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在家被班主任監視?你也許是掉進“網課罰款”騙局,學生和家長必看

如果讓大家回憶上學時期最害怕的事情, 那麼“發現班主任在窗外監視你

”絕對榜上有名。不少人現在回想起那些被“凝視”的瞬間,還忍不住瑟瑟發抖。

懷疑在家被班主任監視?你也許是掉進“網課罰款”騙局,學生和家長必看

由於疫情防控,全國各地許多學校都選擇了利用網絡直播教學的方式遠程復課。但是這幾天,有些同學反應“自己在家居然也被監視了”?!


懷疑在家被班主任監視?你也許是掉進“網課罰款”騙局,學生和家長必看

“同學你好,後臺檢測到你在平臺內有不正當言論,需要對你進行處罰!”

懷疑在家被班主任監視?你也許是掉進“網課罰款”騙局,學生和家長必看

近期,有一些正在上網課的學生或家長們收到了這樣一條短信,乍一看感覺還挺“正式”,不僅明確指出了學生的姓名,而且還自稱是來自“監管部門”

。可仔細一想, 同學們就紛紛表示困惑了:


“我只刷了666啊!”

“一直在禁言的我表示很無辜……”

“不會是討論生物知識時說到敏感詞了吧。”

懷疑在家被班主任監視?你也許是掉進“網課罰款”騙局,學生和家長必看

更奇怪的是,在這些短信裡,還會以課堂不當言論和違反紀律為由,要求“違規”的同學在12個小時內轉賬200元作為“罰金”或者反饋個人信息,否則就要永久封停賬號。

真是“人在家中學,鍋從天上掉”,怎麼莫名其妙就要被“退學”封號了呢?再說了,網課平臺還能公然罰款

疫情防控期間,已經復工的騙子們針對“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想方設法設計了各類針對學生及家長的詐騙圈套。

除了上面說的這兩種詐騙手段以外,以下這些也是常見的針對學生或家長的詐騙套路:

一、以“疑似感染病毒”為名詐騙

疫情期間,不法分子可能冒充學校、公司同事或社區工作人員的身份,以孩子或某親屬疑患“新冠肺炎”已被隔離醫治為由

,通過短信、電話等形式要求受害者向指定的賬戶匯繳“住院費”“治療費”等,來騙取受害人錢財。

二、盜取社交平臺賬號冒充詐騙

不法分子先是盜取了當事人的社交平臺賬號,隨後冒充本人,以“遇到麻煩急需用錢”或者“幫忙轉給其他人”等理由向賬號內的親朋好友群發借錢消息,還有一些可能打著“手機停機,需要幫忙繳費”的旗號,讓受害者充值指定的號碼。

懷疑在家被班主任監視?你也許是掉進“網課罰款”騙局,學生和家長必看

三、發放助學金、獎學金詐騙

不法分子可能會以“疫情期間”國家相關部門發送助學金、獎學金的名義,要求學生或家長提供銀行卡卡號及密碼,甚至直接誘騙受害者轉賬;有的還會搭建虛假的“釣魚網站”,盜取受害者的個人信息。

面對這些花樣百出的騙局,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這裡還為大家準備了一份防騙tips,同學們記得朗誦並背誦全文哦!

  • 1、核驗身份真實與否

收到可疑短信或在社交平臺上添加陌生好友時,要注意查看、核實對方的身份,對於其備註的信息不能完全輕信。社交平臺上可以查驗ID,騙子們一般都只能複製到頭像、暱稱或其他個人資料,但是個人的賬號ID卻是唯一的,可以憑此來核驗對方身份。

  • 2、提高防範意識

不要輕易在社交平臺上洩露自己的電話、姓名、班級等隱私;不要隨意在社交平臺推送群組的二維碼。同時,老師們應該加強群管理,嚴格入群請求,設置相關身份驗證,以防無關人員入群。

  • 3、遇到繳費要求時,三思而後行

當家長們遇到線上繳納學雜費、培訓費或任何涉及到“金錢”交易的通知時,一定不能急於轉賬匯款,可以通過電話、視頻、語音等方式去和老師、學校或相關部門多方核實。

  • 4、留存證據,及時舉報

一旦發現了可疑情況,或者真的遭受了欺詐,老師和家長們一定要記得保存好相關的憑證,並向有關部門舉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