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戰役,本來是一個死局,但是,經過一些人的努力給打活了?

漢史趣聞


古代打仗講究的是“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這句話如果在戰場上運用得好的話,一盤死局通常能被打活。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兵仙”韓信,他打的仗很好詮釋了這句話的作用,下面我列舉其中一場仗—井陘之戰。



先來說一下這場戰爭的背景。劉邦經歷彭城之敗後,眾諸侯一一背叛劉邦,保持中立,隔岸觀火。這些諸侯分佈在漢國周圍,對劉邦造成的隱患很大,劉邦不得不收拾他們,於是韓信被派出北伐。韓信攻滅魏、代兩國後,來到了趙地,此時,二十萬趙軍在陳餘的統領下已經在井陘口安置已久,就等韓信到來。

趙軍有很大優勢,軍隊數量龐大,是漢軍的七倍。趙軍以逸待勞,漢軍長途跋涉。趙軍佔據著地理上的優勢,井陘口易守難攻,韓信只能在平地列陣。


面對強敵,韓信不慌不忙,他先把一萬士兵背水列陣。然後給了兩千輕騎許多漢旗,讓他們趁著趙營空虛的時候去趙軍大營插滿旗幟。夜裡,韓信率領剩下的士兵佯攻趙軍,陳餘發現,立刻回擊。

打了一會兒,韓信命人把旗鼓都拋棄,率軍回逃。陳餘不肯罷休,率全軍追趕。到了河邊,所有的漢軍看見後方全是河水,沒有退路,只能拼死一戰,於是漢軍的士氣非常高漲,趙軍久攻不下,陳餘於是率軍回城,沒想到,城上插滿的全是漢國的旗幟,趙軍軍心大亂。韓信這時鼓動所有漢軍攻打趙軍,趙軍大敗,陳餘被殺。


三萬對二十萬,經過了韓信和漢軍的努力,勝利了,這是不可思議的。


如史如畫


南沙海戰,本來是“萬年口水戰”,結果越軍開槍了。。。

1988年,中越雙方在南沙赤瓜礁附近對峙,雙方放了上百人在兩百來米長的狹長礁石上。也是擔心國際影響,所以,雙方都不敢開第一槍,選擇“萬年口水戰”。

從在場的艦船實力和火力上來說,我方佔有絕對優勢:我方有三艘護衛艦。而越南只有1艘登陸船,2艘運輸船。

可是島礁距離越南更近,“口水戰”持續時間久了對我方不利。等越南增援到了,或者我方寄養不足,我軍肯定要率先撤走了。那麼,越軍不就“贏了”嗎?

上面的領導等的也著急:同志們,要趕快解決戰鬥啊。但是,我軍絕不能開第一槍。

怎麼辦?肉搏揍他!赤手空拳將他們趕下水!

解放軍的身手可比越軍好太多了,沒多久,敵人全部掛彩,甚至,越旗都被我方扯斷旗杆,收繳了。

就在此時,越軍護旗的士兵開槍了。。。我方艦船上的士兵見到越軍開槍,激動歡快地喊道:“打了、打了、打了。。。”

不出30秒,我方護衛艦開火。

30分鐘後,越南軍艦被團滅,損失300多人。

我方僅一人受傷。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1948年初,毛澤東要派粟裕帶三個縱隊南下過江,調動國軍主力回防江南,減輕中原戰場的壓力,但粟裕經過深思熟慮,認為三個縱隊十萬人左右,到江南將減員過半,形成不了戰鬥力,不能調動中原戰場國軍三塊硬骨頭十八軍.第五軍.第七軍回防江南,同時後勤補給.傷員安置都成問題,粟裕因而向中央軍委斗膽直陳,拒絕帶三個縱隊南下過江,建議在中原黃淮地區打大殲滅戰,中央軍委採納了粟裕的建議,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條件,加速瞭解放戰爭勝利的進程。


江山歸一統


談起這種局面,讓筆者想到了當初看到的一個傳奇,屬於我們國家的傳奇,僅僅領先5分鐘到達戰場,就改寫了一場戰役;這是一場步兵歷史上的高光時刻,在其中但凡有一點紕漏,得到的可能就是另一個結果。

首要開頭自然是介紹時間線,時間分割回首到1950年的11月底,也就是第二次戰役的最後關頭(這個時間點第二次戰役是什麼應該不用我多說了,不明白的去百度吧)。

這是一場異常關鍵的戰役,這也是扭轉朝鮮戰局決定性的一次戰役,這場戰役直接收復平壤、元山港、興南地區及沿海港口。

11月底,司令部所有人都在默唸,甚至詢問:“113師到底來了沒有?到了沒有?”

