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上交的五大國寶級文物,他獲獎20元,他卻獲百萬獎金

一、彩繪鶴魚石斧圖陶缸

這個文物堪稱是目前發現的中華第一國寶級文物。1980年發現於河南省臨汝縣閻村。當地農民發現後,以為是廢品,曾幾次丟棄過。後來,被一個農民拿去上交文化館,文化館一開始是拒絕的,只是後來被農民的誠意感動了。館長便獎勵了5副手套給這個農民。後來經鑑定,該文物屬於新石器時代,2002年,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全國64件不可出國展覽文物清單,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二、皇后之璽

1968年9月的一個小午,當時只有十三歲的孔忠良放學後在一條小溪邊玩耍,這個時候看到一個石塊在河邊,非常好看,孔忠良就將它撿了起來,並且帶到了家裡,父親看到以後,覺得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石頭,而是一塊印章,很可能是文物,因為上邊的字他也不認識,父親好好保管起來,第二天帶著孔忠良去了博物館。

大家或許聽說過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者並不是考古學家。而是九個為解決生產隊用水的農民。1974年這九個農民發現人俑後上報當地文化館。館長自掏腰包將30元獎勵於他們。回到生產隊後,他們主動將這30元上交充公。隊長每人給他們記了5個工分,換成人民幣就是每人1角3分。後來就有了我們所能看到的兵馬俑,他們真的是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四、玉龍

1971年那年,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的張鳳祥17歲。他在幹活時偶然發現了一塊石板,在好奇心驅使下打開後發現了一塊鏽鐵泥蛋子。掂了掂大約有兩三斤,他便想它賣了廢品買幾塊糖給四歲的弟弟吃。沒成想,弟弟居然對這個鐵疙瘩愛不釋手,每天高興地拉著這塊鏽鐵在村裡玩耍。久而久之,鏽蝕的鐵塊居然露出了墨綠的顏色,原來這是一塊晶瑩的玉器。張鳳祥想把這一大塊王器切割,製成玉菸嘴賣錢,大概可以換5、6頭牛,這在當時可是一個巨大的誘惑。所幸,父親攔住了他並送到了文化館。文化館收取後,給了張鳳祥30元作為獎金。

1974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劉觀民先生看到了這件玉器後興奮不已,他指出這是紅山文化的寶貴文物。之後考古學泰斗蘇秉琦先生,鑑定玉器為紅山文化時期的碧玉龍,肯定了這件玉龍的重要考古意義。就這樣,曾被小孩拖來拖去的鏽鐵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無價之寶;在地下沉睡了五六千年的碧玉龍開始在國內外展覽,赤峰市也因此被譽為“中華玉龍之鄉”。

五、624件文物

2015年東莞市博物館收到盧子樞先生的一批624件文物,捐贈者說不需要獎勵;但博物館對這些文物估價為800萬後,對捐贈者獎勵了100萬元。管理員說“按相關辦法給出的獎勵金額不能超過價值的10%,但此先生之前也捐贈過,所以提高了獎勵”。看來真是年代不同獎勵也不同。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