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里有的人因为工作能力不行被调到其他部门,结果工作变得更轻松,待遇也更好了,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小小嘎嘎


题主说的这种情况在职场中尤其常见,也就是我们说的转岗。一般来说,转岗的人属于两种“极端”的情况:

一是能力特别强的人,已经在本岗位上做得登峰造极了,就会有去其他部门继续深造的机会,这属于“主动转岗”;

还有一种就是题主说的能力不行,而且是经过培训和观察之后,仍然不符和岗位工作要求的,这个时候就会被调到其它部门锻炼,这属于“被动转岗”。

而后者如果在其它岗位上突然发光发热了,常常就会给别人留下不一样的想法:是不是这个人走后门了?是不是突然开窍了?还是说跟领导关系处好了......

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公子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一、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态?

心理学中有一个效应叫做“酸葡萄效应”,它原是指寓言中狐狸得不得葡萄就说它酸,以平衡自己的心理。现在用于人们拿自己能够接受的“理由”来自我安慰,以避免心理上受到更重的伤害。

所以,当我们突然看到一个人有变好的迹象时,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祝贺对方或者是向对方请教,而是会以“恶意”去揣测对方可能是通过“另类”的渠道如何变好的。因为这能让普通的我们得到心理上的安慰,毕竟和一群跟自己差不多水平的人自然不会有太大压力,而如果和对方差距过多,就会产生很多的负面情绪。

因此,下次在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要急着去揣测,可以先问问自己“能不能向他们一样变得更好?”这样自己才能摆脱现有的处境。

二、人才是还没有被开发的“资源”

毛主席曾说过,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李白在《将进酒》中告诉我们“天生我材必有用”。

一个人身上一定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优点,也许你能有所成就很大可能是较早地找到了自己擅长或者是感兴趣的领域。而有些人就没有你那么幸运,可能会晚一些。

这个在我们写作训练营中尤其常见,其中就有一位学员,毕业前两年基本上都处在一个职业的迷茫期,行业跨了不少,工作也是做了没多久就换掉。他的理由就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也找不到工作的价值。

后来爱上了写作之后,她便利用下班的时间投入到其中。一年后她的变化就出现了,她不仅成为了某平台签约的作者,实现了写作变现。而且还顺利地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新媒体行业,目前已经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文案好手。

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的多面。你所看不上的对方,也许未来就会成为你高攀不起的对象。

公子最后还想多说一点,也许也有人会认为是对方会拍老板的彩虹屁,或者是家里的背景关系硬等。其实作为职场中的一员,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的不公。

上面说的情况的确存在,但一定是占少数。大多数如你我普通的人其实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同时要保持学习的状态,当面对别人的优秀时,努力靠近他并最终成为他才是我们要走的路。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