戰役前夕,本不可完成的作戰

第二次戰役到了關鍵時候,為了圍殲美軍的第八集團軍,朝鮮志願軍重新制定了第二次作戰計劃,這一次作戰計劃最重要的一個點,就是把包圍圈給死死的合攏,絕對不能讓美軍有機會南逃。

這一次計劃的主要目的地有兩個,即“三里所、龍湖裡”;所有人聽到這兩個地方的時候都傻了,不單單是地名的問題,而是因為到達這兩個地方是真的要跨越山河,並且給的時間僅僅只有14個小時,14小時要急行軍70多公里,揹負物資彈藥徒步前行。

經過長時間的討論,這個艱鉅的任務給到了王牌38軍,並由38軍傳達通知:“113師,沿安裡山、船街裡於28日拂曉之前進至三所裡、龍湖裡、阻擊南逃北援之敵”。

面對如此嚴峻的命令,整個113師沒有一點異議,表示了堅決執行,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場戰役已經進行到最後關鍵時刻,不得馬虎。

韓先楚與38軍談此次奔襲的重要性:
這場戰役已經到了最後時刻了,能不能早日勝利也就看這一次的了,你們一定要記住這一場戰役的關鍵點在於三所裡。
三所裡的地理位置是南有大同江天塹,敵人一定從這邊過不去;北部有兄弟山,能夠卡住公路,讓美軍沒辦法南逃,只要卡住三所裡,我們就一定能大勝。

這一次要在三所裡阻擊的美軍,一共有三個師,這三個師攜帶有300多輛的坦克,400多門火炮,算是主力中的主力;113師只有可憐的十幾門迫擊炮和少量反坦克手雷。

拿最少的資源去做最多的事情,或許這才是我們國家軍隊的最強所在,奉命前行的113師開始了艱難的14小時,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這個王牌隊伍身上。

決策,最後的動員

38軍接到命令後,立刻將所有重任安排到了113師身上,113師沒有任何異議,直接收拾行囊物資準備出發,開始了與美軍爭分奪秒。

113師先頭團團長朱月清,向他的營長們下達了這麼一個指令:“我們邊走邊吃飯,邊走邊下達任務,絕對不可以停一個腳步,也絕對不可以讓一個人掉隊。”

時任副師長的劉海青率領338團作為前衛,整個團為了便於前行,所有人只帶武器以及彈藥,輕裝前行,在前行之前告知所有團長:“每個營和連都要組織好尖刀前衛,假如遇到了敵人,前衛上,然後部隊單位營以及連繼續跟進,不可戀戰,必須要記住我們這一次的使命。”

在一連串的命令下,志願軍113師在山路上展開了高強度急行軍,所有人都是精銳,所有人都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使命,113師沒有現代化如卡車這種裝備,有的僅僅只是兩條腿。

絕命14小時,步兵的最高歷史輝煌

113師一路邊打邊跑,一路行軍,遇上了數股南韓散兵,在這種局勢之下還一步不停的向三所裡奔襲,有一些戰士,跑著跑著就倒下了,就此不起;一些戰士因為長時間的急行軍疲倦到了極點,就直接躺在了路中間,讓隊友狠狠踩自己幾腳,清醒後繼續疾行。

這並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炮兵,炮兵要攜帶沉重零散的迫擊炮部件,還要攜帶大量的炮彈,這些人腰都被壓彎了,但是卻肩負著更重的使命,他們絕對不能脫離隊伍,因為他們是隊伍中最核心的一小部分。

113師到達三所裡要經過長安山,這是一座海拔1250米的山脈;當時所有的軍官都在前面開路,戰士一個人拉著一個人,組成了一條人形鏈條,113師已經即將油盡燈枯。

在高強度的急行下,所有人都陷入了瘋狂的狀態,上到師長、下到炊事員,所有人的思維都陷入了凝滯狀態,腦海中只有三個字在迴響,那就是“三所裡”;這個時候的113師,靠的已經不是體力在前行了,而是靠著驚人的意志力在支撐前行。

