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的魏国当年为什么不怕匈奴?

shamrocker


东汉末年,北匈奴已经被打的搬家了,而南匈奴向汉丞相曹操称臣,曹操将南匈奴分为五部,采取了 “汉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将他们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所以,匈奴在那个时候难以造成威胁。

而那个时候强盛的外族也有两个,一个是乌桓(乌丸),另一个是鲜卑。

乌桓

乌桓在东汉末年,还是有点实力的,只不过被曹老板一击打败了。

“建安十二年,曹操自征乌桓,大破蹋顿于柳城,斩之,首虏二十余万人。袁尚与楼班、乌延等皆走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并斩送之。其余众万余落,悉徙居中国云。”

当时袁尚逃到乌桓,想借此复国。结果曹操大军一到,直接灭了乌桓大部;后来,袁尚和乌桓残兵跑到辽东,结果又被公孙康一刀砍了,送给了曹操。而乌桓也就再无能力威胁曹操了。

鲜卑

这一时期的鲜卑,在轲比能的治理下,逐渐强盛。

“比能众遂强盛,控弦十馀万骑。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一决目前,终无所私,故得众死力。”

轲比能每次得到的财物,都均分给部下,毫无私心,故而深得人心。

轲比能曾派兵,助代郡乌桓叛乱,结果被黄须儿曹彰打败,轲比能遁走。后又向曹操示好,重回故地。

“后代郡乌丸反,比能复助为寇害,太祖以鄢陵侯彰为骁骑将军,北征,大破之。”

后来,到了曹丕时期,轲比能又出来惹事了。

“青龙元年,比能诱纳步度根,使叛并州,与结和亲,自勒万骑迎其累重於陉北。并州刺史毕轨遣将军苏尚、董弼等击之,比能遣子将骑与尚等会战於楼烦,临陈害尚、弼。至三年中,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

轲比能诱叛单于步度根,叛离并州。并同魏国大军正面硬刚。结果,三年以后轲比能被刺客韩龙刺杀而死,南侵之事作罢。


盛祺好奇


曹操不怕匈奴是因为他用了比战争更高明的办法。首先,曹操按照匈奴的部落派别,把他们分成了五部。在这五部,曹操派出五拨人去管辖匈奴。这样一来,匈奴没有办法把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分散了力量之后,他们就办不成什么大事了。

其次,曹操采取怀柔政策,鼓励匈奴人出仕,让他们自己推举人才。这样一来,匈奴人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归属感。

最后,曹操放了大招,允许移民。曹操允许匈奴人加入大汉,并且辅以好处,这就有很多匈奴人成为了大汉子民,也就是曹魏子民。这样不仅减少了匈奴人的数量,也壮大了曹魏的势力。

就用这三招,曹操瓦解了匈奴相当大一部分势力。在曹魏时期,匈奴也再没有做过乱。



国家网文化


任何朝代的强盛衰弱都不是永恒的,而是时时刻刻变化的,四百余年的大汉王朝如此,与汉朝为敌百年的匈奴同样如此,匈奴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是在冒顿单于在位一直到军臣单于在位时期,对应汉朝从汉高帝刘邦到汉武帝刘彻在位的近百年时间,这是匈奴历史上最强大的时候。

匈奴虽然强大,但经过两汉数百年的打击,实力已经非常弱了,西汉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尤其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禅于姑衍,漠南之内无王庭,再加上匈奴内部分裂,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匈奴在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期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两派彻底分裂,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继续与汉朝为敌,经东汉和帝时期,窦宪、耿秉燕然勒功大破北匈奴之后,北匈奴基本上再也无力对抗汉朝了。

匈奴冒顿单于

到东汉末年时期,北匈奴已经消失,南匈奴也成为汉朝藩属,匈奴实力已经大大减弱,差不多相当于汉朝的一个或数个郡的规模,匈奴内部也是纷争不断,单于经常被杀,而且汉朝对待匈奴的政策也越来越严厉,也经常征用匈奴兵去处理汉朝内政,比如公元187年,汉朝中山太守张纯造反,汉灵帝征调南匈奴兵调配给幽州太守刘虞一起用于平定张纯造反,这一年曹操还在家中闲赋。

汉朝调兵频繁时,匈奴内部也对汉朝有所抱怨,于是杀了匈奴单于羌渠,另立单于,羌渠的儿子于扶罗当时还在汉朝境内带兵,与汉朝政府军一起平定叛乱,汉灵帝去世后,东汉朝廷陷入混乱,董卓专权,于扶罗还联合白波军一起从北方抢掠河内郡,一直打到太原,还曾与董卓手下的牛辅作战,击败了牛辅,这一年曹操刚刚在陈留招兵,随后主动攻打董卓而战败,狼狈逃回。

