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虎門鎮概況

東莞市虎門是一塊英雄的土地,180年前,民族英雄林則徐率領虎門軍民銷煙禦敵,寫下了悲壯的中國近代史第一頁;180年過去了,當年英雄的虎門後代,弘揚先輩雄風,把握歷史機遇,在改革開放中率先打開國門,參與世界競爭,使虎門舊貌換新顏,經濟發展令世人矚目。

東莞市虎門鎮概況


東莞市虎門鎮位於珠江口東岸,面積178.5平方公里,下轄3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戶籍人口12.8萬人,外來人口50萬人。常住人口64萬人。

作為南國重鎮,虎門的交通相當發達,水陸空三路無不便捷通達:水路,宏業貨櫃碼頭和正在規劃建設的沙角河仔港被國務院批准為一類口岸,通航廣州、深圳、香港等華南地區諸港;航空,虎門北接廣州機場、南鄰深圳機場、西近珠海機場;陸路,廣深珠高速公路、S256省道縱貫全境,1小時車程可抵珠三角各主要城市。

隨著在廣深港客運專線、穗莞深軌道專線、輕軌R2及沿江高速公路的建設,虎門將增加更加便捷的現代化軌道交通和公路交通。

東莞市虎門鎮概況

廣東省東部地圖


永遠敞開的粵港經濟走廊

虎門地處世界級都市圈——大珠三角地區的中部,處於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交匯處,海陸空交通發達,在虎門可以用三級城市的成本,享用一級城市的功能。

水路:虎門港澳碼頭、宏業貨櫃碼頭和正在規劃建設的被國務院批准為一類口岸的沙角河仔港,通航廣州、深圳、香港等華南地區諸港。

陸路:軌道交通:在虎門設站的廣深港鐵路客運專線(武廣高鐵延長線)順利開通,穗莞深城際軌道、東莞輕軌R2線正在加快建設。

高速公路:廣深珠高速公路、廣深沿江高速公路、莞潮高速公路。

省道:256、358省道。

鎮內道路:抓緊鎮際聯網路的工程建設,暢通虎門與長安、厚街、沙田等周邊鎮街的聯繫;加快以BT模式建設融資45億元的濱海大道、長堤路、環島路等三條城市框架道路和融資26億元的中心區路網升級改造等工程。目前,三條道路建設進展順利,虎門大道、富民商圈等路網的升級改造工程已竣工。

航空:虎門北接廣州機場,南鄰深圳機場,西近珠海機場,設有虎門城市候機樓。

隨著國家、省、市軌道交通網的建成投用,虎門將成為全市唯一集高速鐵路、城際軌道、城市軌道、高速公路與粵港航線於一體的區域性交通樞紐。

東莞市虎門鎮概況


穗深城際鐵路正線全長73.996公里,設計時速140公里/小時。全線設新塘南站、中堂站、望牛墩站、東莞西站、洪梅站、東莞港站、厚街站、虎門北站、虎門東站、長安西站、長安站、沙井西站、福海西站、深圳機場北站、深圳機場站共15個車站。

虎門鎮位於東莞市西南部,珠江出海口東側。面積17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60萬。2015年,全鎮生產總值447億元,同比(下同)增長8.1%。市場主體持續增長。至年底全鎮市場主體總量共6.53萬戶,增長13.6%,在全市32個鎮街中穩居第一。新註冊市場主體10913個,其中新註冊企業4778個。新增60家規上企業,總量達658家,成為全市規上企業最多的鎮街,其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42家,總量381家。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15.57億元,增長8.2%,其中,民營投資105.77億元,增長14%。商貿流通發展提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2.91億元,增長15.5%。房地產產銷兩旺。房地產開發投資約60.53億元,增長18%;銷售面積約80.88萬平方米,增長1倍;銷售金額約91.2億元,增長92.7%。外貿增長勢頭良好。全鎮進出口總額47.30億美元,增長12.5%,其中出口總額32.75億美元,增長19.9%。財稅金融積極穩健。鎮本級可支配財政收入23.5億元,增長3.1%。各項稅收總額72.57億元,增長6.1%。年底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貸款餘額分別是665.97億元、367.36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4.3%、6.9%。