沒人想到,短短的14小時,113師的所有官兵在悄然無聲下創造了歷史奇蹟,這個奇蹟至今為止,沒有任何的軍隊打破。

最美妙的5分鐘,振奮軍心的電報

“我部先於敵軍到達三所裡!
敵軍馬上就要經過三所裡,敵人企圖從三所裡進行撤退。
請指示我部任務。”--《中國人民志願軍38軍113師》

簡短無比的幾句話,讓整個司令部的人齊聲歡呼,喜極而泣,因為所有人司令部的人都知道,在這一刻,戰爭的咽喉已經被我們抓住了,幾萬美軍的敗逃,已成定局。

激動的副司令鄧華稱:“這是奇蹟、神蹟,僅僅14小時,用雙腳邊打仗邊行軍72.5公里,並且還屬於地圖的直線距離,這就是奇蹟。”

113師用自己的鐵腳板奔跑了一晝夜,在領先敵軍5分鐘的情況下,趕到了三所裡的作戰區域,僅僅只是比美軍快了那麼5分鐘,這是救命的5分鐘,因為這5分鐘足以改寫這場戰役。

看似不起眼的5分鐘,成為了美軍拼死也無法逾越的高牆,美軍三個師被113師牢牢摁死在了三所裡之外。

拼命急行軍14小時,才爭取到了5分鐘的時間,不得不說當時若是有一點紕漏,後果就不堪設想;最後5分鐘,到達極限的113師戰士全體進入陣地組織防禦,創下了歷史高峰。

結言(後記)

113師靠著三所裡,卡住了美騎1師、美2師、25師、英國27旅、土耳其旅和韓國1師6師,數目不低於5萬人,可以說正是因為這提前的5分鐘,直接奠定了後續的勝勢。

看看後面的戰役,那些永載史冊的戰役:三所裡大戰、龍源裡阻擊戰、血站松骨峰...

這些戰役任何一個拿出來都是揚我中華之威,證明了我中華軍魂之脊樑。

38軍戰果:

擊斃敵軍7000餘人,俘虜3000餘人,繳獲火炮239門、汽車1500輛(打完仗的不用走路回去了),直接為第二次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13師,在這一場戰役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遠距離的穿插和拼死阻擊,讓敵軍整個西線徹底動搖,只能狼狽後退。

