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层面分析日本不愿意正视历史的原因

日本人对历史事实的罔顾

在日语中有这样一句话:“

将往事付诸流水”,是何意呢?也就是日本人认为:“我们没有过去,一切都属于未来,我们的历史都是从现在开始的”。

这也意味着如果你去问一个日本人对战时的体会的话,大概率他会和你说:“我们这里都是和平时期长起来的人,与战争体验没有关系,我们活着只是为了现在,因此,我们将以第三者的眼光去观察战争,强迫我们说战争体验,恕难遵命。”

从三个层面分析日本不愿意正视历史的原因

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日本全图

这其实就说明了在日本文化中,日本人提倡要忘记过去的纠纷,不要老是纠结于过去,这样才有利于个人和集团的活动,换言之,这也造成了个人和集团完全没必要去为过去的行为负责。

二战后,日本政府试图将“南京大屠杀”付诸流水,根据抽样调查,日本人中相信“南京大屠杀”是中国政府捏造的人数占比多达半数,同时期的德国政府却没有将代表着罪恶的奥斯威辛集中营付诸流水,其结果就是受纳粹德国迫害的国家原谅了德国,与之建立起了信赖关系,可中日两国人民却没有建立起信赖关系,此中的深意,怎能不引我们的惕醒呢!

从三个层面分析日本不愿意正视历史的原因

战后协议的签署

即使战后日本首相吉田茂写了一本关于日本近代史内容的小册子《激荡的百年史》,里面对历史真正的反省却真的没有多少!这其实就表明了日本人对自己历史的回避,即使军国主义失败了,可日本政府还是不反省,还要为战争罪犯悼亡!

此后日本上台的不论是哪一方势力,虽然他们的政见未必统一,政治生活中互有党伐,但却在处理中国的问题上出奇地一致,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正说明日本人对历史的不反省态度不止于部分政客,它是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文化背景的!

从三个层面分析日本不愿意正视历史的原因

日本二战后第一任首相吉田茂

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自然条件的影响

正所谓地理决定历史走向

日本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处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处,气候也多热,从他们的习惯来看,日本人是喜欢待在热的地方,所以这个国家的人就是南方的“情热人种”,这类人的特点就是矫激、性急

又如蒋百里总结道:

“日本这个国家缺乏国民教育的两种材料。”

从三个层面分析日本不愿意正视历史的原因

黄河

哪两种材料呢?英国伦敦的雾,中国的长江黄河。

雾锻炼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体魄和眼光,长江黄河养成了中国人特有的风度,应该说蒋百里先生对此看的是比较准的,日本人恰好缺乏这两种自然条件的锻炼,所以养成了几个特别不好的习惯,也可以说是文化积淀形成的一种“酱缸效应”。

  1. 第一就是眼光不好,从繁杂的环境中找不到一个重点,日本战后的失败,其国家、陆海军战略的失败,就是缘于此。
  2. 第二就是日本人是骄傲、性急的,是一个“情热人种”,所以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向外注意,却不懂得内省或者说没有反省历史之能力。

二、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日本有一个称呼,叫和魂汉才

,说的是日本人的一个优点,即学习先进文明,这种学习的热情在世界范围内是罕有的,从七世纪开始,日本向中国文明学习,派了几十批次的“遣唐使”,鲸吞式地自唐朝取走了整套文明的范式。

正如日本学者小泉八云所言:

“转运来的文明,工作得要比较的慢些,必须要有数百年的光阴,才能产生出若干永久的心理学上的结果来。”

