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中國最早出現的世襲制王朝


“夏”、中國最早出現的世襲制王朝

夏朝,歷史上最受爭議是否真實存在王朝。在寫這篇文章之前作者翻閱了大量史書文獻,試圖詳細得了解一下這個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但很遺憾,由於年代久遠且遺留下的遺蹟物件實在太少,很多所謂史實都不可考。從歷史的嚴謹角度出發,只能大概簡述一下“夏”的起止,如有編纂不符史實,請各位讀者朋友友情提示,謝謝!

“夏”、中國最早出現的世襲制王朝


“夏”(公元前2070~1600年)、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世襲制王朝,其建立者“啟”、史稱“夏啟”、也稱“姒啟”,啟的父親是著名的“大禹”,禹因治水有功得以被帝舜禪位繼任“共主”之位。在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發動政變奪取王位,自此開啟了“家天下”時代。自啟建立夏朝到最後一位君主“桀”一共經歷了17後(夏的統治者生前稱為後,死後被封帝)大約471年。因啟在大禹的時代被封到“姒”地,後世皆以“姒”為國姓,經學者考究,一致認為在當時並未出現“夏”的國號,而夏的國君一般則被稱為“姒後某某”,例如啟就被稱為“姒後啟”。“夏”的稱謂是後世學者們經考究後以當時的圖騰形義而定名。

夏的疆域最大時西起今河南南部、山西南部,東至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主要活動範圍在今河南商丘、鄭州一帶。一般認為夏的都城在今河南鄭州登封王城崗,夏時稱“禹都”。夏是一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由夏後任天下共主,下面分封方國九夷,其國家形式被普遍認為是商周兩朝的雛形。

夏擁有非常燦爛的文化及比較完備的國家政治體系。河南西部出土的“二里頭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都是當時那個時代文化產物。在二里頭出土的青銅鼎、玉製禮器反映了當時已經擁有了初步的手工業體系,其中“大禹置九州”的“九州鼎”最具鮮明特點。但遺憾的是未曾發掘出該時代的文字及墓葬,在商代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未曾找到夏朝文字相關記載。夏的國家體系較完備,大禹時代置九州,少康時代設六卿、修曆法、興農業,發展手工業、其中陶器、青銅器、玉器發展地非常迅速,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歷史財富。

夏自啟立朝起至桀亡於商,共經歷十七位君主,其中最著名的有太康,少康,洩,等等。啟死後太康繼位,因其昏聵、驕奢淫逸被有窮氏殺死,弟弟仲康、少康出逃,史稱“太康失國”。後少康整軍黷武奪回王位,勵精圖治發展農業,百姓才終於不用受戰亂之苦,因此被稱為“少康中興”。此後夏朝享受了近兩百年太平時光,直到洩賜封九夷之後,各夷族部落、方國開始挑戰夏君的共主權威,歷經一百多年終於到了桀的手上被新興起的“商”終結了統治,自此歷經四百七十多年的夏王朝宣告結束。在夏被滅後,原本王室的宗族親貴分成了三支,一支留在了中原,被商王封到了“杞”地建國延續宗室;一支北上與當時的狄族融合,一般被認為是匈奴的前身;一支南下到達南荊,也就是“南支”。

“夏”、中國最早出現的世襲制王朝


關於夏朝最受學術界爭議的是“夏朝是否真實存在過”以及“夏朝是否屬於奴隸制社會”。這兩個問題在此就不討論了,畢竟作者才疏學淺無法給出任何一個肯定的回答。但是無論存在多少爭議,“夏”的歷史光輝在我國漫長的歷史星河中始終閃亮不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