汉匈和亲

于夫罗后来成匈奴单于,但一直在汉朝作战,还参与了东汉末年地方政府的混战,于夫罗曾经依附于袁绍,挟制过河内太守张杨,后来又背叛袁绍,被袁绍部将麴义击败,于夫罗在公元190年与曹操交战,被曹操击败,随后曹操被袁绍上表任命为东郡太守。

于夫罗还在公元192年、193年两次被曹操击败,一次是与黑山贼一次被曹操击败,一次是支援袁术被曹操击败,三次被曹操击败后,于夫罗投降了曹操,南匈奴在汉朝境内作战时,还抢走了东汉名士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于夫罗还在汉献帝东归洛阳时派兵护送,最终于建立元年,也就是公元196年去世。

匈奴骑兵

于夫罗去世之后,他的弟弟呼厨泉即位单于,随后不久,呼厨泉单于归顺了汉朝,这个时候汉朝皇帝已经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匈奴在归顺的同时归还了蔡文姬,公元216年,呼厨泉单于来许昌朝拜汉献帝时,被曹操扣留了,随后曹操将匈奴分成左、右、南、北、中五个部分,每部分开居住,同时派出汉人为司马监督各部,从此之后,匈奴实力更加弱小,每一部实力甚至不如汉朝的一个县。

曹操将匈奴分治的方法就是为了进一步削弱匈奴的实力,如果匈奴五部合在一起,实力可能稍微强大一些,但也无法与汉朝对抗,因为曹操在击败了北方的袁绍之后,控制了天下十三州中的八个,同时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汉朝最大的军阀势力,也算是名正言顺的政府,只是皇帝是傀儡,曹操算是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个势力想要强势,一定有两个原因:一是持续增加的人口,没有人口,什么也没有,人是一切的根本,无论是对外战争,还是各种生产活动,都需要人口;二是要有一个稳定繁荣的地盘,匈奴最早是居住河套地区,也就是内蒙古高原中部到黄河沿岸的平原这一带,这里水草丰美,物产丰富,很适合游牧生产生活,但是曹操控制匈奴之后,把匈奴从这里迁出,分别迁到陕西、山西、河北一带的汉朝边境地区,让他们的生存环境恶劣,同时又面临着乌桓和鲜卑的竞争。

所以匈奴在曹操的刻章安排之下,实力越来越弱小,根本就不敢和汉朝作战,曹操之后一直到西晋初期,匈奴都是老老实实地待在他们的地盘上,既不敢反叛,也没有发生大的变故,与此同时,匈奴因为生活在汉朝边境,不断地与汉族杂居,大部分匈奴已经汉化了。

三国北方势力范围

总结

匈奴之所以在三国时期很老实,不敢反抗曹操,以及后来的魏朝,根本原因在于:

1、实力弱小,一方面是曹操的刻意安排打击,另一方面是匈奴一直处于衰弱期,长年战争和内乱,再加上人口地盘都在急剧减少,实力就越来越弱。

2、其它民族的竞争。三国时期乌桓和鲜卑开始兴起,北方茫茫草原上,原本匈奴是霸主,但是匈奴数百年来一直在衰弱,但是北方广大的草原还是存在那里,权力的真实需要其他势力来填补,于是乌桓和鲜卑开始强大起来,当时的乌桓和鲜卑实力已经超过了匈奴。

匈奴族

汉朝与乌桓、鲜卑的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的,但匈奴一直很老实,曹操曾在公元207年北征乌桓,斩杀了他们的单于踏顿,才让乌桓的威胁暂时解除,随后乌桓也陷入内乱,而鲜卑同样遭到了曹魏的打击,鲜卑有望统一的首领轲比能也在魏明帝曹睿时期被刺杀,所以曹魏得以控制了整个北方汉朝传统的势力范围。

3、匈奴人口和地盘的急剧减小。曹操采用分而治之的方式打击匈奴,匈奴迫于压力不得不接受,如果反抗有可能被曹操灭族,只能按照曹操的阳谋继续生存下去,休养生息,这也是西晋中后时期,匈奴能第一个建国的原因。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主要有三点。

1,内部分化。在西汉时期,由于对匈奴连连战争,此时匈奴被分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北匈奴为了躲避汉朝军队的追击,向西迁移,在罗马地中海一带为生。南匈奴依附汉朝,向汉朝称臣。

