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战役,本来是一个死局,但是,经过一些人的努力给打活了?

汉史趣闻


古代打仗讲究的是“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这句话如果在战场上运用得好的话,一盘死局通常能被打活。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兵仙”韩信,他打的仗很好诠释了这句话的作用,下面我列举其中一场仗—井陉之战。



先来说一下这场战争的背景。刘邦经历彭城之败后,众诸侯一一背叛刘邦,保持中立,隔岸观火。这些诸侯分布在汉国周围,对刘邦造成的隐患很大,刘邦不得不收拾他们,于是韩信被派出北伐。韩信攻灭魏、代两国后,来到了赵地,此时,二十万赵军在陈馀的统领下已经在井陉口安置已久,就等韩信到来。

赵军有很大优势,军队数量庞大,是汉军的七倍。赵军以逸待劳,汉军长途跋涉。赵军占据着地理上的优势,井陉口易守难攻,韩信只能在平地列阵。


面对强敌,韩信不慌不忙,他先把一万士兵背水列阵。然后给了两千轻骑许多汉旗,让他们趁着赵营空虚的时候去赵军大营插满旗帜。夜里,韩信率领剩下的士兵佯攻赵军,陈馀发现,立刻回击。

打了一会儿,韩信命人把旗鼓都抛弃,率军回逃。陈馀不肯罢休,率全军追赶。到了河边,所有的汉军看见后方全是河水,没有退路,只能拼死一战,于是汉军的士气非常高涨,赵军久攻不下,陈馀于是率军回城,没想到,城上插满的全是汉国的旗帜,赵军军心大乱。韩信这时鼓动所有汉军攻打赵军,赵军大败,陈馀被杀。


三万对二十万,经过了韩信和汉军的努力,胜利了,这是不可思议的。


如史如画


南沙海战,本来是“万年口水战”,结果越军开枪了。。。

1988年,中越双方在南沙赤瓜礁附近对峙,双方放了上百人在两百来米长的狭长礁石上。也是担心国际影响,所以,双方都不敢开第一枪,选择“万年口水战”。

从在场的舰船实力和火力上来说,我方占有绝对优势:我方有三艘护卫舰。而越南只有1艘登陆船,2艘运输船。

可是岛礁距离越南更近,“口水战”持续时间久了对我方不利。等越南增援到了,或者我方寄养不足,我军肯定要率先撤走了。那么,越军不就“赢了”吗?

上面的领导等的也着急:同志们,要赶快解决战斗啊。但是,我军绝不能开第一枪。

怎么办?肉搏揍他!赤手空拳将他们赶下水!

解放军的身手可比越军好太多了,没多久,敌人全部挂彩,甚至,越旗都被我方扯断旗杆,收缴了。

就在此时,越军护旗的士兵开枪了。。。我方舰船上的士兵见到越军开枪,激动欢快地喊道:“打了、打了、打了。。。”

不出30秒,我方护卫舰开火。

30分钟后,越南军舰被团灭,损失300多人。

我方仅一人受伤。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1948年初,毛泽东要派粟裕带三个纵队南下过江,调动国军主力回防江南,减轻中原战场的压力,但粟裕经过深思熟虑,认为三个纵队十万人左右,到江南将减员过半,形成不了战斗力,不能调动中原战场国军三块硬骨头十八军.第五军.第七军回防江南,同时后勤补给.伤员安置都成问题,粟裕因而向中央军委斗胆直陈,拒绝带三个纵队南下过江,建议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中央军委采纳了粟裕的建议,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江山归一统


谈起这种局面,让笔者想到了当初看到的一个传奇,属于我们国家的传奇,仅仅领先5分钟到达战场,就改写了一场战役;这是一场步兵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在其中但凡有一点纰漏,得到的可能就是另一个结果。

首要开头自然是介绍时间线,时间分割回首到1950年的11月底,也就是第二次战役的最后关头(这个时间点第二次战役是什么应该不用我多说了,不明白的去百度吧)。

这是一场异常关键的战役,这也是扭转朝鲜战局决定性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直接收复平壤、元山港、兴南地区及沿海港口。

11月底,司令部所有人都在默念,甚至询问:“113师到底来了没有?到了没有?”

