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建议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建议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是农商银行作为金融主力军承担社会责任, 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服务实体经济, 推进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南溪农商银行为做好此项工作, 专门成立了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 设立了三农金融工作部, 着力三大支持重点、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以及完善金融政策法规, 有效助力“月亮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

把握三大支持重点

一是重点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促进农村产业兴旺。以支持涉农产业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 通过发挥现代农业产业的引领作用, 有效带动农户致富增收, 助力打造富裕农村。推动农村“三产”链式集聚。向集“种植、管理、收购、储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倾斜, 重点支持裴石九龙工业园区粮食产业化龙头骨干企业。例如, 该行向集收购、储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川内知名企业锦膳食品有限公司发放抵押贷款2500万元, 助力其旗下“好巴食”豆腐干和“出乎意料”宜宾燃面两款产品畅销全国, 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产品产业发展, 解决当地贫困农户就业68个。

二是重点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促进农村生态宜居。以支持“月亮湾”乡村振兴示范片为契机, 通过土地流转将裴石“月亮湾”打造成为省级“巴蜀家风传承示范基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关系民生领域项目为突破口, 支持“月亮湾-千莲美景百岛风情”美丽乡村建设, 支持农村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改善、村民住宅升级翻建等。

三是重点支持农民增收, 促进农民生活富裕。通过支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或经营大户、经营管理规范的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 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例如, 该行向裴石水果种植大户包小飞发放30万元专合社贷款, 助力其引进的特色柑橘“塔罗科”“玫瑰红”等系列品种产量大增, 畅销川内外。通过尝试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等质押贷款,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支持和鼓励农民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

以金融创新解决服务滞缓

一是创新服务产品。积极推广以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水产养殖权等为标的的新型抵押担保方式。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 探索拓宽涉农保险保单质押业务。加快在线贷款产品创新, 针对专业大户等需求, 提供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专合社贷款、家庭农场贷、街村个体工商户贷款 (惠商贷) 、小企业抵质押贷款等多种在线信贷产品。

二是创新服务方式。一方面, 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为载体, 通过增加ATM机、POS机、便民自助服务终端, 不断拓展银行卡使用范围, 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和品质, 缩小城乡金融服务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 加快助农服务点建设, 拟将在“月亮湾”金融服务点建设成集金融知识宣传、信息联络、便民取款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站。同时, 持续推进“蜀信e·惠生活”金融网络平台, 将本土特色商品装货上架, 满足广大客户“足不出户愉快消费”的需求。

三是创新活动平台。搭建“党建+”平台, 通过与裴石镇党委、“月亮湾”所涉各村委对接联建, 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 群团及经济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的乡村治理“共同体”;搭建“精准扶贫+”平台, 积极创新扶贫模式, 形成“银行+企业+政府+贫困村”的联动机制;搭建“普惠+”平台, 打造普惠金融覆盖体系, 提供差异化、特色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搭建“美丽+”平台, 打造美丽庭院、美丽村庄、美丽网点、美丽乡镇。

解决政策适应性差的问题

一是优化金融环境, 助力打造诚信乡村。第一, 构建农村信用体系。要持续开展好信用企业、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 提高农民信用意识。第二, 强化信用宣传工作。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金融知识宣传和普及活动, 依托农信书屋、金融夜校、村级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载体, 举办征信知识讲座、信用座谈等。第三, 开展农村信用共建工程。进一步加强与政府、法院、工商、税务等合作力度, 借助村两委、驻村干部、金融联络员等力量和第三方数据平台, 完善乡村客户信用信息档案, 进一步减少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事件。

二是加大执行力度、创新执行方式, 全力破解不良农户贷款“执行难”。通过建立区、镇、村三级执行协作网络的作用, 发挥综合治理执行难联动工作机制, 通报信息反馈, 加强协调、沟通各联动工作机制部门的联系, 调动村社“两委”协助执行的积极性,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和协助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 提高执行效率。

三是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真正为农户小额信贷提供有效保障。南溪农商银行“三农金融工作部”负责对该行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甄别和防控。同时, 建议参照现有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设立方式, 逐步建立起适应农村环境的联保小组、担保基金等担保机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