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河北深山一千年古城,蔚縣古城的遼代寶塔,小院子有大身世


探訪河北深山一千年古城,蔚縣古城的遼代寶塔,小院子有大身世

隆冬時節,繞過遙遠的山路,臨近中午,我終於來到蔚縣古城。

蔚縣古城——重要的邊關重鎮

河北蔚縣,遼時為蔚州,幽雲十六州之一。它身處京西的壺流河盆地,在恆山、太行山與燕山之間,曾經,蔚縣古城既是非常重要的邊關重鎮,又是商埠重地。今天,失去了戰略與經濟的重要地位,此番遊歷,我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吃過午飯,在冬日溫暖的陽光裡,走上街頭,走在1400年的歷史裡,街邊有或新或舊的鋪面房,彎彎曲曲的衚衕,灰黑的飛脊、雕花門窗……因偏遠,古城被留下來,一同留下的還有城北玉皇閣、遼代南安寺塔、古城西南的蔚州署……

探訪河北深山一千年古城,蔚縣古城的遼代寶塔,小院子有大身世

蔚縣古城,始建於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是真正的千年古城。它坐落在塞外邊關的壺流河盆地,這裡是通往華北平原的軍事要塞,是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民族交戰、融合的古道沙場。

此時,街市上人來車往,賣山貨的喇叭一遍又一遍吆喝,露天小吃攤冒著蒸騰的熱氣,冰糖葫蘆被藍天映襯得透亮、而喜悅。千百年來,古城並沒大的改變,依然由鼓樓與南城門所在的牌樓北街、牌樓南街為南北主街,沒有現代高樓打擾;老胡同,老街巷沒被拆除,格局保持了原樣,在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它的原汁原味太珍貴了。

探訪河北深山一千年古城,蔚縣古城的遼代寶塔,小院子有大身世

初建時,古城有3道城門、4座角樓、24敵樓、1100多垛口。城門都帶甕城和二級甕城。城外設護城河,水深10米,寬20米……這一切都是冷兵器時代,防備邊關安全的重要保證。被兵家視為“京師之肘腋,宣大之喉襟”。

探訪河北深山一千年古城,蔚縣古城的遼代寶塔,小院子有大身世

為了實用,不走尋常路的古城規劃

景仙門是蔚縣古城的南城門,城門高大巍峨,其上有萬山樓。城東為安定門,其上有景陽樓。清遠門在西,其上建廣運樓。在中國古代四四方方的城池中,蔚縣古城的輪廓完全不合規則,南寬,北狹,東西兩面多彎不直。並且城北不設城門,卻在北城垣上修了玉皇閣。

為何沒有北城門呢?因為城北有蔚縣一帶的母親河——壺流河,它形成天然屏障,保護古城並提供了水源。不規則的“南寬北狹”是因地貌而順勢修建,從實際出發,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資源。

這在古代以禮治為上,方正端齊,經緯分明的皇家王朝,如此的城池設計似乎非常不合規範。但也因此看出了古人因勢利導,講究實際的另一面。經過悠悠時光,蔚縣古城抵禦了一次又一次戰爭侵襲,雨雪風霜的考驗,到今天它雖遭受過破壞,但基本風貌卻沒有改變。(古城現存1600多米北城牆、南門、蔚州署、玉皇閣、真武廟、南安寺塔、鼓樓等古建築。)

探訪河北深山一千年古城,蔚縣古城的遼代寶塔,小院子有大身世

一座遼代古塔,為啥院子卻這麼小?

時光倒退1500年,北魏(南北朝時北朝的第一個王朝)時佛教興起,在中原大地佛教得到了空前發展。今天古城西南的南安寺塔便是當時所建。

走進離南門不遠的小巷,在成片低矮的老房中,有門楣的精美磚雕,屋簷伸出優美的曲線,影壁、雀替、一切都是陳舊的,但又透著古老的韻致,好像從容不迫,又好像經歷過無數心酸。

就在這古老的院落間,南安寺塔好像突然拔地而起,從層疊的房簷中跳脫出來,斑駁、凝重、平衡,是神秘也是美麗。那是來自一千多年前古人對信仰的尊重,生命的虔誠,對美與善的理解。

