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節,致敬這些不回家的“特殊媽媽”們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丹)有這麼一群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她們恪盡職守、守護兒童安全,變成孩子們的“守護神”;團圓之際,她們舍小家為大家,放棄休假連續24小時值守在崗;面對繁重的工作,她們不辭辛勞、任勞任怨完成每一項任務……這群人是來自我省各地兒童福利院“愛心媽媽”。

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讓我們走進這群特殊的“媽媽”,看她們用無私愛心守護孩子的健康和安全,為孩子撐起一片無風無雨的靜好晴空。

三八节,致敬这些不回家的“特殊妈妈”们

撇下8歲女兒她全身心照顧特殊孩子

清晨,天還未亮,一個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一號家庭的各個角落,眉山市兒童福利院裡七名兒童的“愛心媽媽”胡潔麗就開始了每天第一個最繁複、也最重要的工作——消毒。

1月20日,眉山市兒童福利院實行全封閉式管理。在全封閉管理期間,每個呆在院裡的媽媽們都要24小時寸步不離地守護在孩子身邊。

胡潔麗將8歲的女兒託付給奶奶照顧後,自己住進了兒童福利院,成為應急小組成員,開始了“封閉”生活。

封閉期間,胡媽媽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家庭內做一次全面消毒。完成基礎工作後,她開始叫孩子們起床,照顧他們洗手、消毒、吃早餐、量體溫、督促他們完成寒假作業。在孩子們做作業的時候,她才坐下來填寫晨晚檢記錄、揉揉因為勞碌而感到痠疼的肩膀。每天下午,孩子們午休醒來後,胡媽媽還要帶著他們玩遊戲。

三八节,致敬这些不回家的“特殊妈妈”们

防疫期間的工作量比以往大,也要用上更多的細心和耐心。但無論每天的事情有多雜、任務有多累,胡媽媽都沒有叫過一聲苦,她說,只要孩子們健健康康,無論多苦多累,她都會一直堅持下去。

“小姐姐”變身“好媽媽”

趙玲和劉蘭是成都市兒童福利院教育科的學前教師。她倆剛20出頭,是名副其實的“小姐姐”,在家時是爸媽跟前的“嬌嬌女”,在班組上就成了娃娃們的好“媽媽”,業務工作和生活照料一肩挑,一樣都不差。

她們兩人被同時安排至特護科班組工作。面對一群奶娃娃,這兩位新手“媽媽”可是一點經驗都沒有。第一天上班時,給孩子餵奶、換尿不溼、抱小孩,一件事都不會,一陣手忙腳亂。面對這些問題,這兩個年輕人絲毫沒有退縮,她們仔細觀察其他保育員的做法,遇到不會的就虛心請教,大家互相交流心得。就這樣邊看邊學,邊做邊學,動作慢慢地熟練了,護理的基本要領也掌握了。第一天下班,兩人累到腰痠背痛,心裡卻十分滿足。

三八节,致敬这些不回家的“特殊妈妈”们

接下來的每天,趙玲和劉蘭都會提前到崗,看到班組上哪裡需要人手就捲起袖子主動上前,給孩子們餵飯、洗臉、換尿不溼、整理床鋪、清洗奶瓶、清潔玩具、打掃房間,不挑剔不嫌棄,髒活累活都爭先恐後搶著幹。她們說:“我們年輕,累點無所謂。”

三八节,致敬这些不回家的“特殊妈妈”们

除了兒童照護工作,趙玲和劉蘭還給孩子們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講繪本故事、做遊戲、跳律動操、做手工……把早期教育融入到孩子們的日常生活。

面對重度殘疾孩子要細心再細心

疫情發生後,除了留在親戚家的孩子,瀘州市兒童福利院裡還剩下30多個孩子,他們大都是重度殘疾的孩子,最小的僅2個月,身體狀況不如正常孩子,要保證這些孩子的安全,必須得細心再細心些。

三八节,致敬这些不回家的“特殊妈妈”们

護士王芳在第一輪院裡全封閉管理中,14天封閉在院值班,照顧院內兒童的衣食住行。

三八节,致敬这些不回家的“特殊妈妈”们

每日早上7點,孩子們起床後,王芳和其他保育員、護士要照顧孩子洗漱,喝牛奶,然後帶著孩子們做早間操,早餐後休息一下再進行唱遊律動以及殘疾兒童的簡單康復訓練。

三八节,致敬这些不回家的“特殊妈妈”们

與平時比起來,眼下每天進行最多的是對孩子們的生活空間消毒,“每天消毒數次比原來增加,臭氧、紫外線、消毒液等輪番上陣,孩子的衛生等各個方面嚴格按照要求進行。”王芳說,院裡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戴了口罩的。但對於那些重度殘疾癱瘓在床的,考慮到實際情況沒戴口罩,因為“可能戴上兩三分鐘口罩就被口水打溼”。而對於這樣的孩子,他們居住的環境消毒更嚴格,不管是阿姨的手部、物品表面等每天都要數次消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