度,很多書都只看完目錄就放下去刷劇了——畢竟相比枯燥無味的書籍,有色彩有聲音有畫面有劇情的電視劇要吸引人的多。但是電視劇畢竟知識密度低、娛樂性強,很多電視劇甚至不具有任何的正面價值,於是這些人每看完一部劇後只會剩下無盡的空虛、失落和恐懼感,他們必須繼續看下一部電視劇來避免這種精神上的病態情況出現。這其實跟賭博、抽大煙沒什麼區別——玩遊戲的同樣如此。

相反,另外一些人總能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感,他們一本接一本的看,邊看邊思考、做筆記,每看完一本書都會有收穫的滿足感。由於閱讀和學習,他們的知識結構正在不斷的完善,他們正在變成一個更有能力、更有智慧的人。


我知道讀書很重要,但真的看不進去怎麼辦?


當然,我贊同行行出狀元的說法。讀書並不是成長成才的唯一途徑——很多人由於看體育比賽看的多最後成為出色的體育寫手;很多人由於遊戲打的好最後成為頂尖的遊戲解說,年入何止百萬;很多人由於電影看得多最後成為聞名全網的影評員。

但這些跟讀書都不矛盾——他們中的任何人若想在自己的領域內走的更遠,都需要不斷的閱讀領域相關書籍來充實自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有了興趣你自己就會主動去搜集、探索相關領域的知識了,壓根不需要在逼著自己去讀書、學習、成長。至於如何激發自己對某個領域的興趣,我認為既要總覽全局,統籌兼顧,又要注重細節,從某個感興趣的點入手去建立對整個領域、整個學科的興趣。總覽全局、統籌兼顧是為了不讓自己在探索的過程中迷路;注重細節,從感興趣的點入手是為了真正的深入領域、深入學科,而不是停留在假大空上面。現在各大網站、各種遊戲幾乎都在利用積分、等級制度來吸引並留住用戶(包括知乎),我們學習的過程中也完全可以套用這種方法,只不過這又回到了前面所說的——區別無非是隻能跟自己比,無法跟別人比罷了。


3、專注力太差

一個人的專注度決定了他能在學業和事業上走多遠。閱讀、學習的核心問題就是專注度的深入性和持久性問題——實際上只要磨練出鋼鐵般的專注力,做任何事都可以成功。

專注力本身是心理學概念,體現的是“注意”的集中性。

在心理學理論中,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因此有兩個特點: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在一瞬間,人的心理活動或意識選擇了某個對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對象。

比如:一個人在電影院裡看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他的心理活動和意識選擇了電影中演員的表情、臺詞、誇張的聲音、搞笑的劇情、帥氣的武打動作,而忽略了電影院裡跟自己一起看電影的其他觀眾。對於電影本身,他能看的清、記得牢,但是對於周圍的觀眾,他只能留下非常模糊的印象,甚至一直到電影散場,都不清楚挨著自己坐的是個什麼樣的人。

因此,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動或意識在某個方向上進行活動,指向性不同,人們從外界接收的信息也不同。

當心理活動或意識指向某個對象的時候,他們會在這個對象上集中起來,即全神貫注起來,這就是注意的集中性。

通常來說,我們說的專注力主要體現的就是“注意”的集中性。但實際上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時,注意指向的範圍就會縮小,因此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密不可分的。


我知道讀書很重要,但真的看不進去怎麼辦?


很多人學不進去的罪魁禍首就是專注力太差——學習場所裡稍微有點動靜就能分走他的注意力,人際關係的不和諧讓他坐立不安。讀任何書籍,哪怕是一本以故事為主的小說都像在看天書一樣。這樣的人想高效學習是很難的。因此,必須想方設法提升自己的專注力。

在這裡給各位推薦一些可以提升注意力品質的方法:

①養成好的睡眠習慣

②通過冥想等方式徹底放鬆自己

③你的注意力缺失很可能跟你的激素水平不夠有關,可以通過飲食+有氧運動的方式調節。

④提升溝通能力,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不要求你當社交達人,但也不能人見人惡。

⑤遠離手機、電腦和A片,這些東西太刺激,看完刺激的東西再看書是很難投入的。

⑥調整學習節奏,利用番茄工作法來集中注意力。

⑦通過聯想和想象激發對抽象內容的興趣。

⑧戒掉不良嗜好,你懂的。


4、方法不對

方法不對,努力白費。學習有法,學無定法。一本書打開後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的是傻叉;用學語文的方法去學數學的人同樣不怎麼聰明。

我自己讀書時首先會研究目錄——看看這本書的結構是什麼樣的,章節之間是什麼關係。這樣一來我就會對這本書有一個宏觀的認識,在進一步閱讀的時候就會心中有數,不會迷路。很多人讀書時容易陷入讀著讀著自己都不知道在讀什麼的窘境——我是誰?我在幹什麼?我看的是什麼書?這本書講的是什麼?從這個角度來說,一本書的目錄同時具有地圖和指南針的作用。

不同內容、體裁的書籍,有不同的閱讀方法。很多人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就連一向挑剔的豆瓣都把這本書的評分刷到了8.4分。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整體的邏輯很好,但可能是由於翻譯的原因——表達闡述上很辣雞。我建議大家在利用這本書的框架的基礎上,多利用知乎、百度等搜索工具去主動搜索相關細節。現在可是網絡時代啊朋友們,要善於利用你能利用的一切工具去幫助自己學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我知道讀書很重要,但真的看不進去怎麼辦?


我個人經常在知乎上寫打油詩,也獲得了不少贊。但我知道,我的詩也僅僅是打油詩,在懂詩的人眼中只能屬於三流貨色。所以,最近我開始研究中國詩歌,現在已經能流利的背誦100多首。我打算接下來重點背誦唐詩三百首、詩經和李白、杜甫、王維、李商隱、杜牧、蘇軾、陸游、辛棄疾、李清照、柳永等人的詩詞,在這個過程中我就會主動上網搜索學詩的方法,包括《紅樓夢》裡黛玉給香菱講詩的那一段——這不就是主觀能動性麼?


5、缺乏相關知識

這一點很好理解,學習(讀書)需要循序漸進,不要幻想一口吃個胖子。你想看經濟學方面的書,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就是最好的入門書籍,你一上來就抱著《貨幣銀行學》啃,啃的動麼?想學《中國近代史》,最好還是先看教材,直接看蔣廷黻和郭廷以也不是好的選擇。

所以我極度鄙視所謂的“量子波動速讀”,這簡直就是在侮辱人的智商——沒有古文功底的人你用波動速度看看《古文觀止》試試?看完了肯定既記不住,又無法理解。

你用波動速讀看看《微積分》和《線性代數》試試?要真像你說的那麼神,牛頓和萊布尼茨都得對你跪拜。

所以,凡事都得按照規律來:想看小說快,就得多看,看多了自然就快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多查字典,如果你連基本字詞的意思都不理解,你看的再多也只是囫圇吞棗罷了。

當然,凡事不可以一刀切。量子波動速讀騙人不代表所有的“速讀”法都是騙人的,我依然建議大家看一些快速閱讀方面的書,改變一些閱讀習慣對提升個人的閱讀速讀還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我知道讀書很重要,但真的看不進去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