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授、经济评论员、财经作家和企业家对经济的分析谁最靠谱?

财经创客007


我认为,

还是企业家的分析最靠谱。理由如下:

一、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企业家身处经济工作第一线,经济领域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第一时间反映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企业家判断经济形势不是依据媒体报道、业务报表、道听途说,而是活生生的事实。

二、企业家判断经济形势,一般不会受到外界干扰,能够基本做到实事求是。其他人士的分析,可能受到理论界、政界以及受众的影响,有时会发表一些连他们自已都不相信的判断。

三、企业家判断经济形势往往具有超前性。企业家从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出发,很自然地会对未来走向作出判断,而且这种判断不是建立数学模型上的,它是基于对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的理性推测,因而可靠性更高。

我曾经搞过多年的企业景气调查,我们的调查对象就是企业法人代表,董事长或总经理。从这些人那里得来的数据,是他们接受调查时的瞬间感觉,可以保证真实客观。据此编制的企业景气指数,现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和观察行业走向的重要参考指标。

是的,我最相信的是企业家对经济形势的断。


艾东北


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经济学教授、经济评论员、财经作家和企业家这四个角色是和经济理论和实践最紧密的四种人,我们也经常能够挺高他们对经济的分析言论,那么这四种人群对经济分析谁更加靠谱?

1、经济学教授

经济学教授无疑是掌握经济学理论最精深和丰富的人群,基本都是科班出身,很早就接受了经济学思维的训练,并且能够以此为教,他们虽然也经济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未必会成为公众人物,其实现实生活当中真正的大学经济学教授是很少对外发布自己的看法的。

笔者恰好是经济金融专业,学生时代的老师就是经济学教授,毕业以后基本就很难见到这个群体体,他们大多在学校的象牙塔里面,很少在社会露面,工作后会参加一些短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老师大多是学校的教授。

个人感觉,在学生时代的经济学老师其实也会是对一件经济事件或者政策有自己完全不同的理解,因为在经济学界也是有派别的,大家学习的都是自己的那个学派的理论体系,都可以自圆其说,对另一个学派的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观点。

这种事情并不少见,即便在我们作为学生学习的时候也能体会到不同老师之间的观点差异,有些还非常明显,印象最深的是有两个老师,一个是教金融工程的,一个是教证券学的,说白了一个是教你怎么炒股, 另一个是教你怎么做金融衍生品,但是这个两个领域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不用数学的,一个是对数学极其的重视,高等数学学不深根本就学不来金融工程的课程,听都听不懂,他们是相互看不起的那种状态。

这些老师大多是在学校的象牙塔,很多是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理论很熟练,对现实环境未必就很清楚,经济学是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群性的。他能给人以方向。早期改革的时候,很多的经济政策当时都是有这些人的参与的,比如厉以宁教授,比如吴敬琏教授,比如周其仁教授,这些人后来也都是经济学大家了。他们也可以说是最出名的经济学教授了。他们不仅掌握了经济学理论,还参与社会调研和实践,然后给国家献计献策,做参谋。

所以,这样的人是不对“下”的,他们的服务对象是政府高层,而非普通百姓,对百姓基本是对牛弹琴。更往下一点的普通经济学的教授,他们服务的就是学生,就是把这套理论思想教会给学生,传承下去。

2、财经评论员

这个就很广泛了,财经评论元可以有经济学背景,也可以没有经济学背景,只要你能够对财经事件发表意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其实就可以算是财经评论元,这个全体自古以来就很多,没事就喜欢对经济事实发表自己的观点,评论一番。

从天涯论坛、到博客时代、到微博时代、到公众号时代、到现在的头条时代,每个时代都层出不穷,现在财经评论员的数量远远多于以前,比如现在做自媒体财经领域的创作者,基本都可以算是财经评论员。

笔者也算是其中一员,自从做上了财经自媒体,发表的观点远远多过从前,刚开始想做股权专业领域的,最后慢慢的变成了泛财经领域,基本就是一个财经评论员的角色。

我们这样的人有什么用呢?笔者想了想,其实没什么用,我们真的没什么用,理论远不如经济学教授,上不能为过建言献策,下不能像企业家一样以社会实践创造社会财富,践行经济学理论。所以我们真的没什么用。

如果真的要说有点用的话,那么笔者顶多就是就樊登和罗胖这样的,属于拾人牙慧,为太子读书,把那些高深莫测的经济事件通过一种通俗的语言传播给普通人听,这个就是我们的作用了,其实这样的人很多,比如中国有四大名著,原作者是很牛逼的,相当于是我们的厉以宁教授和吴敬琏教授,然后还有一些作者写不出这么有名的著作,但是也能写写一般的文学作品,这样的就相当于是大学里面的普通的经济学老师。

而那些在后世不断的把名著翻译给普通老百姓听的人就相当于是财经评论员,于丹、易中天大概就是属于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3、财经作家

财经作家的本质也是财经评论员,只不过是财经评论员中的佼佼者,一般人只能写一些短评和长文,但是他们能够用自己强大的逻辑能力,重新梳理和组合经济学理论知识,再结合一些实践的东西那就形成自己的一套东西了,可以持续的输出内容。

吴晓波和叶檀就是此种的佼佼者,他们这些人为经济学的传名是功不可没,有多少人知道经济学是从吴晓波、叶檀、黄生看金融开始的?有多少人对金融知识的理解是来自于《货币战争》中的宋鸿兵?而又有多少90后的年轻人喜欢上经济学是因为薛兆丰老师?人长得好看,说话的观点还这么 有道理!

