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马尔罕陷落之战,蒙古铁骑是如何攻占固若金汤的天堂之城的?

O-O你们都是万恶的源泉


1219年,成吉思汗以“为蒙古商团复仇”之名发动了蒙古汗国的第一次西征。

20万铁骑从蒙古高原出发,兵分三路扑向新兴的中亚大国花剌子模。当时的花剌子模虽然号称拥兵达40万之众,几为蒙古军的两倍,但花剌子模皇帝摩诃末却选择了错误的御敌方略,将兵力分散,死守国内各战略要点,遂被蒙古军各个击破。

1220年2月,成吉思汗和拖雷率领的蒙古中路军秘密渡过锡尔河,越过基吉尔库姆沙漠,实施远距离大纵深穿插迂回,迅速攻克重镇不花剌,随即洗劫了这座“知识的中心”。

成吉思汗的下一个目标,是花剌子模的新首都:撒马尔罕。

撒马尔罕,人口达50万的繁华大城,当时中亚穆斯林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撒马尔罕”在乌兹别克语中的意思就是“肥沃的土地”。波斯史学家志费尼在他的《世界征服者史》里面称赞撒马尔罕“论幅员,它是算端诸州中最大的一个,论土地,它又是诸郡中最肥沃的一个,它堪称是人世间最美的天堂”。

撒马尔罕城北、东、西三面环山,只有西面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在远方又有锡尔河、阿姆河三面环绕,地势优越,又当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摩诃末把它作为战略中心苦心经营,筑城挖池、修壕蓄水、加固堡垒。为迎战蒙古军,城四周建筑了长达34公里的外垒防线。


摩诃末派舅舅脱盖罕率领国内精锐部队11万人(突厥士兵6万,波斯士兵5万),并有20头战象坚守撒马尔罕,还向居民预征了三年的赋税。

城中军民普遍认为撒马尔罕的城防堪称牢不可破,即使面对再强大的军队也能抵抗3到4年时间。连成吉思汗获悉这些情报之后也感到即将面临一场恶战,估计攻克撒马尔罕这座花剌子模最强的城寨需要耗费不少时间,为此蒙古军的行动异常谨慎,一直等到由察合台和窝阔台率领的一路蒙古军前来会合之后(另一路蒙古军在长子朮赤率领下沿锡尔河进军),成吉思汗才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进兵,准备强攻这座“天堂之城 ”。


1220年3月15日,蒙古大军抵达撒马尔罕。成吉思汗率领高级将领用两天时间实地勘察了城外地形。看到撒马尔罕坚固的城墙、牢固的筑城工事、深深的壕沟、铁制的城门,不禁赞叹它的名不虚传。

但是,花剌子模军队的士兵都是一些为饷银而战的雇佣兵,组织能力、纪律和战斗意志比之用成吉思汗“札撒”(军法)训练出来的蒙古战士都相差甚远。

蒙古军抵达撒马尔罕的第三天的日出时分,成吉思汗下令把撒马尔罕城包围起来。

撒马尔罕打开了城门,军队从城中奔涌而出,撒马尔罕人选择和蒙古人野战。

野战是蒙古人的强项,但令人惊讶的是,厮杀了整整一个白天后,双方都蒙受了很大的伤亡,迎战的花剌子模军队显示出了不凡的战斗力,不仅顶住了蒙古军的冲击,甚至能在短兵相接中杀死一些蒙古士兵,并带着一些俘虏的蒙古士兵全身而退收兵回城。

虽然未能在野战中歼灭花剌子模的军队,但蒙古军的攻势却毫不停顿。傍晚,成吉思汗亲自上马,指挥蒙古军四面攻城。攻坚乏术曾经是游牧民族骑兵的一个弱点,但成吉思汗的西征大军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在与金、西夏的多年交战中,蒙古军已经获得了丰富的攻城经验,又从中原汉地得到了先进的攻城器械。在西征蒙古军中,就有一个非常大的炮兵团和这支强大的骑兵大军同行,这个炮兵团装备有投掷器和投石机。


此刻,在撒马尔罕城下,蒙古军架起攻城机械,向城头的花剌子模士兵投射石头和铁制散弹,眼见堡前壕沟都要被石头与杀死的人畜填平,局势不利的守军使出了杀手锏,将20头战象作为秘密武器投入战场。

这些战象的象背上有一座小木堡,木堡用丝绸覆盖,木堡的四个角各插有一面旗帜,木堡里有5到6名战士,象颈上还骑着一名操控战象的人。战象被削短的象牙上牢牢绑着两把大刀一样的刃器。它们被训练成通过一系列的小跳和急步调整阵型,使之始终保持在并排位置反复向敌阵冲杀,它们高速冲锋的速度可达30千米/时(相当于短跑选手在进行百米赛跑)。这也是蒙古军历史上第一次见到战象这种武器,但不是最后一次。



花剌子模军队原本指望身躯巨大身披铁甲的战象会把蒙古军冲个七零八落,从而一举扭转战局。但是,面对战象的突然冲击,纪律严明的蒙古军阵型没有混乱。蒙古军用被称为“擒王”的一种强弩射透铁甲,射伤了大象。守军只好放弃外垒,龟缩回撒马尔罕城中。

仅仅经过一天的较量,撒马尔罕人原本对于坚固城防的自信已经荡然无存。一天的激烈战斗,使得城内军民忧心忡忡,有些人企图抵抗,有些人却渴望屈膝投降,另一些人心存疑虑,无心战斗。次日清晨,当蒙古军继续势不可当的攻势时,守城军民的意志终于崩溃,从思想上解除了武装。由伊斯兰教长老等城里的头面人物出面,前去晋见成吉思汗,乞求投降,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允许。随后,这些昔日受尽花剌子模算端摩诃末恩宠的达官显贵,竟然回到城里向市民宣传:“撒马尔罕原来是独立的(喀拉汗国)奥斯曼汗的领地,仅在7年前摩诃末用阴谋手段,将敬爱的领袖奥斯曼汗骗出城杀害的”。


