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隐士60年习拳经历谈传统太极内功系列之《神意气》之一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灵枢·本神》 ​​​

太极隐士60年习拳经历谈传统太极内功系列之《神意气》之一


天地人三才,贵在人的精神追求。

【太极隐士导言】

《功夫上手》系列拳学笔记,旨在引导后人能更多的了解传统的太极拳、传统的太极文化是什么样的?文中所述并不严谨全面,一时感悟,随手写,仅供参考。我无意参与对错的辩论,如果这本拳学笔记对太极拳爱好者有所裨益,对传承宝贵的太极文化有积极的作用,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欣慰!

太极隐士60年习拳经历谈传统太极内功系列之《神意气》之一


太极隐士解读【读古谱“太极圈有感”】

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与前。

所能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

此为动功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

如能水磨催急缓,云龙风虎象周旋。

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

太极隐士60年习拳经历谈传统太极内功系列之《神意气》之一


此文中要点如下:

第一、太极是动功,不是站住不动是飘在水面的不倒翁,脚踩荷叶,漂在水面。

第二、进退比肩,不能歪斜,平身前进。打人如亲嘴,倚身平肩。

第三、太极拳象磨坊中水冲水轮飞转,,缓急随顺,纯出自然。

想想真是:真诀易得,义难悟。明师虽有不易,寻得了明师功难练。

太极隐士60年习拳经历谈传统太极内功系列之《神意气》之一


【生活无处不太极延伸理解】

太极拳,如果从杨露禅算起,经历了大概200多年历史。如果从张三丰算起,大概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统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追求神意气的化合,追求自然而然。而现代太极拳追求姿势的优美和拳架的标准,重心的下沉,追求身体的柔美。

太极隐士60年习拳经历谈传统太极内功系列之《神意气》之一


如果说把形体的动比喻作外圈⭕,把体内意气的动比喻作内圈⭕,那么现代太极拳缺失了精神层面,太极拳生命现象的重要文化根本。杨澄甫宗师在《体用大全书》起势和太极拳十要里明确要“内外相合”,精神内固。武氏太极拳宗师李亦畲的“五字诀”第一诀就是“静”。

太极隐士60年习拳经历谈传统太极内功系列之《神意气》之一


学习太极拳如何能踏入太极拳的根本之圈,文化之圈,需要我们对太极拳的丰富内涵有充分的认识个理解。传统太极拳的功架和内功到底有着怎样的内容?太极拳为什么说“十年不出门”?

天下事物,眼见不一定为真,只有实证体悟了才明白一些功夫的本质和内涵。

本号很幸运能遇见传奇式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传统太极拳隐士,他以理工科科学家的背景,以60年的以拳经历,历经杨式,武式,吴式,孙氏,大成拳等各门派大家(具体细节查阅本号《太极隐士以60年习拳经历公开谈如何练好太极拳》文章,在此不缀详说。),以其高超的拳艺和修炼境界大成者,以严谨的科学心理思维,实话求真的态度,为我们太极拳粉丝和爱好者,毫无保留的分享他60年来,孜孜不倦的太极拳研究和体悟成果,感恩太极拳界这样一位淡泊名利,而又境界高远的太极文化传承人的无私奉献!(我们姑且称他为太极隐士)

太极隐士60年习拳经历谈传统太极内功系列之《神意气》之一


下面开始我们的传统内功太极系列文章:

2011年太极隐士谈

【肌肉、韧带(或筋骨与气的运动】

运动与肌肉、韧带及气血运行有关,但人们通常不注意区分,而且往往只注意肌肉的锻炼,一定要学会分清它们的不同。

第一、肌肉运动,大家清楚太极拳不要求动用肌肉。

第二、韧带伸缩,要放松。

第三、以意行气,丹田为中心。要做到肌肉不用力,筋骨放松,以意行气。首先靠自己体悟,我是什么在动学会用意来运行丹田气,不用肌肉运动。韧带拉开放松,并且要流畅贯通。

这种运动是指气血运行带来肢体的动作,只有肢体外动不能叫运动,只能叫“动动”。跑得气喘嘘嘘,心跳加速的叫“动运”。呼吸时气不喘,经络运行,动作平和,这才是运动。

太极隐士60年习拳经历谈传统太极内功系列之《神意气》之一


2011年谈

【意对内脏的影响。】

讲到意对内脏的影响,以心跳为例,一般而言,跑步会加快心跳,但能否不用力不消耗体力就加快心跳呢?比如看到心中喜欢的人,此时你的心跳也会加速,这就是用意不用力,意念可以影响心跳。

太极隐士60年习拳经历谈传统太极内功系列之《神意气》之一


人有五种感觉(视、嗅、味、听、触),这些感觉都与意有关,意可影响内脏(五脏六腑),这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实例。

意不但可以控制肢体运动。也可影响血液运行和内脏功能,影响生命的运行。

太极隐士60年习拳经历谈传统太极内功系列之《神意气》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