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对教育孙子的无力感,有没有什么办法缓解?

星级梁梁


阿姨,先允许我抱抱您。您辛苦了!奶奶对教育孙子的无力感,是有办法缓解的。

阿姨,您听我先帮您分析一下:

1.孩子依恋的原因

孙子断奶到四岁都由您带,这时候的孩子处于0——6岁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已经在您的陪伴下学会了爱与信任。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孩子由您独自带养的时候,作为主要监护人,孩子是非常依恋和信任您的,而且认知与您是保持一致的,所以您会觉得他听话,而且事事顺意。

2.孩子疏远的理由

当孩子在四岁时突然回到父母身边时,实际孩子的主要监护人发生了改变,孩子是能够明显感受到这点变化的,因此他的内心的依恋逐渐转向了父母。奶奶自然也能感受到孙子的疏远。

当孩子在父母那里受到委屈时,自然第一时间想到了奶奶,奶奶便会回到过去那样,好好安慰。

六岁的孩子调皮,奶奶👵提醒一下,孩子不听,奶奶责骂,孩子更不听。奶奶经常提醒,孩子经常烦躁。久而久之,孩子拒绝奶奶的好意,奶奶便觉无力。



目前可以怎么做呢?

1.奶奶反思自己,寻找解决办法。

孩子回到了父母身边,教育的主要责任人便是父母,奶奶可以放手,尽量少唠叨。在孩子单独与自己相处的时候,自己再发挥作用。

奶奶可以接触育儿课程,了解孙子的身体与心理特点,找找原因,寻找对策,解决问题。

2.召开家庭会议,统一教育观念。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家庭会议,与孩子父母沟通、交流孙子的表现,统一认识,统一意见,一致用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相信在几个大人一起努力下,一定会引导、教育好您的孙子。全家努力,欢乐无限!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到您。


遇见年少的我


你好,阿姨,对于老人带孩子,弊大于利。

我也是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以前由于工作比较忙,孩子也是奶奶带的,后来我越来越发现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就接回来自己带了。现在您能认识到这个问题还不晚,孩子最好的教育时期是0-6岁。

首先 ,老人带孩子更多在乎的是孩子的吃饱穿暖,很少从教育方面出发。

其次,由于老人的身体素质,所以多数老人是在家看孩子的,这样让孩子天天呆在家里,对于孩子的运动能力和人体素质都会有一定影响。

再就是”隔代亲”,老人带孩子一般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长时间由着孩子,最后就会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听话,不遵守规则,没礼貌等习惯,这些习惯养成了,就很难纠正了!

那么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改变是从听宝宝教育方面的一个讲座开始的,您应该制造一些机会让孩子的爸爸妈妈去接触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只要他们认识到了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了,那教育孩子就是指日可待的了!希望我的建议能给到您一些帮助!觉得我说的对的读者帮我点下关注,谢谢!





乐乐妈820


知识就是力量。现在孩子学习负担重,好多作业比较难,作为奶奶的我,在孙子上高中以后,能夠在数学,物理,化学方面可以和他一同做题,订正错误,有的时候,特别是化学课目在有机部分我就不会做了,真的感到知识老化,无能为力,只要求孩子上课仔细听老师讲课,记住化学式。


章守珍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精益求精,说明您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奶奶!

每个爷爷奶奶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诚实,有礼貌,有责任,有担当!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培养这些好习性呢!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需要给孩子立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也是一个有规矩的群体!所以爷爷奶奶应该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个性特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套可行性强的规矩!比如说,放学第一件事是写作业;周日大扫除,宝贝擦桌子等!如果孩子违反规则,那么爷爷奶奶千万不能姑息,要给以适当惩罚,比如说周六看动画片时间取消!立规矩最重要的是执行,否则规矩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了!当然,立规矩之初执行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坚持下去,孩子将形成非常好的习惯!

2.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相处,尽量避免说"不"!

当然,这里不说"不",并非严格意义上不说,我们只是换一种方式"说不",以一种正面的方式引导孩子!比如用"宝贝慢点走,别着急"代替"站住,别跑"这类字眼!教会孩子懂得,远比叫孩子做什么的效果要理想的多!但是当孩子有对错意识,依然无理取闹,甚至有危险行为的时候,必须严格跟孩子说"不"!

3.适当拒绝孩子,给以充足理由!

