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蘋果呢?我還沒有

我的蘋果呢?我還沒有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關於慎用讓老人帶孩子的文章(從兩個小故事上看,童年的孩子,還是自己教育對孩子心身發育最好),有幾個老朋友打電話給我,談了他們帶孩子的經歷,觸動很深,下面,通過一個孩子成長的小故事,說說我自己的觀點。

兒子四歲,因工作忙,把他送回老家跟老母親,老母親這個人一輩子待人誠懇,在孫子教育方面也這樣,時常教育她孫子:好東西要與小朋友分享,不能吃獨食;吃東西要先分給客人與大人,兒子記在心裡。

一次,我跟媳婦回家,正巧小弟與弟媳也在家,老母親為了檢驗她的教學成果,就洗了五個兒子最喜歡吃的大蘋果,裝在盤子裡,讓兒子給大家分一下,兒子高興地答應了,按照他奶奶的教導,首先拿了一個最大的給了他奶奶,然後,又拿了兩個給了他小叔與小嬸,在後來,又給了我跟他媽一人一個,盤子空了,兒子愣了,瞧著我們都有,就他沒有,眼裡含著淚:“我的蘋果呢?我還沒有”

我無語了,這個教育成果,也太有趣了吧?

媳婦趕緊把她手裡的蘋果塞到兒子手裡,又抱起了兒子,兒子把頭紮在他媽懷裡,摟著他媽不撒手,然後,抬起頭,怯生生地看了我們一眼,把大蘋果舉到他媽的嘴邊,小聲說:“媽媽,咱倆吃一個”,看樣子,挺害羞。

我也把我的蘋果塞到兒子的懷裡,讓他媽帶著他走一走,開始思索這件事對兒子的教育是好還是壞。

從幼兒心理學上分析,3—4孩子的開設有了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從形式上來說,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三個方面,從內容上分,包括物資自我、心理自我和社會自我,這其中,最關鍵的是對自己心理活動的意識,開始意識到“願意”與“應該”的區別,如果大人或者老師能正確引導,那麼,他們這個年齡段,就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反之亦然,這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聖人有言“食色,性也”,很客觀地論述了人的天性,即:吃好吃的,看好看的。小孩,更是把它發揮到了極致,一切阻擋他這種追求的,都是他的敵人,尤其是對食物的渴求。君不見,小孩子的幼年照片,哪一個不是小肚子滾圓?即使他吃飽了,手裡的食物也不會輕易放棄(當然,有其他吸引小孩目光的事物,孩子可能放下手中的食物的)。你剝奪了孩子喜歡的食物,孩子還能信你?

實事求是的說,孩子有他的“自我”,但是,更渴望得到大人的肯定,即“自我評價”機制,很多人有這種感覺:孩子在幼兒園裡特別聽老師的話,回家還一口一個“俺老師說的”,“媽媽,你做的不對,俺老師說應該XXXX”,“不信,去問俺老師”等等,就是孩子渴望在他們的小團體中得到老師肯定的一個標誌。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過:“一句好聽的讚辭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個月”。這句話有點誇張,但是也說明了表揚的魅力所在。君不見,單位裡受到榮譽表彰的同事(特別是老實肯幹,且第一次受到表彰的同事),在大會上走上主席臺接受表彰的時候,有很多人腳步是漂浮的,手是顫抖的,話語是語無倫次的。。。。。。大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

老母親的教育方法,本質上是想培養孩子大度的性子,但是方法不對:你讓孩子分食物,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了,他是想得到你的表揚,你的肯定,可是,到最後,孩子自己手裡沒有了食物(或者其他的物品),孩子最直接的印象就是,聽大人的話,吃虧!孩子就對你的信任打折,久而久之,你的教育就會失敗。

想讓你的教育效果進行下去,也就是說,想挽回局面,不外乎三種方法:

一是,加大表揚力度,讓大家配合,大聲誇孩子,滿足孩子的虛榮心。

這個方法好,讚揚孩子是一種美德,尤其是對“自我評價機制”還在形成的孩子,更是對促進其價值觀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多給孩子一些表揚,讓孩子在自信中快樂學習,真好!但是,對於幼兒來說,如果沒有物質獎勵,很難達成目的,因為,這種方式與畫餅充飢沒有什麼大的區別,過段時間,孩子反應過來,反彈更重,家長朋友,這種方法,一定慎用。

二是,用更好的物品來誘導,換取孩子的大度。

筆者有一個同事,家中孩子也三歲了,小傢伙對自己的玩具從來都不珍惜,一旦不喜歡了,就會破壞掉、丟掉或者送給其他的小朋友,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買”。同事提起他家的孩子,又氣又樂,根本拿孩子沒有辦法,究其原因,就是這種方式造成的。孩子往往認為,他現在手裡的物品,不是最好的,大人手裡還有更好的。

列位,一旦給孩子造成這種印象,呵呵,後果真的不佳,小皇帝,小公主,以及世上不少“巨嬰”,不就有這樣養成的?要想轉變過來,需要下大力氣才行,但願能給大家提個醒。

三是,加大懲罰力度,用暴力讓孩子屈服。

中國古人歷來崇尚“棍棒下面出孝子”,認為,不打不成才,這種說法,到現在還有市場,“激勵”著一代一代的師長,前赴後繼地在體罰的路上,還在那裡邁大步。“存在就合理”,可能有它的可取之處。因為基本國策所致,現在,獨生子女過多,導致六個大人看護一個孩子,特別是“隔輩親”,致使不少孩子無法無天,家長無法管教,不信,老人在跟前,你動孩子試試?久而久之,孩子養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因此,適當的懲戒,是應當的,我認為,一百句批評,不如一次罰站取得的效果。

“棍棒教育”,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大多接受過,我是受害者之一,但是,現在的我,贊成適當的懲戒。當然,切記,過猶不及,一旦過多,孩子就“皮”了,對他將來的成長不利。

總之,我認為,幼兒階段,家長的教育方式一定要得當,孩子超強的模仿力,孩子脆弱的自尊心,是建立孩子良好的世界觀基礎,願大家善待孩子,家長應該多抽出時間來教導自己的孩子,別推給老人,老人帶孩子,有可能有更大的“驚喜”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