這一場戰役,才是死局之中謀求破局,正是因為113師的合力,才將這一半死局面徹底盤活,真可謂是鐵打的部隊,永固的軍魂。


筆下點史


千里進軍大別山。國共戰爭進行了一年,我軍殲滅蔣軍百萬,由一百萬迅速發展到了兩百萬,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勝利。但是,面臨最為嚴峻的問題,即我軍的勝利的代價,是失去了大片的根據地,主要交通線與中大城市全部失去,人力、財力空前緊張,魚多水少。反觀蔣軍方面,在國際上有幾乎取之不盡的美國援助,在國內有80%以上的國土與人口這樣的雄厚財力可供戰爭徵用,蔣委員長對我軍的殲滅戰,並不介意,只要在解放區打,只要解放區愈打愈小,終歸最後的失敗還是你,不是我,必然與第五次江西剿共結果一樣。而當時蔣軍的軍隊是我軍的兩倍,四百萬,武器裝備先進,兼海空軍優勢,更主要的是蔣軍擴大戰略預備隊的人力物力遠在我方之上。為了粉碎蔣軍的戰略企圖,即在人力物力上徹底打垮我軍,做為全軍統帥毛主席,內心萬分焦急,曾多次電示各野戰軍,應主動出擊外線,將戰爭引向國統區…而當時部隊對外線出擊,牴觸情緒十分強烈,最主要的是傷員,只能捨棄,非常影響士氣…但是,部隊不敢於外線作戰,最終是一盤死棋,毫無疑問,重蹈江西紅軍失敗覆轍…正當劉鄧中原野戰軍取得了解放戰爭以來殲敵最多的魯西南大捷(殲敵六萬五千),全軍勝利歡慶之際,毛主席一份十萬火急電令:中原野戰軍不惜一切代價,堅決向蔣介石的深遠大後方出擊。目前,我本人每發完電報,即焚燬,隨時準備應付萬一…毛主席當時只以少數警衛部隊吸引二十三萬胡宗南大軍,身處最危險之地。閱電,劉伯承與鄧小平面面相覷…國共決戰最為壯烈的一舉:千里進軍大別山。中原野戰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失去了所有重武器,縱隊打成了師,師打成了旅,平均三萬多人的縱隊,只剩萬餘左右…但是,將整個解放戰爭的全局打活了,將解放區大約34個旅、師的蔣軍重兵,牽回國統區,使得整個中原戰場上的蔣軍的軍事壓力大大減輕,我陳謝兵團與山東陳粟華東野戰軍,不失戰機,迅猛向中原外線跟進出擊,攻克開封,殲滅壽區年兵團,使得三支大軍,在中原戰場上,呈“品"字形攻勢,迫使整個中原戰埸蔣軍全面轉入防禦…而當毛主席悉知劉鄧野戰軍勝利進軍大別山、並站穩腳跟、開避二十多個縣的根據地時,無比興奮,是這樣的高度評價:這是二十多年來蔣介石統治的失敗,是人民解放軍扭轉了其反動統治戰車的車輪,並使之於走向徹底的覆滅…當時三大戰役尚未打響,毛主席己經預見到了蔣介石統治的必然覆滅…使得蔣委員長讓戰爭永遠在解放區內進入、徹底破壞我人力物力的戰略之企圖,完全歸於失敗…劉鄧中原野戰軍的這一壯舉,從全局致強大蔣軍於死命…徹底打活了整個解放戰爭的全局…為此,中原野戰軍將士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整個解放戰爭的全局勝利…



高友峰1


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指揮的四渡赤水戰役,可以說是中國近現代戰爭史上最精彩的戰役之一,把明明就幾乎是死局的局面給盤活了,挽救了黨、紅軍和中國革命。

四渡赤水之前,中央紅軍在湘江戰役中遭遇慘敗,損失慘重,總兵力從8萬人銳減到3萬人,當時領導層的李德等人不顧現實,仍然試圖北上和紅2、6軍團會合。而在中央紅軍北上的路上,國民黨準備了30萬大軍等候著紅軍。

顯然以當時紅軍的實力,如果強行北上勢必讓紅軍徹底覆滅。危急時刻,毛澤東站出來,提議改向國民黨軍隊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以爭取主動。毛澤東建議紅軍西進的提議,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擁護。

在隨後召開的遵義會議上,確立了毛澤東的核心領導地位,也確定了毛澤東負責軍事指揮的總原則。而遵義會議後,毛澤東指揮的第一個戰役就是四渡赤水。

從1935年的1月中旬到4月中旬這3個月的時間裡,中央紅軍按照毛澤東的軍事部署,以赤水河為中心,發起了四渡赤水戰役。

在四渡赤水戰役中,中央紅軍面對十倍於己的國民黨敵軍,在貴州、四川、雲南邊境的廣大地區,靈活運用各種戰術,在運動中消滅大量國民黨軍隊,始終掌握著戰場的主動權。使得中央紅軍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四渡赤水的勝利,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為革命保留了希望的火種,為取得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袁衛宇


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美軍已經逐漸摸清我軍的“星期攻勢”,在我軍攻勢稍緩時,美軍立刻反動反擊,致使我軍出現較大傷亡。

由於美軍及聯合國軍是全副武裝的機械化部隊,追擊速度極快,需要一支韌性部隊打狙擊戰。



彭德懷也此下了死命令,由第十九兵團“死守鐵原十五至二十天”。鐵原至金化一線是朝鮮中部的鐵三角,如若丟失,美軍的機械化部隊將一馬平川向北方挺進。

具體承擔阻擊任務的是傅崇碧的第六十三軍,他的部隊剛剛打了月餘的仗撤下來,還沒喘過氣,無論兵員、武器彈藥還是糧草,都還沒得到補充,全軍算上迫擊炮,也就200多門。



而美軍來勢洶洶,範佛里特的四個整師近五萬人,攜火炮1600餘門、坦克300多輛,加上空軍的支援,正向著鐵原近25公里的防禦陣地壓迫而來。

以疲憊之師當敵滿血精銳,無疑是個死局,然而志願軍戰士們憑藉英勇頑強的戰鬥,愣是把美軍死死釘在鐵原,徹底把第五次戰役打活了。

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和政委李志民原本沒有把握,覺得阻擊任務不可能完成,但彭德懷將軍狠狠地說,“就是把六十三軍打光,也要再堅守鐵原十五至二十天”。

