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高温干旱持续,农民种地该何去何从?

乡村小名


农民遇到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今年不但河南地区高温干旱持续,我们鲁西南地区也是一直遭受着干旱的袭扰。老天爷不下雨,谁也管不了他,但咱农民总不能因为干旱把地摞荒吧。

记忆中,遇到的干旱年份还真不少。过去,水浇条件差差,也没有机井,老百姓基夲上是靠天吃饭。遇到干旱年份,就算是肩挑人拉的运些水,也只能是栽个红薯呀,种点瓜菜呀,补补棉苗呀,对大面积作物也无可奈何。现在水利条件好多了,沟渠四通八达,家家都有水泵器械,黄河有水就引黄灌溉,在没有黄河水的情况下,就利用机井提灌。特别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小农水”工程,为农业的抗旱生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针对题主提出的问题,我认为,在干旱面前,我们农民要积极主动釆取措施,以抗旱保种为重点,想尽一切办法把能种上的作物先种上,能种多少是多少,哪怕是拉水点种,也要尽到最大努力。俗话说“有苗不愁大,没苗指望啥”,只要拿出苗,就有希望。另一方面,要做好种植调整,尽量多选种一些耐旱作物,和稀植用水量少的作物,抗旱抢时种,比如红薯、南瓜、夏棉等都比效好拿苗而且用水量少,甚至可以先育苗备用。种植调整还包括改晚熟品种为早塾品种,改生育期长的品种为生育期短的品种,以应对干旱造成的播种期推迟的问题。象玉米品种,生育期长的和生育期短的就相差十几天,选对品种,后期产量表现是不一样的。最后,如果实在无法种植的,要随时做好雨后及时抢种的准备。天有不测风云,说不定哪天就会降下一场喜雨,雨后要及时根据季节种上合适作物,说不定也会迎来一个丰收年。

人定胜天,只要我们在自然灾害面前不低头,就一定能够想出很多办法,反正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干旱而弃地摞荒,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


咱是农民也骄傲


在我的记忆中至少我们南阳是不缺水的而且水量很充足。自从我上初中(2000以后)慢慢的变得缺水。回到问题上,为什么会出现旱灾?一方面是天气原因,更多的还是人祸。


这几年气候变的反复无常,每当需要雨水的时间不下雨,不要雨水的时间下个不停,就比如去年和前面,小麦需要水的时间一直不下,秋收的时候连阴雨,电视上不是报道邓县都涨水了嘛!降雨现在正好反过来——春夏缺雨,秋冬连阴。


再说说人祸——环境污染和人类的过度开发。

以前我们村的小河沟都有水,后来就被上游几个养猪场给污染了,河水开始变得臭气熏天,人们也不注意开始往河里扔垃圾(就是塑料袋开始大量使用的时候),渐渐地水就没了。但是也没人举报,也没人管。

村里原本有六七个坑塘(万把平米),几年前被填了建房子(这坑塘貌似属于集体,我们也没开群众大会就被填了)。以前最起码几个坑塘都是满水(主要是雨水和人们下水道的水补给),有鱼有荷花还能洗衣服,人们遇到干旱不至于井里没水。现在村里连个水塘都没了,一遇到干旱没有外来水源补给,很快井里就抽不上水了。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硬化面积太大了,雨水落地都顺着河沟流走了,地下水根本得不到补给。

记得小时候冬闲的时间大人们都会去“出工”,主要就是兴修水利设施、平整土地、开挖沟渠什么。现在田间的水利设施都被破坏殆尽,原本有的灌溉井也因为人们的短见(由于人口增减每隔几年都会动地,井在谁地头上那片地种不成庄家)也被填埋了,所以一遇到旱灾人们就束手无策(有时候会出现有水浇不了地的情况)。

还有就是人们浪费水严重,我一般在家都是刷碗水浇花浇菜,但是家人们却不注意(大部分人都不注意),以前五六米都能出水,后来十几米,再后来浅层水就吃不成了,现在我家水井45米。打井是越来越深,但是人们却没有一点警醒。



至于“农业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农民的行动最有说服力。现在好多人撂荒都不种地,忙了一季还不如一家人干一天活,换做你该怎么做?我家现在都是一季小麦一季花生,都开始种耐旱的“懒庄稼”,我家的情况在我村很具有代表性。

未来农业该何去何从我也说不准,有的说集约式发展,我看暂时是行不通的,毕竟农民基数太大,想要把分出去的土地收回来肯定不容易。总之要想农民好好种地,那得让农民见到实惠,至于怎样做,请砖家们出谋划策,别再纠结农村该不该禁止烧秸秆、农村该不该禁止散养牲畜等问题,这才是你们最主要的课题。