虎門獲得了全國重點鎮、中國女裝名鎮、中國童裝名鎮、全國服裝(休閒服)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全國紡織模範產業集群、中國服裝產業示範集群、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等100多項國家和省級榮譽稱號。虎門底蘊深厚,是中國近代史開篇地、改革開放先行地、珠三角交通要地、珠三角工商業重地、中國服裝服飾電商重要基地、珠三角火力發電基地、文化高地、民族復興之路起點。目前,虎門鎮正在大力推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等改革試點工作。

虎門是中國近代史開篇地、民族復興之路的起點。1839年6月3日至25日虎門銷煙的勝利,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展示出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決心,對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有著標誌性的意義。1840年,英國以林則徐在虎門銷煙為藉口而發動鴉片戰爭,虎門是鴉片戰爭重要戰場之一。虎門因此成為中國近代史開篇地、中華民族復興之路起點。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大型展覽中有五個展廳,其中“虎門抗英”在第一個展廳,大篇幅提到虎門銷煙、鴉片戰爭等重要事件,呈現沙角炮臺、威遠炮臺等重要物體。展覽還提到了鄧世昌、王寵惠、劉達潮等虎門籍名人。

虎門是改革開放先行地。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三個月,就引進了中國大陸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太平手袋廠。從1978年率先引進外資,到上世紀90年代初大力實施“服裝興鎮”,再到當前“珠江口灣區節點城市”建設,虎門基本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經濟發展成就輝煌,城市面貌滄桑鉅變,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虎門是珠三角交通要地。虎門位於珠三角幾何中心、世界第二大都市圈腹地、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交匯處,處於廣東自貿區、南沙國家級新區、前海新區、橫琴新區之間,與廣州南沙國家級新區一橋相連,是東莞唯一集高速鐵路、城際軌道、城市軌道、高速公路與粵港航線於一體的區域性交通樞紐,是接受深圳輻射的第一線、對接自貿區的最前沿。虎門有5條軌道交通(京港高鐵、穗莞深城軌、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沿海高鐵深茂段、中虎龍城軌)經過並設立9個站場,有5條高速公路(廣深、廣深沿江、潮莞、莞佛、深茂高鐵虎門公鐵兩用特大橋)經過並設立6個出入口。在虎門,90分鐘內可直達珠三角5大機場、60分鐘內可通達珠三角主要港口、經港澳客運碼頭60分鐘可直達香港、澳門,可以高速對接世界一流的陸海空交通體系,高效利用珠三角種類齊全的產業集群資源,可用三級城市的成本享用一級城市的功能。

虎門是珠三角工商業重地。服裝服飾產業規模全國第一。改革開放初期,虎門“洋貨一條街”上售賣的由香港流入的多姿多彩的服裝服飾,吸引了來自周邊鎮街的眾多顧客,虎門的服裝貿易名聲鵲起。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虎門已成為享譽國內外的中國服裝服飾名城,榮獲了中國女裝名鎮、中國童裝名鎮、全國服裝(休閒服)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全國首批紡織產業集群試點、首批全國紡織模範產業集群、首批中國服裝產業示範集群、國家火炬計劃服裝設計與製造產業基地等諸多國家級榮譽。現有服裝服飾生產加工企業2200多家,配套企業1000多家,年產值超300億元。市場區域面積約7平方公里,總經營面積251萬平方米,有40多個專業市場,虎門服裝服飾市場年銷售額超60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穩步發展。2004年,虎門被國家信息產業部評為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經過多年發展,虎門現有電子信息企業300多家,年產值約300億元。商貿流通業發達。虎門自古以來就是粵海重要商埠。早在漢代,著名海上絲綢之路經由此地;到了宋代,發展成為廣東商鹽集散中心之一;自清以來,隨著粵海貿易漸趨頻繁,虎門商貿地位日益顯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虎門鎮每年商貿流通總額超過700億元,其中批發零售業超過620億元。文化旅遊產業蓬勃發展。虎門風景名勝、人文史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2009年被省住建廳、省文化廳評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鎮;2010年被國家住建部、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每年到虎門參觀博物館的人次近500萬,約佔全省的10%。當前,虎門正大力推動文化、旅遊、產業三融合,加快打造珠三角重要旅遊目的地。