戰鬥開始,美軍一上來就集中優勢兵力和強大火力,瘋狂傾洩在我軍陣地上。粗略計算,平均一公里就有300名美軍,鐵原一線終日火光沖天、濃煙蔽日。



我軍在用血肉身軀與敵鋼鐵長龍殊死搏鬥,短短三天,一八九師就堅持不住了,前沿陣地一天內幾次易手,雙方士兵的屍體層層疊疊,無情的火炮又將其炸開,簡直就是人間地獄。

一八九師從營、連不斷重組建制,但最後連機關人員都參戰了,然而陣地還是在全員犧牲後丟失。

待一八八師接替陣地時,一八九師僅餘一個團的兵力,但他們依然保持戰備,隨時再次衝進地獄與美軍死拼。

一八八師同樣打得艱苦。郭恩志時任八連連長,他巧妙地運用地形構築防禦陣地,連續打退了美騎兵一師兩個連的多次進攻。

他不斷鼓舞已經前後作戰四十天的戰士,趁著夜色摸到美軍營地騷擾,始終堅持戰鬥著。



後來,美軍在一次進攻中投入了一個營的兵力,飛機、坦克都來助陣,八連的一個機槍手被炮火直接掀翻。等到他再次從泥土裡爬出來,20多個美國大兵已經走到眼前,彈藥手已經犧牲,這名戰士便自個端著機槍,向收割小麥一般將眼前的美軍撂倒。

在全連僅剩五十發子彈之際,連長郭恩志還在鼓勵著他的士兵,唱著革命的歌曲,舉起身邊的石頭砸向美軍。



最後趁著友軍增援,八連將最後一枚反坦克手雷扔向敵軍,竟奇蹟般衝出敵軍包圍,此時他們以一個連的兵力在敵人大規模進攻下,在陣地上堅守了兩天,簡直“集結號”現實版。

彭德懷將軍的指揮所就設在距離鐵原不到百里的地方,他不斷打電話嚴令第六十三軍,必須堅守陣地不準後退。



殘酷的戰鬥結束了,我軍在鐵原整整堅持了十天,彭德懷將軍來到前線,看望第六十三軍的官兵。官兵們渾身衣服早已破爛不堪,沾滿血水,將軍動情地說道,“祖國感謝你們”,頃刻間,所有人都淚如雨下,為了他們犧牲的戰友。


春秋正義


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戰場的柳班進攻戰役,德軍本來在莫斯科戰役處於下風,被蘇軍殲滅的危險。蘇軍在41年12月,根據鐵木辛哥元帥的建議,蘇軍北部的反擊計劃最初是以收復季赫溫鐵路樞紐,殲滅德軍德米揚斯克集群,並將與莫斯科方向相連的諾夫哥羅德州戰線,恢復到伊爾門湖沿線,從而加強北部地區與莫斯科地區的聯繫。

而在列寧格勒方向,反擊主要目的是在收復季赫溫鐵路樞紐以後,繼續向西發動進攻,將德軍陣線,推到沃爾霍夫以西地區。其最初目的是對德軍伊爾門湖北部集群,形成牽制,迫使其無法加強諾夫哥羅德戰場的局勢。待徹底恢復並加強了莫斯科與北部的聯繫以後,再發動繼續進攻,將德軍推到普斯科夫,徹底解除列寧格勒的威脅。

這個計劃也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因為從41年末起,芬蘭的曼納海姆似乎跟大鬍子斯大林,達成了某種奇怪的默契。加上芬蘭軍隊的後勤已經進入了超負荷狀態,因此芬蘭軍隊沒有再發動過什麼大規模的突擊作戰。僅僅是在蘇軍防線上和蘇軍隔三差五的推推磨盤而已。因此只要加強了莫斯科與北部地區的聯繫,然後再發動第二次攻擊