这个群体其实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为经济学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就好比我们普通人99.99%都不会去看《三国志》,但是有5%的人会看《三国演义》,但是有20%的人会看《易中天品三国》,财经作家就相当于写《三国演义》的人,财经评论员就相当于是易中天。

4、企业家

99.99%的企业家都不是经济学背景出身的,在经济学这个领域他们的理论知识几乎为零,但是他们有很好的经济学直觉,他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

他们能够通过社会资源的配置,解决用户的问题,创造价值,并且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产品化、服务化,最后就成为了持续输出这种产品和服务的公司,这个样的就是企业家。

企业家是着眼于解决用户的痛点,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他们的落脚点一定是点状的,是单一的,并非是一个社会整体性的。企业家对本行业的感知是很强的,但是跳出这个行业,他们也是普通人,见识并不比一般人强多少。

总结:对经济发展的分析是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教授干的事情,他们是对国家献策,对后辈传学,财经评论员是面向普通人的,为他们提供通俗易懂的解说;企业家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一个群体。理论和实践总是差了很多条河流,泾渭分明,自古以来就难以有人能够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王阳明做到了,他就成为了圣贤,曾国藩做到了,他就成为了不朽。

人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才更可能有正确的见解,换一个领域基本都是傻逼,这个就是为什么你以为的很多的名人,最后人设都坍塌的原因,演艺明星对国家政策发表看法,基本都是这个下场,因为不懂,你们读书的时候连个数学都搞不明白,你对这种专业的事情发表看法,提供建议?比如姚晨、比如袁立,最后的下场一定是人设坍塌。

我们作为财经评论员其实就是拾人牙慧,因为有很多的专业大家已经把他们思想和实践都写成著作传给我们了,亚当斯密是经济学鼻祖,他们的分工理论现在还管用(在没有被新的理论推翻之前,我们一直可以用),所以我们很多时候说的东西都是前人的,就好比是学会了九九乘法表,然后算一下菜市场买菜的账,什么样的搭配都能算得不错。这个并非是我们肚子里有货,而是拾人牙慧而已,记住了一个乘法表就到处套。

但是我们也经常有套不会的地方,因为我们学得不够深,能力不够,说到底,其实啥也不是。现实生活当中的事业才是本质,这个发表观点的平台也就是一个发声的地方。背后的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和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你让我去谈论机械设计、音乐谱曲,我马上就变成了一个傻逼,现代社会的分工太细了,术业有专攻而已。


壹号股权


做生意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对经济有一些自己的判断,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对经济感受最明显的,应该还是企业家。不过企业家对于经济的预判,并不会站在经济学教授的这个高度,至于说评论员和财经作者,他们纯粹就是靠这个吃饭而已。

一、企业家对经济的预判最有实用价值

企业家一般很少会对经济进行好或者不好的评论,多数是对于行业未来发展进行一个分析。行业的发展跟整体经济的好坏,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但是跟普通人却是息息相关的,我经常会看大佬的分享和分析,但是我几乎不会去采纳经济学家的分析,并不是经济学家分析的就不准确,而是离我自己太远了。

我记得在大概17年的时候,就有很多的投资人和企业大佬就警告创业者,要做好资本寒冬的准备,要储备足够的现金。但是我真的没看见过一个经济学家做出这样的警告或者预测。他们通常会用周期性波动,货币市场出现周期性调整等模棱两可的词语。最终情况也是如这些企业家所言,出现了明显的资本寒冬,自此之后,我变对于有名气的风投大佬和一些大咖的分析就比较关注,因为他们是最贴近市场的人。

二、经济评论员,经济作家

评论员和经济作家更多是吃这口饭,既没有系统性的金融知识训练,也无法接触到更好层的金融政策制定,所以听听就好了。不过每天在这个圈子里面混,多多少少还是耳濡目染了一些,有一些东西说的也会有一定道理。

不过对于这些的人,最需要防范的就是为利益团体站队,这样的例子我相信也是数不胜数的。经济评论员和经济作家,更像是足球运动里面的解说员一样,对于金融的事情都是了如指掌,对于战术战法也能解说的头头是道,但是一到关键场次的预判就失灵了。

关键原因还是在于,他们不是内部人,他没有经济教授,或者经济智库这样的多渠道消息来源。又没有企业家每天的身经百战,仅仅凭着自己看到的东西做一个逻辑推力。这样的内容,建议大家当作一个消息来源就好了,你如果跟着他们的结论走,估计就要饿死了。


小渔的创业信条


都是个大概的分析,准确度也不同,相对而言还是企业家对经济的分析谁最靠谱!

