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制作经验,编导摄剪,教你拍摄一部小电影(篇一:寻找演员)

从标题来看,这是一部教程式长文,长文是没错啦,但教程多少有点心虚,毕竟简书平台藏龙卧虎,所以给“教”加了引号,意在分享,本文只是想分享下个人的拍摄电影的各方面心得而已!


四年制作经验,编导摄剪,教你拍摄一部小电影(篇一:寻找演员)


诚然,拍电影曾一度是鄙人最为痴迷的事,在2011年前后断断续续搞了四年,真正的小白起家,纯粹地靠着一腔热血一路摸爬滚打。在此之前,鄙人干过两年编剧,偶尔跟个组啥的,在一旁看他们比划,相对编剧类的东西要熟悉一点,因为撰写剧本的过程就是在脑海里预演了你的影片,所以编剧本身是比较容易向导演转型的,所以当演员、场景摆在摄像机前的时候,一切都像是美梦成真的节奏,这种感觉实在妙不可言。比较小白的领域在摄像与后期上,然鹅也被好学的柒君逐一克服了。


四年制作经验,编导摄剪,教你拍摄一部小电影(篇一:寻找演员)


然鹅,当题目落定后,这个庞大的命题要从何说起呢?

首先对小成本电影做一个规范吧,从鄙人操盘过的电影来看,一般预算在5万以下的统称为小成本电影,甚至柒君还拍过预算在5000以下的电影。可想而知,这都不叫电影,充其量就叫短片,但讲真很好玩。话说回来,剧组虽小,五脏也全,该有的流程肯定是要有的。

此外,咱们不妨从拍摄一部小成本电影都需要哪些必备环节说起吧。

按照逻辑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寻找合适演员,撰写剧本,搞定拍摄设备,拉赞助,寻找拍摄场地,处理拍摄过程突发问题,拥有一台后期制作工作站及后期制作。

寻找演员

有的值友或许要问,为什么第一个不是写剧本,而是找演员呢?

不得不说,这个问题非常犀利,有剧本找演员是正规大制作的既有流程,他们是以剧本为依据找合适的人,他们不愁找演员,一般不会因缺乏合适演员,退而求其次修改剧本。

而小成本电影就不一样,因为没钱请专业的演员,只能是找几个比较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并且由于这些演员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如果勉为其难,势必会造成表演层面的缩水,即便这些非专业演员很卖力,也会因为各种的表演不到位不断NG,所以说,小成本电影的制作流程是,先找人试镜,遇到感觉可以的人就留下,短时间内不要尝试写剧本呢,而是和他们聊,各种闲聊,有条件的可以象征性的组织一场团建,出去各种浪,各种疯,表象看,导演在凝心聚力,而实际上看,导演是在挖掘每一个的本真面目,为每一个有表演欲的人量身定做剧本。小成本电影就是这样,各种妥协,人家大制作是有什么本子用什么演员,而小成本就是有什么演员写什么剧本,而这一点,鄙人屡试不爽。

那么,演员怎么找,找谁比较适合呢?

在这个问题,鄙人一贯坚持的原则是,不找亲朋好友,不找社会人。

为什么?

如果场景少,成片时长较短的,简单说,就是一两个镜头结束战斗的,可以考虑用亲戚朋友,反之,建议用你可控的人,何出此言呢?

一般情况下,一部几分钟的短片看起来不费劲,但也非常不易,不同场景的切换需要你去不同的取景地进行拍摄,你原先设定好的拍摄地万一有什么不可控的因素,势必会抓瞎,进而改变拍摄计划。这需要你的剧组成员的通力协作,任何一个人临时没空或因为各种事耽误,是一件让人很抓狂的事。如果用亲友,作为导演本身,肯定不能对其的行为指手画脚,批评甚至有所苛责,只能是像孙子一样求爷爷告奶奶,更何况每天的车马费,加上时不常的要请大家搓一顿吧,总之,你一分不少出,甚至开销更大一些,何必呢?

所以,与其让自己活得非常累,不如从开始就规避这种情况,导演职位存在的本身就是为了把片子拍出来,拍出导演的所思所想,一味的妥协退让,一来分心,二来做出来的片子未必是你想要的,导演作为剧组的核心,应建立起一定的权威,要对剧组有几乎全部的话语权,否则这个摊子根本支撑不起来。

为什么不找社会人?

因为小成本电影不像大制作一样正规,会与演员签订合同,有法律约束力,如果演员罢演,会被追责,从演员内心深处会有敬畏之心,乖乖演戏。加上小成本电影,报酬一般不会太高,对社会人没有诱惑力,即便有人乐意参演,只怕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主,等新鲜劲一过,怕撂挑子不干了,作为导演也是比较郁闷的。所以不建议动用社会人资源。

最主要的一点是,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剧组没有公信力,说白了,就是人家一看你的规模就担心你是骗钱骗色的骗子剧组,毕竟导演各种潜规则女演员的新闻层出不穷,因为你的不正规很难有受众参与进来,所以如此之低的成本,如此不成气候的装备是很难有说服力的。

那么,找谁做演员比较合适呢?

