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最好的愛情,能在貧瘠與風雪中濃烈久遠


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最好的愛情,能在貧瘠與風雪中濃烈久遠


最好的愛情應該是什麼樣子,世界上根本沒有一致的答案。

對於很多人來說,一眼就是一生,這就是最好的愛情。

2000年,張藝謀導演了經典佳作《我的父親母親》,將鄉村中一段唯美動人、熾烈淳樸的燦爛愛情通過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功力深厚的拍攝手法展現在世人跟前。

之所以用燦爛來形容,是因為張藝謀導演在這部電影中的色彩、構圖、配樂幾個方面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準,前人與後人都鮮少能超越。

電影描述了一位十八歲的美麗鄉村女孩與前來鄉村教書的年輕縣城老師的美好愛戀,大量的鏡頭裡林海雪原開闊無邊、層林盡染的如畫美景盡收眼底,叫人流連。

濃綠的白樺林、嫩黃的草地、金燦燦的樹葉、成群的牛羊跟滾滾的塵土,處處透著鄉村的真實感,讓人陶醉。就連鄉下女人們花花綠綠的棉襖、年老的古井,也成為一種舒服的視覺享受。

影片之中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情節跟可歌可泣的感情故事,男主角鄉村老師來的第一天,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女主角招娣,覺得她穿紅棉襖好看,不由多看了她兩眼。

但他不知道招娣老早就注意到了他,突然跟他目光對視,招娣害羞起來,歡喜得一路跑回家。之後村子蓋學校,女人們全給工地做飯,招娣每天做好吃的送去,殷殷盼著駱長餘能吃上一口。

學校新房梁的紅布由招娣織出,駱長餘教書的時候每次不經意抬頭都能看到。為了跟他“偶遇”,招娣幾次三番在山坡上悄悄等候,駱長餘送幾個路遠的孩子回家,招娣假裝路過,與他相視一笑,心頭甜蜜得就連籃子都忘記拿了。


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最好的愛情,能在貧瘠與風雪中濃烈久遠


初次看電影的人會誤以為一直是招娣在追求駱長餘,但重溫電影的時候才發現,駱長餘看到招娣去打水後,自己也拿起了水桶跟扁擔,他心裡已經住進了這個美麗的女孩子。

20歲出頭的章子怡非常符合角色,將最好年紀裡的女孩子演繹得動人心扉、純真倔強,一眉一目、一顰一笑深入人心。紅棉襖、藍灰色棉褲、綠頭繩這些“土”打扮也沒有淹沒章子怡的天生麗質。

24歲的鄭昊把男主表達得溫厚善良、親和俊朗,他學識過人、清澈乾淨,又謙和內斂、笑容迷人,正是會讓無數女子動心那一類溫暖人設,與女主角非常相配。

劇情只是把一些日常中不起眼的小事很自然地串聯起來。送飯、織布、打水,這些小事表面上乏善可陳、表現力道不足,實則是在不經意處積攢了一腔深情,非常符合那個年代人們的含蓄美。

唯一的大事正是電影的高潮,男主角因為身份性質問題不得不回到縣城,招娣冒著白毛風大雪在村子外的大路邊上執著等著心愛的他,因為他答應過一定回來。


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最好的愛情,能在貧瘠與風雪中濃烈久遠


他離開的那天連招娣親手包的蘑菇餡餃子也來不及吃,招娣包著一碗餃子去追趕他的馬車,人摔在了山坡上,餃子灑了一地,青花瓷碗也摔壞了,招娣坐在坡地上大哭,她的心都碎了。

電影當中有大量女主角在山坡、草地、樹林裡奔跑的鏡頭,張藝謀導演有意把鏡頭拉遠,有時候只看得到十幾米開外主角的背影,正好處在鏡頭畫面裡黃金分割點的位置,似乎是有意將人的渺小與四周延綿的群山、重重疊疊的樹林、坡地等大自然做個明顯對比。

但這也正是張藝謀的經驗老到之處,通過拉遠鏡頭從而放大自然環境、縮小人物,體現了人雖然是那麼渺小,但渺小的人也有敢於追求、敢於征服一切的勇氣。就像是看似柔弱的招娣,為了駱長餘,不顧天地之間的嚴寒跟風雪,為了等到他,一次次獨自行走在鵝毛風雪中一樣。


