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之後的楚國是怎樣衰弱的?

亙古懷念說史


楚莊王之後到春秋晚期,楚國可以說一直都在吃老本了。

楚惠王時期:即位後,重用子西、子期、子閭等人,楚國開始發力,之後楚惠王平定白公勝之亂,穩定楚國國勢。楚惠王在位中後期,發動一系列對外戰爭,先後滅亡陳國 、蔡國、杞國等政權,並將楚國領土擴展到東海、淮海、泗水一帶。同時,改革政治,與民休息,發展生產。大大的提高了楚國的國力。

楚悼王時期: 楚悼王是楚國崛起最重要的人物,在位期間任用吳起變法,富國強兵,平百越,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

其中吳起變法至關重要,主要內容有

1:削減大貴族的特權,制定明確的法令,對大臣的權力進行限制。如頒佈“減爵祿之令”,減就是減少和減免,爵即爵位,祿即俸祿,也就是當官的薪水。這顯然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也為日後殺身之貨埋下伏筆。

2:整頓吏治,也即史書所載的“明法審令”。

3:積極開發邊遠地區。吳起把那些收回了爵祿的貴族“往實廣虛之地”,也就是把他們遷到地廣人稀的地區,特別是楚國的南方。

4:改革軍制,“要在強兵”。在進行政治、經濟改革的同時,吳起建議悼王“砥勵甲兵,以時爭利於天下”,也就是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

這可以說奠定了楚國戰國七雄的地位,只可惜楚悼王太短命了,他死以後吳起被殺,變法結束。吳起變法是要早於商鞅變法的,要是楚悼王多活幾年,那麼歷史就會改寫了。

楚威王時期:大敗越國,擴大楚國疆域,使楚國勢力擴張到長江中下游與江淮地區。

楚懷王前期還算勵精圖治,有政治遠見。可惜後期不聽屈原等人意見,固執己見,最終被張儀設計陷於秦國,之後國力日見下降,幾代國君也無能為力。

戰國時期各國都在變法圖強,不思變則只能捱打。魏國變法後,成為戰國第一個強國。可惜楚悼王死太早,楚國變法不夠徹底。後面秦國商鞅變法,趙國胡服騎射,都大大提高了綜合國力。

所以不是楚國變弱了,,是其他國家變得太強了。


小王的後花園


周成王時期,楚國正式建立。後來楚國慢慢走向強盛,在時期稱霸天下。春秋時期就是楚國最鼎盛的時代,三家分晉後,由春秋轉為戰國,楚國依然是戰國七雄之一。但作為一個傳統強國,楚國最後究竟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呢?實際上造成楚國的衰落離不開四場戰役。楚國滅越國後,楚懷王用人不當導致國力第一次走衰,此後秦國的強盛徹底將楚國給滅亡,最後也是差一步就能令楚國走向第二個巔峰。

楚國(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進入戰國到這一階段,楚悼王任用變法,一時間兵強馬壯,初露稱雄之勢。 楚宣王、楚威王時期,楚國疆域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時期。對於鼎盛時期的楚國,完全可以和秦國、魏國、齊國平起平坐。不過,經過四場大戰後,楚國由盛轉衰,失去了秦國爭奪天下的資本。如果楚國能在這四場大戰中贏下一場,可能楚國最後的結局都會發生較大的改變。

一、丹陽之戰

首先,丹陽之戰是楚國和秦國的第一場大戰,發生於楚懷王在位時。在受到秦國的欺騙後,楚懷王非常憤怒,決定出兵攻打秦國。此戰,楚國大軍和秦國、韓國、魏國的大軍戰于丹陽(今河南西峽、淅川一帶)。在丹陽之戰中,秦國用計離間楚將關係,使其互不配合,大敗楚軍,俘屈丐及裨將逢侯醜等70餘將領,斬首8萬人。在獲得丹陽之戰的基礎上,秦國乘勝追擊,派遣大軍楚國漢中地區的600裡土地,也即今陝西省漢中市一帶的疆域。

