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建議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建議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是農商銀行作為金融主力軍承擔社會責任, 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服務實體經濟, 推進普惠金融的重要內容。南溪農商銀行為做好此項工作, 專門成立了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 設立了三農金融工作部, 著力三大支持重點、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以及完善金融政策法規, 有效助力“月亮灣”鄉村振興示範片建設。

把握三大支持重點

一是重點支持現代農業發展, 促進農村產業興旺。以支持涉農產業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切入點”, 通過發揮現代農業產業的引領作用, 有效帶動農戶致富增收, 助力打造富裕農村。推動農村“三產”鏈式集聚。向集“種植、管理、收購、儲存、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糧食全產業鏈傾斜, 重點支持裴石九龍工業園區糧食產業化龍頭骨幹企業。例如, 該行向集收購、儲存、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川內知名企業錦膳食品有限公司發放抵押貸款2500萬元, 助力其旗下“好巴食”豆腐乾和“出乎意料”宜賓燃面兩款產品暢銷全國, 有效帶動了當地農產品產業發展, 解決當地貧困農戶就業68個。

二是重點支持“美麗鄉村”建設, 促進農村生態宜居。以支持“月亮灣”鄉村振興示範片為契機, 通過土地流轉將裴石“月亮灣”打造成為省級“巴蜀家風傳承示範基地”。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等關係民生領域項目為突破口, 支持“月亮灣-千蓮美景百島風情”美麗鄉村建設, 支持農村生態保護、人居環境改善、村民住宅升級翻建等。

三是重點支持農民增收, 促進農民生活富裕。通過支持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或經營大戶、經營管理規範的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大做強, 增加農民生產經營收入。例如, 該行向裴石水果種植大戶包小飛發放30萬元專合社貸款, 助力其引進的特色柑橘“塔羅科”“玫瑰紅”等系列品種產量大增, 暢銷川內外。通過嘗試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大型農機具等質押貸款, 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支持和鼓勵農民發展休閒農業、觀光農業、鄉村旅遊。

以金融創新解決服務滯緩

一是創新服務產品。積極推廣以農業機械設備、運輸工具、水產養殖權等為標的的新型抵押擔保方式。加強涉農信貸與涉農保險合作, 探索拓寬涉農保險保單質押業務。加快在線貸款產品創新, 針對專業大戶等需求, 提供小額農戶信用貸款、專合社貸款、家庭農場貸、街村個體工商戶貸款 (惠商貸) 、小企業抵質押貸款等多種在線信貸產品。

二是創新服務方式。一方面, 以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為載體, 通過增加ATM機、POS機、便民自助服務終端, 不斷拓展銀行卡使用範圍, 努力提高服務效率和品質, 縮小城鄉金融服務之間的差距。另一方面, 加快助農服務點建設, 擬將在“月亮灣”金融服務點建設成集金融知識宣傳、信息聯絡、便民取款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站。同時, 持續推進“蜀信e·惠生活”金融網絡平臺, 將本土特色商品裝貨上架, 滿足廣大客戶“足不出戶愉快消費”的需求。

三是創新活動平臺。搭建“黨建+”平臺, 通過與裴石鎮黨委、“月亮灣”所涉各村委對接聯建, 構建以黨組織為核心, 群團及經濟社會組織協同參與的鄉村治理“共同體”;搭建“精準扶貧+”平臺, 積極創新扶貧模式, 形成“銀行+企業+政府+貧困村”的聯動機制;搭建“普惠+”平臺, 打造普惠金融覆蓋體系, 提供差異化、特色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搭建“美麗+”平臺, 打造美麗庭院、美麗村莊、美麗網點、美麗鄉鎮。

解決政策適應性差的問題

一是優化金融環境, 助力打造誠信鄉村。第一, 構建農村信用體系。要持續開展好信用企業、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的評定工作, 提高農民信用意識。第二, 強化信用宣傳工作。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金融知識宣傳和普及活動, 依託農信書屋、金融夜校、村級宣傳欄、微信公眾號等載體, 舉辦徵信知識講座、信用座談等。第三, 開展農村信用共建工程。進一步加強與政府、法院、工商、稅務等合作力度, 藉助村兩委、駐村幹部、金融聯絡員等力量和第三方數據平臺, 完善鄉村客戶信用信息檔案, 進一步減少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風險事件。

二是加大執行力度、創新執行方式, 全力破解不良農戶貸款“執行難”。通過建立區、鎮、村三級執行協作網絡的作用, 發揮綜合治理執行難聯動工作機制, 通報信息反饋, 加強協調、溝通各聯動工作機制部門的聯繫, 調動村社“兩委”協助執行的積極性, 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參與和協助人民法院的執行工作, 提高執行效率。

三是完善風險防控機制, 真正為農戶小額信貸提供有效保障。南溪農商銀行“三農金融工作部”負責對該行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各類風險進行甄別和防控。同時, 建議參照現有的中小企業擔保基金和再就業小額貸款擔保基金設立方式, 逐步建立起適應農村環境的聯保小組、擔保基金等擔保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