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丁戊奇荒是怎么回事?

于无声处34


▲旱灾饥民塑像

这场大饥荒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由于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丁丑年)及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戊寅年)灾情最为严重,因此史称“丁戊奇荒”。

从光绪元年开始,包括山西、河南、直隶、山东、陕西多省在内的地区降水量都有了明显下降,起初朝廷还不以为意。到了第二年,降水量并没有提高,反而还继续下降,这就直接导致了旱灾爆发。灾情迅速蔓延,整个北方都颗粒无收,大规模的饥荒随之蔓延开来。到最后,清廷也不得不下诏,宣布免去这些州县的赋税。

▲慈禧太后与童年时期的光绪

然而这些小举措并不能缓解灾情,也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很快,灾情就蔓延到安徽、四川和江苏北部地区,受灾人口约占大清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反观此时的清廷正遭受列强欺凌,割地赔款更是导致国力空虚,几乎没有财力赈灾。在日益严峻的灾情面前,饥饿的人们把一切能吃的东西都吃遍了,树皮、草根甚至于观音土都不放过,到最后发展到易子相食的地步。《清史稿·德宗记》记载:“是岁,山陕大旱,人相食。”

▲《清史稿》

由于灾害刚爆发时恰逢光绪皇帝登基,于是民间谣言四起,纷纷猜测光绪皇帝登基一事有违天命,惹怒了老天爷,才导致天不降雨、连年旱灾。迫于舆情压力,光绪皇帝不得不下“罪己诏”,但是这并没有任何作用,旱情还再加重。到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时,灾情继续蔓延,此时清朝治下已经饿殍遍地、哀鸿遍野。当时一些洋人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主动提出想帮助清朝赈灾,然而清廷怕洋人心怀不轨,并从中搞破坏,便予以断然拒绝。

▲光绪皇帝朝服像

既然清廷救不了他们,外来援助也被统治者拒绝,那么留给灾民的道路只剩下等死和造反两条路。更为恐怖的是,随着大饥荒的扩散,瘟疫也开始弥漫开来,并先后剥夺了无数人的性命。到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时,这场灾害已经导致200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数的灾民被迫落草为寇,而这也为清末盗匪猖獗的局面埋下了祸根。

▲龟裂的土地

反观大清王朝,国力本来刚因“洋务运动”而稍有起色,遇上这场灾害便被瞬间被打回了原形,至于扩大“洋务运动”覆盖范围的计划也只能被迫取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整个北方都几乎没有任何赋税收入,大清的军队扩建也受到了严重阻碍。从这一程度而言,这场灾害也为日后清朝覆灭敲响了丧钟。

参考文献:

《清史稿》


趣观历史


丁戊奇荒,是发生在清朝光绪年间的一场罕见的特大旱灾饥荒。从1875年至1878年,共历时四年,因1877年为丁丑年,1878年为戊寅年,故史称“丁戊奇荒”。

受灾地区有山西、河南、陕西、直隶(今河北)、山东等北方五省,大早旱不仅使农产绝收,田园荒芜,而且。饿殍载途,白骨盈野”,饿死的人竟达一千万以上!这场大灾害的原因天灾占主要一部分,但后期造成这么大的灾情,也因为后期的救治不利!



灾情严重程度,当时的申报记载:"毁灭性的旱灾,使山西农村长时间大面积的减产与绝收。连续两年的饥荒,使农户蓄藏一空将愈来愈多的灾民推向死亡的边缘。饥饿难当的灾民为了“苟廷一息之残喘,或“取小石子磨粉,和面为食”,或“掘观音白泥以充饥”,结果“不数日间,泥性发胀,腹破肠摧,同归于尽"。可见情况之严重!

旱灾难捱,就在人们庆幸从大灾中幸存下来时,一场8级地震的不请自来让人们陷入了绝境!而伴随着地震,旱涝等灾害而来的瘟疫更是雪上加霜!后人称其为"二百三十余年未见之凄惨,未闻之悲痛!"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那就关注我啊,为你带来更多的历史见闻。记得点赞关注哦!谢谢大家! 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


纳兰伈伈


丁戊奇荒是发生在清末光绪元年(1875)到光绪四年(1878)期间的一次大饥荒,其中又在最后两年达到饥荒高潮,因为1877年为丁丑年,1878年为戊寅年,因此史称"丁戊奇荒"。

一 饥荒原因

造成这场饥荒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

第一,战争。这场饥荒发生在距离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虽然清军和太平军的战场主要是在东南几省,但是江浙一带向来是粮赋重地,惨遭兵燹之后,清政府为了支持对太平军的战争,不得不从北方大量调粮来南方,使华北的粮食储备几乎接近于无。而南方几省由于战争,人口损失近半,农业生产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所以,当饥荒爆发后,清政府几乎无粮可赈灾。