二、藍田之戰

在丹陽之戰失敗後,楚懷王沒有認輸,而是舉傾國之力發動了藍田之戰。值得注意的是,楚國的軍事冒險取得了成功,不僅收回了全部失地,而且擊破了武關,到達距離咸陽百里左右的藍田。藍田是商於之地北側的關隘,是防守咸陽的重鎮。秦國面對危局,一方面從各地調集軍隊,另一方面,動用外交手段請韓、魏兩國出兵進攻楚國後方。由此,因為楚國的精銳大軍都去攻打秦國了,導致韓國、魏國聯軍攻佔召陵(今河南漯河境內),直逼鄧(今河南南陽境內)。在腹背受敵的背景下,楚國只能從秦國本土撤軍。由此,對於藍田之戰來說,也是楚國的一場敗仗。

三、垂沙之戰

對於垂沙之戰,依然發生在楚懷王在位時期,時間約為公元前301年。公元前302年(周赧王十四年),齊將章子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率領三國聯軍進攻楚國方城。楚懷王令唐昧率軍迎擊聯軍。雙方在垂沙隔水列陣,相持6個多月。對於垂沙之戰,又是楚國對外作戰上的重大勢力。垂沙之戰以後,齊國、魏國、韓國的三國聯軍乘勝攻佔垂丘(今河南省沁陽縣北)、宛(今河南省南陽縣)、葉(今河南省葉縣)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國宛、葉以北的土地為韓、魏兩國奪取。

四、鄢陵之戰

最後,根據《戰國策》、《史記》等史料的記載,鄢郢之戰,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國名將率軍伐楚,攻破楚國別都鄢(今湖北宜城東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創楚軍主力的大規模作戰。雖然白起只有數萬兵馬,而且是深入到楚國腹地。但是,在置之死地所爆發的潛能下,加上楚國都城的守軍沒有想到白起會突然出現,這促使白起順利攻陷了楚國的別都鄢城。在鄢郢之戰中,楚國不僅損失了大量的國土,被迫遷都,在有生力量上也遭到了嚴重的損失。由此,經過丹陽之戰、藍田之戰、垂沙之戰、鄢陵之戰後,楚國可謂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和強大的秦國相抗衡了。


霖霖歷史錄


楚國(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進入戰國到這一歷史階段,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一時間兵強馬壯,初露稱雄之勢。楚宣王、楚威王時期,楚國疆域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時期。對於鼎盛時期的楚國,完全可以和秦國、魏國、齊國平起平坐。不過,經過四場大戰後,楚國由盛轉衰,失去了秦國爭奪天下的資本。如果楚國能在這四場大戰中贏下一場,可能楚國最後的結局都會發生較大的改變。

一、丹陽之戰

首先,丹陽之戰是楚國和秦國的第一場大戰,發生於楚懷王在位時。在受到秦國張儀的欺騙後,楚懷王非常憤怒,決定出兵攻打秦國。此戰,楚國大軍和秦國、韓國、魏國三國的大軍戰于丹陽(今河南西峽、淅川一帶)。在丹陽之戰中,秦國用計離間楚將關係,使其互不配合,大敗楚軍,俘屈丐及裨將逢侯醜等70餘將領,斬首8萬人。在獲得丹陽之戰的基礎上,秦國乘勝追擊,派遣大軍楚國漢中地區的600裡土地,也即今陝西省漢中市一帶的疆域。

二、藍田之戰

在丹陽之戰失敗後,楚懷王沒有認輸,而是舉傾國之力發動了藍田之戰。值得注意的是,楚國的軍事冒險取得了成功,不僅收回了全部失地,而且擊破了武關,到達距離咸陽百里左右的藍田。藍田是商於之地北側的關隘,是防守咸陽的重鎮。秦國面對危局,一方面從各地調集軍隊,另一方面,動用外交手段請韓、魏兩國出兵進攻楚國後方。由此,因為楚國的精銳大軍都去攻打秦國了,導致韓國、魏國聯軍攻佔召陵(今河南漯河境內),直逼鄧(今河南南陽境內)。在腹背受敵的背景下,楚國只能從秦國本土撤軍。由此,對於藍田之戰來說,也是楚國的一場敗仗


三、垂沙之戰

對於垂沙之戰,依然發生在楚懷王在位時期,時間約為公元前301年。公元前302年(周赧王十四年),齊將章子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率領三國聯軍進攻楚國方城。楚懷王令唐昧率軍迎擊聯軍。雙方在垂沙隔水列陣,相持6個多月。對於垂沙之戰,又是楚國對外作戰上的重大勢力。垂沙之戰以後,齊國、魏國、韓國的三國聯軍乘勝攻佔垂丘(今河南省沁陽縣北)、宛(今河南省南陽縣)、葉(今河南省葉縣)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國宛、葉以北的土地為韓、魏兩國奪取。