危难时刻,手里还掌握着三万突厥精兵的守城主将脱盖罕也向外甥摩诃末反戈一击,全军三万人毫无气节地带着妻儿出城向成吉思汗投诚。

事情的发展出乎脱盖罕的意料,蒙古军向来尊重勇士而鄙夷懦夫,何况将这样一支建制完整而又朝三暮四的突厥部队放在自己身边,不啻卧榻之旁有他人鼾睡。蒙古军首先命令他们缴械,还向他们宣布:要替成吉思汗效劳的突厥人,应该也具有蒙古人的外貌。于是给他们头上剃了个半月形的发髻。蒙古军又指使给他们特定的山谷作为扎营地点。这帮突厥人就在指定的地方搭起帐篷,连同家眷安顿在一起。一切布置妥当之后,蒙古军突然发起攻击,三万突厥降军和他们的家属被屠杀得干干净净,所有财物都被掳走。

1220年3月19日,撒马尔罕开城投降。蒙古西征军进城之后倒是没有顾得上欺凌居民,反而变成了拆迁队,立即拆毁了城墙和残存的外垒,直到城墙被削平,城壕被土填满,骑兵可以到处通行方才罢休。

此时,距离蒙古大军围城只过去了短短五天时间,而真正的战斗只经历了一天,这座“天堂之城”便已告陷落。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成吉思汗攻打撒马尔罕是在第一次西征的时候,撒马尔罕是花剌子模新都,理论上讲应该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成吉思汗对于进攻撒马尔罕也是比较谨慎。



1219年末,蒙古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逼近撒马尔罕,此时成吉思汗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展现了他杰出的军事领导才能。他没有直接命令军队进攻气势恢宏的撒马尔罕城,而是命令诸子诸将分兵四路,成吉思汗自领一路,扫荡撒马尔罕周围城市、城堡、要塞,切断撒马尔罕后援,完成任务后,四路大军齐聚撒马尔罕城下。

1220年初,成吉思汗所部率先抵达撒马尔罕城下,命令部队扎营休整,等待其他三路军队。直到1220年2月末,蒙古四路大军会师,并带回为数众多的俘虏,此时撒马尔罕已成一座孤岛,城内军民心压力山大,破城只是时间问题。成吉思汗命令蒙古军围城结营,并向城头射书,要求撒马尔罕守军投降,撒马尔罕守将摩柯末苏丹娘舅托盖汗拒绝投降并趁蒙古军立足未稳派军出城偷营,主动进攻比沙子和雨滴还要多的蒙古人,事实证明花剌子模军队战斗力非但不弱反而很强,成吉思汗虽有防备,但也只在这场野战中与花剌子模人战个平手,双方损失惨重,花剌子模人带着抓到的蒙古俘虏返回城中,军民士气大涨。

撒马尔罕作为花剌子模最大城市,人口多达50万,城外三面环山,山外有河,只有西面为一马平川的平原,可谓易守难攻,不但如此,摩柯末又命人将城墙加高到伸手能摸到星星,护城河挖到可引地下之水,又在城外修建长达60多里的外围堡垒防线,托盖汗领11万突厥波斯联军在城内驻守,另有2.3十头铁甲战象,战力不容小觑。而成吉思汗则认为,决定胜利的不是城墙,而是谁的战士更有勇敢。命大军做好准备,连夜攻城。

蒙军单兵装备劣势明显,军队中除随军家属及工匠外70%左右都是骑兵,轻骑兵与重骑兵最明显的差别就在于身上穿了一身皮甲(然并卵),内衬就杂七杂八,最好的是丝绸,轻骑兵穿着随意,想裸体也没人管,而花剌子模重骑兵都是有锁子甲的。虽然如此,但此时蒙古人已经解决了攻坚难的问题,蒙古军内的汉人工匠为成吉思汗打造了一支"炮兵团",各色投石机,攻城弩一应俱全。



成吉思汗命令投石机向撒马尔罕城开火,投石机将巨石,碎石块包,沙土袋,死者尸体,铁砂,火球等等投向撒马尔罕城,这些"炮弹"没有什么准头,有的飞向城内破坏了民居,,有的落在在城头砸落几块砖头,更多的则落在城墙下和护城河里,这也正是成吉思汗想要的。随后蒙古人驱赶着俘虏前进,守军射杀俘虏与蒙古兵坚决抵抗。



眼看护城河就要被"炮弹"和人畜尸体填平,托盖汗命令战象部队出击迎敌,企图冲散蒙古军,这些战象训练有素,身披铁甲,背驮一个木头碉堡,里面5.6个人,脖子上骑着一个御手,象牙上绑着两把利刃,奔跑起来速度也不慢,2.3十头并列一排冲向敌人,气势逼人。

这是蒙古人第一次见到大象,而军纪严明的蒙古军并没有退缩,但也拿战象没有办法,此时有人建议成吉思汗用攻城弩射击战象,在成吉思汗授意下,前方部队让开,攻城弩调整角度对准战象发射,弩箭击穿铁甲射伤了战象,受惊的战象掉头往回跑,践踏了自己的军队,花剌子模军队陷入混乱,守军放弃外围堡垒,向城内溃败,数头可怜大象成了俘虏。

蒙古军士气大振,推着装有轱辘和抓勾的云梯开始进攻城墙,蒙古军攻势凶猛,攻城部队进退有序,如潮水般连绵不断,守军英勇抵抗。双方展开惨烈的攻防战。



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以及强大战象部队的溃败,撒马尔罕军民对胜利失去希望,人们开始动摇,有人说成吉思汗不杀投降者,有人说成吉思汗不会拆毁清真寺,谁想信安拉随便信不限制,有人说成吉思汗如果进城会杀光所有人,连一只猫都不会留下,在这样彷徨的心理下,守城军民已无心战斗,次日清晨当蒙古军准备再次进攻的时候,几位伊斯兰宗教领袖出城见成吉思汗,表示撒马尔罕愿意投降,成吉思汗欣然接受。几人回城后把人民召集起来告诉他们撒马尔罕是独立的国家,它不属于摩柯末苏丹,是七年前花剌子模强行霸占了撒马尔罕,给撒马尔罕的穆斯林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成吉思汗是安拉的使者,来解救安拉的仆人们。与此同时托盖汗也背弃了他的外甥,率数万突厥精兵与百姓们一起开城投降。