有值友或许猜出来了,没错,大学生。

说出大学生这个群体,并不是说人家是廉价劳动力,也并不是说大学生这个群体too yang too simple,而是社会关系相对纯净,最主要的是拥有一腔热血,对微电影这种新兴的制作模式拥有较高的认同度,对小剧组的发起者,也就是导演,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支持。总之,就是大学生群体是比较适合做演员的。

但话说回来,大学生群体的接受度也是相对的,最开始鄙人打印了一些A4的“XX微电影招兵买马”人家俗称的“牛皮癣”广告,往附近的校园看板上、广告墙上各种粘贴,一周下来,手机没有任何动静,我反思了一下问题的症结所在,肯定是单凭一张A4海报,太low了,公信力太差,人家担心你是个骗子。


四年制作经验,编导摄剪,教你拍摄一部小电影(篇一:寻找演员)


其实,曾考虑过直接找特别熟的大学老师,让他为自己招呼一声,但碍于面子,终究没有打扰老师。后来,也直接找过学生会主席或者在校艺术协会之类的,请人吃过饭,效果也不咋地。那会,内心多少有点悲凉,想做一个事似乎很难哦。不过内心里还是比较坚信,方法要比问题多的,于是乎,柒君想到,亲自去校园里招人。

而后,鄙人做了一个图文并茂的易拉宝,并且亲自站台,走进了校园里。好在保安没有光顾,即便有,一看是要拍微电影的,海报做得也比较煞有其事,也没再问。内心可能是鄙人那会还年轻(捂脸),被当成某个艺术协会的在校生了吧。站了几天,终于攒够了将近三十个试镜的,并且从中找了一个在校负责人,给了他一个统筹的职位,薪酬上高于演员,负责在校生预备演员的统筹管理,一下子给柒君省了很多事,从此柒君就不再学校里四处招人了。

所以,综上所述,如果想在学校招人的话,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在学校找一个称职的代理人,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招募大学生的话,尽量不要找大一或大四的,大一的学生比较乖,一般如果遇到档期比较紧的时候,很难为剧组立意逃课,而大四的学生面临找工作,一个实习可能就拜拜了,不可控因素太强,然而,这个事吧,也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此外,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尽一切可能,将剧组的正规可视化的东西做统一的设计处理,以演员报名表为例,尽可能的调整下行间距,边距,设计抬头字号,将之加粗,在纵列上设置好序号、姓名、手机号、学院、专业、爱好之类的。即便留下来的是少数,即便看到的人可能不会对你的剧组有太多的美意,但至少不会从心底里对你的剧组有排斥。


四年制作经验,编导摄剪,教你拍摄一部小电影(篇一:寻找演员)


在试镜之前,有必要规划下演员报酬的问题,关于报酬的事其实都是象征性的,鄙人当时是按照主角、配角、工作人员分配的,主角由于出镜率高,参演场次多,酬劳相对多一点,以此类推。事实上,为了省钱,剧组的工作人员都是由演员组成的,没有一个多余的人,酬劳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更多的开销在后面呢,后续详谈。

接下来,聊下试镜。


四年制作经验,编导摄剪,教你拍摄一部小电影(篇一:寻找演员)


所谓试镜,目的只是就像看下演员的外在表现力,对情景的认知与演绎能力,具体点,找一个场地,架起一个摄像机,然后导演随机出一个情景,让演员即兴表演。

关于场地,鄙人一直选在学校的教室,因为小剧组一般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找教室一来可以掩饰没有固定办公场地的尴尬,二来可以在校生有一种说不出的安全感。

试镜前,有必要做一些热身,忌讳一上来就开始试镜,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还比较拘谨,有一种考前的紧张感。作为导演本人,有必要对各位前来试镜者表示下谢意,寒暄几句,并对这部新作做一些畅想,画点大饼,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发下大家的参演欲望,调动积极性。


四年制作经验,编导摄剪,教你拍摄一部小电影(篇一:寻找演员)


简短的热身过后,就是试镜。试镜之前,有必要做一个表格,目的有三,其一,梳理下试镜人员的先后顺序;其二,明确试镜人员是去是留还是待观察,将结果在相应的选项对划√处理;其三,对入围演员的性格以及可参演的角色设定做出一个简短的描述,对后期的角色定位做一个初步的参考设定。

一般情况下,演员预留12人左右便会够用,如果同类演员的表现力表现相当,尽可能留一下有特点的人,比如说长的高达威猛,或者貌似比较狠角色,或者女生一眼看去就很出众,或者说是跳舞比较好等一些有一技之长的人,总之这些人会给你带来很多惊喜。至于人数吗,这也要根据你预想剧本人物规模的大小。

最关键的一个问题,究竟要选择哪些人入围主演阵营呢?这是一个非常考验导演功力的事,鉴于大家都是非专业的电影演员,所以出演只能是本色出演,说白了,就是演绎比较符合个人性格的角色,这样演起来比较游刃有余,导演的话也不会太费劲。所以说,选什么样子的人取决于导演想拍哪类的短片,比如说,青春偶像剧类的,就尽可能的找些高富帅、白富美之类的,如果恶搞类的,就应该找一些无论从长相还是言谈举止,还是一颦一笑都散露幽默成分的人。核心主演的选择源自于导演对所拍影片类型的精准把握。

而演员的选定一般至少要分为试镜初选和角色定位两个环节,试镜初选指的是确定入围演员行列的环节,而角色定位的前提则是在有了剧本之后的事。

待演员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商量剧本的事了,至于剧本的事,咱们下篇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