四、鄢陵之戰

最後,根據《戰國策》、《史記》等史料的記載,鄢郢之戰,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率軍伐楚,攻破楚國別都鄢(今湖北宜城東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創楚軍主力的大規模作戰。雖然白起只有數萬兵馬,而且是深入到楚國腹地。但是,在置之死地所爆發的潛能下,加上楚國都城的守軍沒有想到白起會突然出現,這促使白起順利攻陷了楚國的別都鄢城。在鄢郢之戰中,楚國不僅損失了大量的國土,被迫遷都,在有生力量上也遭到了嚴重的損失。由此,經過丹陽之戰、藍田之戰、垂沙之戰、鄢陵之戰後,楚國可謂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和強大的秦國相抗衡了。


歷史的波瀾壯闊


我是品讀歷史者,我來回答。

公元前613年,楚莊王熊旅即位。但是他還不滿20歲,掌握朝中大權的是他的兩個老師—鬥克和公子燮,年輕的楚莊王根本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

他這麼做,不是因為他是昏君,而是為了韜光養晦,因為當時朝政十分複雜,權臣亂政,依附著眾多,忠奸難辨,於是他故意裝糊塗,這樣做就是為了能讓奸臣暴露,讓忠肝義膽的賢臣能夠挺身而出,然後做他的助手。

經過二十年的努力,於公元前593年,楚莊王降服宋國,成立春秋五霸之一。

那麼,在楚莊王手中建立起來強大的楚國為什麼等他死後就快速沒落了呢?

接班人

楚共王他這一輩子始終生活在父親的光環和陰影下,他是一個很溫和的人,他溫和得甚至使人覺得他有點迂腐。

楚靈王窮奢極欲、好高騖遠,是個典型的暴君昏主。

楚平王時,雖然能保持清晰的頭腦,休養生息,但奸逆當權,與太子建窩裡反,沒辦法楚國繼續淪落。

內亂

楚莊王屍骨未寒,貴族間的新仇舊恨迅速暴露,以令尹子重為首的王族與申公巫臣為首的屈氏卿族矛盾激化。子重、子反素恨屈巫,屈巫預感到危機來臨,便左右逢源,最終流亡他國以避政敵的迫害。子重、子反殺掉了屈巫留在楚國的同族,瓜分了其家族的財產。悲痛萬分的屈巫聯絡晉國外交大使郤至,投奔了晉國。晉景公任之為大夫,命其往吳國,教吳人以軍陣之術與抗楚之策,吳國開始強大,這讓楚國後患無窮。

人才

楚平王即位後,想要廢掉太子建,而太子建和他的老師伍奢關係非同尋常,楚平王為了達到目的就把伍奢關進監獄,並追殺他的兩個兒子伍子胥和伍尚。

伍子胥逃跑投奔吳國,但他的哥哥伍尚和老爹伍奢卻被楚平王給殺害了,從此,伍子胥便於楚國結下了深仇大恨。

伍子胥到吳國後幫助吳王闔閭奪得王位,被封為大夫,從此處理吳國內政大事。

與此同時,經伍子胥的大力推薦,孫武被吳王拜為大將,孫武是誰啊,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孫子兵法】就是他寫的啊。

就這樣。在伍子胥和孫武的治理下,吳國慢慢強大,最終擊敗了楚國。

在這樣的內憂外患下,楚國慢慢的退出了爭霸行列。楚國的霸業也漸行漸遠。


品讀歷史者


楚國的弱是由於體制所致,並不會因為一個楚莊王而一直強大。楚國的體制介於歐盟與美國的一種體制:家族聯盟制。楚國的幾個大家族:羋、屈、黃、昭、景。他們控制楚國著的軍政大事,王族共同享有楚國。比如我們熟悉的屈原也是這些大家族之一,如若不是楚國不可能讓屈原任性如此。這些大家族都有自己的封地,軍隊和官僚體系,是楚國的國中之國,如若有像楚莊王一樣強有力的王,他們便聚集合力,成為可以爭霸中原的強大力量,如果王上昏庸,軟弱無力他們便渣所小韓。史書上一直說楚國是大而不強,這都是因為他的分封制而決定的,楚國曆代有為帝王也想解決這一問題但最終都無疾而終。最接近成功的是楚楚悼王,他啟用吳起進行變法,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卻突然死了,導致變法停滯,吳起被殺,而繼位的楚肅王沒有繼續吳起的變法,而只是借用這一事件奪取了權力,這一點他比秦惠文王差遠了。