战役前夕,本不可完成的作战

第二次战役到了关键时候,为了围歼美军的第八集团军,朝鲜志愿军重新制定了第二次作战计划,这一次作战计划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把包围圈给死死的合拢,绝对不能让美军有机会南逃。

这一次计划的主要目的地有两个,即“三里所、龙湖里”;所有人听到这两个地方的时候都傻了,不单单是地名的问题,而是因为到达这两个地方是真的要跨越山河,并且给的时间仅仅只有14个小时,14小时要急行军70多公里,背负物资弹药徒步前行。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这个艰巨的任务给到了王牌38军,并由38军传达通知:“113师,沿安里山、船街里于28日拂晓之前进至三所里、龙湖里、阻击南逃北援之敌”。

面对如此严峻的命令,整个113师没有一点异议,表示了坚决执行,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战役已经进行到最后关键时刻,不得马虎。

韩先楚与38军谈此次奔袭的重要性:
这场战役已经到了最后时刻了,能不能早日胜利也就看这一次的了,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一场战役的关键点在于三所里。
三所里的地理位置是南有大同江天堑,敌人一定从这边过不去;北部有兄弟山,能够卡住公路,让美军没办法南逃,只要卡住三所里,我们就一定能大胜。

这一次要在三所里阻击的美军,一共有三个师,这三个师携带有300多辆的坦克,400多门火炮,算是主力中的主力;113师只有可怜的十几门迫击炮和少量反坦克手雷。

拿最少的资源去做最多的事情,或许这才是我们国家军队的最强所在,奉命前行的113师开始了艰难的14小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个王牌队伍身上。

决策,最后的动员

38军接到命令后,立刻将所有重任安排到了113师身上,113师没有任何异议,直接收拾行囊物资准备出发,开始了与美军争分夺秒。

113师先头团团长朱月清,向他的营长们下达了这么一个指令:“我们边走边吃饭,边走边下达任务,绝对不可以停一个脚步,也绝对不可以让一个人掉队。”

时任副师长的刘海青率领338团作为前卫,整个团为了便于前行,所有人只带武器以及弹药,轻装前行,在前行之前告知所有团长:“每个营和连都要组织好尖刀前卫,假如遇到了敌人,前卫上,然后部队单位营以及连继续跟进,不可恋战,必须要记住我们这一次的使命。”

在一连串的命令下,志愿军113师在山路上展开了高强度急行军,所有人都是精锐,所有人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113师没有现代化如卡车这种装备,有的仅仅只是两条腿。

绝命14小时,步兵的最高历史辉煌

113师一路边打边跑,一路行军,遇上了数股南韩散兵,在这种局势之下还一步不停的向三所里奔袭,有一些战士,跑着跑着就倒下了,就此不起;一些战士因为长时间的急行军疲倦到了极点,就直接躺在了路中间,让队友狠狠踩自己几脚,清醒后继续疾行。

这并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炮兵,炮兵要携带沉重零散的迫击炮部件,还要携带大量的炮弹,这些人腰都被压弯了,但是却肩负着更重的使命,他们绝对不能脱离队伍,因为他们是队伍中最核心的一小部分。

113师到达三所里要经过长安山,这是一座海拔1250米的山脉;当时所有的军官都在前面开路,战士一个人拉着一个人,组成了一条人形链条,113师已经即将油尽灯枯。

在高强度的急行下,所有人都陷入了疯狂的状态,上到师长、下到炊事员,所有人的思维都陷入了凝滞状态,脑海中只有三个字在回响,那就是“三所里”;这个时候的113师,靠的已经不是体力在前行了,而是靠着惊人的意志力在支撑前行。

没人想到,短短的14小时,113师的所有官兵在悄然无声下创造了历史奇迹,这个奇迹至今为止,没有任何的军队打破。

最美妙的5分钟,振奋军心的电报

“我部先于敌军到达三所里!
敌军马上就要经过三所里,敌人企图从三所里进行撤退。
请指示我部任务。”--《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113师》

