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系列有哪些让你久久难以忘怀的场景与情节?

xqz太古


说到《碟中谍》我也是当年从1到六追着看完的,每一集都是紧张刺激,一集比一集作死,都是阿汤哥亲自上阵,阿汤哥这是不让人冒汗都不行啊。其中有两个对我映像特别深刻大气都不敢喘。1.《碟中谍1》阿汤哥为了窃取CIA总部的一份机密名单,和两名队友配合潜入世界上最严密的安保中心,唯一的方法就是从通风管道进去,而且是必须得悬挂着不能着地,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全程好几次为阿汤哥捏了一把汗,真实紧张刺激。

2.《碟中谍2》一开始的攀岩,而且是徒手攀岩没有任何防护工具,可以说一开始导演就给观众打了一剂肾上腺素,看着看着还真怕他掉下来,其中一次他往旁边岩石跳跃的时候看着差点就摔下来了,又为他捏一把汗。导演这是吓死人不偿命啊。

可以说《碟中谍》系列1到6每一部都可圈可点,正如阿汤哥在《碟中谍5》中结尾说的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紧张刺激。


麒麟看看


第一集里最难忘的当然是潜入中情局总部盗取名单那场戏。当时我的呼吸都仿佛跟着那间室内的温度、重力和声音这三样读数一起不停变化,直到最后阿汤哥成功离场。对了,最后掉下来的那把刀太酷了~

第二集里最难忘的是阿汤哥最后骑摩托的那段,太帅了!吴宇森在那场戏里的节奏把控我觉得是整部影片里最好的。顺便说一句,我最不喜欢的就是第二集。

第三集最难忘的是恐怖分子在大桥上用无人机劫囚车那段儿,阿汤哥被爆炸的冲击波掀起来撞到车上那个镜头我特别喜欢。

第四集是我最喜欢的一集,里面有很多桥段都是谍战片的经典。其中有两段相信看过的观众都会记忆犹新,一段是去克林姆林宫里偷资料那场戏,高科技的眼球追踪投影屏和最后克林姆林宫大爆炸让人印象深刻;还有一段儿就是广为人知的攀爬迪拜最高大厦那场,据说是实景拍摄的,相信没人不喜欢这段吧~

第五集印象深刻的就是一开头,阿汤哥飞身扒飞机那段儿,配合主题曲看得人热血沸腾。可惜的是这么精彩的开头竟然故事跟主线没太大关系,而且故事主线有点儿俗套,总体来说没有第四集精彩。

第六集印象最深的是厕所里跟大超一起被人揍那段。这段戏无论从动作设计到打击感都非常到位,远强于同一时期上映的《速度与激情》系列里的肉搏戏,没辱没《碟中谍》这个老牌动作电影的招牌。

另外说一句,整个系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U2改编的主题曲了,我车里现在还有这首歌。开车时每次音乐响起,都让人有想超车的冲动~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满意。我是英年早肥,不定期更新影视,娱乐及游戏资讯。有喜欢的朋友,欢迎大家点击关注!


英年早肥的影音世界


碟中谍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场景有:

1.经典场面之倒吊拦腰锁玉带

一提起《碟中谍》系列,恐怕影迷们最先想到的还是这个出自第一部的场景——阿汤哥拦腰吊钢丝从穹顶急坠,四肢悬空鼻尖擦地骤停,那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相信会令每个观众倒吸一口凉气。

曾经还有专业人士测算,说阿汤哥若真以那种速度拍向地面,由此产生的空气压力足以触发警报。但关于这一点就不要叫BUG了,就叫艺术比生活更精彩吧

说个小趣闻,拍这场戏时因“头重脚轻”,阿汤哥的头频频撞上地板,很难掌控平衡。这可难不倒智慧的阿汤哥。最后他想出了在鞋子里放硬币,通过“加重砝码”保持身体与地面平衡,解决了这一难题。

2.经典场面之悬崖峭壁不忘耍酷

没想到开场戏就成了全片的一个经典戏码,吴导真的好任性。阿汤哥飘逸的长发和镇静自若的面容与随时便要摔得粉身碎骨的危险程度形成极大的反差。

3.经典场面之分毫不差钻风井

这一幕中,阿汤从悬停的直升机上一头扎下,通过通风井短暂开启所产生的空隙乘虚而入,同时还要在这短短的“开闸”时间内解下挂钩,让直升机将绳索收回。

在这个桥落中,阿汤哥的玩命一跃,电脑上显示的通风井百页转动的模拟状态,以及实际通风井开启闭合,通过多视角机位切换及剪辑,让观众始终处于一种忐忑不安中,特别是电光火石的一瞬,阿汤哥的脑袋几乎是贴着正打开的通风井空隙鱼贯而入,这一有惊无险的神同步绝对扣人心弦,这大概也是本片中吴宇森舍弃港片风格最好莱坞的一段