虎稚稚


公牛所在豫西地区,干旱尤为严重。下图是我昨天在地头拍抗旱神树花椒,都打焉了。

持续的干旱,给农作物增产增收带来困难,甚至造成绝收。如何应对干旱,我不由想起

十多年前的往事。

大概是2001年前后的事,那时我们这主要特产苹果已不值钱。打工潮没有兴起,村民就靠小麦玉米果树换钱养家糊口。持续几年的异常天气,造成绝收。村中农把式小秃叔,召集湾子里的2个生产队的人晚上到队长家开会。讨论集资入股打机井的事,秃叔带头集资5ooo元,组员们被干旱吓怕了,也积极响应。后在信用社的支持下,大部分人贷款3ooo元入股,还有集资3oo,千而八百的,凑了十万开始打井。

当时请的山西打井队,选址,开钻。因水层深,打了280米,见水,又往下打7o米,共深350米,出水40吨每小时。村民们看着清澈甘甜的井水,笑的弯了腰。因井太深,欠打井队六七万元。出水后,村里向有关部门申请,免费给走电盖井房,埋暗管。

从此,我们两个生产队结束了集天吃饭的历史。组内成立井委会,负责机井运转,服务老百姓。不到2年,还清欠款,往后每年都分红。当年的投资户,不但有低价水浇地,每股还能每年分红五六百元,也早已收回投资。

通过这件事,能看出勤劳中国的农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有着无穷的智慧。再说面对高温干旱,如何应对?也是有策略的,说说我们这有几种类型供大家参考。

1.放倒轱辘拉屎车,直接放弃。干旱发生,集中浇地,得排号等待。而且成本高,一亩地水电费6o多元,浇一次未必能收,如玉米小麦。不如放弃,多打2天工,得现成。以年轻人为主。

2.拉水保命。小杂果树,是铁杆庄稼。大多种在坡地,得用三轮车拉水浇,为的是长远利益。中老年为主。

3.大水漫灌。这是老把式能干,一般人浇不了。

4.喷灌。省水,省心,投资不大,5一6百元一套。农业小白都能干。我家买了4oo米2寸管,一铺,通上水,像下雨一样,不用来回跑堵水放水。而且晚上喷灌人个受症。

总之,遇到高温干旱,水利条件充许,想尽一切办法抗旱增收。



黄河边的八哥


岂止是你们河南,我们山西也是严重干旱啊!这几天持续高温34度左右,却没有一点儿要下雨的迹象,农村里的井水连供应人畜吃水都有些困难了!更甭说浇地了。你看这栽下的梨树,都晒蔫了!

特别是小麦正值灌浆时期,遇上了高温干旱,再加四到五级的东南风,这是妥妥的干热风灾害天气了,小麦、瓜果减产已成定局。

在历史上,我们河南和山西以及内蒙古,新疆,甘肃一带是经常产生大陆热低压的地方,而五、六月份这些地方又是少雨季节,气候炎热,雨水稀少,增温强烈。是十年九旱的老主顾了,靠天吃饭是这些地方农民多年来的宿命。

干热风已经发生,实际上再多的努力基本上无济于事了。本来老天不下雨,我们能想到的办法主要是浇水。但现在地下水源也在叫急,没有那么多的水源可供农作物缓解旱情了。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施肥,增强农作物抵抗力。比如施用有机肥,抗旱拌种剂,叶面施肥喷洒草木灰,磷酸二氢钾等等。但这些都应该是防的措施,还有选择抗干热风的品种。如果没有雨,干热风已经发生了,那几乎是没法补救了。农民兄弟们只有出去打工去弥补一下损失,或者等后面到了雨季雨水充足的话,注意回茬一些夏播作物和蔬菜,或许还能有些收入。

你们所在的地方今年也遭遇干旱了吗?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预防和降低损失呢?欢迎留言分享。


表里乡村


现在我们胶东地区也是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近几年来,春季的干旱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每年春季的抗旱也成了我们这农民的一项主要任务。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无论农民种植的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种地需要看天吃饭,而外出打工能够旱涝保收,导致很多农民放弃种地或者少种地外出打工。这应当说也是农民增加自身收入的一种办法,但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如何能够减少天气干旱造成的损失,这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来说,很多地方已经没有多少水可以用于灌溉了,好钢用在刀刃上,如何把有限的水资源合理的利用,我觉得才是最重要的。例如我家种植的苹果和一些粮食作物,今年春天,苹果和小麦都需要浇水,能用的水确实太少,那我就只有先保苹果,在保证了苹果树不会因为干旱造成很大影响的情况下再去灌溉小麦。如果每种都想要保住,在水特别少的情况下很可能就两种都保不住。

从长远来看,建设合理的水利设施是很重要的,我们这很多农民通过打深井,上滴灌喷灌等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旱天用水的问题,节水灌溉应该说是现在农业用水方面的一个大的趋势。

水利设施的建设最主要的是能存住雨季的降水,在我们这有些地方小型水库星罗密布,很多的设计不够合理,稍微下点雨就满,到了天旱的时候还没等用几次水就干涸见底了,储水性太差,分布也不合理,如何合理的建设小型水库,把雨季的降水储存好等到旱季利用这也是当前解决连年干旱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现在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种模式已经在逐渐的转变,靠天吃饭的传统也需要我们去改变,不管是旱还是涝,都要通过逐渐的对农业设施的完善去减少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是农夫七哥,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欢迎留言指正。


