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和蒙牛為什麼會變成國企呢?

夢野39379590


伊利建立的最初就已經是國企,因為當時是國有控股。然而,現今的伊利嚴格意義上講不能算國企。而蒙牛則從最初的民營企業搖身一變成為了國有企業。

為什麼這麼說?兩大企業又是為什麼發生的演變?這就要簡單介紹下兩個企業的發展演變。

首先,說一下伊利。全名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利集團。伊利集團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總廠(國有控股)。1986年1月,鄭俊懷接任廠長。通過不懈的努力,鄭俊懷使一個遠近聞名的“爛場”變成了帶動周邊農戶脫貧致富的大型乳製品企業。1993年2月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總廠由21人發起改制,吸收其它法人和內部職工入股,以定向募集方式設立伊利集團,並於1993年6月14日更名為“內蒙古伊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直至2013年,伊利依然屬於國有企業。2014年全國工商聯發佈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名單中出現了伊利集團。自此伊利歸為了民企。


到如今公佈的2017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名單上依然出現了伊利的名字,排名65位。伊利集團董事長也是現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潘剛還在這次的全國工商聯發佈的榜單會議上做了主題演講。這可能跟伊利的股權發生變化有關係。查如今的上市公司伊利股份的十大股東,第一大股東仍是國企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但佔股僅9.88%核心管理層佔比達7.94%,其中潘剛個人持股就佔了3.88%。


而說到蒙牛集團的改制,就不得不說到蒙牛集團的創始人牛根生。起初牛根生是伊利集團的一名洗瓶工,由於聰明,幹勁足,廠裡實行承包責任制後,他積極響應,承包了一個車間,很快乾出了名堂。很快便成為了鄭俊懷的“左膀右臂”。但此後伊利越做越大,兩人彼此也出現了分歧。1998年開始牛根生在內部調動資源的自由受到限制。

一年後牛根生離開伊利,帶領投奔他的十幾名老部下創立了蒙牛。

起初蒙牛屬於民營企業,為什麼會成為國企,這要追溯到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中蒙牛H股一天狂跌逾60%。此次事件讓蒙牛牛奶下架,股價暴跌,現金流危機,可能被外資惡意收購。

為了不讓外資收購,到2009年,中糧聯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厚朴以每股17.6元人民幣的價格投資61.1776億港元收購蒙牛20%的股權。此次交易後,以牛根生為首的蒙牛創業者所持有的股權全部合在一起,共計有15.18%。自此中糧集團以20%的持股比例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蒙牛也由民營企業演變為國企。


諾星漢


兩大乳企同在內蒙古呼和浩特,雖然現在國有資本有在企業裡持股,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兩家企業並不是國企。

國有企業的定義是持股或投資超過50%,就可以稱為國企,按照蒙牛和伊利股份現有的股權結構來看,離真正意義上的國企還差的很遠。

蒙牛股權裡中糧持有20%,伊利股份的股權結構中,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和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合計持股超過20%,因此來看,這兩家企業只能算是國有資本參股或投資的股份制企業。

伊利股份剛剛創立的時候是集體企業,後來經過多年的股份制改造,機構、個人和國有資本都有持股,目前國有資本還是是第一大股東,也是亞洲最大的乳企。

蒙牛乳業是伊利股份前副總裁牛根生出走後,另立門戶創辦的乳品企業,從當時的招股書來看,前六大股東都為民企及個人,是真正的乳業民營企業。

2009年,蒙牛上市5年後,中糧在2009年花30.58億港元增持蒙牛11.13%的股份,持股比例達到20.3%,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蒙牛實際已經成為帶有國資色彩的上市公司,蒙牛也成為中糧體系裡的一個業務板塊。

那麼為什麼國有資本會持股這些乳企呢,這實際上有多重考慮,一是國有資本持股且成為第一大股東,便於扶持民族乳業企業,二是國有資本在這些企業中有一定話語權,再就是考慮到國有資本能獲得更好的投資收益。


斑馬消費


伊利就是由老國企發展壯大改制而來的,目前好像還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國有股份,不過政府已經完全不參與經營管理了。蒙牛建立的時候是民企,發展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了,原來的大股東牛根生等人的團隊被中糧收購了股份,佔總股本的百分之三十多,現在大股東是中糧,只能說是中糧控股的企業。


陳勝是我哥


首先伊利本身就是國企,只是屬於內蒙古國資委的。而蒙牛乳業是伊利的原副總牛根生,帶領幾個老部下創立的。蒙牛乳業連續高速發展,對外擴張。勢必擠壓了伊利的生存空間,兩者形成了天然的,競爭形的敵對關係。在中國這個大背景下,資源型的私企是幹不過國有企業的。在這個方面,國有企業有天然的壟斷性。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後,蒙牛出現了嚴重的財務危機,企業會被外資惡意收購。牛根生決定將蒙牛,賣給央企的中糧集團。從此以後,蒙牛變成了中糧集團下屬的全資子公司。


牛仔40660802


嚴格來說現在伊利和蒙牛兩家都不是國企!是正宗股份制企業!無論是伊利還是蒙牛都沒有一個絕對的控股股東,要說是國企至少應該是國資佔股達50%以上,而在伊利股份裡國資佔股不到10%,蒙牛在中糧入股後作為國企的中糧也僅佔股20%,並且這20%的股份還有相當部分是厚朴的資金,儘管作為第一大股東是國資或國企,但都只是小股東不能控股更不是全資子公司,所以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國企。


手機用戶54779208138


伊利的前身呼市回民奶食品廠是集體企業,改制後成立伊利時,呼市市政府通過市國資局下屬的投資公司控股伊利,所以伊利是國有控股企業。蒙牛創辦初期是民營企業,上市後也是民營企業,三聚氰胺事件後,通過股權轉讓,中糧集團控股蒙牛,所以蒙牛也成為國有控股企業。


天高任鳥飛DF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簡單說下,伊利成立之時就是國有控股,1993年回民奶廠改制成立了伊利,鄭懷俊為總經理,牛根生副總經理,後來伊利做大到集團,蒙牛創始人牛根生是伊利的副總裁主管銷售,後來與鄭俊懷意見不統一,大體就是一個穩健,一個激進,牛根生帶領銷售團隊自立門戶,僅僅用了8年時間就做到了伊利的體量,並超越了伊利成為乳業老大,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壓垮了蒙牛,2009年國企中糧集團入股蒙牛,至此兩家都成了國企。


文琳107


現在的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企,企業性質是根據不同時間內股東入股多少來決定的,過個兩年,入股蒙牛的私營資本超越了國有資本,那麼他就成了私營企業,現在不過是國有股份比例要高一些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