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數據背後追蹤病毒的“福爾摩斯”

疫情數據背後追蹤病毒的“福爾摩斯”

重慶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工作人員進行流調工作。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重慶3月9日電(記者吳燕霞 趙宇飛)在重慶市疾控中心3樓的一間會議室裡,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密切接觸者的行動軌跡、複雜的人物關係網在巨大的投影屏幕上如同樹幹一樣展開。重慶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傳染病報告管理科科長趙寒和同事們就是在這裡統籌協調了對重慶市幾千名疑似和確診患者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

“調查員需要詳細詢問每一位確診患者發病前14天的行動軌跡,這是疫情防控的必要環節,對於控制病毒傳播必不可少。”趙寒說。

這些“福爾摩斯”詢問的問題極其詳細,甚至會細緻到幾分幾秒、每個路口、每次轉彎。對於調查員來說,即便是無意義的信息也很重要,因為他們要尋找的是隻有納米級別大小的病毒,而他們要守護的是一座千萬人口級別的大都市。

“最難的是讓患者回憶起記憶中的每一個細節,從錯綜複雜的數據中找到它們的邏輯關係和內在聯繫。”趙寒說,這和偵探破案非常相似,將眾多患者的行動軌跡串起來就成了一幅完整的病毒追蹤地圖。

“與以往不同,在此次疫情的流調中,大數據和智能分析系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趙寒介紹了重慶市江北區的一個案例。

疫情数据背后追踪病毒的“福尔摩斯”

重慶市疾控中心疫情分析小組正在進行數據分析。受訪者供圖

江北區一名65歲的疑似病例無本市外出史、沒接觸過發熱病人,他的感染源一直無法找到。通過大數據分析,最終發現該患者1月19日早上8點47分出門乘坐的公交車上恰巧有另一名確診患者在同一時間段乘坐該公交車去看病。通過查驗兩人乘車刷的老年公交卡發現,兩人前後相差16秒上了同一輛公交車。乘車監控視頻顯示,一人沒有戴口罩,另外一人雖然戴了口罩,但中途將口罩取了下來,而當時車窗都是關閉的,由此導致了傳染。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調查了車內監控、公交卡刷卡記錄,從而精確定位了兩人的行蹤軌跡,得出了感染的途徑,這在以往是不可能實現的。”趙寒說,疫情期間,醫療救治、輔助篩查、衛生健康、交通管理等不同數據的交叉協同,已經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支撐。

疫情数据背后追踪病毒的“福尔摩斯”

重慶市疾控中心疫情分析小組正在進行數據分析。受訪者供圖

“防止病毒擴散和治病一樣重要。通過流調,截至3月4日,我們排查出重慶市117例無症狀感染者,他們都是隱藏在人群中的傳染源。”趙寒說。

已經從業17年的趙寒形容疾控工作就像是修堤壩,修得越早越牢固,大家就越安全,損失就越小。“此次疫情過後,我們不僅要總結治療疾病的經驗,更要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預警機制,將疾病撲滅在萌芽狀態。”趙寒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