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诸葛亮对阵司马懿,司马懿不应战,要是你们如何打?

张大帅47966171


我可以击败司马懿。即使他坚守不出,我也能打得他弃营而逃。

司马懿这厮主要是龟缩战术,躲在营寨后面据险而守,坚拒不战。


原因很简单,魏军的训练水平、战略战术,与诸葛亮的蜀汉大军不能相提并论,冲出来打,必然会被揍得落花流水。

冷兵器作战,据城寨坚守的一方付出的伤亡代价要远低于进攻一方,司马懿龟缩在营寨后面,就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再倚靠强大的国力,充分完备的后勤,就形成消耗战,双方天长日久地对耗下去,比拼的实际上就不是军士的战斗力,也不是主将的军事才能,而是双方的国力了。

而比拼国力,曹魏将近八九倍于蜀汉,凭借这一点,就能把蜀汉生生地耗死。

但我会让司马懿的诡计得逞吗?当然不可能,我会让他知道我的厉害,品尝一下我的毒辣奇招。


1.毒气战

如果司马懿敢深沟筑垒,我就在最前沿将阵地挖成大大小小的坑,遍撒四角钉,拉上绊索,这样就阻住他骑兵的突袭。

第二线配置整营的诸葛连弩,准备射杀敌军。

我安排后方运来大量的辣椒干,在阵地前点燃,顺着风向吹入司马大营,日夜不停。让他们的士兵整日整夜地红着眼睛剧烈咳嗽,把心、肝、肺都咳出来。

蜀军是不怕的,即使在家里,也天天炒辣椒做菜,早就习惯了。但魏军是不行的,他们不习惯吃辣,根本扛不住这种浓烟的呛击,在弥漫的辣烟日夜不停地攻击下,必然军心大乱。


2.臭屎战

制作一批投射车,摆在阵前。征集一批工匠,就地取材,制作大量土罐。不要求质量,越差越好;只要求数量,越多越好。

让军士们必须排泄屎尿在土罐中封住,然后用投车全部抛射到曹魏大营中迸碎开来,屎尿四溅。把他们生活和战斗的地方搞得遍地污秽,臭气熏天,营帐外无一处可下脚,步步惊心,寸地难行。

运一些榴莲和韮菜来给士兵吃,然后再发射出去的粪罐就弥漫着奇异的味道。在这样的空气薰陶下,我不相信司马懿和他麾下的众将士们还能吃得下去拉面。


3.生物战

运输一部分糖来,掺在粪罐中,再抛射出去就是另外一种效果了。

糖分和粪便会吸引大量的苍蝇、野蜂、屎壳郎、蚊子,而跳蚤和臭虫也接踵而至,这些苍蝇、蚊子又会吸引来一些毒蛇和蜥蜴,老鼠也纷涌而来。这样的话,曹魏大营就会变成昆虫和爬行动物的乐园。

司马懿一掀营帐的门帘,立刻就会被乌麻麻的一大群苍蝇冲得仰面跌倒。

在这海量的爬虫和飞行物的环绕下,我认为曹魏将士们根本不可能还有任何战斗意志。
虫虫多了,就会造成各种传染病,而人数多的曹魏一方损失将是巨大而惨重的。


馋嘴肥猫铲史官


既然司马懿有恃无恐的认为蜀军缺少粮草供应,那为什么会缺少粮草呢?



主要原因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益州被群山环绕,在运输过程中吃的,丢失的很多。

正所谓“想要富,先修路”,这对行军和后勤也是相通的。诸葛亮每次北伐都是出祁山,可以修一条通往陈仓的路,然后大造声势引魏军来攻。



只要魏军出来野战,蜀军就有很多机会歼灭来犯之敌,如果不来战,就可以一直修到陈仓或五丈原,切断关中与西北地区的联系,到时候阴平和武都两个郡就可以完全控制,甚至可以辐射到天水等地方,并在两郡进行屯田,可以减轻很大的后勤压力。

另外可以实行“春守秋战”,在秋收之前主动进攻,司马懿不敢接战,可以“取之于敌,以战养战”,就算坚壁清野也没有损失。



再派一支奇兵联合西戎,搜寻良马,建立一支骑兵或扫荡或打援等,使蜀军主攻方向不是长安的关中地区就是因为关中平原适合骑兵作战,蜀军骑兵很少即使打下长安也会被魏军骑兵骚扰切断粮道,所以有一支上规模的骑兵很重要!


