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明了人类第一种洲际打击武器,最大战果是炸死6人

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7月9日,美军占领军事要地塞班岛后,频繁出动B-29轰炸机群直接空袭日本本土。7月18日,日本首相东条英机被迫辞职。接替东条英机成为新日本首相的是64岁的小矶国昭。

尽管日本的战败已经不可避免,但小矶国昭还想垂死挣扎一番,“反咬”美国一口。可是,日本的空中力量和海上力量都遭到过美军毁灭性打击,根本就无法深入美国本土。事实上,别说深入美国本土,就连靠近美国外沿的塞班岛、硫磺岛等地都无能为力。

日本发明了人类第一种洲际打击武器,最大战果是炸死6人

这时候,一份报告送到小矶国昭,让他喜出望外。

这份报告的提出者,是日本气象学家荒川秀俊博士。荒川秀俊提出一个“飞象计划”(FU-GO):制造一批惹氢气球,携带炸弹后漂流过海去轰炸美国。

那么问题就来了,携带炸弹的热氢气球,真的那么“听话”到达美国?答案是可能的。在位于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有一个西风带。西风带区域的空气运动主要是由自西向东,尤其是对流层中上部和平流层下部。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从日本放出热氢气球,是可以抵达美国上空。只是,单单依靠西风带,速度未免太慢了一点。搞不好日本都已经投降了,这批热氢气球还没有抵达美国。

日本发明了人类第一种洲际打击武器,最大战果是炸死6人

荒川秀俊在研究中发现,西风带1万米高空处,有一个呈狭窄带状的高速风带“喷射气流”,风速达到了300公里/小时。如果将热氢气球送到这“喷射气流”,只需要3天时间就能到达美国。

为了能够让“气球炸弹”顺利进入“喷射气流”,荒川秀俊还发明了一套定高装置,安装在“气球炸弹”上。热氢气球的吊篮里装有30个沙袋。当气球飞行低于9000米时,在气压的作用下,固定沙袋的螺栓会自动解脱,将沙袋抛落,气球因减重而升高。当气球飞行高于1.05万米时,气囊的一个阀门就会自动打开,排出氢气,气球便降低高度。此外,荒川秀俊还采用了计时器的办法,控制热氢气球到达美国上空时会自动降落。

日本发明了人类第一种洲际打击武器,最大战果是炸死6人

小矶国昭批准了荒川秀俊的“飞象计划”。随后,日本动员了100余万人,包括大量工人、学生制造了大约9000个“气球炸弹”。11月1日,第一批“气球炸弹”冉冉升空,飞向遥远的美国。3天后,一部分“气球炸弹”降落到美国本土,散落于各地。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洲际打击武器。它的效果怎么样呢?

有的“气球炸弹”掉到美国西北部沿岸地区的森林,还引发了火灾。不过,由于当时是冬天, 雨雪的覆盖下,火灾没有蔓延开来,迅速就熄灭了。其他“气球炸弹”掉落的地方,多是荒野偏僻地区,没有造成什么伤亡事件。

日本发明了人类第一种洲际打击武器,最大战果是炸死6人

只是在11月14日,“气球炸弹”造成了6人伤亡。据美国《旧金山晚报》报道:俄勒冈州的一个山区小学组织学生郊游。一名孩子发现了挂在树梢的气球,好奇地拉动了牵引绳,引发了这枚炸弹,导致5名小学生和1名女教师米切尔夫人身亡。

这是“气球炸弹”的最大战果。

可是,“气球炸弹”经过媒体报道后,在美国引发了一阵恐慌,人心惶惶。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美国自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已经有70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争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曾经遭到日本海军的袭击,伤亡惨重。但珍珠港位于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孤悬海外,不属于美国本土。普通美国民众虽然憎恨日军,但并没有切肤之痛。

日本发明了人类第一种洲际打击武器,最大战果是炸死6人

然而,这次日本制造的“气球炸弹”就不一样了,它意味着美国本土遭到了日本的进攻。虽然“气球炸弹”威力有限,“中招”的概率也非常低,但生活在美国本土上的人,也有了身处战场的感受,自然就会感到惶恐不安。

美国知道是日本搞得鬼后,立即封锁消息,禁止新闻报道。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避免在美国国内引发更大的恐慌;另一方面防止日本根据气球炸弹的落点改进武器,制造出危害更大的“气球炸弹”。

后来,美国发现可以利用飞机产生的气流,影响“气球炸弹”的漂流方向,“气球炸弹”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荒川秀俊被列为战犯名单,受到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

日本发明了人类第一种洲际打击武器,最大战果是炸死6人

在法庭上,荒川秀俊得知“气球炸弹”取得了一定危害后,懊悔没有制造出更多的“气球炸弹”。

美国西部地区防卫司令部准将威廉波冷冷地说:“荒川先生如果再多放9000个气球,刑期会随之增加一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