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坚决不用中国车的国家和地区,将无车可用

由于反华反大陆传统,很多国家地区看不到一辆中国品牌车,全部是清一色的日系韩系欧系车。

那些坚决不用中国车的国家和地区,将无车可用


但是这些品牌严重依赖中国市场。他们在华市场份额正在被自主车侵蚀甚至是取代。过几年就会被中国市场边缘化。

那些坚决不用中国车的国家和地区,将无车可用


一旦被中国市场边缘化,将会危及这些品牌在其他市场的产能,因为中国的供应链无可替代。

那些坚决不用中国车的国家和地区,将无车可用


同时,美国出现了贸易保护势头,打压国外品牌进入美国市场。

那些坚决不用中国车的国家和地区,将无车可用


这样,这些品牌一旦被中国市场边缘化,将有可能由于产能萎缩而停产,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将无车可用。

那些坚决不用中国车的国家和地区,将无车可用

有网友表示:

中国汽车,堪比中国足球,最争气的数中国电子。造车就算了吧!就那点技术,模仿几十年了,也没能学会。

国产车铁皮生锈,钢板技术不行,杂质太多。我见过很多QQ的脚踏板直接烂掉。自动变速箱造不出来,发动机一直不行,造不出中级车,不要说高档豪华车了。

那些坚决不用中国车的国家和地区,将无车可用


国策造就中国成不了汽车制造强国。汽车在中国好比唐僧肉,谁见了都想啃一口。税收多如牛毛,世界上最高的税,也就造就了世界上最贵的汽车,没有之一。

没有办法,财政收入第一靠房子,第二靠车子。取消了购置税可能造成财政困难。

纵观全球,只有美国不靠汽车财政。美国汽车就是生活必需品,好比粮食一样,美国政府不但不征汽车的税,反倒补贴,好比对农业补贴一样。

那些坚决不用中国车的国家和地区,将无车可用


所以跟中国同样来路的汽油就比中国便宜好几倍,因为人家不需要靠油赚钱。

那些坚决不用中国车的国家和地区,将无车可用


但我觉得:

汽车开始在中国普及是2000年以后,确切说是2005年之后的事情,网络已经开始普及。如果说传统商品靠电视广告宣传,恐怕汽车是第一个靠舆论宣传的典型商品。

那些坚决不用中国车的国家和地区,将无车可用


也就是说中国从汽车一开始普及之初,舆论就是决定车企存活最重要的推广手段。舆论区别于传统电视广告的地方是利用网络,成本低,监管弱,鱼龙混杂。因此中国人从一开始买车用车就接受了大量关于汽车的谬论,甚至谣言,那些靠车企公关费用生存的汽车网站更是公开的秘密。


也就是说中国人一开始接触汽车就是在非理性的环境里,受到太多的引导甚至误导。自主的国产汽车从一诞生就被标签化,自主车一开始当然哪哪都不好,但是备不住舆论铺天盖地放大,理性追求性价比买国产车长期以来是被鄙视的行为,造就了相当大的群体自主车是坚决不考虑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让自主车如何去争气?根本就不给他们进步的环境,自主品牌在中国不是被合资品牌打压,而是被舆论忽悠的消费者打压的。

那些坚决不用中国车的国家和地区,将无车可用


舆论到今天依然还是对自主品牌机器严苛,找不到问题都不忘加一句可靠性或者面子问题来恶心你,还扛着恨铁不成钢希望自主进步的大旗。如果对合资进口品牌也一视同仁,那确实是鞭策自主车,但问题是舆论对合资的问题相当宽容,配置差说是成本原因,出了问题叫车无完车,实在洗不掉就拿牌子有面子,高级说事。生生把很多国人培养成有钱的大煞笔!


到今天为止我都不知道国产车出过什么问题,倒是合资车各种“门”,全都是三大件的问题,舆论谈到国产车就是三大件不行,配置再好没有用;一边又对合资车三大件问题视而不见,看见也不往心里去,这不是大煞笔是什么?

那些坚决不用中国车的国家和地区,将无车可用


就如上述网友说的生锈,发动机变速箱技术老旧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准备继续说多少年?大众那么严重的DSG问题,现在还有人说吗?烧机油的问题到现在也没有彻底解决,舆论欣然接受了,骂日系薄皮棺材,大众25%碰撞测试惨不忍睹销量照样第一,如此偏激非理性的汽车市场环境,自主车能有今天已经是奇迹了。

这也是为什么合资车企的自主品牌“不思进取”的根源,热脸贴冷屁股的事情谁愿意干?纯自主品牌那是没有办法,硬着头皮研发,得活下去啊,被舆论踩着也得挣扎着求生,所以当然不可能像家电那样赶超了。

中国的舆论和消费者是拿着刀子捅自主品牌,然后狰狞地大言不惭说这是为自主车好。

那些坚决不用中国车的国家和地区,将无车可用


对此你有哪些亲身体会呢?分享一下吧

那些坚决不用中国车的国家和地区,将无车可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