嗜欲者


没法打,在三国时期,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要是对手铁了心当乌龟的话只要粮食不出问题,还有后援,不犯低级错误,那么可以说无解。

在三国时期,防守方的优势极大,我们可以从一些战例里看一下:

曹操攻打张鲁时,虽然张鲁不过只有汉中一地,实力和曹操差距巨大。但是依托地利坚守阳平关,曹操一样无可奈何。最后还是撤军时迷路不小心绕到守军后面才击败地方。

同样是汉中之战,曹操对刘备。曹操一辈子压着刘备打,结果刘备“敛众拒险,终不交锋”,坚守不出,曹操对着刘备一样没办法。

夷陵之战陆逊坚守不出,刘备带着蜀军精锐一点办法都没有。

曹爽伐蜀,十万大军对王平三万守军,也是难以前进。

灭蜀之战,姜维不过四五万大军,死守剑阁钟会十三万大军一筹莫展。

而蜀汉灭亡以后,罗宪率兵几千死守永安,东吴出动了陆抗等名将,数万大军围攻,依然是没有得手。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些都是利用地利防御成功,那么我们也可以看一下东吴和晋的西陵之战。西陵守将步阐降晋,陆抗率军围攻,也是先修筑高墙包围西陵,这也是因为西陵城难以攻克,只能用围困之法,而且修筑高墙还可以抵御晋军。最后晋军无法突破吴军防线,只能黯然收兵。

所以在三国时期,面对坚守不出的敌人,除非对方明显犯错,否则基本只有靠断绝对方粮道、后勤的方式将其攻克。不过司马懿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有名的军事家,不可能犯低级错误。而蜀军的兵力有限,很难在和司马懿对峙的情况下分兵去切断魏国关中和洛阳的联系,所以诸葛亮当时面对的,可以说是一个死局。


不沉的经远


诸葛亮对阵司马懿,司马懿不应战,如我是诸葛亮,只有班师还朝,养精蓄锐,鼓励农耕广积粮,研发新武器,训练精兵,多训养战马,达到兵强马壮,国富民强,综合实力胜过曹魏时,令魏延、马岱、姜维、王平率奇兵出祁山,自己押运粮草压阵,直取长安活捉司马懿,随后,直取洛阳消灭曹魏,匡扶汉室。


山水懒人


诸葛亮是急于求成,时间不等人,耗不起。川蜀之地不是久居之地,匡扶汉室(刘备刘禅),问鼎中原,是诸葛亮有生之年的目标。

司马懿既不想一下子破了诸葛亮的蜀汉大军,也不想被诸葛亮打败,所以喜欢耗着。如果司马懿灭了诸葛亮,那曹魏上司即可“狡兔死走狗烹”收拾了司马懿,而如果败了也无法向曹魏上司交待。所以宁愿耗着……

如果我是他们,也是这种策略,一个百般挑衅急于对阵,一个坚守不出就是耗着。


MR杜wy


在战场上唯利与害。面对敌人的挑衅,每个将军都可以根据这两个方面作出战与不战的抉择。然而,利之有大利小利之分,害之有小坏与大坏之别。如果诸葛亮挑战,司马懿不出战这种情况,证明司马懿已经知道战争对自己不利的一面了,故而不出战。但战争永远是人的战争,敌人不出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方法来诱导他出兵。当然,这是战略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战略要求时间只有一天,那么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强攻!以实现全局的战略目的。


用户杨桢楠


既然是定了不出战的前提,就不要考虑如何引诱别人出战了。

人家要是宁死不出战,换谁都白搭。难道说我们比诸葛亮还牛!

蜀国国力本不如魏国,以弱攻强本来取胜就不易。

别人有了防备,就等你粮草锱重消耗殆尽,等到那时,你不走就等饿死。你走,别人在后面驱兵掩杀,必是一场惨败。


光述历史


装死,

退兵,

反杀,

争取用连珠弩这一次射死司马仲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