虎門是中國服裝服飾電商重要基地。虎門依託豐富的服裝服飾產業資源、雄厚的客商基礎、強大的實體經濟支撐和優越的區位交通,大力發展電子商務,2015年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成為全國第一個服裝類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主要特點是:一是電商發展勢頭迅猛,成為華南地區電商集聚區。目前,全鎮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及個體戶超過8000家,約佔東莞市的1/9。2014年全鎮通過第三方平臺實現的網上銷售額達295億元,約佔東莞市的1/10。2012年11月,虎門成立了東莞市首個鎮級電子商務協會以及9個分會。二是快遞業務量佔東莞市半壁江山,成為華南地區網購物流集聚區。2014年全鎮年快遞業務量2.3億票,日均電子商務快遞業務量近63萬票,約佔全市快遞業務量的50%。三是電商園區不斷湧現,呈現集聚化、全產業鏈化發展趨勢。現有的9個電商產業園區總建築面積超28萬平方米,入園電商企業超3000家,其中大型跨境電商企業邁峰樂在虎門設立中國區華南分區進出口運營管理中心,並在虎門上線邁峰樂中國站;9個電商產業園功能定位涵蓋了綜合性內外貿、專業跨境貿易、服裝網絡供貨批發、特色港貨進出口、服裝服飾類、服飾小商品、服裝面輔料以及電子商務品牌孵化等服裝服飾產業鏈各個環節。其中,虎門電商產業園被省科技廳評為“廣東省眾創空間試點單位”“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培育單位”。

虎門是珠三角火力發電基地。有沙角A電廠、沙角B電廠、沙角C電廠和虎門電廠4家電廠,總投資175億元,總裝機容量421萬千瓦,年發電能力371萬千瓦時。

虎門是東莞市文化高地。文化積澱深厚。從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到林則徐銷煙舊址、威遠炮臺、沙角炮臺等鴉片戰爭遺址;從橫跨珠江口、雄偉壯觀的虎門大橋,到座落威遠島、氣勢恢宏的海戰博物館等,眾多的名址、名勝,都彰顯著虎門厚重的歷史底蘊、愛國愛家的精神情懷和開放包容、敢為人先的城市精神。人文薈萃,英才輩出。虎門是嶺南歷史文化名鎮,鍾靈毓秀。明清時期,虎門就開設了規模較大的鳳岡書院、寧溪書院、靖康書院、鳳鳴書院,教育興盛,著稱莞邑。明代虎門有8人考取進士,佔東莞的十分之一;清代虎門有16人考取進士,佔東莞的四分之一。近代以來,虎門的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興盛的教育,讓虎門成為名人輩出之地。他們當中,有近代中國法學奠基人、外交家和政治家、荷蘭海牙國際法庭首位中國國際大法官王寵惠,中國海員工人運動革命先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新中國海員工會第一任主席劉達潮,十九路軍總指揮、愛國將軍、抗日名將、新中國紡織工業部第二任部長蔣光鼐,香港知名慈善家、香港保良局與東華醫院創辦人之一盧禮屏,近代中國第一位出國學習地質學與礦床學的留學生、中國地質學會始創會員之一、著名地質礦床學家王寵佑,中國IT先驅、新浪網創辦人、改革開放30年風雲人物30人之一王志東,著名音樂作曲家、首位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音樂獎的華人蘇聰,等等。廣東省印刷重鎮。虎門共有印刷企業158家,工業總產值約9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印刷企業4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後備上市公司1家,省民營科技企業1家。建設公共文化服務強鎮。建成了文化廣場、藝術培訓中心、圖書館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創作了大批文化藝術精品。近年來編輯出版了《虎門年鑑》《千秋之門》《虎門文史》《虎門美術書法選》等圖書。

