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調員:追蹤尋跡的“福爾摩斯”

日前,國家衛健委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對密切接觸者進行管理,是防止傳染病疫情擴散的重要措施。而及時準確地追蹤到這些密切接觸者,需要一個特殊的人群——流行病學調查員。疫情發生後,湖北省疾控中心流調員們像偵探一樣深入一線蒐集和確定病例的活動軌跡、全力排查,對控制疫情擴散起到了關鍵作用。

面對面交流、對病人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詳細瞭解病人最近都去過哪兒、坐過什麼交通工具、接觸過什麼人、發病時間、發病過程及就醫等情況,摸清每一個軌跡,形成調查報告……這是湖北省疾控中心流調隊員這些天來的工作清單。

流調員:追蹤尋跡的“福爾摩斯”

羅銀波(左)和同事正在記錄流調的相關情況

95後羅銀波是這支流調隊裡的“新兵”。2019年11月入職後不久就投入戰“疫”,短短兩個月,從初入社會到直面患者做流行病學調查,他已經完成了從學生向戰士的蛻變。“很多東西開始的話也是不太熟悉的,但是包括我們老師,包括像劉漫師姐,他們都是帶著我一起的,他們在的話我們心裡是有底的,相當於我們有一個頂樑柱。”羅銀波說。

掌握溝通技巧是所有流調員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這也是流調隊前輩傳給新人的經驗。回想起最近的一次流調經歷,羅銀波對這項能力的感悟特別深刻,因為平時只需要花半個小時左右和流調對象交流,而那一次,他卻花了將近兩個小時。

當天下午2點,接到通知後,羅銀波和流調組成員立即趕往武漢的一家醫院。羅銀波和同事此次流調的對象之一王女士曾經在某醫院做護工,雖然核酸檢測結果是陰性,但CT提示肺部有感染症狀,是疑似患者。對於流調,王女士一開始並不理解、配合。

流調員:追蹤尋跡的“福爾摩斯”

羅銀波正在現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從門診一直跟到住院病區,經過耐心的解釋,她才開始慢慢地吐露了相關情況。過去14天,你去過哪兒?和誰同桌吃飯?每天的行程安排是什麼?有沒有可疑的病例接觸......這些是流調員經常需要向流調對象提出的問題。“對她的流行病學進行調查,主要是把她的密接者排查出來。因為她雖然現在是一個疑似病例,但是從目前的診療方案來看的話,疑似病例是隨時有可能轉變為確診病例的。如果這個疑似病例轉變成確診病例的話,她的密接者也可能轉成疑似病例,轉成確診病例,所以這都是環環相扣的。我們不僅要對疑似病例進行及時的隔離救治,還要對她的密切接觸者進行及時的醫學隔離觀察,這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羅銀波介紹,很多時候自己就像一個偵探,雖然問題簡單,但各個環節不能有絲毫遺漏。

當天下午4點左右,羅銀波和同事才結束了王女士的流調工作。花了兩個小時梳理分析,當天下午6點,他們總共找出了與王女士有密切接觸的4個人,並形成了流調報告。

已經有5年流調經驗的劉漫坦言,很多患者其實和王女士一樣,剛開始對新冠肺炎瞭解不多,對醫學隔離觀察很排斥,對流調工作不太配合甚至拒絕,每每這個時候,流調員還要發揮自己的溝通技能,盡力打消患者顧慮,傾聽他們的訴求,而經過這番努力,多數人也能積極地配合,甚至對他們的默默付出表達深深地敬意和感謝。

流行病學史、發病日期、就診經過、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結果......這些信息對流調員來說,是極其寶貴的線索。如果存在疑問,還要再次流調,向醫生、患者、密切接觸者及其家人逐一、反覆核實情況。當所有的信息準確無誤歸檔之後,他們又開始進入待命狀態。羅銀波說:“因為你不能預測到每一個病人什麼時候發病,什麼時候就診,就相當於我們是2 4小時待命,一旦接到通知,馬上準備物資、車子,馬上去。”

眼下疫情還未散去,流調員的工作還在繼續。“我們流調是讓患者儘快得到救治,讓密接儘快得到排查,這是防止更多人感染的一個關鍵措施。我們流調人員會保護大家的個人隱私,大家都可以安心配合我們調查,向我們流調人員提供真實詳細的信息。這不僅是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對他人的健康負責。”已經堅守在流調崗位兩個多月的劉漫希望,接下來的流調工作能夠得到更多人的理解與配合。

(湖北之聲記者羅冰、劉雅婷 中國之聲記者張明浩 通訊員趙子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