简短无比的几句话,让整个司令部的人齐声欢呼,喜极而泣,因为所有人司令部的人都知道,在这一刻,战争的咽喉已经被我们抓住了,几万美军的败逃,已成定局。

激动的副司令邓华称:“这是奇迹、神迹,仅仅14小时,用双脚边打仗边行军72.5公里,并且还属于地图的直线距离,这就是奇迹。”

113师用自己的铁脚板奔跑了一昼夜,在领先敌军5分钟的情况下,赶到了三所里的作战区域,仅仅只是比美军快了那么5分钟,这是救命的5分钟,因为这5分钟足以改写这场战役。

看似不起眼的5分钟,成为了美军拼死也无法逾越的高墙,美军三个师被113师牢牢摁死在了三所里之外。

拼命急行军14小时,才争取到了5分钟的时间,不得不说当时若是有一点纰漏,后果就不堪设想;最后5分钟,到达极限的113师战士全体进入阵地组织防御,创下了历史高峰。

结言(后记)

113师靠着三所里,卡住了美骑1师、美2师、25师、英国27旅、土耳其旅和韩国1师6师,数目不低于5万人,可以说正是因为这提前的5分钟,直接奠定了后续的胜势。

看看后面的战役,那些永载史册的战役:三所里大战、龙源里阻击战、血站松骨峰...

这些战役任何一个拿出来都是扬我中华之威,证明了我中华军魂之脊梁。

38军战果:

击毙敌军7000余人,俘虏3000余人,缴获火炮239门、汽车1500辆(打完仗的不用走路回去了),直接为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3师,在这一场战役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远距离的穿插和拼死阻击,让敌军整个西线彻底动摇,只能狼狈后退。

这一场战役,才是死局之中谋求破局,正是因为113师的合力,才将这一半死局面彻底盘活,真可谓是铁打的部队,永固的军魂。


笔下点史


千里进军大别山。国共战争进行了一年,我军歼灭蒋军百万,由一百万迅速发展到了两百万,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但是,面临最为严峻的问题,即我军的胜利的代价,是失去了大片的根据地,主要交通线与中大城市全部失去,人力、财力空前紧张,鱼多水少。反观蒋军方面,在国际上有几乎取之不尽的美国援助,在国内有80%以上的国土与人口这样的雄厚财力可供战争征用,蒋委员长对我军的歼灭战,并不介意,只要在解放区打,只要解放区愈打愈小,终归最后的失败还是你,不是我,必然与第五次江西剿共结果一样。而当时蒋军的军队是我军的两倍,四百万,武器装备先进,兼海空军优势,更主要的是蒋军扩大战略预备队的人力物力远在我方之上。为了粉碎蒋军的战略企图,即在人力物力上彻底打垮我军,做为全军统帅毛主席,内心万分焦急,曾多次电示各野战军,应主动出击外线,将战争引向国统区…而当时部队对外线出击,抵触情绪十分强烈,最主要的是伤员,只能舍弃,非常影响士气…但是,部队不敢于外线作战,最终是一盘死棋,毫无疑问,重蹈江西红军失败覆辙…正当刘邓中原野战军取得了解放战争以来歼敌最多的鲁西南大捷(歼敌六万五千),全军胜利欢庆之际,毛主席一份十万火急电令:中原野战军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向蒋介石的深远大后方出击。目前,我本人每发完电报,即焚毁,随时准备应付万一…毛主席当时只以少数警卫部队吸引二十三万胡宗南大军,身处最危险之地。阅电,刘伯承与邓小平面面相觑…国共决战最为壮烈的一举:千里进军大别山。中原野战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失去了所有重武器,纵队打成了师,师打成了旅,平均三万多人的纵队,只剩万余左右…但是,将整个解放战争的全局打活了,将解放区大约34个旅、师的蒋军重兵,牵回国统区,使得整个中原战场上的蒋军的军事压力大大减轻,我陈谢兵团与山东陈粟华东野战军,不失战机,迅猛向中原外线跟进出击,攻克开封,歼灭寿区年兵团,使得三支大军,在中原战场上,呈“品"字形攻势,迫使整个中原战埸蒋军全面转入防御…而当毛主席悉知刘邓野战军胜利进军大别山、并站稳脚跟、开避二十多个县的根据地时,无比兴奋,是这样的高度评价:这是二十多年来蒋介石统治的失败,是人民解放军扭转了其反动统治战车的车轮,并使之于走向彻底的覆灭…当时三大战役尚未打响,毛主席己经预见到了蒋介石统治的必然覆灭…使得蒋委员长让战争永远在解放区内进入、彻底破坏我人力物力的战略之企图,完全归于失败…刘邓中原野战军的这一壮举,从全局致強大蒋军于死命…彻底打活了整个解放战争的全局…为此,中原野战军将士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沒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整个解放战争的全局胜利…