蒙古人收缴了突厥兵的武器,又故意刁难,对降军表示,若想成为成吉思汗的仆从,必须外形上与蒙古人一致,这些突厥精兵及家属们温顺的如同绵阳,蒙古人如同剪羊毛一样,剃了他们的头发甚至胡子。成吉思汗又命这支手无寸铁"仆从军"驻扎在一个地势低洼的谷地,夜晚降临蒙古骑兵包围山谷,居高临下向突厥人发起冲锋,突厥人甚至没有逃命的勇气,半个时辰后蒙古兵撤走,静寂的山谷中不下5万具尸体横躺竖卧。



1220年3月19日,撒马尔罕人民迎来了"安拉的使者"成吉思汗,天堂之城的悲剧才刚刚开始。蒙古军将撒马尔罕百姓以百人为单位驱赶出城外,挑选出会手艺的蓝领押送至遥远的蒙古老营,给蒙古人做奴隶,漂亮的女人用以劳军,其余人留在蒙古军中或为苦力,或为"签军"充当炮灰,不从者全部杀掉。投降的那几位宗教领袖及5万家属,在缴纳巨额赎金后,被允许回到撒马尔罕城中居住生活,撒马尔罕人口锐减至战前的四分之一。


李大胆真敢说


成吉思汗灭亡西辽后,其地便与中亚最强大的国家花剌子模王国接壤。花刺子模王国原是里海之东的小国,都城兀笼格赤(原名花刺模,一作乌尔达赤,蒙古人称玉龙杰赤,在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摩诃末继位后,逐渐强盛,夺取西辽西部地区;又通过多次远征,吞并了波斯(今伊朗)、阿富汗等周围各国,达到全盛时期。建新都于撒马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之撒马尔罕),企图远征蒙古,派使节到中都(今北京),探听蒙古帝国虚实和路线。其后,由于分封诸子,政出多门,国力渐弱。元太祖十年(1215年),成吉思汗派使节到花剌子模王国,缔结通商贸易协定。成吉思汗按协定派出使臣与商队450人,500头骆驼,携带大批金银珠宝与商品前往通商。至讹答剌(一作兀都刺儿,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总督亦难出见财起意,诬指商队为间谍,上报国王屠杀之,侵吞商品与骆驼。成吉思汗为集全力攻金,避免中断贸易,争取和平解决,派出使臣,致书摩诃末责其背信弃义,要求交出凶手。摩诃末拒绝要求并杀害正使,剃光两位副使胡须,押送出境。成吉思汗遂以攻金事付木华黎,而自谋征讨花剌子模之事。公元1251年蒙哥汗即位后,对窝阔台后裔诸王中的反抗者进行镇压,将封地逐块分割,分授给诸王,以削减其势。窝阔台之子合丹领别失巴里地区,灭里领额尔齐斯河之地,窝阔台之孙脱脱领叶密立地区,窝阔台之孙、合失之子海都被迁于海押立(今苏联哈萨克塔尔迪·库尔干尔)领伊犁以西地区。1253年,受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和教皇英诺森四世派遣,鲁布鲁克出使蒙古帝国,受到蒙哥汗的接见。

  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为了基督教的利益,转而反对穆斯林,他首先到拜访蒙古军驻波斯的司令官拜住。然后取道打耳班,到达伏尔加河下游拔都的营帐。海屯一世得到蒙哥的召见,蒙哥承诺禁止任何国家对亚美尼亚海屯朝廷进行侵犯。另外,蒙哥还作出保证,说要派他的弟弟旭烈兀统领蒙古军队去消灭亚美尼亚人的死敌哈里发教廷,并将圣地归还给基督教徒。11月,海屯离开蒙古朝廷,取道别失八里(古城)、阿历麻里、阿姆河和波斯,回到亚美尼亚。

  公元1253年,在鄂嫩河发源处举行的一次忽邻勒塔大会上,蒙哥决定派自己的弟弟旭烈兀去完成征服波斯的任务,迫使巴格达的哈里发教廷和美索不达米亚投降,然后再让旭烈兀去征服叙利亚。同时,蒙哥本人和他的另一个弟弟忽必烈,则率领另一支队伍去完成消灭宋朝的战争。

  第三次西征发生在1253年~1260年,其统帅为拖雷第六子、蒙哥之弟旭烈兀。这次西征的主要对象为木刺夷国(在今里海南岸)和阿拔斯王朝 (都城报达,即今伊拉克的巴格达) 。大军于1253年出发。1256年,灭亡了木刺夷国。次年进军报达,1258年,攻陷报达城,灭亡了阿拔斯王朝。1259年,蒙古军兵分三路进攻叙利亚;蒙哥汗围攻钓鱼城,中流矢,死于军中。1260年,蒙古军占领阿勒波、大马士革等城,并追擒其国王。


用户1103509298876574


撒马尔罕只不过是花剌子模数座城池之一,成吉思汗到来就是想为使臣报仇,主要目的去讹答剌活捉其城主亦纳斡出黑,原因是他讨不回凶手,派去的使臣游说被傲慢的国王摩诃末将正使给杀了,副使割掉了胡子 ,羞辱般赶回了蒙古。在他眼里蒙古这样弱小的国家不值得尊重,成吉思汗也不值一提,只会放羊,是一些无处定所的牧民而已,他一面这样做也是想激怒成吉思汗,尽而找到讨伐蒙古的理由。