探訪河北深山一千年古城,蔚縣古城的遼代寶塔,小院子有大身世

據說南安寺曾是燕雲名剎,歷史悠久,相傳寺廟創建於漢代(待考證)。到北魏時才在寺院中央建了南安寺塔供人參拜(今天的塔是遼代時重建的)。北周(580年)再建蔚州城,南安寺已香火旺盛、規模宏大。

這便是人們常說的“先有南安寺,後有蔚州城”。據《蔚州志》記載:“有城已有塔,明洪武初年,指揮使周房拆建蔚州城時,因塔院規模宏大,新建之南城牆、護城河正從寺院中穿過,遂廢其寺而存其塔。”

南安寺塔及其塔院最早位於蔚州城外,明代時擴建蔚州城,規劃中的南城牆正好從塔院穿過,最終寺廟被拆,南安寺塔被圈進南城牆內,所以今天塔院只留下非常小的一部分。

探訪河北深山一千年古城,蔚縣古城的遼代寶塔,小院子有大身世

古塔、老物件、燈籠藝人,一切都近在咫尺,一切又相安無事

我抬腿跨進塔院,裡面的空間確實很小。院內牆邊零散擺放著從老房上拆下的舊木雕、古窗框、刻著獸面的瓦當、還有奇奇怪怪的老物件。院內住了做燈籠的手藝人,小屋塞滿燈籠骨架和工具,我進來拍照他也並不拒絕,只是低頭忙自己的事。

探訪河北深山一千年古城,蔚縣古城的遼代寶塔,小院子有大身世


探訪河北深山一千年古城,蔚縣古城的遼代寶塔,小院子有大身世

側邊屋,堆放著各種老傢俱,老物件,都是隨性而放,沒有上鎖和防盜。在這珍貴的遼代古塔下,新人與舊物、古老與現代,一切都近在咫尺,一切又相安無事。

南安寺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剎四部分組成。塔高28米,塔基是石條疊砌而成,塔身置於蓮花座上。四周相間設拱形隔扇門和小窗,頂雕盤龍,盤龍上又有磚斗拱。十三層密簷每層都懸有鐵馬,微風吹過,叮咚有聲。

探訪河北深山一千年古城,蔚縣古城的遼代寶塔,小院子有大身世

作為遼代古塔,也是一座標準樣式的幽雲遼塔,它和北京城天寧寺塔雕飾的繁雜不同,南安寺塔造型優美,塔身高竣似拔地而起,緊密相疊的十三層密簷與巨大的塔剎,相互間輕與重、長和短、疏密相得,渾然一體。千餘年櫛風沐雨,多次地震,南安寺塔未曾傾斜絲毫,彷彿冥冥中自有天助。

一座早於古塔的寺廟已經不在,一座早於這座古城的塔卻還屹立不倒。一座擺脫了規則,以實際需要而規劃的古城,曾固若金湯,超越了它所在的時代,直至今天依然有獨一無二的價值。

在外旅行,看過那麼多古蹟遺存,無論是天津薊縣獨樂寺壯美的山門,還是婺源宏村的山水秀麗,在我心裡,只要是古老的就是美麗的。無論建築還是其它,無論這蔚縣古城還是南安寺遼塔,它們無一例外都是美的,神秘的,令人無限回味。有時候我會問自己,是因為年代久遠,而賦予了它美麗?還是它原本就是美的?

探訪河北深山一千年古城,蔚縣古城的遼代寶塔,小院子有大身世

無數次困擾之後,我明白了,一切皆有“緣分”,一座唐以前的古城,一個在無數戰亂中未曾倒下,地震也摧毀不了的古塔,它們穿越漫長的時光,在這個冬日的午後,被我遇到,我與它便是緣分,是時間給我的幸運。在轉過街角撞見古塔,屏住呼吸的一霎那,於我便是“決定性瞬間”,是佈列松按下快門的那一秒鐘。

旅行是什麼,是尋找內心深處一個未知的角落。當下午的陽光,越過波浪般和緩的屋脊和古樹,在對面牆上投下藍紫色陰影時,冷風吹過,古塔上傳來一層層叮咚之響,這悅耳的聲音可曾在千年前響起?響起時又可曾有人聽到?

探訪河北深山一千年古城,蔚縣古城的遼代寶塔,小院子有大身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