当不想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时,先真实的告诉孩子不能满足的理由,而不是随便编造借口!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实他很愿意倾听长辈说的每一句话!遇到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心平气和的告诉孩子"爷爷奶奶很不喜欢你现在的行为,想知道为什么吗?"孩子的好奇心会让孩子接着问"为什么"!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应该如何去做!当然,如果孩子情绪非常激动的无理取闹时,应该做到心平气和的陪着孩子,让孩子发泄完,再和孩子进行沟通,千万不要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跟孩子讲道理,因为这时候根本无道理可讲!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的拒绝孩子,比如,糖果不能多吃,非必需的物品不用买等!让孩子知道,生活并非事事都可如愿!

4.注意力转移法!

爷爷奶奶拒绝孩子的时候,可以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如果孩子开开心心的跟着转移了注意力,接着对孩子进行表扬一番!每个孩子都喜欢听赞赏表扬的话,孩子一听到表扬,就会做其他事情了!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高兴的接受拒绝!

5.不心软,坚持原则!

但凡做家长的,爸爸妈妈也好,爷爷奶奶也好,对孩子都会有些心软,孩子一旦哭闹,就投降妥协,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这样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纵容了孩子的坏习惯,让孩子以为哭闹是解决自己问题的好办法,以后会更加的变本加厉!因此,爷爷奶奶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就一定要坚持原则,毫不退让!这样孩子在日后会变得更加懂事,有原则,更加不会无理取闹了!

6.和孩子父母统一战线,制定一套长远的育儿方案!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亲情陪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也需要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父母工作比较忙,也需要定期抽出时间高效陪伴孩子,这样孩子的个性身心发展才会更加的健康全面!

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需要我们用一生来探索,相信你会在未来的生活中,找到最适合孩子成长的方案,让孩子健康的生活,愉快的成长!


Kira老师英语学习课堂


孩子从小由奶奶看护抚养,

如果方法得当的话,肯定是与奶奶最亲近,遇事也喜欢与奶奶诉说。

现实是:老年人思想固执,放不开手脚!

从小跟着老人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六岁前后,就已经表现出明显固执的脾性,有想法也不敢大方的表达出来。

接到父母身边后,由于父母没有日夜照顾孩子的辛苦经历,所以根本不理解孩子。

孩子不听父母的话时,父母很容易冲动,易爆易怒,粗糙对待孩子!

父母的表现会直接“复制”给孩子,孩子长大后,一般也会有这种表现。

已经耽误的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可能挽回了。

可以及时止损。

指望老年人做出改变是基本不可能的,

只能寄希望于父母,先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多多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改善与孩子的关系,才有缓和的可能性。

教育孩子的观点即使说了,父母不试着改变自己,也不会运用。

因为孩子各有不同。

教育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唯有俯下身子潜心感受才有希望。


白云漂来


按照习惯,先答非所问[可爱]

家庭关系理论里面有一条

夫妻关系>亲子关系

意思就是夫妻之间应该先处理好关系,让家庭温馨和谐,当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优先解决夫妻之间的问题

举例:孩子要出去玩,妈妈正生气呢,这时候爸爸应该先哄好妈妈,再陪孩子去玩

这个理论的核心意思是

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应该活出自己的风采,活出自己的人生,简言之,得为自己活着

听着好像有点自私啊,其实不然

这里咱就不深入分析了

题主说的问题

俺们家也有这样一个奶奶

小时候,好几个弟弟,为家里为弟弟们操劳

结婚后,为家里为孩子操劳

现在,心就在孙子孙女身上

从来都是为别人活,未曾真正为自己活过

也许这就是他们这辈人生活的方式吧

还是惯例,说建议

1.发掘发掘,引导引导奶奶的兴趣爱好,广场舞,唱歌等等,让奶奶有其他事惦记着,还能有点成就感满足感

2.具体管孩子方面,立立规矩,分分工,孩子慢慢长大了,独立性也渐强。有些方面肯定不希望别人管,而且越来越多。该放手就放手,有些事孩子能自己安排解决的,大人就不要掺乎了

[耶]


三善居士00


阿姨,您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您已经在进步的路上了,恭喜您!

我自己这几年因为孩子的成长遇到问题很多也在学习,所以想分享几点经验供您参考!