主要资本是摩诃末本人已经是世界征服者,他东征西讨将花剌子模向西开拓到阿塞拜疆,巴格达地区的黑衣大食都时时刻刻不得怠慢,害怕摩诃末随即消灭他们,南面又战胜了古老的阿富汗地区的古尔王朝,印度德里都畏惧他的进攻,印度北部似乎成了花剌子模的交往颇深的附庸国。北部钦察又与花剌子模联姻,母亲徒儿罕居住在旧都,将守旧的钦察贵族们统治得服服帖帖,谁怪乎花剌子模本身发家就在玉龙杰赤,钦察和康里与花剌子模联系很是密切。在往北罗斯诸国都是为他们干粗活的奴隶,经常贩卖集市,所以花剌子模影响力通过钦察草原和俄罗斯诸国渠道传到了欧洲,就连罗马教皇都明白东面有个版图不小的花剌子模帝国,由摩诃末起端才走到今日,而且也明白摩诃末是一个四处征战的狂人,这也就有他为什么对成吉思汗不屑一顾的原因。


首先他的东方之旅开启于西辽,像上面话题中所说的撒马尔罕城就是他与西辽碰撞的起因,摩诃末祖上本来一直臣服西辽,可却因为他四处征战,使他野心膨胀,征服了除西辽周围各国,后来撒马尔罕城主也不和西辽混了,所谓的河中府后易手,成了花剌子模的地盘。摩诃末得了这座伟大的城市后,为了便于驾驭东西,于是将此立为新都,自己干脆搬过来,想进行下一步征讨东方计划,而旧都玉龙杰赤却被搁浅,但仍是花剌子模的核心,皇太后和家眷所掌控的地方,这座城市被誉为日落的明珠,是花剌子模发展上千年的结晶,位于图兰平原及咸海与阿姆河高度发达的农业地区,丝绸之路的交汇处,曾是古火寻国之地,商业发达时常收取高额税赋,致使花剌子模由富转向强大。

而摩诃末迁都到撒马尔罕也不甘失落,原因河中地区农业也发达,恰恰位于阿姆河与锡儿河之间河谷,如古波斯描写那样美丽富有诗意,这个城市从希腊东征的亚历山大赞美后,提了名声,经历千载,唐代成了康国,这段时间大唐曾统治过这里设有康居都督府,直到花剌子模到来才成了代表中亚及波斯东部政治文化中心,一直断断续续持续到近代,玉龙杰赤今乌尔根奇与撒马尔罕都属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更是第二大城市。像上题所说,蒙古如何将撒马尔罕攻陷的,原本它就是花剌子模的帝都,而且是帝国重要防守的区域,所以成吉思汗肯定倍加留心,而且亲自带队远征围攻这座固若金汤的城池,他按道理和之前其他占领者一样,都是一个过程,摩诃末同样占领没多久就易手。



成吉思汗在对花剌子模用兵主要核心是围绕撒马尔干展开的,他向上面所说为蒙古使臣报了仇以后,以讹答剌为突破口,切断波斯地区和旧都及以南地区的补给,采取各个击破迂回纵深战术占领不花剌以后经过深思熟虑向撒马尔干进军的。不止他一方,而是联合北路和南路的三路大军如期汇合撒马尔干城下,当时撒马尔干城有十一万驻军,帝国的四分之一都驻扎在这里,而且有勇将阿勒巴儿汗等驻守,摩诃末本人已逃,撒马尔罕城内也是帝国精锐所在,所以成吉思汗相对而言是很吃力,其次是披有铁甲的象阵,最后用火攻才拿下它。若想破高大的城堡像射雕英雄传中所说郭靖给成吉思汗出了个主意,用风筝飞进里面,所以金庸武侠不免就有人想到了一个人物那就是郭子仪后人郭宝玉。最终不到十一天,撒马儿干被破,阿勒巴儿汗也杀出了重围,向摩诃末告急。


龙文说史


先来看一下撒麻尔干之战的背景。元太祖十四年,蒙古铁骑已经占领了远东的广大地区,成吉思汗的目光顺理成章的投向了广袤的中亚。

蒙古数十万大军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来到了花剌子模王国的新都——撒麻尔干。

来看一下撒麻尔干的地势环境。北部是基吉尔库姆沙漠,南部群山连绵,有着天堑之称的铁门关,而锡尔河和阿姆河天然环绕的地势,让撒麻尔干可谓是固若金汤。

作为花剌子模的国都,撒麻尔干为蒙古人的到来做了精心的准备。调派了精锐的波斯军队,还准备了冷兵器时代几乎无解的重量级兵种——战象部队。城墙外围修建了新的护墙,护城河也掘深六尺。

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在接到蒙古大军信息到来的时候,就为撒麻尔干征收储备了三年的粮食。可谓是万事俱备,只等蒙古人的进攻。

然而,历史就是那样充满戏剧性。

固若金汤的城池,却无法坚定花剌子模国王的心。在蒙古人的前锋还没有到来之际,摩诃末已经带着自己的亲兵逃走了。

成吉思汗立即分兵去追击摩诃末。然后亲率数十万军队将撒麻尔干重重围住。

被数十万人的精锐骑兵重重包围,给花剌子模人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但是蒙古人心中也在打鼓。撒麻尔干的坚固可谓是历历在目,那么想要拿下必然要经历持久战。但是持久战对游牧民族而言最不擅长,还会严重拖慢行军速度。

于是成吉思汗采用了谋士的建议,先扫清外围。他令阿剌黑、毕速尔率兵一部攻占铁门关、塔里寒,以切断其外援。同时将撒麻尔干的周围据点一一清除并摧毁,使得撒麻尔干成为了一座孤城。

眼看着外援无望的撒麻尔干守军,只得趁蒙古人扫清外围时期进行突围,但是面对蒙古铁骑,花剌子模的军队战斗力完全不够看,很快就被打的龟缩进城中。在经受了连续两日的攻击之后,得援无望的撒麻尔干守军只得出城投降。

就这样,本来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的攻城战,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用了仅仅两天的时间,就攻陷了这座被誉为天堂之城的城市。同时,也宣告着花剌子模帝国的陷落。