高友峰1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战争史上最精彩的战役之一,把明明就几乎是死局的局面给盘活了,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四渡赤水之前,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中遭遇惨败,损失惨重,总兵力从8万人锐减到3万人,当时领导层的李德等人不顾现实,仍然试图北上和红2、6军团会合。而在中央红军北上的路上,国民党准备了30万大军等候着红军。

显然以当时红军的实力,如果强行北上势必让红军彻底覆灭。危急时刻,毛泽东站出来,提议改向国民党军队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以争取主动。毛泽东建议红军西进的提议,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拥护。

在随后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地位,也确定了毛泽东负责军事指挥的总原则。而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的第一个战役就是四渡赤水。

从1935年的1月中旬到4月中旬这3个月的时间里,中央红军按照毛泽东的军事部署,以赤水河为中心,发起了四渡赤水战役。

在四渡赤水战役中,中央红军面对十倍于己的国民党敌军,在贵州、四川、云南边境的广大地区,灵活运用各种战术,在运动中消灭大量国民党军队,始终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使得中央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为革命保留了希望的火种,为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袁卫宇


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美军已经逐渐摸清我军的“星期攻势”,在我军攻势稍缓时,美军立刻反动反击,致使我军出现较大伤亡。

由于美军及联合国军是全副武装的机械化部队,追击速度极快,需要一支韧性部队打狙击战。



彭德怀也此下了死命令,由第十九兵团“死守铁原十五至二十天”。铁原至金化一线是朝鲜中部的铁三角,如若丢失,美军的机械化部队将一马平川向北方挺进。

具体承担阻击任务的是傅崇碧的第六十三军,他的部队刚刚打了月余的仗撤下来,还没喘过气,无论兵员、武器弹药还是粮草,都还没得到补充,全军算上迫击炮,也就200多门。



而美军来势汹汹,范佛里特的四个整师近五万人,携火炮1600余门、坦克300多辆,加上空军的支援,正向着铁原近25公里的防御阵地压迫而来。

以疲惫之师当敌满血精锐,无疑是个死局,然而志愿军战士们凭借英勇顽强的战斗,愣是把美军死死钉在铁原,彻底把第五次战役打活了。

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原本没有把握,觉得阻击任务不可能完成,但彭德怀将军狠狠地说,“就是把六十三军打光,也要再坚守铁原十五至二十天”。

战斗开始,美军一上来就集中优势兵力和强大火力,疯狂倾泄在我军阵地上。粗略计算,平均一公里就有300名美军,铁原一线终日火光冲天、浓烟蔽日。



我军在用血肉身躯与敌钢铁长龙殊死搏斗,短短三天,一八九师就坚持不住了,前沿阵地一天内几次易手,双方士兵的尸体层层叠叠,无情的火炮又将其炸开,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一八九师从营、连不断重组建制,但最后连机关人员都参战了,然而阵地还是在全员牺牲后丢失。

待一八八师接替阵地时,一八九师仅余一个团的兵力,但他们依然保持战备,随时再次冲进地狱与美军死拼。

一八八师同样打得艰苦。郭恩志时任八连连长,他巧妙地运用地形构筑防御阵地,连续打退了美骑兵一师两个连的多次进攻。

他不断鼓舞已经前后作战四十天的战士,趁着夜色摸到美军营地骚扰,始终坚持战斗着。



后来,美军在一次进攻中投入了一个营的兵力,飞机、坦克都来助阵,八连的一个机枪手被炮火直接掀翻。等到他再次从泥土里爬出来,20多个美国大兵已经走到眼前,弹药手已经牺牲,这名战士便自个端着机枪,向收割小麦一般将眼前的美军撂倒。