公元195年,南匈奴新的单于-呼厨泉继位。此时中原一片混战,军阀割据,南匈奴在单于-呼厨泉的领导下入侵中原。招到曹操的坚决抵抗。战败称臣,公元202年,呼厨泉“好了疤忘了痛”,在平阳对北方提前发动叛乱,他联合袁绍残余势力,进攻河东,掠取关中。曹提任命凉州刺史马腾部马超为校尉率部征战,后击败呼厨泉军队,呼厨泉见势不妙赶紧投降。曹操为了解决南匈奴的骚扰,稳定后方,遂封呼厨泉为内侍,不放其离开。让匈奴贵族右贤王管理朝政。后来,曹提更是将南奴分为五个部族,每部族选出领导人,由汉人大臣担任司马,对其进行监督。分化匈奴势力,从而无法对中原入侵。

2,实行汉族和少数民族通婚,有利于名族融合。

3,匈奴里面挑选人才在汉朝为官,降低对仇视感。




雨夜中的星空


塞外的形势闹腾腾

当我们摊开三国时的地图,能惊讶的发现昔日的草原霸主,匈奴已消失的踪迹难寻。除了南匈奴在长城沿线仰人鼻息,由南往北活跃着乌丸、鲜卑等游牧民族。今日就来扒拉他们的前世今生,以及他们和曹魏的纠纷!

乌丸也叫乌桓,其祖先是东胡。西汉初年其国为匈奴单于冒顿所灭,残余族人躲藏在乌桓山而保全,事后感念山神的眷顾取国号为乌桓。谈论起他们的风俗我颇觉惊异,据《后汉书》生动细致的描述,首先他们特别尊重女性。男子一旦被激怒,可以杀掉对方的父兄,但对方的姐妹母亲无事!其次是男子娶妻前得去丈母娘家干活,详细情况是结婚的男女先谈半年,然后以牛、马、羊为聘礼,紧接着男子去妻家干活两年,最后男子携妻回自己家!

至于鲜卑同样是东胡的后裔,因他们的足迹集中在鲜卑山,后用鲜卑为自己的族名。其风俗习惯类似匈奴,骑射能力相当强悍。东汉末年,有四个部落实力雄厚。辽西的首领是丘力居,有兵五千多人;上谷的首脑是难楼,有众九千多人;辽东的头领是苏仆延,族人有千余人;右北平的是乌延,人数最寡为八百多。张纯是中山太守,通过阴谋攫取了丘力居的权力,统帅了他的部落为祸青、徐、幽、冀等州。汉灵帝末期幽州牧刘虞,招募勇猛的胡人除掉了张纯。

随着袁绍的势力逐渐强盛,为了剿灭辽东的公孙瓒,他和丘力居的侄儿蹋顿结为翁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败了公孙瓒。作为回报袁绍矫诏封蹋顿等三人为单于。东汉建安十一年,孔武有力的曹操出击柳城的蹋顿,捕获了袁绍的二子袁熙和袁尚,并且将蹋顿斩首示众,收服其众为天下名骑为曹操南征北战!

内迁的匈奴已汉化

关于三国时期,南匈奴的情况,得从一个人质说起。呼厨泉单于登基于兴平二年,后因其众逼迫,出走至鲜卑境内。建安元年汉献帝回到洛阳,途中他率领右贤王去卑和白波贼首韩暹,护送汉献帝击败了李僱与郭汜。一路相随直到许昌才回国,建安二十一年呼厨泉单于,被曹操强留在邺郡,将右贤王去卑打发回匈奴任监国。

从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开始,匈奴有了南、北匈奴之分。首任南匈奴单于是右奥鞬日逐王,其祖先是王昭君的丈夫呼韩邪单于。南匈奴的主要活动地点在西河美稷,祭祀天地的龙庭在离石左国城。通过研判当时的地图,可以发现其生活的区域在长城沿线。都说民族间的互溶,皆是以文化为起点!

匈奴俗,岁有三岁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南单于既内附,兼祠汉帝——《后汉书》

当时南匈奴祭祀天神的时间,是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后因内迁民族融合,于是在祭祀天神的同时,也祭祀汉朝的列代皇帝。维护汉朝宗主的地位,亦是他们的神圣使命。东汉中平年间爆发了黄巾之乱,单于羌渠派儿子於扶罗助汉。公元216年魄力十足的曹操,将南匈奴瓦解为五部分安置。左部居太原、右部居祁、南部居蒲子、北部居新兴、中部居大陵,东晋时期的枭雄刘聪、赫连勃勃皆出自南匈奴。到此南匈奴算是彻底融入汉朝,再无兴风作浪的能量!

