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醫生馳援武漢ICU,怕壓壞防護服,一次站四到六個小時


"很忙,忙到忘記時間,到飯點也不想吃東西。"來到武漢三院半個月,第二批上海醫療隊成員、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危重病科主任王瑞蘭這樣形容自己的感受。

儘管如此,當武漢三院光谷院區第一批新冠肺炎治癒患者送出醫院時,王瑞蘭還是感到了深深的成就感。

上海女醫生馳援武漢ICU,怕壓壞防護服,一次站四到六個小時

"第一批出院患者總共四位,其中一位還是我們管理的重症患者,出院時他非常激動,拉著我們的手反覆致謝。"王瑞蘭說,今天也有一位原本氧分壓只有40,重度呼吸窘迫的患者在我們的治療下大幅好轉,所有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都十分高興,"很忙、很累,但為了患者值得!"


回憶一個多月前的小年夜晚上8點半,王瑞蘭還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ICU值夜班,接到了醫院需要組建醫療隊援馳武漢的消息後,她當即就跟醫務處長報名:"我去吧!"

上海女醫生馳援武漢ICU,怕壓壞防護服,一次站四到六個小時

王瑞蘭說:"我應該去前線,也適合去前線。"從事重症醫學30多年的她,曾於2009年帶領團隊成功救治上海市首例H1N1甲型流感重症患者,之後又一直鑽研病毒性重症肺炎,積累了10多年的臨床經驗,其團隊救治病毒性重症肺炎的成功率高達80%。

到達武漢後,醫療隊入駐武漢三院光谷院區。作為重症醫學領域的專家,王瑞蘭在到達武漢市第三醫院後,根據統一部署,被分入了ICU醫療組。她所在的小組共有12名成員,她擔任副組長一職,是組裡唯一的女醫生,她今年已經54歲。

"早上六點多起床,七點一刻準時從酒店出發,八點正式上班。進入病房後開始查房,挨個瞭解病情變化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查房完畢出病房進行病情討論,制定後續治療方案,記錄醫囑。每天下午四點召開小組會議,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晚上回到酒店後,領隊召開核心成員會議,鼓勵隊員,並對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給出解決方案。"王瑞蘭向記者描述了ICU醫療工作的日常"SOP"。

最艱苦的環節是在ICU病房,按照工作制度,王瑞蘭進入ICU病房後,至少要在裡面工作4個小時,值班醫生則要6小時以上。ICU中沒有椅子,醫生都站著工作。

上海女醫生馳援武漢ICU,怕壓壞防護服,一次站四到六個小時

"我們也不敢坐,怕把防護服弄壞了。"王瑞蘭說。

進入ICU病房要穿上悶熱不透氣的防護服,一天下來裡衣都能被汗水浸透;每看完一個患者就要洗手、用酒精消毒,一天十幾、二十幾次地反覆洗手使手上的皮膚都有了深深的皺褶;每天長時間戴口罩、護目鏡又使臉上佈滿了難以消退的紅色壓痕……

由於隔離病房中不能進食、不能上廁所,有些醫生不得不穿上尿不溼。為此,王瑞蘭減少了早上的飲水量,穿防護服之前必定先要上廁所,做好充分準備後再進入病房。

晚上回到酒店後,她就儘量多喝水。

上海女醫生馳援武漢ICU,怕壓壞防護服,一次站四到六個小時

只要病人有一點點病情方面的進步,王瑞蘭都會給他們鼓勵。

一個多月下來,在ICU病房裡的重症病人少了不少,大多數已經處於康復階段,"我們為病人去買氣球,讓他們吹氣,沒有氣球我們就教他們用手套吹,鼓勵他們在床上做擴胸運動,然後慢慢下床活動。營養支持也非常重要,一些病人食慾很差甚至出現腹瀉,我們有時就帶酒店的稀飯過去給他們吃,科室也會熬稀飯送給給患者。"王瑞蘭說,只要能看著病人一點點轉好,從這裡(ICU)轉出去,這一切比什麼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