在全连仅剩五十发子弹之际,连长郭恩志还在鼓励着他的士兵,唱着革命的歌曲,举起身边的石头砸向美军。



最后趁着友军增援,八连将最后一枚反坦克手雷扔向敌军,竟奇迹般冲出敌军包围,此时他们以一个连的兵力在敌人大规模进攻下,在阵地上坚守了两天,简直“集结号”现实版。

彭德怀将军的指挥所就设在距离铁原不到百里的地方,他不断打电话严令第六十三军,必须坚守阵地不准后退。



残酷的战斗结束了,我军在铁原整整坚持了十天,彭德怀将军来到前线,看望第六十三军的官兵。官兵们浑身衣服早已破烂不堪,沾满血水,将军动情地说道,“祖国感谢你们”,顷刻间,所有人都泪如雨下,为了他们牺牲的战友。


春秋正义


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的柳班进攻战役,德军本来在莫斯科战役处于下风,被苏军歼灭的危险。苏军在41年12月,根据铁木辛哥元帅的建议,苏军北部的反击计划最初是以收复季赫温铁路枢纽,歼灭德军德米扬斯克集群,并将与莫斯科方向相连的诺夫哥罗德州战线,恢复到伊尔门湖沿线,从而加强北部地区与莫斯科地区的联系。

而在列宁格勒方向,反击主要目的是在收复季赫温铁路枢纽以后,继续向西发动进攻,将德军阵线,推到沃尔霍夫以西地区。其最初目的是对德军伊尔门湖北部集群,形成牵制,迫使其无法加强诺夫哥罗德战场的局势。待彻底恢复并加强了莫斯科与北部的联系以后,再发动继续进攻,将德军推到普斯科夫,彻底解除列宁格勒的威胁。

这个计划也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因为从41年末起,芬兰的曼纳海姆似乎跟大胡子斯大林,达成了某种奇怪的默契。加上芬兰军队的后勤已经进入了超负荷状态,因此芬兰军队没有再发动过什么大规模的突击作战。仅仅是在苏军防线上和苏军隔三差五的推推磨盘而已。因此只要加强了莫斯科与北部地区的联系,然后再发动第二次攻击

根据计划,反击部队在抵达原计划中的沃尔霍夫西部地区以后,部队将继续实施反击,将战线恢复到列宁格勒,卢加到索力奇地区。从而彻底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军事威胁,彻底恢复列宁格勒的交通后勤线。

而其中第二突击集团军的任务是,从伊尔门湖北部地区发动一次突击,切入德军的侧翼,然后向部队展开,一路向西突击,收复卢加。

另一路向北机动,收复柳班和姆加地区。与第54集团军汇合,将列宁格勒以南,位于沃尔霍夫以西的德军合围,并打通列宁格勒的交通线。这一系列的既定行动路线,仅仅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就达到了220公里。其作战计划和41年朱可夫下发给第54集团军的命令,几乎如出一辙,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之前的库里克正是担心孤身投入反击的集团军,势单力薄,部队会在反击中被拉散,然后遭到德军的合围。这并非是没有道理的,最典型的自然也是突击第二集团军,不用作者剧透,大家也都知道,他们就是在这样的作战路线上覆灭的。

三、突击第二集团军的覆灭

1941年12月18日,第二突击集团军被正式编入了沃尔霍夫方面军,归属朱可夫学生和参谋长,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霍津中将和尼古拉·库茨米奇中将指挥。但此时苏联小报告之王,麦赫利斯认为霍津中将的资历与能力,尚且不足够支撑起指挥一整个方面军的任务。

因此在他的建议下,霍津中将被命令接受梅列茨科夫大将的管辖,同时从莫斯科调来了刚刚从基辅突围,并参加了莫斯科战役,可谓作战经验丰富的弗拉索夫中将,辅助梅列茨科夫和霍津两位将军。

突击第二集团军的攻势是在41年12月末展开的,由于部队中整编了大量的溃兵,加之投入反击过于仓促,集团军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结果在42年1月8日,经过了一周的作战,部队竟然损失了多达3000余人。当然在偌大的战线上,这些也不算什么,毕竟战线很大,又很残酷,相比41年来说,这已经算是很小的损耗了。