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最好的愛情,能在貧瘠與風雪中濃烈久遠


這樣隱晦而高深的電影表現方式,只有深刻理解了感情的人才可以做到,也只有深刻理解了感情的人才可以看懂。

這部電影成為經典,配樂功不可沒。這個簡簡單單的愛情故事若是少了配樂,就喪失了情感的魅力跟直達人心的力量。男女主角每一次相見的場景,配樂一出,瞬間讓人身臨其境,心底受到情緒的衝擊或熨帖,對這份雖然平淡卻真切、難得的愛情產生了發自肺腑的共鳴。

在色調的運用上面,除了大自然的紛繁絢麗跟人物衣著的鮮豔,張藝謀導演再次熟練地發揮了對比帶來的藝術效果。

片頭回憶的部分以及片尾處理駱長餘後事的部分用的是黑白色調,但中間父親和母親的一段故事用的是彩色,這樣做強調了那份過去的愛情跟回憶一直是永不褪色的。

在人物的對白方面,整部電影從主角到配角的臺詞都不多,更多是靠剪輯人物的動作、表情變化、眼神含義去推動劇情,比如青花瓷碗摔破後,招娣的母親三言兩語讓手藝人把碗焗好了,側面道出了駱長餘用過的碗在招娣心裡的分量。

就連男女主角之間的交集,對白也不多,也沒有多少深情的話語跟表白,只是一個做飯,一個答應來吃,他送她一隻髮夾,她就視若珍寶。他久久不歸,她一言不發、幾次三番在風雪中站立等候,終於等到他回來,但兩人只是遠遠相見,依然沒有對白。他是偷跑來看因等他而風寒病重的她的,鏡頭一轉,回來當天他又被人帶走了,幾年後才真正跟她相守,她仍然獨自在那條風雪大路等到他再次回來那一刻。

無聲勝有聲,他們的愛情在彼此心裡紮了根。

有人說那個年代的愛情太不值錢,一隻髮夾就定了終身。但有位觀眾評論得很好,他說:“我寫給太太的紙條她小心保存了兩年,反而是鑽戒隨處放。”

由此可見,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這種愛情的貴重,甚至比鑽石還要珍貴,因為只跟心靈有關。有時候不需要太多,甚至一眼、一言、一笑就能愛一個人到最後。情義無價,在如今社會,這樣的愛情成了稀缺品。


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最好的愛情,能在貧瘠與風雪中濃烈久遠


個人覺得,電影當中有一點小遺憾。

孫紅雷飾演父母親的孩子,電影一開頭就用第一人稱講述著事情,得知父親駱長餘去世的時候跟處理父親身後事的時候,孫紅雷沒有表現出多難過,語氣坦然平靜,更像是說著別人家的變故。若是他的表情多一些隱忍的悲切,影片效果會更加好。

在片尾,駱長餘的一百多名學生在風雪裡千里迢迢趕來為他送行,使得影片達到了一種雙重昇華的境界,既說明了父親留在鄉村教書四十餘年桃李滿天下、無私奉獻的偉大一生,也說明了父母親這段平淡愛情透出的強大感染力。

母親愛著父親這樣一個優秀的人,而父親為了母親,也甘願從縣城去到鄉村安身,一步也沒有離開過母親。影片的最後,孫紅雷站在父親當年所在的講臺,給村子的孩子念著父親教了多年的課本,年邁的母親彷彿聽到了往事的召喚,一路走到了當年的教室前。

十八歲的招娣與年老的母親在鏡頭裡重疊,鄉村外那條見證了父母親愛情的大路,似乎還能看到他們當年的身影。鄉村雖然貧瘠、時常冰天雪地,母親也不識字,但父母親的心靈跟感情是豐富的。

最好的愛情是什麼?對我來說,最好的愛情就只是你這個人而已,與身外的一切都無關。只要有了真愛,不管愛情萌芽於何時何地,相信都能開出最濃烈久遠的花來。


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最好的愛情,能在貧瘠與風雪中濃烈久遠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所理解的感情大多變了樣,其實我們需要的並不多,只需要那麼一個可以長駐內心深處的靈魂伴侶,不離不棄廝守完一生。

明白了愛情的真正涵義,才知道我們自己到底想要追求什麼樣的真情。莎士比亞說得對:“我擁有了愛情,這讓我無法估量自己擁有的財富。”

對渴望真心的人來說,一份好的愛情才是最大財富,這才是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呵護的。

與諸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