4.经典场面之徒手扒飞机

阿汤哥徒手扒飞机的拍摄新闻一经流出,立即成为影迷们热议的谈资:阿汤哥又玩命了

同样这一次,阿汤哥既没有使用替身也没有使用电脑特效,亲自完成了扒飞机(空客A400M运输机)的惊险场景。

为拍摄这个镜头,摄制组在运输机的左翼固定了一台摄像机,为避免超强的风速和空气中的颗粒对眼睛造成损伤,汤姆克鲁斯还佩戴了能够包住整个眼球的特制隐形眼镜。整个飞行场景时长90秒,共花费十天拍摄完成。





山城说电影


《碟中谍》系列名场面回顾

一、经典场面之倒吊拦腰锁玉带

一提起《碟中谍》系列,恐怕影迷们最先想到的还是这个出自第一部的场景——阿汤哥拦腰吊钢丝从穹顶急坠,四肢悬空鼻尖擦地骤停,那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相信会令每个观众倒吸一口凉气。

曾经还有专业人士测算,说阿汤哥若真以那种速度拍向地面,由此产生的空气压力足以触发警报。但关于这一点就不要叫BUG了,就叫艺术比生活更精彩吧~

拍这场戏时因“头重脚轻”,阿汤哥的头频频撞上地板,很难掌控平衡。这可难不倒智慧的阿汤哥。最后他想出了在鞋子里放硬币,通过“加重砝码”保持身体与地面平衡,解决了这一难题

二、经典场面之悬崖峭壁不忘耍酷

没想到开场戏就成了全片的一个经典戏码,吴导真的好任性。阿汤哥飘逸的长发和镇静自若的面容与随时便要摔得粉身碎骨的危险程度形成极大的反差。

真的很想问一句:你们特工都是这么度假健身的吗?

三、经典场面之分毫不差钻风井

这一幕中,阿汤从悬停的直升机上一头扎下,通过通风井短暂开启所产生的空隙乘虚而入,同时还要在这短短的“开闸”时间内解下挂钩,让直升机将绳索收回。

在这个桥落中,阿汤哥的玩命一跃,电脑上显示的通风井百页转动的模拟状态,以及实际通风井开启闭合,通过多视角机位切换及剪辑,让观众始终处于一种忐忑不安中,特别是电光火石的一瞬,阿汤哥的脑袋几乎是贴着正打开的通风井空隙鱼贯而入,这一有惊无险的神同步绝对扣人心弦,这大概也是本片中吴宇森舍弃港片风格最好莱坞的一段。

最后阿汤哥腰吊钢丝骤停于地面的一瞬,显然也是对第一部《碟中谍》经典一幕的接续与再现。

四、经典场面之上海高楼练蹦极

本片算是好莱坞A类大片选取中国元素最早的几部之一,且中国元素并没沦为摆设,而是成为全片浓墨重彩的一笔。

阿汤哥选择戒备森严的偷盗目标大楼的邻楼作为“起飞”地点,惊天一纵飞到目标所在地。

期间空中飞行、幕墙滑行、抽空点射、大街降伞一气呵成。

有好事者计算过,倘若真如片中设计的那样,阿汤哥从位于上海的中国银行大楼楼顶飞身跃下,最后在延安路着陆,他相当于从浦东跳下后飞行两公里到达浦西……

五、经典场面之迪拜塔挑战新高度

如果说第一部中的倒吊戏码代表着《碟中谍》系列最优质的经典谍战基因,那么第四部中徒手爬迪拜塔则浓缩了这个系列现代感与科技感的精华。

迪拜塔是全球最高的建筑,高达829.8米,汤姆克鲁斯在片中悬吊的位置高度大概在518米左右。毫无疑问,变身蜘蛛侠,徒手攀迪拜,光是这个设定就让观众很High,但高明之处在于对节奏和画面的处理——攀爬手套突然失效、队友的幽默对白,让刺激与轻松结合,揪心与酸爽并重。这一切将这场大戏推到了高潮。