白狼山之战的张辽

在三国刀光剑影中,有场战争显得有点落寞。它发生于公元207年,指挥者是曹魏的张辽,厮杀的地点在白狼山。当时倾盆大雨使道路泥泞南行,早得消息的乌桓已派兵把手关隘,前沿阵地只有大将张辽。退则前功尽弃,进则兵力单薄,等则曹操未至。

——曹魏名将张辽「生169年,卒222年」

冥思苦想两日后,智谋过人的张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采用偷袭的计策将乌桓一举攻灭,迫使袁谭和袁尚如丧家之犬逃至辽东。此战解决了曹操的后顾之忧,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南下统一华夏。

除了名将张辽之外,曹魏还有鬼才之誉的郭嘉,还有狡猾如狐狸的司马懿,都曾先后用兵于北地的战事。纵观整个曹魏王朝,不论是南匈奴,又或者是乌桓及鲜卑,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哪怕是遭受赤壁之战后的曹魏,他们也不敢群起而攻之。原因有三:一是南匈奴被汉化,二是各自为战无合力,三是后继有人弹压。

——END——


惜缘小历史


匈奴经过武帝一顿狂揍,把匈奴分解成南北匈奴,南匈奴被南迁到汉朝境内,再经过西东两汉不断的打击,北匈奴在汉和帝时期被窦宪歼灭,北匈奴已经逃出漠北,南匈奴及其归附者陆续内迁,共有十九个种落,各自有部落,互不混杂。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陕西、甘肃西北部。其中屠各种最为高贵,统治其他种落。南匈奴历代单于与两汉皇家世代通婚,故内迁后从汉俗,改姓刘。刘姓匈奴又是屠各种中最为高贵的一支。南匈奴在汉朝的监控之下,倒也不敢有所动作,沉寂了很多年。本来匈奴已经不足为患。

到了东汉末年,曾经被匈奴打败过的东胡,衍生出另一个部落-乌桓。实际上东汉一直也没有放松对这些部落的控制。


采取了两种措施:拉拢和打击


当乌桓势力起来后,汉朝先拉拢乌桓,并设置了乌桓校尉,用来管理乌桓族、匈奴的事务,并随时镇压其反叛势力,但凡遇到重大叛乱时,朝廷都会调重兵强势援助。

一段时间内乌桓也没成什么气候,选择与汉王朝交好,汉朝廷给他们封赐和奖赏,乌桓则一度承担对抗兴起的鲜卑和衰落的北匈奴的军事义务,最早的以夷制夷吧。

所以,北匈奴都已经跑远了,不足为患,而南匈奴居住在中原,经过汉胡文化交融,改汉姓、穿服、说汉话。所以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曹操将内迁的南匈奴分为左、右、南、北、中五部,以匈奴贵族子孙为五部帅。

而到了曹操的魏国之后,魏国内部猛将如云,谋士多,实施了屯田制后,国力不弱,此消彼长,所以为什么要害怕匈奴呢?


《后汉书·袁术传》说:“(初平)四年,(袁)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余贼及匈奴於扶罗等佐术,与曹操战于匡亭,大败。

晋代

至于到晋代,晋武帝司马炎将南匈奴五部帅改为五部都尉。当时南匈奴五部的分布情况是:左部最大,一万余落,居兹氏县;右部六千余落,居祁县;南部三千余落,居蒲子县;北部四千余落,居新兴县;中部六千余落,居大陵县。


本来匈奴已经不足为患。经过八王之乱,匈奴造反,那是晋自己不争气

西晋八王之乱越闹越大时,刘渊的堂祖父刘宣(年轻时当过南匈奴左贤王),在匈奴五部首领中散布对朝廷的不满情绪。他说,匈奴过去与汉朝世代通婚,约为兄弟,患难与共,但从汉亡以后,魏晋以来,匈奴单于只有虚号,没有一尺封土,匈奴的王侯同汉族的普通编户一样,没有地位。

他认为眼下司马氏政权连年内乱,兄弟相杀,正是匈奴重新兴邦复国的大好时机,提议共推刘渊为主举兵起义。刘宣的提议得到五部首领的一致赞成。他们派人去邺城,把这一密谋告诉了刘渊,刘渊完全同意,跃跃欲试。

这时,西晋八王之乱闹得不可开交,成都王司马颖挟持晋惠帝司马衷驻邺城。所以,匈奴成了“五胡乱华”的导火索。


国内ERP专题


曹操之所以不怕匈奴,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先曹操时代与曹操时代具体罗列一下这其中缘由。