第一,首先是学习教育理念,打破自己的旧有思维,如果您和孩子父母都可以看看书,推举您读林文采博士的《心理营养》,李雪的《当我遇到一个人》,一念行者的《救救孩子还是救救救你自己》。

第二,能够充份的尊重到孩子,允许这个生命是独一无二的,不以爱的名义控制,不替代他的体验,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允许他自己做他感兴趣的探索。

第三,是关于您自己的,您自己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呢?积极乐观的?轻松愉快的?活力程度怎样?家庭氛围是怎样的?您和孩子父母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都是孩子的成长环境奥!

第四,您适当放手,孩子的教育责任是他的父母,让孩子的父母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这很关键!

总结,学习带来成长,带来幸福!祝福您!


人生过课侠


在两千多年前的孟母,她是个不识字的女人,但是她知道教育方式的重要。她三迁,实际上我们知道,故事讲的是搬家了三次,实际上肯定不会有那么一帆风顺,必然进行过很多次搬家后,才找到一个正人君子的教书先生。孟母的决心也告诉了孟子,必须学好,否则老妈还会进一步想出更多的办法让他学习有进步。我们知道,孟母不识字,但是很有文化,思想很进步,想出很多好办法让她儿子学习进步。教育是非常关键。把孩子生下来,就顾着去工作,这样是不智的,是缺乏长远目光。孩子的教育问题应该是摆在第一位才对。两千年前的孟母就知道这个道理。我们现代人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识,真的是个很没有思想的愚昧了人。夫妻俩瞎忙瞎忙目的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孩子吗?


爱国客家人乙乙


说实在的,人们的焦虑感和无力感大多数都是庸人自扰罢了。

奶奶对孙子教育的无力感来自哪里呢?

主要是孩子的不配合。孩子在很小没什么主见的阶段,容易对照顾自己的成年人产生依赖感,这阶段也是大人教育最容易的阶段。孩子如果调皮了,大人只需拿一颗糖、一个玩具,或者打个岔,就可以轻松把孩子捋顺。但是这段时期过去后,孩子有想法了,对大人的心理摸透了,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了,所以变得格外不好管教。如果大人仍然用以前哄三岁小孩儿的办法,是不可能管教好的。



摆清自己的位置,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句话不是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强求得不到的东西。

当奶奶的不得不承认,对于孩子的最终教育权,还是在孩子父母身上,老人最多是辅助者。

有的奶奶可能又说了,那孩子他爸他妈管不好,我看着着急啊!



千万不要有这种担心。执行者不尽人意的行为,可以由辅助者帮忙改进和完善,但是执行者的震慑力和权威性是无法取代的。奶奶们可以把想法和孩子父母沟通,让他们改,由他们管教。把家长管教好了,孙子就好管教了。

转移注意力,把生活重心重新放回自己身上。

奶奶们照顾孩子很辛苦,尤其是照顾了好几年的,身心都牵挂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牵肠挂肚,对孩子也寄予了成龙成凤的殷切希望,为了孩子甚至没有了自己的时间。



奶奶们的付出值得尊敬。但是,如果已经产生深深的无力感,或许是时候考虑抽身出来了。孩子已经不再需要耳边的唠叨,不论是奶奶的还是妈妈的,对他们来说都难以入耳。如果奶奶强人所难,难免会败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不如抽身出来,多研究研究晚年生活,过一个多姿多彩的夕阳红。


双子说


隔代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或因夫妻关系不合导致离婚,或因生活所迫,很多家庭不得已把孩子给奶奶带。那么,问题就来了,教育方式、生活方式、卫生等,都会遇到很多问题。

第一,生活方面,奶奶,多数会溺爱孙子。就算犯错了也不知道怎么教育,也舍不得打,舍不得骂。久而久之,孩子慢慢就会养成很多坏习惯,甚至都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最后大家都不怎么喜欢这个孩子了,孩子从而变得自卑、偏激。到青春逆反起期甚至可能犯一些无法挽回的错误。

第二,学习方面,奶奶基本对孩子的学习没什么帮助,孩子甚至都不会听奶奶的话好好学习,奶奶也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学习。时间长了,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下降,对学习失去信心,最后弃学。弃学又没父母管的孩子容易和一些不务正业人混在一起,甚至因为年轻被有心人利用,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

以上两点如果有发生,都足以令父母悔恨终身。所以奉劝大家,选结婚对象一定要谨慎,别等有了孩子,害了孩子一辈子。至于经济方面,前几年就辛苦爸爸一点,等孩子上学了,妈妈和爸爸就可以调整时间接送送孩子去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