农夫七哥


气候与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人多了。对区域自然消毫就越大。森林植物减少。自然河流湖泊减少,梅雨也就减少。内陆水资源就只能依赖季风气候带来的太平洋雨水生存。大天旱平凡发生就是必然。因为天然植被和森林就是天然水库。遇到季风气候少的雨季。可以起到调接作用。梅雨就是太阳增发森林植被,和江河湖泊及湿地产生的,比如过去经常出现的大晴天。突然短暂下雨。而且一边下雨一边还有太阳,就是梅雨。可现在,不要说河南这个人口多,森林少,江河湖泊及湿地少的省。就连有千湖之湖。江河和山地森林丰富的湖北,近年雨雪越来越少。何况河南?。

因此,河南应将一大部分人迁移到边彊地区。垦荒驻边。退耕还林。是唯一出路。不仅河南。包括河北。减少对湖北水源的依赖。对河南河北及中国至关重要。


随着春风到天涯


农民种田确实受天气影响较大,前年花生收获时遭遇连天雨泡地里,去年麦收时又是连天雨导致小麦发芽,今年又是干旱,哎……

都知道种地靠天收是不行的,为什么还这样呢?去乡下村里看看,种地的都是什么人--老弱病残,壮年劳力都在外务工,他们把种子播下就等着收了,至于能收多少对他们影响不大,他们不会为了这点粮食而在家误了外出挣钱,毕竟挣到手的钱比种地收的钱要多的多的多。干旱要浇地,谁会为挽救这点不知道能有多少收成的庄稼影响现成的收入。

现在有些地方水井等抗旱设施不太完备,承包大块地的还有浇地抗旱的,小块地的基本没有浇地的。大块地一般都是从多家农户那里承包的,大片作业能降低不少成本。

个人觉得农田由少数人有能力的人承包是大势所趋。种地的人专门种地,统一生产摊薄成本多种地多收入。在外务工挣钱的把地承包出去,虽说收钱少点起码旱涝保收,也不影响在外挣钱,这样会比现在要好很多。


就这么过吧


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县农业局,打了不少机井,用电插卡式付费,也挺方便浇水,

俺这一块还没用上,临河的用河水,机器带抽水机,大旱之年用潜水泵,离井远的,只有旱死玉米,25年前大旱,浇水的玉米收成500市斤,没浇的绝收,

现在打工也方便了,种地的不划算,连投资不加人工费,纯利400元,不如在外打两天工,地少的租出去了,地多的也不尽人意,再加上抗旱浇水更麻烦,。


爱拼才能胜任


最近这几天全国大范围出现高温天气,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8-39℃,最近这几天正是小麦的成熟期,但是气象台预报了干热风橙色预警,已经引起了很多农户的重视。那么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农户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1. 目前小麦已经进入成熟后期,最近这几天的高温天气,会加快小麦的成熟,再对小麦干热风进行预防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目前可以做的就是根据小麦的成熟情况及时收割,防止过度成熟形成掉籽掉穗。并且在高温天气下要预防中暑和火灾,避免造成巨大的损失。
  2. 针对大棚中的作物,及时放风,根据棚间的作物的温度情况选择风口的大小,降低大棚内的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造成的作物死亡。如果温度非常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夜间不闭风口。

  3. 高温天气下土壤跑熵严重,要及时根据作物的情况进行施水。并且针对刚移栽的幼苗和比较弱小的种子幼苗,可以选择用遮阴网进行降温,防止因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大造成植株缺水死亡。
  4. 针对瓜果蔬菜,为了避免或减小日灼的影响, 有必要进行遮阴处理或者可以是增强抵抗力的药剂,比如说黄酮类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日灼造成的减产。
  5. 在西瓜膨果期,切不可匆忙浇水,不然会造成大面积裂瓜。

再次提醒农户,高温天气下切不可进行农事操作,一切以身体为重。上述是我的分析,欢迎大家进行补充和评论,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和加关注,我将持续更新农村小知识。

小位说三农


中国农业分散式经营,导致中国农业的生产水资源的使用激增和浪费,不合理的使用和浪费使各地地下水位极局下降,地下水无节制的开采使用即使下雨也只能短暂缓解无法长治久安。古人云:不涸泽而渔。中国农业生产水资源的运用似乎己走上了恶性循环。欲破解需解决目前这种分散经营模式,走集约化道路。土地集中后适合种植什么怎样节水灌溉,由农业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不是和现在种苹果全乡乃至全镇全县全省都种苹果,这种状况必然导致局地水源的用量激增出现水源紧张。干旱己经l愈发困扰我们的农业生产,但有些因素是人为造成的,应从根本上解决以期能从恶性循环中摆脱出来,将风调雨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