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致敬这些不回家的“特殊妈妈”们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李丹)有这么一群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她们恪尽职守、守护儿童安全,变成孩子们的“守护神”;团圆之际,她们舍小家为大家,放弃休假连续24小时值守在岗;面对繁重的工作,她们不辞辛劳、任劳任怨完成每一项任务……这群人是来自我省各地儿童福利院“爱心妈妈”。

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让我们走进这群特殊的“妈妈”,看她们用无私爱心守护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为孩子撑起一片无风无雨的静好晴空。

三八节,致敬这些不回家的“特殊妈妈”们

撇下8岁女儿她全身心照顾特殊孩子

清晨,天还未亮,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一号家庭的各个角落,眉山市儿童福利院里七名儿童的“爱心妈妈”胡洁丽就开始了每天第一个最繁复、也最重要的工作——消毒。

1月20日,眉山市儿童福利院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在全封闭管理期间,每个呆在院里的妈妈们都要24小时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孩子身边。

胡洁丽将8岁的女儿托付给奶奶照顾后,自己住进了儿童福利院,成为应急小组成员,开始了“封闭”生活。

封闭期间,胡妈妈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家庭内做一次全面消毒。完成基础工作后,她开始叫孩子们起床,照顾他们洗手、消毒、吃早餐、量体温、督促他们完成寒假作业。在孩子们做作业的时候,她才坐下来填写晨晚检记录、揉揉因为劳碌而感到酸疼的肩膀。每天下午,孩子们午休醒来后,胡妈妈还要带着他们玩游戏。

三八节,致敬这些不回家的“特殊妈妈”们

防疫期间的工作量比以往大,也要用上更多的细心和耐心。但无论每天的事情有多杂、任务有多累,胡妈妈都没有叫过一声苦,她说,只要孩子们健健康康,无论多苦多累,她都会一直坚持下去。

“小姐姐”变身“好妈妈”

赵玲和刘兰是成都市儿童福利院教育科的学前教师。她俩刚20出头,是名副其实的“小姐姐”,在家时是爸妈跟前的“娇娇女”,在班组上就成了娃娃们的好“妈妈”,业务工作和生活照料一肩挑,一样都不差。

她们两人被同时安排至特护科班组工作。面对一群奶娃娃,这两位新手“妈妈”可是一点经验都没有。第一天上班时,给孩子喂奶、换尿不湿、抱小孩,一件事都不会,一阵手忙脚乱。面对这些问题,这两个年轻人丝毫没有退缩,她们仔细观察其他保育员的做法,遇到不会的就虚心请教,大家互相交流心得。就这样边看边学,边做边学,动作慢慢地熟练了,护理的基本要领也掌握了。第一天下班,两人累到腰酸背痛,心里却十分满足。

三八节,致敬这些不回家的“特殊妈妈”们

接下来的每天,赵玲和刘兰都会提前到岗,看到班组上哪里需要人手就卷起袖子主动上前,给孩子们喂饭、洗脸、换尿不湿、整理床铺、清洗奶瓶、清洁玩具、打扫房间,不挑剔不嫌弃,脏活累活都争先恐后抢着干。她们说:“我们年轻,累点无所谓。”

三八节,致敬这些不回家的“特殊妈妈”们

除了儿童照护工作,赵玲和刘兰还给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讲绘本故事、做游戏、跳律动操、做手工……把早期教育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面对重度残疾孩子要细心再细心

疫情发生后,除了留在亲戚家的孩子,泸州市儿童福利院里还剩下30多个孩子,他们大都是重度残疾的孩子,最小的仅2个月,身体状况不如正常孩子,要保证这些孩子的安全,必须得细心再细心些。

三八节,致敬这些不回家的“特殊妈妈”们

护士王芳在第一轮院里全封闭管理中,14天封闭在院值班,照顾院内儿童的衣食住行。

三八节,致敬这些不回家的“特殊妈妈”们

每日早上7点,孩子们起床后,王芳和其他保育员、护士要照顾孩子洗漱,喝牛奶,然后带着孩子们做早间操,早餐后休息一下再进行唱游律动以及残疾儿童的简单康复训练。

三八节,致敬这些不回家的“特殊妈妈”们

与平时比起来,眼下每天进行最多的是对孩子们的生活空间消毒,“每天消毒数次比原来增加,臭氧、紫外线、消毒液等轮番上阵,孩子的卫生等各个方面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王芳说,院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戴了口罩的。但对于那些重度残疾瘫痪在床的,考虑到实际情况没戴口罩,因为“可能戴上两三分钟口罩就被口水打湿”。而对于这样的孩子,他们居住的环境消毒更严格,不管是阿姨的手部、物品表面等每天都要数次消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