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名著中,五部都被頻繁翻拍,為何剩下一部無人敢拍呢?

說起名著我們一定不陌生,就算小時候還沒有讀過四大名著,也一定在電視屏幕上見過孫悟空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以及大戰黃風怪等經典情節,可以說大部分人瞭解的第一部名著就是最通俗易懂的《西遊記》,然後才是其它幾部。

六大名著中,五部都被頻繁翻拍,為何剩下一部無人敢拍呢?

《西遊記》通俗易懂主要表現在電視劇情節上,原版名著裡,人物對話當然比電視劇中要複雜一些。基於這類原因,導演們把名著搬上熒幕的時候都會做一些改動,所以我們常常見到翻拍的電視劇改寫老版的情節,甚至加一些原著沒有的情節。

不過翻拍出來的名著往往褒貶不一,據統計,光《西遊記》就曾被翻拍了13個版本,《紅樓夢》被翻拍的次數相對少一些,大家最熟悉的就是87老版《紅樓夢》、2010年新版《紅樓夢》。除此之外,《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也都有翻拍作品。

六大名著中,五部都被頻繁翻拍,為何剩下一部無人敢拍呢?

除了整體翻拍外,從原著中摘取某個人物作為主人公、單獨拍電視劇的情況也有。實際上我們現在熟悉的“四大名著”是縮減過的,原本有六大名著,另外兩部,有人認為要算《金瓶梅》和《聊齋志異》,也有人認為是《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大家一定不陌生,像嬰寧、連城、胭脂、辛十四娘、宦娘、俠女、聶小倩、阿寶、粉蝶,都是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女性人物,她們勇敢追求愛情、反抗封建禮教的精神感動了無數觀眾,《畫皮》、《倩女幽魂》等經典故事更被頻繁翻拍。

六大名著中,五部都被頻繁翻拍,為何剩下一部無人敢拍呢?

再說剩下的《金瓶梅》和《儒林外史》,雖然不少文學愛好者都認為《金瓶梅》與《紅樓夢》有相通之處,甚至位列明代“四大奇書”之首,但它畢竟是禁書,所以早早被剔出了六大名著的行列,剩下一本《儒林外史》成為電視劇冷門素材。

當然《儒林外史》也不是完全無人問津,好比1985年就出現了包括《范進中舉》、《兩根燈草》、《市井奇人》等系列故事的電視劇,2013年也有相關新電視劇開機,但基本上大家都不知道具體情況,網絡上也只有一些零星的片段。

六大名著中,五部都被頻繁翻拍,為何剩下一部無人敢拍呢?

為什麼《儒林外史》這麼冷門呢?很簡單,首先它裡面的故事主要是諷刺封建社會各種虛偽禮教、科舉弊端、功名利祿、人倫關係和社會風氣等現實內容,這就需要我們對當時的背景有一定了解,能透過故事看到作者吳敬梓講述的本質。

其次《儒林外史》的故事並不是連貫的,換句話說就是書裡沒有絕對的主角,總是這個人物的故事講得差不多了,就通過一些聯繫引到下一個人的故事中去,既不完全獨立成篇,又沒有主要的中心人物,曾經的主角到了另一個故事裡,就基本上只是陪襯了。

六大名著中,五部都被頻繁翻拍,為何剩下一部無人敢拍呢?

《儒林外史》選材特殊,用胡適的話來說就是寫實、充滿諷刺,又都是講儒林學子、什麼舉業、貢生之類都不是普通人能瞭解的,沒有英雄、愛情和神怪,只有一大串書呆子,受眾面積小,沒有主角,情節零碎,當然就不受導演們歡迎了。

六大名著中,五部都被頻繁翻拍,為何剩下一部無人敢拍呢?

當然小編認為這並不代表《儒林外史》不好,相反,它的藝術水平,國內外不少知名學者都蓋章認定過,可以與名家狄更斯等人的作品媲美。如果瞭解古代的世情生活,讀起來還是回味無窮的。你們認為呢?評論區歡迎大家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