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一代積匪“姚大榜”:世代為匪,相傳24代,專以搶劫為生

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中的匪首田大榜的原型——姚大榜,也是湘西著名的一代積匪,他是受了家庭環境的“薰陶”,才成為土匪的。

姚大榜,字必印,號佔彪,1882年生於湘西晃縣方家屯鄉楊家橋的牯牛溪。姚家世代為匪,前後相傳24代,專以搶劫為生。姚大榜從小耳濡目染,為匪之道,早已精通。對他來說,當土匪並不是什麼丟人現眼的事,倒是作為一種祖傳的謀生手段,被天經地義地繼承了下來。

湘西一代積匪“姚大榜”:世代為匪,相傳24代,專以搶劫為生


姚大榜原來並不叫“大榜”,是後來別人根據諧音給叫成的。因為他小時候長得濃眉大眼,楞頭楞腦,兩腿滾圓,兩個膀子尤其粗大,父母特別疼愛他,就叫他為“大膀”,“膀”、“榜”諧音,因此得了“姚大榜”這個名。

姚大榜長大成人後,外表看上去特別兇惡:高顴骨、大嘴巴、厚嘴唇,下巴像把鏟子似的朝前凸出一大截,兩個腮幫子凹進去又像猴,除了兩顆大門牙外,其餘的牙齒都掉光了;鷹鉤鼻子,幾根既長又黑又粗的眉毛,一雙賊溜溜的眼睛充滿了殺氣。

由於一個哥哥早先夭折,姚大榜自小便被視作家中的獨生子,嬌生慣養,少年的時候就養成了好逸惡勞、吃喝嫖賭的壞毛病。他讀過私塾,認得幾個字,看了些雜七雜八的書,但好的沒學會,卻把綠林好漢殺人越貨的那一套本領學會了,並把那些殺人的草莽英雄稱為“強人”,萌發了要做“強人”的念頭。

湘西一代積匪“姚大榜”:世代為匪,相傳24代,專以搶劫為生

姚大榜16歲時,進入貴州講武學堂學習。在那裡,他學會了一套耍刀弄槍的本領,並且行走如飛,登山如同走平地。傳說他年過花甲後,仍能步履如飛。

姚大榜第一次殺人,是由於一個叫蔡建狗的人偷了他一頭牛,姚大榜知道後,就到蔡家門上去討牛,蔡家依仗人多勢眾,不僅不退他牛,反而口出狂言威脅姚大榜。這一來,激怒的姚大榜,用土夾板槍把蔡建狗打死了。

接著,他一不做,二不休,又從晃縣有名的大土匪唐青雲那裡搞到20條槍,夥同牙生矮子姚國安和富林麻子姚本富,上山開始了其長達50多年的土匪生涯。

湘西一代積匪“姚大榜”:世代為匪,相傳24代,專以搶劫為生


湘西由於地處偏僻、交通閉塞,野蠻落後的風氣較其他地區更嚴重,所以土匪多如牛毛,十分猖獗。但在眾多的土匪當中,姚大榜卻被尊為“榜老爺”、“榜公”、“老前輩”,別人都不敢直呼其名。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同一般土匪相比,姚大榜殺人經驗更豐富、越貨手段更毒辣,而且老奸巨滑、手段高明。

為了籠絡人心,掩人耳目,他在晃縣、玉屏、石山交界的三角地區,辦了一所玉屏中心學校,自任“校長”,表面上說得好聽,為了解決附近兒童讀書難的問題,不明真相的人,還真以為他是一個大好人,給地方辦了一件好事。殊不知他是以此為據點,與各地土匪勾結,坐地分贓。

國民黨政府為統一湘西,屢次對姚進行招安,想利用他在土匪中的聲望來籠絡各地股匪。1918年,龍溪口商號也把他籠絡起來,以免後患,請他擔任晃縣保商大隊的中隊長。姚表面上答應保商,暗地裡勾結了一些紳士商號的頭面人物,不擇手段地向商家要供給,以肥私囊。

湘西一代積匪“姚大榜”:世代為匪,相傳24代,專以搶劫為生


當大批錢物到手後,姚把人槍全部拉走,與玉屏匪首曹雲周合股為匪,駐紮玉屏縣城。國民黨無奈,進行招安,封他為湘黔邊區晃縣、玉屏、萬山聯防辦事處的大隊長,主持三縣聯防。姚大榜的隊伍得以擴大,武器裝備得以充實,私囊中飽後,又反水上山,重操舊業。