Crazy历史


1220年3月15日,蒙古大军抵达撒马尔罕。成吉思汗率领高级将领用两天时间实地勘察了城外地形。看到撒马尔罕坚固的城墙、牢固的筑城工事、深深的壕沟、铁制的城门,不禁赞叹它的名不虚传。但是,成吉思汗随即道出了颠扑不破的千古名言:“什么城墙!有的城市的城墙的强大,只赖于防御者的勇敢才行”。

  大战在即,先检视一下双方的军容。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队中的主力是骑兵,轻骑兵大概占总数的六成,其余是重骑兵。轻重骑兵装备几乎一样,都是头戴铁制头盔和皮制护颈,装备一支长矛和一柄战斧或马刀,一面皮制盾牌,两张组合反曲弓和数囊羽箭,其中一张是轻型弓,用于策马飞驰时快速发射,箭身短,射程近;另外一张是强弓,弓重箭长,用于射击远程目标,当时闻名欧洲的英国长弓的拉力通常在80磅左右,射程约250码;而蒙古重弓的拉力可达166磅,射程达350码。所不同的是轻骑兵几乎不披甲,而重骑兵则身披皮革制造的轻便甲胄。 蒙古士兵习惯穿丝绸内衣,其目的绝不是为了舒适。数层丝绸制成的内衣质地相当坚韧,远距离射来的弓箭穿透蒙古兵的皮制战袍以后,往往无法继续穿透内衣。近距离发射的弓箭透至丝绸内衣时,箭簇会被丝绸包裹着进入人体,这样有效地防止了箭簇可能携带的毒素扩散,而丝绸包裹的箭簇可以轻易地取出来,上面的倒钩也无法发挥作用。可以说,正是不起眼的丝绸内衣使蒙古士兵在战场上的伤亡率大大低于当时的其他军队。

  不过,作为蒙古军对手的花剌子模既然能在短期内崛起,从西辽的统治下挣脱出来获得独立(1210年),又向南占据了整个波斯(1217年)与印度河以北的阿富汗土地(1216年),其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也不可小觑。身披锁子甲、手持长矛和与蒙古军类似的组合反曲弓的花剌子模骑兵在当时的穆斯林世界非常有名,而花剌子模士兵使用的环刀更是“轻便而犀利”——以至于蒙古军俘虏了花剌子模的工匠之后立即开始仿造这种环刀。蒙古骑兵赖以横扫西夏、金的坐骑——蒙古马,在花剌子模骑兵的马匹面前实在相形见绌。蒙古马若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该是最劣等的马,身材矮小,跑速慢,唯一的优点就是忍耐力强,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低,堪称“最接近骆驼的马”;而花剌子模军中的战马,正是当年令汉武帝心向往之的大宛“汗血宝马”!身材高大、躯干强壮,负荷量大,在平原作战,远远胜过蒙古马。但是,花剌子模军队的士兵都是一些为饷银而战的雇佣兵,组织能力、纪律和战斗意志比之用成吉思汗“札撒”(军法)训练出来的蒙古战士都相差甚远。

蒙古人第一次见到战象

  蒙古军抵达撒马尔罕的第三天的日出时分,成吉思汗下令把撒马尔罕城包围起来。“当太阳的熊熊烈焰从一片漆黑夜雾中升起”的时候,“人数超过沙粒和雨滴”的蒙古军集合起来,将城池团团围住。撒马尔罕的守军鼓起勇气,杀出城门,与“世界征服者”的军队展开野战。

  蒙古军队的野战充分体现轻骑兵战术的特点。蒙古军队布阵时通常将部队分为五个分队,前二后三排列,前排部队是重骑兵,后排是轻骑兵。进攻时后排的轻骑兵越过前排首先出击,冲锋时以千人队为单位逐次冲到敌阵近旁发射弓箭,然后折返,这样循环往复,连续不断地将敌军笼罩在蒙古人的箭雨之下。等到敌军承受不住弓箭的攒射,阵线散乱时,轻骑兵向两侧撤退,让出空间给重骑兵完成致命一击,同时向敌人两翼迂回包抄。令人惊讶的是,厮杀了整整一个白天后,双方都蒙受了很大的伤亡,迎战的花剌子模军队显示出了不凡的战斗力,不仅顶住了蒙古军的冲击,甚至能在短兵相接中杀死一些蒙古士兵,并带着一些俘虏的蒙古士兵全身而退收兵回城。

  虽然未能在野战中歼灭花剌子模的军队,但蒙古军的攻势却毫不停顿。傍晚,成吉思汗亲自上马,指挥蒙古军四面攻城。攻坚乏术曾经是游牧民族骑兵的一个弱点,但成吉思汗的西征大军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在与金、西夏的多年交战中,蒙古军已经获得了丰富的攻城经验,又从中原汉地得到了先进的攻城器械。在西征蒙古军中,就有一个非常大的炮兵团和这支强大的骑兵大军同行,这个炮兵团装备有投掷器和投石机。这些军械都是非常仔细地分解成各部分包装好,用犁牛和骆驼载运。此刻,在撒马尔罕城下,蒙古军架起攻城机械,向城头的花剌子模士兵投射石头和铁制散弹,眼见堡前壕沟都要被石头与杀死的人畜填平,局势不利的守军使出了杀手锏,将20头战象作为秘密武器投入战场。这些战象身着好似节日盛装一样的披挂,皮肤被漆成红色、绿色或其他颜色,象背上有一座小木堡,木堡用丝绸覆盖,木堡的四个角各插有一面旗帜,木堡里有5到6名战士,象颈上还骑着一名操控战象的人。战象被削短的象牙上牢牢绑着两把大刀一样的刃器。它们被训练成通过一系列的小跳和急步调整阵型,使之始终保持在并排位置反复向敌阵冲杀,它们高速冲锋的速度可达30千米/时(相当于短跑选手在进行百米赛跑)。这也是蒙古军历史上第一次见到战象这种武器,但不是最后一次。往后,蒙古骑兵在波斯、在印度、在缅甸,将多次在战场上遭遇这种地面上最大的野兽。

