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 他沉醉書法 寫成“頭部網紅”

明代崇禎年間,大明皇帝命他喜愛的大臣書寫一幅匾額“天下太平”。這位大臣當即拿起如椽大筆,在朝堂上一揮而就。

楷書巨匾掛上後,在一片讚揚聲中,一個太監忽然發現“太”字少了一點,成了天下“大”平。眾人抬頭細審,果然是真。

正待發問之時,但見這位大臣不慌不忙地手握頹筆,將筆向匾上擲去,不高不低,不歪不斜,恰好點在“大”字左下方,遒勁灑脫的一個“太”字,展示在眾目睽睽之下。皇帝驚喜萬狀,稱讚道:“王愛卿真乃神筆也。”

這位以特技表演般在皇帝面前瀟灑展示書法技藝的大臣就是歷史上的著名書法家王鐸。從此,“神筆王鐸”的傳說揚名萬里,婦孺皆知。

人生不如意 他沉醉書法 寫成“頭部網紅”

王鐸,河南孟津人,明清之際書法大家,他曾以超越古人的膽略和驚人魄力,構築了明清時代草書的高峰,成為中國書法史上屈指可數的巨匠之一。

朝堂上的書法大秀雖然讓“神筆王鐸”馳名天下,但王鐸的一生卻命途多舛,充滿了戲劇色彩。

王鐸生於1592年,13歲始臨習王羲之《聖教序》,三年後,字字逼肖,18歲中舉,20歲中進士,21歲入翰林,22歲放江南主考,王鐸通過科舉考試一路攀升,儼然成為當時社會語境下的“人生贏家”。

然而明朝滅亡後,他接受了清朝任命,擔任禮部侍郎,舊時忠臣不侍二主,這次人生的抉擇使他晚年時期揹負了諸多罵名。

人生不如意 他沉醉書法 寫成“頭部網紅”

位於孟津會盟鎮老城村的王鐸故居

在王鐸一甲子的人生旅途中,書法始終伴隨著他。

33歲的王鐸潛心習書,納百家之長,日日臨摹“書聖”王羲之父子的作品,《甲子暮春自書冊》記錄了青年王鐸在研習書法之路上的刻苦鑽研;48歲的王鐸自成一家,在草書中找到了自己的藝術天地,他將累年的積累凝結成了《草書唐詩卷》,用爽健的線條和磅礴的氣勢書寫壯年的詩篇。

他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創造了大量的書法精品,不管是臨摹之作,還是唱和之作,抑或是詩稿手札,張揚恣肆,獨具一格,展現出極大的藝術魅力。

人生不如意 他沉醉書法 寫成“頭部網紅”

作為其當時的歷史時空中書法界的“頭部網紅”,頂著“神筆王鐸”頭銜生活的王鐸取得如此成就,並非如常人想象的全憑天賦。

王鐸是個很勤奮的書法家。從王鐸大量不同年代的臨帖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臨帖始終貫穿著王鐸的一生,在他創作經典草書作品的同時,也涉足楷書、隸書等書體,豐富了自己書法創作的多元性。

除了作為書法家的專業領域,王鐸也是一個很有情趣的有煙火氣的人。從他創作的大量詩稿和手札中,可以看到他的歷年行蹤、際遇、交遊等,用書法記錄自己的平凡的日常;亦有寫景、感事、傷時之作,用書法留下自己的當下的心緒。在他的書法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動盪的社會背景下,在無數磨難與顛沛流離中,那個勇敢而可愛的王鐸在用自己的每一筆書寫與今天的我們對話。

人生不如意 他沉醉書法 寫成“頭部網紅”

晚年王鐸的命運是淒涼寂寞的,作為明朝的亡國遺老,他是得不到清朝統治者重用的,任用他們不過是為收攏人心,用來裝點門面。

“既入北廷,頹然自放,粉黛橫陳,二八遞代。按舊曲,度新歌,宵旦不分,悲歡間作。為叔孫昭子耶?為魏公子無忌耶?公心口自知之,子弟不敢以間請也。”除卻聲色之外,他只有以詩文、書畫自娛。即便是“神筆王鐸”這樣書法史上的“頭部網紅”,也總有故事落幕的那一天。

“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當書法史上的“頭部網紅”王鐸走遠,別忘了從他的一筆一劃,揮毫潑墨間聆聽他幾百年前的聲音。

人生不如意 他沉醉書法 寫成“頭部網紅”

本世紀初,《王鐸書法全集》(1-5卷)由河南美術出版社推出,是我國第一部王鐸書法作品彙編出版物,填補了王鐸書法全集領域的空白,推動了王鐸書法的熱潮。

河南美術出版社歷經十餘載,通力合作,終於完成了《王鐸書法全集》(6-10卷)這一鴻篇鉅製,並於2019年底出版發行。《王鐸書法全集》(6-10卷)收錄作品197件,既有《甲子暮春自書冊》《草書唐詩卷》《瓊蕊廬冊》等諸多數量、不同時期的精品首次出版,又有王鐸臨帖作品和詩稿墨跡,可謂書法家、書法愛好者學習、欣賞王鐸書法藝術,瞭解書法界“頭部網紅”王鐸的饕餮盛宴。



來源 河南美術出版社

作者 白立獻

審核 田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