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苹果呢?我还没有

我的苹果呢?我还没有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慎用让老人带孩子的文章(从两个小故事上看,童年的孩子,还是自己教育对孩子心身发育最好),有几个老朋友打电话给我,谈了他们带孩子的经历,触动很深,下面,通过一个孩子成长的小故事,说说我自己的观点。

儿子四岁,因工作忙,把他送回老家跟老母亲,老母亲这个人一辈子待人诚恳,在孙子教育方面也这样,时常教育她孙子:好东西要与小朋友分享,不能吃独食;吃东西要先分给客人与大人,儿子记在心里。

一次,我跟媳妇回家,正巧小弟与弟媳也在家,老母亲为了检验她的教学成果,就洗了五个儿子最喜欢吃的大苹果,装在盘子里,让儿子给大家分一下,儿子高兴地答应了,按照他奶奶的教导,首先拿了一个最大的给了他奶奶,然后,又拿了两个给了他小叔与小婶,在后来,又给了我跟他妈一人一个,盘子空了,儿子愣了,瞧着我们都有,就他没有,眼里含着泪:“我的苹果呢?我还没有”

我无语了,这个教育成果,也太有趣了吧?

媳妇赶紧把她手里的苹果塞到儿子手里,又抱起了儿子,儿子把头扎在他妈怀里,搂着他妈不撒手,然后,抬起头,怯生生地看了我们一眼,把大苹果举到他妈的嘴边,小声说:“妈妈,咱俩吃一个”,看样子,挺害羞。

我也把我的苹果塞到儿子的怀里,让他妈带着他走一走,开始思索这件事对儿子的教育是好还是坏。

从幼儿心理学上分析,3—4孩子的开设有了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从形式上来说,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从内容上分,包括物资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开始意识到“愿意”与“应该”的区别,如果大人或者老师能正确引导,那么,他们这个年龄段,就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反之亦然,这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圣人有言“食色,性也”,很客观地论述了人的天性,即:吃好吃的,看好看的。小孩,更是把它发挥到了极致,一切阻挡他这种追求的,都是他的敌人,尤其是对食物的渴求。君不见,小孩子的幼年照片,哪一个不是小肚子滚圆?即使他吃饱了,手里的食物也不会轻易放弃(当然,有其他吸引小孩目光的事物,孩子可能放下手中的食物的)。你剥夺了孩子喜欢的食物,孩子还能信你?

实事求是的说,孩子有他的“自我”,但是,更渴望得到大人的肯定,即“自我评价”机制,很多人有这种感觉:孩子在幼儿园里特别听老师的话,回家还一口一个“俺老师说的”,“妈妈,你做的不对,俺老师说应该XXXX”,“不信,去问俺老师”等等,就是孩子渴望在他们的小团体中得到老师肯定的一个标志。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话有点夸张,但是也说明了表扬的魅力所在。君不见,单位里受到荣誉表彰的同事(特别是老实肯干,且第一次受到表彰的同事),在大会上走上主席台接受表彰的时候,有很多人脚步是漂浮的,手是颤抖的,话语是语无伦次的。。。。。。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老母亲的教育方法,本质上是想培养孩子大度的性子,但是方法不对:你让孩子分食物,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了,他是想得到你的表扬,你的肯定,可是,到最后,孩子自己手里没有了食物(或者其他的物品),孩子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听大人的话,吃亏!孩子就对你的信任打折,久而久之,你的教育就会失败。

想让你的教育效果进行下去,也就是说,想挽回局面,不外乎三种方法:

一是,加大表扬力度,让大家配合,大声夸孩子,满足孩子的虚荣心。

这个方法好,赞扬孩子是一种美德,尤其是对“自我评价机制”还在形成的孩子,更是对促进其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一些表扬,让孩子在自信中快乐学习,真好!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如果没有物质奖励,很难达成目的,因为,这种方式与画饼充饥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过段时间,孩子反应过来,反弹更重,家长朋友,这种方法,一定慎用。

二是,用更好的物品来诱导,换取孩子的大度。

笔者有一个同事,家中孩子也三岁了,小家伙对自己的玩具从来都不珍惜,一旦不喜欢了,就会破坏掉、丢掉或者送给其他的小朋友,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买”。同事提起他家的孩子,又气又乐,根本拿孩子没有办法,究其原因,就是这种方式造成的。孩子往往认为,他现在手里的物品,不是最好的,大人手里还有更好的。

列位,一旦给孩子造成这种印象,呵呵,后果真的不佳,小皇帝,小公主,以及世上不少“巨婴”,不就有这样养成的?要想转变过来,需要下大力气才行,但愿能给大家提个醒。

三是,加大惩罚力度,用暴力让孩子屈服。

中国古人历来崇尚“棍棒下面出孝子”,认为,不打不成才,这种说法,到现在还有市场,“激励”着一代一代的师长,前赴后继地在体罚的路上,还在那里迈大步。“存在就合理”,可能有它的可取之处。因为基本国策所致,现在,独生子女过多,导致六个大人看护一个孩子,特别是“隔辈亲”,致使不少孩子无法无天,家长无法管教,不信,老人在跟前,你动孩子试试?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因此,适当的惩戒,是应当的,我认为,一百句批评,不如一次罚站取得的效果。

“棍棒教育”,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大多接受过,我是受害者之一,但是,现在的我,赞成适当的惩戒。当然,切记,过犹不及,一旦过多,孩子就“皮”了,对他将来的成长不利。

总之,我认为,幼儿阶段,家长的教育方式一定要得当,孩子超强的模仿力,孩子脆弱的自尊心,是建立孩子良好的世界观基础,愿大家善待孩子,家长应该多抽出时间来教导自己的孩子,别推给老人,老人带孩子,有可能有更大的“惊喜”等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