六、经典场面之徒手扒飞机

阿汤哥徒手扒飞机的拍摄新闻一经流出,立即成为影迷们热议的谈资:阿汤哥又玩命了。

同样这一次,阿汤哥既没有使用替身也没有使用电脑特效,亲自完成了扒飞机(空客A400M运输机)的惊险场景。

为拍摄这个镜头,摄制组在运输机的左翼固定了一台摄像机,为避免超强的风速和空气中的颗粒对眼睛造成损伤,汤姆克鲁斯还佩戴了能够包住整个眼球的特制隐形眼镜。整个飞行场景时长90秒,共花费十天拍摄完成。

七、经典场面之6分钟深潜憋气

为了帮助班吉顺利打入敌人内部,必须潜入深达40米深的水中调换信息卡。为此阿汤和小伙伴在开曼群岛接受了192小时专业自由潜水训练。最后都拿到了AIDA潜水资格证三星,达到自由潜水的水平,相当于专家级别了。如此煞费苦心,只为带给观众逼真的视效。











老猫影音


碟中谍系列哪个场景最刺激?

毋庸置疑啊!

当然是布拉德·伯德执导的第4部里阿联酋迪拜那段

阿汤哥戴上“吸爪”手套,准备攀登迪拜塔(就为了突破局域网……),力求完成任务!一开始攀登得好好的,突然之间!一只手套挂了……只有靠剩下的另一只手套活命了……阿汤哥坚强地拼了命,用剩下的那只手套登上了迪拜塔的机房……

然而“登山容易,下山难”……(登山容易???)

从迪拜塔机房想再回去可不是那么容易……

阿汤哥拼了,直接利用绳栓捆住自己一跃而下!

悲剧的是……绳子没有那么长……差一点儿………………

阿汤哥干脆豁出命来!直接对着窗口跳了!可惜头撞到窗失败了……幸亏!幸亏!辛亏队友鹰眼拉住了阿汤哥,宝拉拉住了鹰眼!救了阿汤哥一命








发哥爱电影


阿汤哥啊!如果碟中谍就得说起阿汤哥,从1996年开始,汤姆克鲁斯即饰演特务伊森韩特这角色,22年来,这系列电影几乎已是他拍摄动作电影的代表作,每集都亲自上阵演出特技,而且一集比一集更有看头,场面也愈来愈大。

而阿汤哥的拼命,为了拍摄《碟中谍6:全面瓦解》的一场屋顶追逐戏,不慎脚踝骨折,在外界一般预期恐怕得数月才能恢复,但阿汤哥休养6周就继续接拍,真让人佩服他的敬业与体能。

由于《碟中谍6》延续不少上集的剧情,接下来,我提供5个重点,供你在观影前或是观影后,都可阅读参考,更能深入了解《碟中谍6:全面瓦解》的剧情发展及角色背景关系。

《碟中谍5:神秘国度》时出现了一个神祕组织“辛迪加”(Syndicate),这个组织是由英国情报局军情六处私设,藉以执行祕密行动,但却遭到该组织领导人所罗门连恩的黑化,成了一个冷血的杀手组织,制造不少恐怖、暗杀事件。

伊森韩特为了追查这个组织,结果还惹了当时中情局局长艾伦杭利(亚历鲍德温饰演)的不满,导致不可能的任务情报局(IMF)被裁撤。而后故事牵扯到了英国情报局的双面间谍依尔莎(蕾贝卡弗格森饰演),她执行任务却被英国情报局局长亚特立当棋子出卖,后与伊森韩特合作。

而《碟中谍6》即延伸上集后续的发展,伊森韩特在逮捕“辛迪加”领导人所罗门连恩后,继续要消灭其他余党“使徒”,阻止他们接下来制造核弹的恐怖攻击行动,除此原中情局局长艾伦的角色已被新任局长艾莉卡史隆取代,并派出沃克执行监督任务。

2.IMF的成员

IMF是“不可能的任务系列电影”的情报组织,这组织是属于中央情报局(CIA)底下的一个非官方组织,执行祕密情报任务。主要与伊森韩特配合的好友成员有:

①路瑟

路瑟和伊森韩特一样,从第一集的《碟中谍》就出现,他是能力及技术相当高超的电脑骇客。

②班吉

班吉从《碟中谍3》开始,逐渐成为伊森韩特最好的伙伴,他是科技专家,也不时搞笑。

③艾伦

在《碟中谍5:神秘国度》最后IMF的代理局长威廉建议下,艾伦杭利成了新任的IMF局长,但却有些暗降的意味,他虽有时不满伊森的擅自行动,却认同伊森救世界的决心。

3.两个女角回归

“不可能的任务系列电影”在《碟中谍6》首次有两个女角回归,一个是第5集的伊尔莎,另一个则是与伊森韩特关系密切的妻子茱莉亚。而分别饰演该角色的女明星,蕾贝卡弗格森和蜜雪儿摩纳汉,神韵还真有几分相似呢!