  花剌子模军队原本指望身躯巨大身披铁甲的战象会把蒙古军冲个七零八落,从而一举扭转战局。但是,面对战象的突然冲击,纪律严明的蒙古军阵型没有混乱。蒙古军用被称为“擒王”的一种强弩射透铁甲,射伤了大象。“大象负伤,不比棋盘上的卒子更有用,它们往回跑,脚下践踏了许多(花剌子模)人”。守军只好放弃外垒,龟缩回撒马尔罕城中。

  撒马尔罕人失掉了自信

  仅仅经过一天的较量,撒马尔罕人原本对于坚固城防的自信已经荡然无存。一天的激烈战斗,使得城内军民忧心忡忡,有些人企图抵抗,有些人却渴望屈膝投降,另一些人心存疑虑,无心战斗。次日清晨,当蒙古军继续势不可当的攻势时,守城军民的意志终于崩溃,从思想上解除了武装。由伊斯兰教长老、《古兰经》保管者、伊斯兰教法官等城里的头面人物出面,前去晋见成吉思汗,乞求投降,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允许。随后,这些昔日受尽花剌子模算端摩诃末恩宠的达官显贵,竟然回到城里向市民宣传:“撒马尔罕原来是独立的(喀拉汗国)奥斯曼汗的领地,仅在7年前摩诃末用阴谋手段,将敬爱的领袖奥斯曼汗骗出城杀害的”,如变色龙般彻底抛弃了对摩诃末的效忠誓言。

  危难时刻,手里还掌握着三万突厥精兵的守城主将脱盖罕也向外甥摩诃末反戈一击,全军三万人毫无气节地带着妻儿出城向成吉思汗投诚。只不过,蒙古军向来尊重勇士而鄙夷懦夫,何况将这样一支建制完整而又朝三暮四的突厥部队放在自己身边,不啻卧榻之旁有他人鼾睡。蒙古军首先命令他们缴械,还向他们宣布:要替成吉思汗效劳的突厥人,应该也具有蒙古人的外貌。于是给他们头上剃了个半月形的发髻。蒙古军又指使给他们特定的山谷作为扎营地点。这帮突厥人就在指定的地方搭起帐篷,连同家眷安顿在一起。一切布置妥当之后,蒙古军突然发起攻击,三万突厥降军和他们的家属被屠杀得干干净净,所有财物都被掳走。有几个死里逃生的人这样讲述当时被杀的突厥俘虏的情景:“他们既没有勇气决斗,甚至也没有勇气逃生”,真不知道是可怜还是可悲。

  1220年3月19日,撒马尔罕开城投降。蒙古西征军进城之后倒是没有顾得上欺凌居民,反而变成了拆迁队,立即拆毁了城墙和残存的外垒,直到城墙被削平,城壕被土填满,骑兵可以到处通行方才罢休。此时,距离蒙古大军围城只过去了短短五天时间。不需要《射雕英雄传》里的数月苦战,也不需要郭靖的奇招妙想,真正的战斗只经历了一天,这座“天堂之城”便已告陷落。但是,金庸笔下蒙古西征大军的艰难围攻,倒也并非完全出自虚构,只是要换个地点。在撒马尔罕破城之后,蒙古军紧接着开始进攻花剌子模的故都玉龙杰赤(Urganch),这座孤城没有重兵把守,城防也不及撒马尔罕,却抗击蒙古军长达一年时间,令成吉思汗的两个儿子朮赤和察合台束手无策,城外的蒙古军尸积如山。直到窝阔台带兵增援之后,才在1221年4月攻克玉龙杰赤。为了泄愤,蒙古军屠城仍觉不满,最后掘开河堤,以阿姆河水淹没该城,玉龙杰赤就此荒废达百年之久。

  不过,3月19日当天,撒马尔罕的战事尚未完全结束,所谓“时穷节乃见”,一股花剌子模小部队(千余人)退守内城,继续绝望地抵抗,也为这座轻易投降的坚城挽回了最后的荣誉。蒙古军的攻城部队架起弩炮,拉开强弓,矢石齐发,又用盛石油器向守军喷射点燃的石油(早期的火焰发射器,与拜占庭帝国的“希腊火”类似)。最终,城堡和堡前斜坡都被毁坏,入夜时分,蒙古军打开城门,闯入内城,坚持到底的花剌子模守军除战死者外均在被俘后遇害,包括二十多位著名的大臣。

  天堂之城的悲剧命运

  当内城的战事停息之后,“天堂之城”真正的劫难才刚刚到来。真实的历史上,没有一个“郭靖”来阻止成吉思汗的暴行。蒙古军将全城居民按百人为一群赶出城外,拒不从命者当即沦为刀下之鬼。他们随即被洗劫一空。

  随后,蒙古军从撒马尔罕的居民里挑出三万熟练的手工匠,将他们送回遥远的蒙古高原分配给成吉思汗的儿子们和亲属们做奴隶。全民皆兵的蒙古汗国需要这些手工匠为汗国制造白纸、锦缎、丝织品、马具、铜锅、银杯、剪刀、针、武器、弓弦、箭筒和其他种种贵重物品。那些“幸免于”背井离乡的年轻人的命运其实更加悲惨,他们被蒙古军拉去修工事、服劳役,最后被强迫当做“签军”,冲在攻打同胞的第一线,充当炮灰。按照当时另一部史学名著,拉施特的《史集》的说法,被编入“签军”的人活命的不多。

  在全体居民中,只有伊斯兰教长老、《古兰经》保管者、伊斯兰教法官和他们的5万家属在缴纳了高达20万第纳尔的赎金之后才被允许回到撒马尔罕城里居住,而他们只住满了城市内的一小角落,昔日繁华的“天堂之城”已经不复存在。当“长春真人”丘处机数年后西行路过此处时,他发现该城的人口仍然只及战前的四分之一。

  撒马尔罕的悲剧命运,连身为蒙古汗国臣子的志费尼也深为痛心。在他的旷世名著《世界征服者史》里,志费尼感慨命运无常,繁华易逝,以一首短诗作为描述撒马尔罕之战的挽歌:

  “心儿哟,不要呻吟,

  因为尘世仅仅是幻影;

  灵魂哟,不要悲伤,

  因为凡间仅仅是虚无!


