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復工復產防疫不鬆勁,新疆流行病學調查者仍是“福爾摩斯”

天山網訊(文/記者 趙梅 圖/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3月1日, 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辦公樓裡,流行病學調查人員緊張忙碌著。為了保證復工復產推進中人員的安全,他們將繼續擔任追蹤病毒傳播途徑的”福爾摩斯“。


復工復產防疫不鬆勁,新疆流行病學調查者仍是“福爾摩斯”

  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人員(以下簡稱流調人員),需要在疫情出現的第一時間裡,通過自己專業的知識和現場調查經驗,從複雜的線索裡排查出確診病例的傳染來源、傳播途徑和密切接觸者,再迅速採取防控措施,阻斷疫情傳播途徑。

  24小時追蹤病例 快速阻斷疫情傳播

  “我們正在收集外地推送來的密切接觸者信息,彙總整理後,向其所在地推送,還要對近一階段上報的散發性疫情和聚集性疫情進行梳理和分析。此外,繼續給專家組和相關部門提供數據和信息,為研判工作提供必要依據。”自治區疾控中心主任醫師、流調應急組負責人李凡說,目前,該中心派往全疆各地的流調人員依然在繼續工作。


復工復產防疫不鬆勁,新疆流行病學調查者仍是“福爾摩斯”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自治區疾控中心根據國家要求,在1月上旬成立了自治區疾控中心流調應急處置組。

  1月23日,全疆首例新冠病毒樣本確認後,流調應急處置組第一時間派人趕往現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我們要摸清確診病人近14天的暴露史、接觸人群、生活和行動軌跡等,尤其是要弄清病人感染源和密切接觸者,然後再對這些密切接觸者進行尋找和調查。”李凡說。


復工復產防疫不鬆勁,新疆流行病學調查者仍是“福爾摩斯”


  流調人員要像“福爾摩斯”一樣,幫助病人回憶出現症狀前14天的生活軌跡,比如:你都去過哪些地方?乘坐的飛機還是火車?座位號是多少?接觸過哪些人?有沒有一直戴口罩……“這期間,如果有存疑,我們還要向醫生、病人或其家人等反覆核實,如果病人發病前後還去過一些場所,我們還要前往排查,回溯其軌跡。總之,要最大限度把和病人有過密切接觸的人都排查出來,因為一旦遺漏了一個密切接觸者,就有可能給後面的防疫工作帶來重大隱患。”李凡說。

  首起疫情發生後,該中心流調應急處置組所有成員開始24小時待命,“一出現病例,流調人員馬上趕赴現場,並要在工作結束後的2個小時內上報調查報告,快速為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決策和判斷提供依據。”李凡說。

  同時,該中心派出十餘名流調人員前往全疆各地,對當地的流調工作、隔離點設置及消毒等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和專業培訓。

  復工復產後 防控工作不可鬆懈

  自治區疾控中心結核病和麻風病控制中心副主任、流調應急處置組成員劉年強,已在伊犁州開展流調工作1個多月了,目前他要繼續堅守當地開展流調工作,“一方面要繼續對當地出現的發熱病人進行排查,給當地發熱病人的管理提供指導;另一方面,還要持續關注出院病人在隔離期的情況變化,也要對出院病人的管理提供指導。”他說。

  據李凡介紹,眼下防控形勢依舊嚴峻,流調人員的工作依舊不可鬆懈。“‘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是國家現階段的總體要求。”他說,隨著各地陸續復工復產,外地入疆人員在增加,本地人員流動也在加大,加上部分公眾自我防護意識可能會放鬆,這些都會給下一步防控工作帶來壓力,仍需要時刻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