①伊尔莎

伊尔莎过去长期卧底于“辛迪加”组织,英国情报局特务出身的她,原本在第5集末,与伊森已有情愫,伊尔莎希望伊森与她远走高飞,但伊森有苦衷。到了第6集,伊尔莎并未选择隐世,两人的情感关系是否再进一步,是这集重要的感情戏。

②茱莉亚

还记得《碟中谍3》那时是伊森韩特的护士女友茱莉亚,后来成了伊森的妻子。《碟中谍4》揭露茱莉亚的死亡之谜,原来伊森为了保护她的安全,刻意伪造死亡而隐藏着。这集茱莉亚再次现身,为特务伊森无法像一般人拥有家庭的关系,做了交待。

4.亨利卡维尔的胡子

《碟中谍6》亨利卡维尔的造型相当粗犷,这胡子的造型被戏称为史上最贵的胡子。

当时《正义联盟》为了补拍“超人”的戏,那时已轧《碟中谍6》的亨利卡维尔,在派拉蒙坚持不愿让步变更造型下,亨利卡维尔留胡子补拍演出,华纳最后花了2500万美金,以电脑特效移除胡子,但事后的补拍及花的钱,对票房似乎无助,钱花得有点冤枉。

不过如果看完《碟中谍6》,就可理解为何派拉蒙坚持亨利卡维尔必须要有胡子的造型。

5.鹰眼“杰瑞米雷纳”怎没出现在《碟中谍6》?

杰瑞米雷纳在2018年两部重要续集电影都缺席,一部是这次的《碟中谍6》,另一部则是漫威大戏《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原本杰瑞米雷纳饰演的特务威廉布兰特,在《碟中谍4》出现时,一度还被认为有机会接下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系列电影”的重要角色,但上集戏分已有减少,这集则未出现。

根据导演的说法,一方面是剧本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杰瑞米雷纳因合约关系,在拍摄漫威鹰眼的戏,所以这集无法现身。不过双方并未结束合作关系,威廉一角未来还是有可能在《碟中谍7》回归。











喇嘛小子


你好 我来解答

我们当然也不能忘记汤姆·克鲁斯的功劳。《碟中谍》已经是他最独特和持久的标签。阿汤哥与伊桑·亨特似乎早已融为一体,当他去完成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时,对影迷而言,就像是跟他去赴一场又一场惊险刺激的约会。

第一部《碟中谍》上映是在1996年,至今已经是第二十二个年头。年华逝去,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经典场景仍值得再三回味。

《碟中谍》系列名场面回顾

经典场面之倒吊拦腰锁玉带

一提起《碟中谍》系列,恐怕影迷们最先想到的还是这个出自第一部的场景——阿汤哥拦腰吊钢丝从穹顶急坠,四肢悬空鼻尖擦地骤停,那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相信会令每个观众倒吸一口凉气。

曾经还有专业人士测算,说阿汤哥若真以那种速度拍向地面,由此产生的空气压力足以触发警报。但关于这一点就不要叫BUG了,就叫艺术比生活更精彩吧~

说个小趣闻,拍这场戏时因“头重脚轻”,阿汤哥的头频频撞上地板,很难掌控平衡。这可难不倒智慧的阿汤哥。最后他想出了在鞋子里放硬币,通过“加重砝码”保持身体与地面平衡,解决了这一难题。

经典场面之悬崖峭壁不忘耍酷

没想到开场戏就成了全片的一个经典戏码,吴导真的好任性。阿汤哥飘逸的长发和镇静自若的面容与随时便要摔得粉身碎骨的危险程度形成极大的反差。

真的很想问一句:你们特工都是这么度假健身的吗?