匈奴历来为各朝代边疆犯事入侵,终于在汉武帝时期,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兵五万,出定襄、代郡,直驱漠北,一路向北两千多里路,一直打到匈奴老家,最终与匈奴左贤王激战,歼敌七万余人,并且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三人,及相国、将军、都尉、当户等83人,这即是著名的“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瀚海”,自那时以后,匈奴再也不成气候。这是其一。



曹操在扫平被中原以后,于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开始北征,也因乌丸首领蹋顿与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交好。曹操带着部将张辽,将蹋顿一顿胖揍后斩杀。大获全胜,降者二十余万人。公元216年,曹操直接扣留了来邺城拜寿的南匈奴王呼厨单于,让其右贤王回去,并把匈奴拆分五个部分,安置在平阳郡,分别派人看管,而且用匈奴人管理匈奴人,将部落的贵族选出来作为都尉,再加一个汉人司马辅之,并发布移民政策,匈奴人可以加入汉人。这在当时触发了很多匈奴人转为汉人,这就在无形中降低了匈奴的数量。这样匈奴人少了,他还如何闹事?!



不过一个细节值得回味,最初由于鲜卑的崛起,北匈奴曾经找过曹操帮忙收拾收拾鲜卑,曹操压根就没把这事放心上,当时刘备、孙权让他费尽了心思,于是拒绝了这一部分匈奴人的请求,这些马背上狩猎为主的人眼看生存无望,只得一路向西,没曾想这一波匈奴人在西方成立了伟大的匈奴帝国。


不过到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匈奴为主的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并建立赵国没掉了西晋。这便引出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五胡乱华。


兰陵郡主


匈奴在西汉的时候被汉武帝连续三次进攻(河西战役,漠北战役等)已经无力发动战争,族人也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北匈奴全都迁徙了,而南匈奴则是臣服大汉王朝。

虽然东汉末年也曾经南下趁乱劫掠过,但是由于东汉时期鲜卑族人檀石槐带领鲜卑崛起,所以匈奴的实力也远原不如之前了。

这样的形式,如果中原王朝处于混乱局势,匈奴人自然要南下劫掠,但是当曹操一统北方,又剿灭了塌顿带领的乌桓人,匈奴人自然不敢南下入侵。

所以当曹操想要赎回蔡文姬时,匈奴人就答应了。


嘴痕


乌桓是秦汉时期活跃在东北边疆地区的民族,本东胡之一部,三国时期称之为乌丸。《实际-匈奴列传》“当是之时,秦晋为强国……晋北有林胡、娄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

乌桓以游牧和涉猎为业,“俗善骑射,弋猎禽兽为事。逐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以穹庐为舍,东开日向。”《乌桓传》

西汉元狩四年,霍去病征服匈奴,“断匈奴左臂”。“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

《三国志-魏书-乌丸传》“亦因汉末之乱,中国多事,不遑外讨,故得擅漠南之地,寇暴城邑,杀戮人民,北边仍受其困。”

《后汉书-乌桓传》“建安初,冀州牧袁绍与前将军公孙瓒相持不决,蹋顿遣使诣绍求和亲,遂遣兵助击瓒,破之。”之后,袁绍父子联合乌桓对抗曹操。为此,给曹魏带来严重威胁,官渡之战之后,曹操讨伐乌桓势在必行。

郭嘉出策:“公虽威震天下,胡(乌桓)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也。”

曹操取胜,以奇袭取胜,更有以张辽等得利将士。另外还联络北方割据势力相助,其中右北平的田畴,他在曹操进攻乌桓的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铁军158


匈奴经过武帝一顿狂揍,把匈奴分解成南北匈奴,南匈奴被南迁到汉朝境内,再经过西东两汉不断的打击,北匈奴在汉和帝时期被窦宪歼灭,北匈奴已经逃出漠北,南匈奴及其归附者陆续内迁,共有十九个种落,各自有部落,互不混杂。

他说,匈奴过去与汉朝世代通婚,约为兄弟,患难与共,但从汉亡以后,魏晋以来,匈奴单于只有虚号,没有一尺封土,匈奴的王侯同汉族的普通编户一样,没有地位。他认为眼下司马氏政权连年内乱,兄弟相杀,正是匈奴重新兴邦复国的大好时机,提议共推刘渊为主举兵起义。刘宣的提议得到五部首领的一致赞成。他们派人去邺城,把这一密谋告诉了刘渊,刘渊完全同意,跃跃欲试。这时,西晋八王之乱闹得不可开交,成都王司马颖挟持晋惠帝司马衷驻邺城。所以,匈奴成了“五胡乱华”的导火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