鸭梨山大


一、导言

在金庸大师的《射雕英雄传》的三十七回里有一段攻城之战,所攻之城正是当时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马尔罕。书中说郭靖按照黄蓉的计策,让武林人士和蒙古士兵化身为“空降伞兵”出其不意的帮助成吉思汗攻占了撒马尔罕。



虽然在作者极富想象力的笔下,固若金汤的撒马尔罕使蒙古铁骑束手无策、阻困已久,要是没有郭靖大侠的出现成吉思汗的西征之路估计难以继续。但是,历史上真正的撒马尔罕陷落之战只用了一天,蒙古帝国的第一次西征就展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

二、花剌子模与元

我元始征西北诸国,西域最先内附,故其国人柄用尤多,大贾善水利,天下各城巨邑,必居其津要,专其膏腴。 ——元许有壬《西域使者哈只哈心碑》碑文

碑文的记载让人不难想象到当时的撒马尔罕的繁荣与兴盛,而通过学界研究,花剌子模的鼎盛时期也真是成吉思汗西征之时。

十世纪的时候,花剌子模只是一个萨曼王朝管辖的绿洲之地,尚且存在着两个相互独立的政权,那就是阿拉伯总督马蒙家族的阿拉伯王朝和本地人建立的阿夫格里王朝,直到十世纪末,后者被前者推翻,阿拉伯王朝成了花剌子模第一王朝。



随着之后的突厥军官阿尔通塔什的第二王朝、塞尔柱人的统治、库特比丁·穆罕默德统治的第三王朝等,撒马尔罕却还未纳入花剌子模的版图,此时正在西辽的控制之下。知道后来花剌子模经过发展,成为了在中亚实力雄厚的国家,与西辽、古尔王朝并称为“中亚三强”,撒马尔罕成为了花剌子模的国都。

花剌子模的强盛最主要是因为拥有富饶的农产,在《西域使者哈只哈心碑》也说哪里“大贾善水利”,有着极其发达的农业灌溉网,到处是渠道。水坝一类的水利工程。另外处于中亚钦察草原,其畜牧业也比较兴盛,西辽在征服花剌子模之后,要求他们以牲畜和货物来抵缴贡赋。

1218年,蒙古帝国已经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强盛起来,攻灭西辽、离间金夏,也与中亚强国花剌子模接壤了,而成吉思汗的威名也传到了中亚。善于做生意的花剌子模人刚开始也是想和蒙古帝国保持良好和平的关系,从贸易商获取利益。当时的花剌子模沙阿拉乌丁·摩诃末曾派使臣晋见成吉思汗,并达成了“朕为东方的统治者,沙就成为西方的统治者吧,我们双方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要让商人自由通行”的协议。

但是和平总是短暂的,之后的一次商队遇害事件激怒了成吉思汗,而花剌子模也走上了被灭国的不归之路。

三、难挡蒙古铁骑



蒙古骑兵 蒙古铁骑的战斗力是世界闻名的,而花剌子模就成了成吉思汗西征之路上挥出长刀的第一个战绩。本来花剌子模与蒙古帝国的关系是和平的通商关系,为什么会走向兵戎相向的深渊呢?

这还要从一次商团被杀事件开始说起。1218年蒙古帝国派出的一支四五百人的商队奉成吉思汗之命前往西方进行贸易,到了两国边境城市讹答剌的时候,商队被此城的守将亦纳勒出黑所扣留,并给摩诃末报告说商队里有成吉思汗的密探,摩诃末也真是个糊涂蛋,竟然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下令将商队处决,并没收了全部财物,他不知道属下的贪财行为却成了葬送国家命运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牢里逃出来的唯一一个幸存者给成吉思汗报告了商队的遭遇,一代天骄的怒火只能用血来浇灭,成吉思汗发誓要为死去的人报仇。但是他还是压住心中怒火,派巴合剌等三人前往花剌子模带回肇事者。

可是此时的摩诃末已经笃定与蒙古帝国撕破脸了,不仅杀害了巴合剌,还把其他两人的胡子剃掉赶了回去,花剌子模的灭国进程又被亲手向前推动了一大截。

1219年6月,成吉思汗让弟弟斡赤斤留守,自己亲率大军向花剌子模问罪。虽然号称60万的军,但是实际由蒙古帝国、畏兀儿、阿力麻里、合剌鲁组成的联军有10-15万,从克鲁伦河出发,穿过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经别失八里、不剌(博乐)、伊犁河,直捣花剌子模国境。

千岩万壑攒深溪,溪边乱石当道卧,古今不许通轮蹄。——李志常《长春真人游记》

《长春真人游记》中所描述的这条路放到现在,也是驴友们想要挑战的高难度路线,况且是当年的成吉思汗大军,尤其是铁木儿忏察即今果子沟,是一个非常艰险的隘口。据记载,在行军途中,次子窝阔台是先锋,负责开道,不但平整所要经过的道路,还要在湍急的河水上搭建桥梁共48座,并且宽度可以通过两辆小汽车。



到达花剌子模边境之后,蒙古大军兵分四路。察合台、窝阔台率军围攻讹答剌,术赤率军攻打毡的、养吉干等城市,塔孩率兵攻击忽毡等城,成吉思汗和托雷率兵进取中路跨过锡尔河与红沙漠直接对准布哈拉城。蒙古大军以席卷秋风的势头在花剌子模的土地上肆虐着,成吉思汗和塔孩率领的两路大军在撒马尔罕城下会师,形成合围。

真的不敢想象,但撒马尔罕城墙上的将士们看到黑压压的蒙古大军时,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这个人口达到50万的繁华大城,堪称天堂的地方将要受到怎样的蹂躏。