经典场面之分毫不差钻风井

这一幕中,阿汤从悬停的直升机上一头扎下,通过通风井短暂开启所产生的空隙乘虚而入,同时还要在这短短的“开闸”时间内解下挂钩,让直升机将绳索收回。

在这个桥落中,阿汤哥的玩命一跃,电脑上显示的通风井百页转动的模拟状态,以及实际通风井开启闭合,通过多视角机位切换及剪辑,让观众始终处于一种忐忑不安中,特别是电光火石的一瞬,阿汤哥的脑袋几乎是贴着正打开的通风井空隙鱼贯而入,这一有惊无险的神同步绝对扣人心弦,这大概也是本片中吴宇森舍弃港片风格最好莱坞的一段。

最后阿汤哥腰吊钢丝骤停于地面的一瞬,显然也是对第一部《碟中谍》经典一幕的接续与再现。

经典场面之上海高楼练蹦极

本片算是好莱坞A类大片选取中国元素最早的几部之一,且中国元素并没沦为摆设,而是成为全片浓墨重彩的一笔。

阿汤哥选择戒备森严的偷盗目标大楼的邻楼作为“起飞”地点,惊天一纵飞到目标所在地。

期间空中飞行、幕墙滑行、抽空点射、大街降伞一气呵成。

有好事者计算过,倘若真如片中设计的那样,阿汤哥从位于上海的中国银行大楼楼顶飞身跃下,最后在延安路着陆,他相当于从浦东跳下后飞行两公里到达浦西……

经典场面之迪拜塔挑战新高度

如果说第一部中的倒吊戏码代表着《碟中谍》系列最优质的经典谍战基因,那么第四部中徒手爬迪拜塔则浓缩了这个系列现代感与科技感的精华。

迪拜塔是全球最高的建筑,高达829.8米,汤姆克鲁斯在片中悬吊的位置高度大概在518米左右。毫无疑问,变身蜘蛛侠,徒手攀迪拜,光是这个设定就让观众很High,但高明之处在于对节奏和画面的处理——攀爬手套突然失效、队友的幽默对白,让刺激与轻松结合,揪心与酸爽并重。这一切将这场大戏推到了高潮。

经典场面之徒手扒飞机

阿汤哥徒手扒飞机的拍摄新闻一经流出,立即成为影迷们热议的谈资:阿汤哥又玩命了。

同样这一次,阿汤哥既没有使用替身也没有使用电脑特效,亲自完成了扒飞机(空客A400M运输机)的惊险场景。

为拍摄这个镜头,摄制组在运输机的左翼固定了一台摄像机,为避免超强的风速和空气中的颗粒对眼睛造成损伤,汤姆克鲁斯还佩戴了能够包住整个眼球的特制隐形眼镜。整个飞行场景时长90秒,共花费十天拍摄完成。

经典场面之6分钟深潜憋气

为了帮助班吉顺利打入敌人内部,必须潜入深达40米深的水中调换信息卡。为此阿汤和小伙伴在开曼群岛接受了192小时专业自由潜水训练。最后都拿到了AIDA潜水资格证三星,达到自由潜水的水平,相当于专家级别了。如此煞费苦心,只为带给观众逼真的视效。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











I影视君


《碟中谍》系列电影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电影系列,几乎每一部单刷都不下二三十遍。其实每一部里面都有让人特别难忘的场面。

《碟中谍1》,阿汤哥跳飞机;《碟2》海边悬崖与反派打斗场面,《碟3》直流电拆纳米炸弹自救;《碟4:幽灵计划》阿汤哥爬迪拜塔,当时在电影院看的巨幕。场面真震撼和刺激;《碟5:神秘国度》跳下水力发电系统,够惊险;《碟6:全面瓦解》直升机的那一段了,先不说阿汤哥的年纪。就是那种紧张感真的让人很想冲到荧幕里面把反派打一顿的感觉。

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有那么几个,分别是友情、爱情还有撩妹的情节。《碟4:幽灵计划》里面影响最深刻的应该就是阿汤哥和女主开着宝马I8到阿联酋的富二代家的那一段。女主真性感也好看,弄得阿汤哥都不好意思。而且调戏富二代的那段真的很到位。