虎門城市規劃佈局科學合理。充分利用虎門作為珠三角交通要地的區位優勢,按現代化中等城市格局、珠三角一流標準來謀劃發展,著力建設五大戰略性發展平臺,通過建設一流的設施,營造一流的環境,承接一流的資源要素,做強服裝服飾、電子信息、商貿流通、文化旅遊“四大產業”。中部,做強做優中心商貿區。虎門鎮不斷推進服裝產業技術、質量、品牌、價值鏈的優化提升,在2002年榮獲“中國女裝名鎮”稱號的基礎上,分別於2013年、2015年榮獲“中國童裝名鎮”、“全國服裝(休閒服)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稱號。全面提升虎門製造,創造虎門質量,培育本土品牌,推廣原創設計,建設智慧商圈,發展電商產業,不斷完善服裝服飾產業鏈和生態圈,力爭實現虎門服裝服飾產業集群年銷售額超1000億元。在虎門商務城發展以萬達廣場、萬科雲廣場、萬科城為代表的商業綜合體,以富民服裝商務中心、富民國際商貿城為代表的服裝營銷綜合體,以穗莞深城軌博湧站為代表的城市交通綜合體,打造集企業總部、商業金融、會展貿易、創意展示、行政辦公、酒店公寓於一體的城市中心,虎門新一輪發展的引擎。成立虎門服裝城建設管理委員會,加快推動服裝傳統批發商貿區改造升級;推進“互聯網+智慧商圈”建設,運用大數據技術與“互聯網+”思維,加強市場集群的資源整合與統籌協調。推動企業創建品牌,並大力創建“虎門服裝”區域國際品牌。提倡服裝服飾企業“個轉企、小升規”,2014年我鎮納入市統計口徑的規上服裝服飾生產企業有75家,比上年增加12家。不斷推動服裝交易會拓展內涵、發展提升,從2014年起,在虎門服裝交易會引入“時裝週”概念,使虎門服裝交易會暨時裝週成為虎門服裝服飾產業展示自主品牌、原創設計和引領時尚潮流、促進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不斷推動服裝服飾與文化、旅遊的跨界融合,打造全國首部以產業為依託、以服裝品牌為形象、以旅遊景點為背景的大型原創動漫片《神秘的海島》,通過發展影視產業帶動服裝品牌和服裝產品的推廣。東北部,建設先進製造業集聚區。重點建設中國電子產業園,項目投資企業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國有IT企業、世界500強。項目佔地約1500畝,預計年產值超200億元,將打造成為中國電子重要產業基地。項目一期工程已完成建築面積58萬平方米;二期建設任務已啟動,其中長城開發二期、中電器材項目建築面積26.7萬平方米,已完成面積12.6萬平方米。園區正在逐步投產,其中長城公司一期項目2號廠房已正式投產運營,桑達電子、熊貓電子、愛華電子一期項目等廠區預計今年相繼竣工和投產。南部,打造國際物流園區。配合深茂鐵路、中虎龍城軌和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的建設,推動富民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宏業貨櫃碼頭等易地轉型升級,推動名店國際綜合物流園區建設,引進一批物流行業龍頭企業,建設10平方公里的現代化港口型綜合物流園區。西部,建設威遠文化生態旅遊島。依託威遠島優良的自然生態資源,挖掘威遠炮臺等歷史遺存,發揮虎門大橋、海戰博物館等現代景觀優勢,加快建設威遠島森林公園、濱海公園、港澳客運碼頭等項目,將威遠島打造成為珠三角文化生態旅遊高地。整合威遠島、虎門銷煙池景區、沙角炮臺景區共25平方公里的資源,創建國內一流的近代史文化旅遊品牌,力促文化、旅遊、產業三融合,打造珠三角重要旅遊目的地。北部,規劃建設交通樞紐新城。京港高鐵、穗莞深城軌、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在虎門交匯並設立高鐵東莞南站,27分鐘可直達香港。市、鎮正在高標準謀劃,全力建設集交通、商務、採購、高尚住宅、寫字樓經濟於一體,10平方公里的交通樞紐新城,打造東莞西南部重要門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