在摩诃末统治期间,他充分发挥撒马尔罕三面环山,又有锡尔河、阿姆河三面环绕的地形,筑城挖池、修壕蓄水、加固堡垒。为了迎战蒙古大军,摩诃末也是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他特意修筑了34公里长的外垒防线;其次派自己的舅舅率领精锐11万、20头战象守卫撒马尔罕;最后还预征了全国三年的赋税。而城中的居民也对这座固若金汤的城市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不管什么军队,也能抵挡三四年之久。

在自身装备弱于对方的情况下,成吉思汗也知道要想攻下这座天堂之城绝非易事,他没有急于下达开战命令,而是等察合台和窝阔台所率的一路军士到来之后才决定用优势兵力进行强攻。

什么城墙!有的城市的城墙的强大,只赖于防御者的勇敢才行。——成吉思汗

再坚固的城墙在成吉思汗的眼睛里都没有一个人的勇气坚毅,当他实地勘察了撒马尔罕的城防措施之后,他也由衷的发出赞许。蒙古大军以骑兵为主,武器主要是长矛、战斧或马刀,甲胄也是较为轻便的皮甲。而闻名当时穆斯林世界的花喇子模骑兵则是身披锁子甲、手持长矛和反曲弓,配备轻便而犀利的环刀。在坐骑方面蒙古大军更是相形见绌,矮小奔跑速度小的蒙古马站在正宗的汗血宝马跟前气势先逊了几分,而且花喇子模还配备有战象,这是蒙古大军第一次见到战象。



就是在这样的劣势之下,在围城之后的第三天的日出时分,东方的天际已经被染红了,是朝阳初升的蓬勃之势,也似乎是夕阳西落时壮美的悲歌。先是城内的花剌子模军队冲出陈来,与世界的征服者的蒙古展开野战。

结果可想而知,花剌子模也是凭借自己强大的战斗力大战了一天,也俘虏了一部分蒙古士兵。成吉思汗绝对亲自跨上战马,命令蒙古大军四面强攻。虽然刚开始的崛起的蒙古帝国在攻城战上经验不足,但是经过与金、西夏的常年战争,再加上从汉人手中得到的工程机械,攻城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最后,经过一天的激战,撒马尔罕人的自信慢慢失去,有些人渴望屈膝投降,还有一些人选择顽强抵抗。在蒙古大军势不可挡的攻势下,城中最先投降的是伊斯兰教长老、法官等达官显贵,甚至说“撒马尔罕原来是奥斯曼汗的领地,摩诃末只是通过欺骗手段获得”,彻底抛弃了对摩诃末的忠心誓言。最让摩诃末伤心的是自己最后底牌——手握三万突厥精兵的舅舅脱盖罕居然也反戈一击,倒向了成吉思汗。

经过一天的战斗,撒马尔罕开城投降,比起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里的“数月苦战”,成吉思汗对撒马尔罕的战斗是勇气的完美诠释。但是历史中却没有一个劝阻成吉思汗的郭大侠让撒马尔罕逃过一劫,蒙古大军将繁华的撒马尔罕洗劫一空,把撒马尔罕人分配为奴隶、苦力等,有的被编入“签军”,冲锋在攻打同胞的最前线。



心儿哟,不要呻吟,因为尘世仅仅是幻影; 灵魂哟,不要悲伤,因为凡间仅仅是虚无! ——《世界征服者史》

四、成吉思汗的军事策略

虽然贡献撒马尔罕的战役真正只进行了短短的一天,但是成吉思汗所展现出来的军事策略却是他在西征中一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巧妙的军事宣传策略

在对花剌子模的战役中,摩诃末派遣间谍、屠商队等蓄意挑衅,刚开始的时候成吉思汗只是一忍再忍,等到无奈开战的时候,已经有了师出有名的名头。蒙古帝国崇拜长生天,在祈祷了三天三夜后,成吉思汗接受到了吉祥的征兆,也就是得到的长生天的同意,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有了坚实的后盾。在攻打布哈拉的战役中,成吉思汗也巧妙的运用了军事宣传的策略,给布哈拉的人民讲述了摩诃末背信弃义的做法,争取到了敌方的民心,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2.军事威慑策略

在西征之际,成吉思汗在也儿的石河畔举行了盛大的誓师大会,彰显了军威,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同时也让花剌子模人心里有了恐惧。心理战在从古到今的战争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心理战并不是盲目的自信,而应该是以强硬的实力为后盾的。

3.军事诱导策略

在撒马尔罕之战前,蒙古大军兵分四路,而摩诃末最大的错误也是将花剌子模的兵力分派在各个城市进行防御,没有集中优势兵力防守撒马尔罕。这虽然是摩诃末的决策失误,但也充分体现了成吉思汗军事诱导策略的可行性。在其后的战争中,成吉思汗经常用心里诱导,采用诱敌深入、声东击西等策略攻城略地。

五、结语



花剌子模古堡 花剌子模的灭亡不光光是因为迫于蒙古铁骑的实力碾压,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庞大帝国里存在着各种矛盾。比如花剌子模沙的中央集权得不到军队首领的支持,有些军队甚至想要脱离中央集权进行独立;花剌子模已经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存在着王权和教权关系的不融洽;另外国内的农民和封建地主之间的矛盾也十分尖锐,随着地税的增加,农民骚动频频发生。

不管孰是孰非,曾经辉煌的撒马尔罕在蒙古铁骑之下不负荣光,留在历史的长河里等待这个下一位中兴之主。

本篇文章选自今日头条作者“历史中简西域鹰眼”原创,如有疑问可向原作者提问,关注原作者了解更多历史事情。


南柯梦说


类似特洛伊木马。看过《射雕》吧,郭靖利用风筝式滑翔机,从附近的悬崖上俯冲,悄悄空投进城内,打开城门,放大军进城的。进城后铁木真宣布三日之内不封刀,纵兵烧杀掳掠,将男子屠戮殆尽,女性则抓为性奴,撒马尔罕城从此消失。郭靖助纣为虐,堪为中国上下五千年头号战犯。


无脑康小军


郭靖神兵天降啊!


CedricGuo


蒙古铁骑 就是通过十万骑兵征服世界 哪都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