《碟5:神秘国度》主要还是班吉对阿汤哥的那种至死不渝的好基友情感。以及另外的一些成员之间的默契和信任。

《碟6:全面瓦解》主要还是感情部分,前妻和现女友同时在场,就别说有多尴尬。但就这一部分的情节。细品能感受到特别多的东西。首先阿汤哥是为了保护前妻的安全才迫使两人遥望相爱的。但那种爱是真爱。很多人一时间是无法理解的。而同为特工的女友,真的可以用生死相随来形容。可能也因为曾经出生入死的过往,但她也是深爱着阿汤哥的。而最后她的前妻也认为他们是最合适的。真的就验证了一句话,真的爱不是拥有,而是知道你过得幸福,即使必须放手,但我心依旧。只是爱的方式表达不同,这是《碟6》除了动作场面以外,给我最深刻的一些情节。导演在处理这样的感情细节部分的时候,真的很细腻很到位。


Alan元气弹


碟中谍系列电影自96年以来的第一部到现在的第六部这部电影可以说是获得相当大的好评,并且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电影系列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部系列电影中出现的一些小细节。

首先要说的第一个就是这部电影是由电视剧改编而来的,它的原型是电视剧《虎胆秒算》,听着这个名字就知道这部电视剧也是非常精彩的,并且这个电视剧也是非常的长的,都快两百集左右。因为在电视剧中用来传递情报的信息都是间谍门放在唱片机里面,所以去取情报的人员就被称为“碟中谍”,这也是这个电影名称的来源,是不是非常的有意思。

第二个要说的就是在第一部中最精彩的镜头:阿汤为了盗取情报突然从天而降,其实是当时拍摄的时候由于从天而降导致重心偏移,自己的脑袋总是先撞到地板上,于是我们的阿汤哥放了比较重的东西在鞋子里面,这下就将平衡保持住了,这也是当时碟1中最精彩的一个镜头了。

第三个就是在拍摄碟2的时候,原来的版本时间可是长达三个半小时左右,但是一般的电影最多都是两个小时要求他将内容进行删减,这也就导致碟2在最后的情节中出现很多的漏洞,从而导致这部电影也成了这个系列电影中评论最差的一个了。另外还有就是这个系列电影其实是不同导演拍的,只有最后的两部是同一个导演。

第四个就是在每部电影中拍摄的尖刀快要刺入眼睛分钟的情节其实都是用真实的刀进行拍摄的,而且距离都是非常近的。最作的是我们的阿汤哥还要反派演员在和他对决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出全部的力气,可以说是非常的作。第五个就是在碟4中我们的导演是一位以前拍摄动画片的导演,这部电影竟然是他人生中第一部拍摄真人的电影。并且在电影中多次出现他曾经大学中的门牌号,并且在他以前的电影中都会有这个出现的。

接着我们就要说说在第五部最精彩的镜头,阿汤哥再次作死徒手爬飞机,这个非常惊险的镜头也是由他本人亲自完成的,在国内的话这种镜头肯定只有成龙去完成了。尽管在飞机上有着一根绳索连着的,但是在高空中悬挂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可以说是整部电影中最精彩的镜头了。

第七个咋们还接着来说说阿汤哥作死,他除了在天上的惊险,还有陆地上的惊险镜头,在第五部中他为了跳入深水中都是去进行专业的潜水训练,可以说为了给我们呈现出精彩的镜头是非常的敬业了,并且在电影拍摄结束后还获得了潜水资格证,这时候我就会想到国内的一个明星:彭于晏。当时为了拍破风,他都练成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资格。







逃号港片


碟中谍4。

越狱,迪拜塔,沙暴追逐,克里姆林宫,最后的立体停车场等场景打斗都让人印象深刻而且和情节、动作设计非常紧密。剧情不复杂,层层推进,嘎然而止,干脆利落。最重要是一众配角都很有血肉,阿汤哥是中心却不是唯一——遗憾牺牲的特工汉那威,控制不了仇恨替汉那威报仇的彪悍女友简,因对自己失望退居为顾问的布兰登,有情有义的部长,鬼灵精怪又钝得可以的班吉,硬朗刚直的俄罗斯警察,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独立防御协调人……正是这些配角丰富了剧情,也丰富了伊森亨特这个角色。

第四部有133分钟,因为人物的鲜活,剧情张弛有度,丝毫不觉冗长。倒是第五部131分钟,各种上天入地,什么都要往里加,却让人疲倦。

第六部比第五部有了改进,一方面是引入了大超,保留了伊莎,保持了剧情的张力,一方面动作戏设计和剧情结合更紧,也没有拖沓。缺点是反转太多,另外时间还是稍长(147分钟),各种梗也不算新颖。如果能再紧凑一点,可能观感会好一点。比较4和6就知道,做加法很重要,但是做好减法更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