战斗持续到一月中旬时,突二集确实成功的扩大了战果,他们收复了很多的村镇。并开始将部队向南北地区展开,向卢加和柳班地区发动进攻。

但是此时霍津中将并没有注意到,集团军突击方向上出现了一些疏漏,位于伊尔门湖北部地区的德军部队并没有被清除,他们正在威胁着突二集的南部侧翼。

梅列茨科夫大将和弗拉索夫中将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很快梅列茨科夫向突击第二集团军司令部致电称:“你部突破了多处德军防御,尽管德军损失惨重,但是他们的防线并没有被彻底摧毁。我们现阶段缺乏足够的火炮和飞机,来为你们提供掩护,而德军依然威胁着你们的侧翼,你部应该立刻突破该方向德军的防御。”

尽管霍津中将和尼古拉中将,立刻组织了对桥头堡连接处,南北两翼德军阵地的进攻行动。但是集团军所取得的战果有限,后续部队并没有按照预想的那样,迅速的扩大桥头堡阵地。由于突击第二集团军已经向西进攻了超过70公里,因此集团军连接处,出现了一个狭窄的瓶颈。

德军也发现了苏军的意图,并加强了柳班方向和伊尔门湖方向德军部队的力量。因此突击第二集团军,并没有完成和第54集团军会师的任务,也没有达成将其桥头堡南部德军击溃的目标。

42年3月15日,德军对突击第二集团军的瓶颈地区实施了一次联合突击,将仅仅只有12公里宽的连接地带斩断,合围了苏联突击第二集团军。苏军为了打开包围圈,重新和桥头堡建立联系,发动了数次突击并未取得成功。

假如此时能够组织起一起联合反击,那么苏军还有可能拯救突击第二集团军。但是被换出包围圈的霍津,并没有去拯救弗拉索夫。他在离开包围圈以后,立刻开始组织列宁格勒南部地区的反击行动。

德军在6月23日,封闭了突击第二集团好不容易打开的包围圈,弗拉索夫率领部队拼尽全力在24日夜里,打来了一条250米宽的走廊,很多士兵就是在夜间沿着这条走廊趴会桥头堡的。

6月27日,弗拉索夫开始组织集团军实施最后的突围行动,但是面对无法得到救援的情况,所有突围行动都成了飞蛾扑火。考虑到弗拉索夫从开战以来的功劳和其突出的作战指挥能力,斯大林下令派出飞机进入包围圈,试图将弗拉索夫救出来。

随飞机一同出发的,还有一枚勋章和晋升弗拉索夫为上将的命令。但是弗拉索夫拒绝撤离包围圈,他让飞机带走了几名女性医护兵,自己则留在包围圈里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不幸的是,在弗拉索夫在打游击的时候,被一名当地人出卖,遭到了德军的俘虏。而出卖弗拉索夫的农民获得了一头奶牛,和两瓶伏特加。而逃出重围的霍津中将,被追究了责任,免除了职务。之后弗拉索夫的和突击第二集团军的结局,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了。

结语

堂堂苏军中将,仅仅只值一头牛和两瓶伏特加,真是令人唏嘘。而此后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突击第二集团军彻底的覆灭了,绝望的弗拉索夫三观崩溃,成了德国人的走卒,调转枪口对准了曾经的战友,并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小沈媒体


常上将的野望

这个故事发生1946年6月,那一年踌躇满志的常凯申特级上将准备刷一个新副本——剿匪平乱,对于这个副本常上将是有充分信心的。地狱难度的抗日战争老子都赢了,延安那群土鳖充其量也就够个普通难度......