根據計劃,反擊部隊在抵達原計劃中的沃爾霍夫西部地區以後,部隊將繼續實施反擊,將戰線恢復到列寧格勒,盧加到索力奇地區。從而徹底解除德軍對列寧格勒的軍事威脅,徹底恢復列寧格勒的交通後勤線。

而其中第二突擊集團軍的任務是,從伊爾門湖北部地區發動一次突擊,切入德軍的側翼,然後向部隊展開,一路向西突擊,收復盧加。

另一路向北機動,收復柳班和姆加地區。與第54集團軍匯合,將列寧格勒以南,位於沃爾霍夫以西的德軍合圍,並打通列寧格勒的交通線。這一系列的既定行動路線,僅僅在地圖上的直線距離就達到了220公里。其作戰計劃和41年朱可夫下發給第54集團軍的命令,幾乎如出一轍,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之前的庫裡克正是擔心孤身投入反擊的集團軍,勢單力薄,部隊會在反擊中被拉散,然後遭到德軍的合圍。這並非是沒有道理的,最典型的自然也是突擊第二集團軍,不用作者劇透,大家也都知道,他們就是在這樣的作戰路線上覆滅的。

三、突擊第二集團軍的覆滅

1941年12月18日,第二突擊集團軍被正式編入了沃爾霍夫方面軍,歸屬朱可夫學生和參謀長,沃爾霍夫方面軍司令霍津中將和尼古拉·庫茨米奇中將指揮。但此時蘇聯小報告之王,麥赫利斯認為霍津中將的資歷與能力,尚且不足夠支撐起指揮一整個方面軍的任務。

因此在他的建議下,霍津中將被命令接受梅列茨科夫大將的管轄,同時從莫斯科調來了剛剛從基輔突圍,並參加了莫斯科戰役,可謂作戰經驗豐富的弗拉索夫中將,輔助梅列茨科夫和霍津兩位將軍。

突擊第二集團軍的攻勢是在41年12月末展開的,由於部隊中整編了大量的潰兵,加之投入反擊過於倉促,集團軍並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結果在42年1月8日,經過了一週的作戰,部隊竟然損失了多達3000餘人。當然在偌大的戰線上,這些也不算什麼,畢竟戰線很大,又很殘酷,相比41年來說,這已經算是很小的損耗了。

戰鬥持續到一月中旬時,突二集確實成功的擴大了戰果,他們收復了很多的村鎮。並開始將部隊向南北地區展開,向盧加和柳班地區發動進攻。

但是此時霍津中將並沒有注意到,集團軍突擊方向上出現了一些疏漏,位於伊爾門湖北部地區的德軍部隊並沒有被清除,他們正在威脅著突二集的南部側翼。

梅列茨科夫大將和弗拉索夫中將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很快梅列茨科夫向突擊第二集團軍司令部致電稱:“你部突破了多處德軍防禦,儘管德軍損失慘重,但是他們的防線並沒有被徹底摧毀。我們現階段缺乏足夠的火炮和飛機,來為你們提供掩護,而德軍依然威脅著你們的側翼,你部應該立刻突破該方向德軍的防禦。”

儘管霍津中將和尼古拉中將,立刻組織了對橋頭堡連接處,南北兩翼德軍陣地的進攻行動。但是集團軍所取得的戰果有限,後續部隊並沒有按照預想的那樣,迅速的擴大橋頭堡陣地。由於突擊第二集團軍已經向西進攻了超過70公里,因此集團軍連接處,出現了一個狹窄的瓶頸。

德軍也發現了蘇軍的意圖,並加強了柳班方向和伊爾門湖方向德軍部隊的力量。因此突擊第二集團軍,並沒有完成和第54集團軍會師的任務,也沒有達成將其橋頭堡南部德軍擊潰的目標。

42年3月15日,德軍對突擊第二集團軍的瓶頸地區實施了一次聯合突擊,將僅僅只有12公里寬的連接地帶斬斷,合圍了蘇聯突擊第二集團軍。蘇軍為了打開包圍圈,重新和橋頭堡建立聯繫,發動了數次突擊並未取得成功。