1926年,北伐軍第十軍軍長王天培在貴州天柱招兵買馬,姚大榜便帶其嘍羅投奔,被封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十師一團一營營長,得了不少槍彈軍餉之後,又連人帶槍拉回老巢為匪。1934年,國民黨政府為了堵截紅軍,又一次對姚大榜進行招安,委為“晃縣鏟共義勇總隊副隊長”。

第二年7月,他又拖槍上山為匪,重操舊業。對於姚大榜的反反覆覆,屢招屢叛,國民黨束手無策,毫無辦法。其實,姚大榜根本無意做官。俗話說“天高皇帝遠,猴子稱霸王”,姚大榜為匪成性,自有其無限樂趣。他曾得意地宣稱:“老子是江湖上的狼,綠林裡的虎,逍遙法外,自由自在,快活得很。榜老爺放個屁,你縣官州官,誰敢說一聲是臭的?”

湘西一代積匪“姚大榜”:世代為匪,相傳24代,專以搶劫為生

1940年8月,姚大榜從萬山搶來一民女,在霧城過夜。國民黨政府派陸軍獨立一旅三團前往捉拿,姚大榜在屋子裡正在與那女子尋歡作樂,清剿隊靠近屋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屋子給圍了個嚴嚴實實。

姚大榜聽見外面有響聲,知道事情不妙,吹熄燈,迅即爬上屋頂,憑著能在瓦屋上奔跑無聲的輕功避險,並將一床爛棉絮捆成一個大包裹,往房子另一頭扔去。包圍房子的士兵叫喊著“抓活的”,一窩蜂地向那個黑影衝去,沒想到中了姚大榜的“聲東擊西”之計,而姚則趁機從容地溜掉了。

還有一次,天下著毛毛細雨,清剿隊獲悉姚大榜已回到家裡,一大早就把隊伍開到姚大榜的寨前。早已起床的姚大榜一看情況不好,急中生智,順手搭起一個斗笠,披上蓑衣,把兩枝快慢機槍放在裝滿糞水的桶裡,裝扮成一個老農,挑著糞桶就往外走。

清剿隊並沒有懷疑,還向他打聽看見姚大榜沒有,姚回答道:“他剛起床,正在抽大煙哩。”清剿隊信以為真,到他家裡一搜,只看見他的幾個小老婆和子女,哪裡還有他的蹤影?問他老婆姚大榜在哪裡,他老婆說:“剛才挑糞的不是嗎?”

湘西一代積匪“姚大榜”:世代為匪,相傳24代,專以搶劫為生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1942年秋,晃縣“同善社”社長秦宗炳聯絡姚大榜及當地其他匪幫,發動“黔東事變”。姚大榜為獲取錢財,假意與秦共事,但當秦給了他7萬元的經費後,他不僅不出兵,反而向玉屏縣長李世家告密派兵鎮壓了這次事變。秦宗炳發現是姚在背後搞鬼,氣得仰天長嘆,投河自盡。

姚大榜殺人越貨,整天生活在緊張的氣氛之中,養就了機靈、詭黠、奸詐和不輕易相信別人的特徵。為了免遭不測,他每晚睡覺前,總是把線香切成幾寸長一段,將一截點燃捆在手指或腳趾上,作為他的報警器。等香燒到手或腳燙時,他便驚醒更換睡覺地方,往往一夜間轉移好幾個地方使偷襲者無從捉摸。這也是他家世代為匪的傳家寶。

他與人說話,也總手不離槍。有一天,他在一個客店與一客商談話,對方由於感冒,忍不住打了個噴嚏,伸手到口袋裡取手帕,而姚以為他心懷不軌,頓時掏槍將其擊倒在地。

湘西一代積匪“姚大榜”:世代為匪,相傳24代,專以搶劫為生


1949年冬,人民解放軍進入晃縣剿匪,敲響了姚大榜的喪鐘。姚大榜拒絕人民政府和軍隊的政治爭取,夥同其他匪股拼湊“芷晃剿共遊擊總隊”,負隅頑抗。

姚大榜長子姚應科曾就讀於貴陽大學,思想進步,勸他放下武器接受寬大處理,他非但不聽,還破口大罵姚應科是逆子,罵完掏槍就要打,幸虧手下有一人抬高了他的手腕,姚應科才得以活命。

1950年八、九月間,解放軍發動“雪涼合圍”一役,將蟻集在湘黔邊界涼傘的5000名土匪予以殲滅性打擊。在隨後的壕慶灣一戰中,姚的人馬幾乎喪盡,家當輸光,姚僅帶幾十名匪徒到達十家坪。當晚,在渡河時,遭到解放軍的猛烈射擊,姚大榜落水而死。積匪姚大榜一死,標誌著晃縣百年匪患得消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