第二,大旱。旱情是在1875年开始显露迹象的。这一年,北方各省大部分地区,包括京师和直隶先后呈现出干旱的迹象,一直到冬天都雨水稀少。第二年,旱情进一步加重,受灾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干旱范围波及辽宁、陕甘、苏皖地区,几乎大半个国土都在干旱范围内。同年直隶地区因为旱灾引发蝗灾,当时蝗虫遮天蔽日的把残存的庄家吞噬精光。到夏天的时候阴雨连绵,大清河、滹沱河、潴龙河、南运河、漳河、卫河同时泛滥,致使遭受了旱、蝗之灾的土地又被水淹。就这一年之内,直隶省遭受了水灾,蝗灾,旱灾。到了第三年(1877),华北的旱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称 "二百余年未有之灾,,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旱奇灾,古所未见。”

第三,政府腐败,贪官污吏压榨民脂民膏。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晚清时,各级政府官员疯狂的压榨老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举个例子,1875年,时任四川东乡县的知县孙定扬,为了搜刮百姓,除了朝廷规定的地丁银外,自己还擅自加派了很多税捐。老百姓忍无可忍,联合起来进县城申辩,孙定扬直接给这些农民扣上了围攻县城聚众谋反的帽子,并向当时四川总督文格请求处置这些农民,四川总督批示:痛加剿洗。于是,四百多个老百姓就被杀了 。这种事情,在当时的清朝各地都在上演,老百姓在丰年都吃不饱,一遇到灾害,只能饿死了。

第四,大面积种植罂粟。鸦片战争后,大量鸦片流入中国,每年都赚走大量白银。为了制止白银外流,清朝想出的办法不是大力禁烟,而是把罂粟当做经济作物来种植,自己供应鸦片。1859年,清廷颁布了《征收土药税厘条例》。由此,清朝罂粟种植合法化。罂粟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据记载,以山西为例,农民“弃田之半以种罂粟”,且“往往以膏腴水田遍种罂粟,而五谷反置之硗瘠之区”。大规模种植罂粟,粮食产量自然急剧下降。晚清频频饥荒,大面积种植罂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饥荒惨象

在经过两年大旱后,第三年(1877),灾情迎来了大爆发,华北地区,一幅人间地狱的景象,尤其以山西最为严重。

1877年6月30日的《申报》报道:

饥饿难当的灾民为了"苟廷一息之残喘,或"取小石子磨粉,和面为食",或"掘观音白泥以充饥",结果"不数日间,泥性发胀,腹破肠摧,同归于尽”

随着所有可以吃的东西都吃尽了,终于,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到处都有人食人现象。吃人肉、卖人肉者,比比皆是。有活人吃死人肉的,还有将老人或孩子活杀吃的,惨不忍睹。

甘肃东部、四川北部,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南江县志》对川北的旱灾有翔实的记载:

"赤地数百里,禾苗焚稿,颗粒乏登,米价腾涌,日甚一日,而贫民遂有乏食之惨矣,蔬糠既竭,继以草木,面麻根、蕨根、棕梧、批把诸树皮掘剥殆尽……登高四望,比户萧条,炊烟断缕,鸡犬绝声。服鸠投环、堕岩赴涧轻视其身者日闻于野。父弃其子,兄弃其弟,夫弃其妻,号哭于路途……是冬及次年春,或举家悄毙.成人相残食,馑(死部)殍不下数万。"

随饥荒爆发的是大规模的瘟疫,无论是家里还是路边,到处是倒毙的人,剩下的人,即使还活着,也只是奄奄一息,如行尸走肉一般。河南省几乎十人九病,陕西省"灾后继以疫疠,道馑(死 部)相望“,山西省百姓因疫而死的达十之二三。

三 饥荒后果

据不完全统计,从1876年到1878年,整个灾区受到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居民人数,估计在一亿六千万到二亿左右,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直接死于饥荒和瘟疫的人数在一千万人左右,从重灾区逃亡在外的灾民不少于二千万人。


历史风暴


我们不从死亡数字来看这场大饥荒,我们不从百科里了解这场饥荒,我带你看真实的回忆录,哪里有真实的人吃人历史!

光绪初年,清政府结束了南方的围剿“长毛”之战,国库空虚,大清政府一副疲态,显然再也经受不住大的折腾。可是,好景不长,一场大规模的旱灾来到了北方山西,到了1876年,旱情没有得到任何缓解,山西的一些县城由于粮食歉收已经有人开始吃树皮,草根,但是这对于这场灾荒来说仅仅算个热身而已。


看过1942的知道,里面有野狗吃死人尸体场景,其实真实饥荒场景电影哪能表现出来呢,这里用文字给大家描述几个毛骨悚然的场景吧。

饥饿面前,人性经不住考验,人在那种情况会变成野兽,纯粹为了活着而活着。在一些灾区,为了吃到大户家的粮食,刚开始是砸大户家的院门,但这时候了,大户家也没多少粮食了,大户任凭外界如何叫骂,就是不开门。这时饥民绝招就上了,当时满大街都是死人,那些灾民就拖来很多尸体,先把尸体吊在大户人家的院门前边,然后再把死人脑袋给剁下来然后扔大户人家院里,就用这种方式勒索粮食,真是一点脸都不要了。在这时候还有人能有劲扔人脑袋,可是随着灾情的进一步加重,就连这种勒索粮食的无赖行为都消失了,弥漫在灾区的恐怖又深入了一层。

