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识人术:判断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记住这2点就够了

说到中国历史上最功成名就的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一定会排在前几位

他不仅能文能武,善于窥视人心,最重要的是他的“相人之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判断出一个人的品性。

曾国藩识人术:判断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记住这2点就够了

自古至今,对一个人的评价就主要分为两种:君子、小人。而且,古代的先哲圣贤们也总结很多标准,比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等等。

但是,君子也有爱财但取之有道的时候,君子之间也会有利益来往。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加具体又实用的辨别君子与小人的标准。

在清朝的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曾国藩会识人,左宗棠会打仗,李鸿章会做官”,这段话记录在张玮所写的《历史的温度》书籍里。

曾国藩会识人的本领一点都不假,他能一手创办湘军,打败太平天国,掌控官场三十多年,最后又能功成身退,这些都是与他有识人的本领有关,他善于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所以识人本领是无需置疑的。

曾国藩识人术:判断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记住这2点就够了

曾国藩说: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人生在世,要借他人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事业。除了要交高人,还要学会远离那些拉低你层次、消耗你能量的损友,要敬而远之。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辨别君子与小人呢?

曾国藩识人术说: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看这2点就可以了。如何辨别君子与小人?曾国藩的以下2条识人标准,值得我们借鉴!

一、看志趣

“凡人材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轨,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矣。”

这句话是曾国藩曾经写给好友欧阳功甫的书信中写道的,意思就是想要判断一个人是高是低,只需要观察他的志向趣味就可以了。

志趣低的人,安于世俗鄙陋的规矩,安于享乐,肯定日趋卑下;

志趣高的人,会追寻先哲轰轰烈烈的道路,而一天天走向高明。

一个人贤良不贤良,智慧还是愚蠢,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在这里区分开了。

曾国藩识人术:判断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记住这2点就够了

曾国藩所说“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就是这个道理。

李鸿章曾经向老师曾国藩推荐三人,曾国藩饭后散步三千步,没有和这三人说一句话,只通过观察这三人眼神和形态,就辨别出谁可以委以重任,这个故事也被人称作“曾国藩三千步识人”。

二、独处时的念头

《礼记·大学》中说:“君子必慎其独也”,而曾国藩在临终遗言中也谈到“慎独而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一个人能够做到在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

长此以往,内心便会安稳而平静,身心也更加富足与快乐;在追寻真理的道理上,一点点向正人君子靠拢。

反观小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待人虚情假意,独处的时候便是一下子露出真面目,放纵欲望,言行举止肆无忌惮,心中隐藏着许多见不得人的小秘密。

古人所说“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心正的人,一心向善,表里如一,胸怀坦荡;心术不正的人,内心奸恶,阴险狡诈,小人长戚戚。

曾国藩识人术:判断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记住这2点就够了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正还是邪,决定着他是君子还是小人。

万般皆由心,祸福由心造!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居心或念头,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是君子是小人。

所以说,参照曾国藩识人口诀,对照他人,或自我对照,看看独处时候的念头是肆意妄为,还是谨慎真诚,便可判别出是君子还是小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成功不可复制,但是曾国藩的思想和精神,都是实践总结出来的真言。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我们从优秀人士身上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们就可以将其运用到我们身上,让自己变的无坚不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