按照经济学的定义,微观经济学就是理性消费者和企业管理者的教科书。经济学家在教导个人如何消费,使花在每种商品上最后一单位货币的效用相等;同时指导企业管理着,使遍及收益等于边际收益。经济学已经指出一条道路,只要每个人按其方法去做,所有人会得到最优。

我认为经济学家太不谦虚了,他的理论基础是何其的淡薄,何其的脱离实际,在这样的根基上建起一座大楼,其稳定性可想而知。对生产最了解的还是生产者,对消费最了解的还是消费者,而不是经济学家。而经济学家的作用是观察了解实际的行为模式,解释现象,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给出指导性的意见。

所以经济学者要向现实的经济活动学习,去了解现实的消费和生产是如何运作的,而不是教导生产者去计算自己面对的需求曲线和自己的边际成本曲线,找出交点产量和价格。

经济评论员、财经作家也大多是纸上谈兵而已!

所以,笔者认为企业家对经济的分析谁最靠谱!


LaoHuang188


首先我介绍你一本书叫看懂财经新闻的独一本书。然后我再说精髓。其实看财经新闻也一样,大家要特别留意“坏消息”,“好消息”不用去听,因为“好”是常态

那么普通百姓要怎样投资,才能确保自己的财富不受侵蚀?要讲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投资和投机的区别。简单来说投资的收益是来自投资产品所产生的财富;而投机的收益,是来自于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你买入一个金融产品后,不管是股票还是债券,抑或是房子,只要是希望回报来自于买卖时的不同价位,就属于投机;而如果你是指望这个产品能不停地产生收入(如上市企业生产出来的财富),比如股票的利息分红、债券的定期Coupon(票息),或者房租收入等,这就是投资,不属于零和游戏的范畴。

弄懂了投资和投机的区别,读者就可以自己分析了。如国内最热衷的购房行为,如果是希望得到稳定的租金收入,就属于投资;假如购房仅仅是期望低买高卖,那就是投机了。特别要注意的是,投资和投机在金融领域,并无褒贬之分,只是回报的不同来源而已。投机不会创造财富,只是财富的再分派,并不会增大市场的蛋糕;只有投资才会创造社会财富。

我想规劝大家尽量多投资,少投机呢。因为投机是零和游戏,有人赢了,就一定有人输。就如同进股市,一人赚,二人打平,七人亏,输得多半儿是散户。为什么呢?由于市场信息的极其不对称,普通百姓往往是最后得知好消息(或者是坏消息)的群体。当你听到有人发财的新闻时,就更不能轻易进场了。因为你多半就会成为那七人中的一个,你所亏损的钱,正好进入了前面那个人的腰包!当然投资也有可能亏损,但是相对于投机来说可控度比较大。


饕餮阁主


尽管大家对一些经济学教授颇有微词,认为他们评论多于实干,对经济没有实质作用,但事实上,对与中长期经济基本面的判断和分析,还是资深的经济学教授更有发言权,也分析的更准确。只不过我们普通人的经济感受是微观的,对于他们宏观的分析,我们感官上有差异,就觉得这些教授不靠谱,其实所有国家的政府经济智囊团,和政策研究,都是高度依赖经济学教授的。

企业家对经济的分析更多的是当下的,偏行业的,当然也更直观。和经济学教授不同,企业家会对细分行业有更精准的分析。

作家和评论员就算了吧,和上述两类专业性上差的很多。


67号玩家


当然是有理论水平的企业家,对经济有更深的认知和思考,因为他在经济发展的最前线。



元角分百千万


国内外一线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和研究团队的分析最有价值。路透社援引专家对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找这批专家。因为任何分析预测,都一定会“事后验证和事实验证”,如果信口开河,不仅砸公司招牌,他们连饭碗都保不住。


杨周彝


相信一叶障目可能,但你不.怀疑一叶知秋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都需要深入实际的体察了解,即没有实际的调查研究都是空洞的乏力的,怎样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层度不是几句空话啊喊得来的,更多的是解决现有的问题。不论什么人大多就喜欢吹捧空话,有人就不喜欢说实话而矣。这就导致阅历丰富且正直的人以一叶知秋的状况说了实话,说穿了有丰富的知识学历未必就是神。


努力的小乌鸟


经济学教授应该是经济分析靠谱,原因是从宏观大局来分析,也有理论基础。而经济评论员是从当前经济分析,具有短期性,时效性。财经作家,只是报导眼前的经济和分析,预测短期性。企业家只熟悉本行业,有局限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