故而可以说,一开始的日本文明面对中国文明是虔诚的,日本文明是迷信中国文明的,这一时间段跨度很长,伴随了日本的幼儿到少年时期。

从三个层面分析日本不愿意正视历史的原因

日本大唐风味的建筑

但自1853年黑船事件以后,美国人用巨舰大炮叩开了日本的国门,彼时日本整体上下、大和民族的心态也因为外来民族的侵扰而产生了变化。

随即,中下层武士一举送走了旧时代,天皇重新开始掌权,上下国民提出了一个目标,即富国强兵、脱亚入欧,日本全国上下开始了明治维新的历史进程,开始努力地进行近代化。

由于日本在地理上的优势,大海使日本远离任何一个陆地上强大的国家,而又由于日本国民的上下一心,日本的近代化成功了。

从三个层面分析日本不愿意正视历史的原因

黑船事件

由此,日本人就开始建立起对中国心理上的优势,古代是中国文明俯视日本文明,彼时这一顺序就被颠倒了,当时日本文明虽不至于俯视中国文明,可也是平视了。

日本刚一搭上列强的末班车,便开始了扩张,进而,对东亚国家朝鲜发动了征韩战争;于远东打赢了日俄战争,同清政府打赢了甲午中日战争。

一下子,日本大和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建立起来了,便逐渐开始俯视中国文明。

其后,即打断了清政府近代化的尝试,殖民了我国部分地区,直接吞并了我国的东北地区,不多年,又要鲸吞中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打断了国民政府工业化努力。

从三个层面分析日本不愿意正视历史的原因

岸信介

所以日本人对中国是有一种犯罪感的,大多数人犯了罪肯定会先掩饰,掩饰不过就狡辩,国家也是一样的。

中国是日本的文化养母,我们与它是母与子的关系,可有一天,子发达了,有能给予他更多的新的养母出现了,按正常的情理来讲,你可以不感恩,说再见就可以了,但日本不仅不感恩,还多次侵略我们,这当然不对,故而日本文明对中国文明有一种犯罪感,也因此造成了战后,日本政府对战争责任的不反省和对战争事实的罔顾。


再看日本战后第一任首相吉田茂的言论:

“古代的中国拥有非常先进的文明,对日本来说,学习中国,是一个莫大的恩惠。”

就字面意思来看,日本人是感激中国人的恩惠的,可你如果读懂了状写日本民族的《菊与刀》一书的话,你肯定会觉得日本人怎么这么狡黠?

从三个层面分析日本不愿意正视历史的原因

《菊与刀》的作者

为什么呢?因为日本的伦理是善变的,他们被一个绝对性的伦理观所控制,也就是说,日本人坚信自己的原则,承认战败只是承认路线的选择错误而不是最终目的的错误,武力崛起的手段失败了,日本人就会观望,直到他们确信:“哦,这样的方法无助于民族的崛起”,于是就会放弃武力,改用和平手段崛起。

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他们的目的是绝对的,手段却是善变的,也就是说,日本人打中国当然不对,可那是为了大和民族的未来,他们坚信自己目的的正确,但也给自己造成了困扰,所以日本就不能老是去回忆过去,他们是要回避的,万一回避不了,坚信原则的他们就会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找逻辑上的支撑,即使这个逻辑是错误的,但因为日本民族绝对的伦理观,这点便也被罔顾了。

从三个层面分析日本不愿意正视历史的原因

明治天皇一家

支持日本人的逻辑是什么呢?日本人是神的后代,他们说自己比中华民族优秀,为什么呢?因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把工业化搞成功了,在非西方国家中算是数一数二的,进而日本民族就认为:“为什么我搞工业化可以成功”,因为大和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而中华民族则处处是劣根性,他把技术上的优势解释为了日本文明对中国文明永远的领先。

就实践来看,日本人的这一逻辑正确否?完完全全的错误!可日本人为了能在心理上过的去,也只能催眠自己了。

这便造成了日本民族对历史反省的不正确态度。

三、日本文化中时间的概念。

在日本社会中,各处都存在着将往事付诸流水的倾向,因为在日本文化中,现在的意义不是由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关系所定义的,现实是独立于历史与目标的,由自身决定。

所以由于日本文化中这种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概念的巨大割裂,导致日本人极端的重视当下而不纠结过去,甚至也不为未来担忧或憧憬。

写在最后的话

三个原因:自然条件、历史原因、文化因素,全然综合下来,大和民族便是一个不知反省、不愿反省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