最終楚國沒有完成變法,導致後期國力不濟,終被秦國滅國。




摸黑的人


作為春秋五霸之一,可以說是少年得志,即位沒多久,在公元前606年,楚莊王以勤王的名義擊敗陸戎,隨後在洛陽邊上炫耀兵威,周王派王孫滿勞軍,意外的增加了楚莊王在諸侯中的分量,當時晉國的勢力蒸蒸日上,或許是周王室為了平衡晉國的威脅,自從周襄王20年,晉文公擊敗楚軍之後稱霸中原,鋒芒蓋過了周天子,於是這時候看見楚國逐漸恢復實力,有意拉攏也是可能的.

隨著對晉國戰爭的勝利,楚莊王不僅獲得了霸主的頭銜,剎那間成為國際風雲人物,也因此一掃國內陰霾,算是穩定了楚國內部的地位的楚莊王可能沒有想到,當初為了一個夏姬差點讓楚國亡國。可以說是世事弄人!


這裡是邯鄲


楚國滅亡的原因: 早期和中期的楚國君臣比較注意律己和節儉,關注民間疾苦。 一是楚國後期的內政腐敗,貴族把持特權,制度僵化保守。派系鬥爭激烈,造成嚴重內耗。從楚靈王、楚平王開始,他們大興土木、窮奢極欲、勞民傷財,導致國疲民貧,給楚國造成重大創傷。楚國君臣貪圖享樂的風氣已蔚然形成,到楚頃襄王時,國勢頓衰,民心渙散。在強秦的進攻面前,楚國已經無法擺脫滅亡的命運了。 二是奸臣禍國殃民,奸臣與昏君結合導致楚國吏治敗壞。其中最突出的當推平王時期的費無極、懷王時期的靳尚、公子蘭之流。他們嫉賢納賄,為非作歹,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而昏庸的平王、懷王肆意放縱,導致楚國的內政外交一片混亂,元氣大傷。 三是貪汙賄賂公行。奸臣往往與貪官連在一起,貪官對待小國也極盡搜刮之能事。楚昭王幼年繼位,權力掌握在令尹子常手中。而令尹子公然帶頭索賄受賄,由這些人把持朝政,楚國哪有不亡之理?


戰鬥大黃蜂


關於楚莊王,作為春秋五霸之一,可以說是少年得志,即位沒多久,在公元前606年,楚莊王以勤王的名義擊敗陸戎,隨後在洛陽邊上炫耀兵威,周王派王孫滿勞軍,意外的增加了楚莊王在諸侯中的分量,當時晉國的勢力蒸蒸日上,或許是周王室為了平衡晉國的威脅,自從周襄王20年,晉文公擊敗楚軍之後稱霸中原,鋒芒蓋過了周天子,於是這時候看見楚國逐漸恢復實力,有意拉攏也是可能的。

因為牽扯到一個國際公案,楚莊王十六年,陳國發生內亂,陳靈公私通陳國大夫夏徵舒的母親,於是夏徵舒弒君自立,楚莊王平亂誅殺夏徵舒,帶著夏姬回國,在打算自己納妾不成之後被申公巫臣帶到晉國,楚國子反、自重誅殺申公巫臣家族,導致巫臣楚才晉用,為晉國效力,楚軍疲於奔命,又親自去武功教吳國水軍,最終,吳王在伍子胥孫武等人帶領下攻破楚國,幾乎滅國。

隨著對晉國戰爭的勝利,楚莊王不僅獲得了霸主的頭銜,剎那間成為國際風雲人物,也因此一掃國內陰霾,算是穩定了楚國內部的地位的楚莊王可能沒有想到,當初為了一個夏姬差點讓楚國亡國。可以說是世事弄人!


L劉哈檔案


楚國並沒有衰落,而是晉國又崛起了。

春秋五霸,除了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其他人都稱不得霸主。

春秋爭霸也可以看作晉楚爭霸,弭兵會盟其實就是調停晉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