现在人们知道,吃人肉会得库鲁症(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一个村子里有这样一户人家,一天晚上从窗户外的月光之下看见有两个人背起他母亲的尸体往外跑,那主人赶紧追出去,一直追到了那两个人的住所,但是那屋主人发现那两个人手里拎着斧头和砍刀,就不敢进去,只好赶紧跑回村子找人帮忙,等一大群主持公道的村民回到现场时,发现屋主母亲的尸体已经被扒光了放在大锅里煮熟了。村民们一哄而上,把那两个凶手五花大绑抓起来,整个过程中,那两个凶手一直大声叫骂:“宁为村中死鬼,不为县中活人!!!宁为村中死鬼,不为县中活人!!!”发现在那两个人的屋子里全是死人骨头,这两个人已经饿疯了,变成了食人魔,不知道他们吃了村子里多少人。最后村民协商,把这两人用铡刀活活劈成了两半。显然,已经吃人肉吃的变成了疯子。


到了1878年,连外国的传教士也饿的受不了了,就想找一户人家要点吃的,于是传教士就走进一间民宅讨饭(连洋人都不得不要饭了),刚一进屋差点滑一大跟头。他低头一看,地上一层蛆,因为这家人全家都饿死在了屋里,没人给他们收尸,全家烂在屋里,尸体上的蛆已经堆不下了,苍蝇没地方下新的蛆,所以新蛆只能噼里啪啦地从尸体流淌到地上,这个传教士几乎被吓疯了,夺门而逃,从此再也不敢随便进入灾区任何一家民宅。


还有更多毛骨悚然的恐怖事件发生在那场大饥荒中,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读一读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丁戊奇荒》一书,相信比恐怖小说还要精彩。


云中书翁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白话几句。

说起这丁戊奇荒,在清末之时非常有名,甚至震惊了整个世界。那么这个丁戊奇荒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儿个咱们就说一说。

话说从1876~1878年这三年间,包括直隶在内的整个华北地区遭遇了20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这场灾害的死亡人数超过了1000万之多。

为了应对这场灾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坐镇天津卫,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大规模地建设各种应急机制来应对这场继太平天国之后的又一严峻挑战。这次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救灾行动,当时对李鸿章麾下的洋务之能人志士来说,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和历练。

当时的天津城,被无数的灾民和大量的赈灾粮塞的严丝合缝。操着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各种口音的灾民把天津城的每一个街市、每一个角落都填得满满的,李鸿章大人的赈灾粮想要经过天津运往全国,那简直是门都没有。大量的赈灾粮被积压在了天津城,当时有种说法叫“米至天津竟为止境”,说的就是这回事儿。

1876年对于大清国来说真的就是流年不利。南方各省遭遇了大暴雨不说,北方各省又出现大面积干旱。可偏偏黄鼠狼专咬病鸭子,直隶的庄稼又被蝗虫糟蹋得一片狼藉。

第二年,华北的旱情没有丝毫缓解,蝗虫继续来凑热闹,这一下让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储备粮系统彻底崩溃。自此,大规模的死亡还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蔓延,特别是那些交通不便的重灾区,简直是尸横遍野,或者的人把能吃的东西都吃干净了,连树叶、树皮和树根都拿来果腹,最后实在没有吃的,人就跟野兽一样开始互相掠食,惨不忍睹。数百上千个村落的有70%的居民在这场灾害中丧生。

常言道,天灾人祸。人世间的事儿,往往是天灾和人祸搅和在一起的。就说这丁戊奇荒,看上去是一场天灾,但其实是大清朝经年累积的农业问题的总爆发。

自从内战平息之后,虽然李鸿章等人着手大力兴修农田水利,但是由于当时的官场腐败,很多水里设施根本就形同虚设,再加上国家储备粮制度下的各个粮仓在频繁战乱和官场腐败的双重重压之下已经几近崩溃,以及大面积种植罂粟对农田的破坏和侵占,种种问题叠加一处,再遇上百年不遇的天灾,必定是饿殍遍地、哀嚎遍野。

好在各灾区的官员这一次没有粉饰太平,而是纷纷上奏朝廷,告急求援。然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李鸿章本事再大,也摆不平这天大的难题。只是可怜了那些无知百姓,就这样在天灾人祸的夹击之下白白送了性命。


大狮


丁戊奇荒是一次旱灾饥荒,指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即 1877 — 1878 年发生在中国大地的特大灾荒,饥荒是人民的灾难,又是豪绅、贪官、奸商、高利贷者大发横财的良机,有所谓“一欠等三收”。

欢迎邀请我回答问题,胸毛出品,必属精品

关注胸毛哥,给你不一样的呵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