然而平生崇拜曾国藩的常上将依然决定效仿偶像,结硬寨打呆仗,以绝对优势兵力将对手彻底碾压。于是他调集26个师共30余万人将中原解放区团团围在不足200公里的狭长地带,彼时中原解放区只有6万来人。

怕不保险的常上将又让人挖出10万多条战壕,修建6千多座碉堡,以宣化店为中心,形成了连续几道封锁线,这套包围手段可谓至矣尽矣。就等着7月1号一声令下,30万大军将中原解放军彻底碾粉末。

解放军的应对

对于老对手的动作润公一直心知肚明,5月2日就给中原部队发电报“万不得已向西突围方针甚好”,6月23日再次发电报“同意立即突围”。这段时间中原解放区也没闲着,复原1万多战士,转移了上千伤员,充分做好了轻装突围的准备。

6月24日一纵队司令下达了突围命令,由皮定均率领第一旅向东伪装主力,务求拖住对方,掩护中原主力向西转移。对于皮定均旅来说这是一个悲壮的任务,7千多人的部队要迷惑30万大军,赢得3天的时间谈何容易,即使成功了自己也很可能陷入重围,这几乎是一个必死之局。

话虽这么说,皮定均依然没有对命令有任何怨言,在那一代军人心里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东西支撑,当牺牲不可避免,皮定均更希望由自己开始。当晚他就和政委徐子荣一起制定了作战方案,三个主力团分别向正东、东北、东南三个方向移动,摆出与敌决战的架势,把敌军的目光吸引到东线,造成大部队集结向东突围的假象。

暴雨中的集结

吐槽机觉得制定这个计划之初皮定均应该是抱着彻底牺牲的心态,本就不多的部队分成三路,还要做出佯攻突围的姿态,一旦接战三个团必然各自被死死咬住,再难脱身。只是皮定均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在战前准备会上集体研究出阻击任务完成后立刻杀个回马枪,收缩到刘家冲集结,找时机继续向东突围的策略。

6月26日,被迷惑几天的国军开始进攻,上午试探性的攻击后,下午发动猛攻。皮定均的支撑点式防御结构充分利用了各个小山包的高度优势,交叉火力封锁下敌军进展缓慢。但也正如他担心的一样,三个主力团全被咬住了,根本撤不下来。

就在皮定均一筹莫展的时候,天上乌云密布,积压几天的暴雨开始倾泻。这个红小鬼出身的军人眼前一亮,赶紧下达命令,全线突击!把敌人打远一点儿,然后留一个营阻击,立刻回撤到刘家冲!

皮定均的铁胆

为什么皮定均要把集结点选在刘家冲呢?这里面还真有点门道,那是一个在黑松林里的小山村,只有6户人家,特别适合藏兵。更主要的是这个村子位于敌军主力的结合部,南北两侧都是公路,皮定均是在玩一手灯下黑。

这是一步非常险的棋,敌人会不会发现且不论,这招对士兵素质的要求接近变态的程度。他们不能说话,不能吸烟,不能生火做饭,连咳嗽都必须用厚布死死的捂住,更重要的是保障运输的骡马同样不能弄出大动静。可怕的是皮旅把这些全都一丝不苟的完成了,所谓精兵怕不过于此。

27日清晨,十几万国军在两侧的公路上频繁运兵,皮定均终于有时间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惑敌和阻击任务均已完成,大部队已越过成汉铁路,根本联系不上,无法得到指示,于是他决定用电台呼叫延安。延安的回复很快,也很简单,两个字——快走!

三次变向的皮氏走位

28日清晨,皮旅突然从刘家冲冲了出来,一路向西南急行军,打了对手一个冷不防,直接绕过敌新13旅在余家集的堵截,插入周家山以西。继而向九龙山扑去,歼灭敌军一个连后神奇的绕到了新13旅的背后,这次变向一下打乱了对方的节奏。

29日皮定均又来了一个90度大转弯,直接越过东南方向的潢麻公路,以急行军跳过整编72师的三路合围。气的72师师长杨文瑔差点没把电话砸了,赶紧下令新13旅继续追击,并把14旅调到黄土岗堵截。

当然我们知道皮定均又变向了,他改东南为正东,直接顶着14旅防线边缘冲了出去,顺手还让侦察队化装成敌方谍报队,把旗杆店给骗下来,抓走24个俘虏。连续三次变向后,皮旅来到了大牛山前,山脉阻隔,走位是作用不大了,该拼实力了!

翻山越河的三场恶战

大牛山山高林密,是天然的阻击阵地,国军在6月30日已经占据了制高点,对皮旅呈夹击之势。一旦在这里把速度降下来,很可能被后面的追兵赶上,被彻底合围在山脚。大雨滂沱中皮旅近两昼夜的狂攻,于7月1日夜翻越大牛山。

7月10日,皮旅再次遇到和大牛山同样的情形,清风岭制高点提前被敌军抢占,只能强攻。皮旅二团兵分两路,用柴刀在树林中硬生生开出一条道路,杀上山顶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激战两小时后成功抢下山顶阵地。

越过清风岭后连续高强度战斗的皮旅不可避免的开始疲惫,在渡过淠河时险些酿成大祸,渡河过程中敌48师部分军队抢了过来,几乎完成了半渡而击的战术。皮定均的细心再次发挥了作用,他让人找到上游几百米处河水教浅的地方,几千战士趁夜手拉手悄悄渡过了淠河,皮旅终于甩开敌正规军来到东山坡。

杀出重围

离开东山坡后皮定均再次玩了一手经典的走位,先想东南方向机动,吸引桐城敌军后立刻北进,于7月13日攻陷民团把守的毛坦厂。在毛坦厂短暂修整期间皮定均下令轻装突击,抛弃一切不必要的物资,自带武器弹药和粮食,加快行军速度。

7月15日,皮旅急行军50公里冲入华亭镇,随后再次转向直扑东北方向。这支部队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前进,7月19日抵达距津浦铁路只有20多公里的红心铺,只要越过津浦铁路就可以进入苏皖解放区,胜利就在眼前,但他们还得闯过最后一关。

7月20日,津浦铁路之战打响,国军也明白这是最后堵截皮旅的机会,连装甲列车都拉了上来。双方围绕着铁路展开一场短暂而激烈的战斗,最终皮旅以集束手榴弹炸跑了装甲列车,在上午10点全旅穿越津浦铁路,彻底杀出重围。


就这样皮旅且战且行24昼夜,横跨鄂豫皖三省1000多公里,大小23次战斗后达到苏皖解放区,途中伤亡掉队人数不足2000人,三个主力团5000人整建制从30万大军的重重包围中杀了出来。吐槽机想所谓死局求生,所谓战争奇迹,大抵莫过于此吧?皮定均将军这套微操走位堪比润公在赤水的神作了吧?


历史吐槽机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四渡赤水之战,就是这样的一场典型的战役。我们都知道四渡赤水之战,是毛泽东指挥的一场以少胜多的伟大战役。

这一次战役,毛泽东仅仅带领三万工农红军,就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二十万大军。这一次战役还被毛泽东视为自己一生当中打的最为得意的一次战役。

恰恰也是这一次战役,成功的挽救了党和红军的命运,为早起的工农红军运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么,为何要说要说那时候的战役是一个死局,又是如何被毛泽东打活了的呢?

原因就是在四渡赤水之战打响之前,工农红军是有李德和博古直接领导的。

本来工农红军的数量是有八万多人,但是,在他们错误的指挥下,工农红军的数量锐减到了三万人。

这种情况下,若是在不想一个解决办法,很有可能工农红军就会全军覆没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经过遵义会议的召开,工农红军把毛泽东给选举了出来,让他当了党和军队的绝对领导人。

正是毛泽东的出现,他带领工农红军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然后让工农红军迅速发展壮大的。

当然了遵义会议的召开,毛泽东被选举出来这件事,国民党蒋介石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工农红军就剩下三万人了。

于是,他就派了二十万大军,让他们来剿灭工农红军。

在蒋介石看来二十万大军,打三万工农红军,这个仗不论怎么打,都是会取得胜利的。可是,当毛泽东接手工农红军的时候,这个时刻工农红军的战斗力就不一样了。

因为毛泽东是最优秀的军事家,他和国民党军队作战的时候,以运动战为主,集中我军主要兵力,给予敌军以沉重的打击。

正是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他们游走在在云南、贵州和四川的边防线上,对国民党反动派实施了各个击破的战役。

最终工农红军经过四渡赤水之战,彻底的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这一次战役的伟大胜利。

也是这一次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想要一举歼灭工农红军的美梦。为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所以说四渡赤水之战,就是在毛泽东带领下,把一个死局给打活了的一场伟大的战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