假如此時能夠組織起一起聯合反擊,那麼蘇軍還有可能拯救突擊第二集團軍。但是被換出包圍圈的霍津,並沒有去拯救弗拉索夫。他在離開包圍圈以後,立刻開始組織列寧格勒南部地區的反擊行動。

德軍在6月23日,封閉了突擊第二集團好不容易打開的包圍圈,弗拉索夫率領部隊拼盡全力在24日夜裡,打來了一條250米寬的走廊,很多士兵就是在夜間沿著這條走廊趴會橋頭堡的。

6月27日,弗拉索夫開始組織集團軍實施最後的突圍行動,但是面對無法得到救援的情況,所有突圍行動都成了飛蛾撲火。考慮到弗拉索夫從開戰以來的功勞和其突出的作戰指揮能力,斯大林下令派出飛機進入包圍圈,試圖將弗拉索夫救出來。

隨飛機一同出發的,還有一枚勳章和晉升弗拉索夫為上將的命令。但是弗拉索夫拒絕撤離包圍圈,他讓飛機帶走了幾名女性醫護兵,自己則留在包圍圈裡和士兵們同甘共苦。

不幸的是,在弗拉索夫在打游擊的時候,被一名當地人出賣,遭到了德軍的俘虜。而出賣弗拉索夫的農民獲得了一頭奶牛,和兩瓶伏特加。而逃出重圍的霍津中將,被追究了責任,免除了職務。之後弗拉索夫的和突擊第二集團軍的結局,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了。

結語

堂堂蘇軍中將,僅僅只值一頭牛和兩瓶伏特加,真是令人唏噓。而此後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突擊第二集團軍徹底的覆滅了,絕望的弗拉索夫三觀崩潰,成了德國人的走卒,調轉槍口對準了曾經的戰友,並最終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




小沈媒體


常上將的野望

這個故事發生1946年6月,那一年躊躇滿志的常凱申特級上將準備刷一個新副本——剿匪平亂,對於這個副本常上將是有充分信心的。地獄難度的抗日戰爭老子都贏了,延安那群土鱉充其量也就夠個普通難度......

然而平生崇拜曾國藩的常上將依然決定效仿偶像,結硬寨打呆仗,以絕對優勢兵力將對手徹底碾壓。於是他調集26個師共30餘萬人將中原解放區團團圍在不足200公里的狹長地帶,彼時中原解放區只有6萬來人。

怕不保險的常上將又讓人挖出10萬多條戰壕,修建6千多座碉堡,以宣化店為中心,形成了連續幾道封鎖線,這套包圍手段可謂至矣盡矣。就等著7月1號一聲令下,30萬大軍將中原解放軍徹底碾粉末。

解放軍的應對

對於老對手的動作潤公一直心知肚明,5月2日就給中原部隊發電報“萬不得已向西突圍方針甚好”,6月23日再次發電報“同意立即突圍”。這段時間中原解放區也沒閒著,復原1萬多戰士,轉移了上千傷員,充分做好了輕裝突圍的準備。

6月24日一縱隊司令下達了突圍命令,由皮定均率領第一旅向東偽裝主力,務求拖住對方,掩護中原主力向西轉移。對於皮定均旅來說這是一個悲壯的任務,7千多人的部隊要迷惑30萬大軍,贏得3天的時間談何容易,即使成功了自己也很可能陷入重圍,這幾乎是一個必死之局。

話雖這麼說,皮定均依然沒有對命令有任何怨言,在那一代軍人心裡有比生死更重要的東西支撐,當犧牲不可避免,皮定均更希望由自己開始。當晚他就和政委徐子榮一起制定了作戰方案,三個主力團分別向正東、東北、東南三個方向移動,擺出與敵決戰的架勢,把敵軍的目光吸引到東線,造成大部隊集結向東突圍的假象。

暴雨中的集結

吐槽機覺得制定這個計劃之初皮定均應該是抱著徹底犧牲的心態,本就不多的部隊分成三路,還要做出佯攻突圍的姿態,一旦接戰三個團必然各自被死死咬住,再難脫身。只是皮定均還是抱著一線希望,在戰前準備會上集體研究出阻擊任務完成後立刻殺個回馬槍,收縮到劉家衝集結,找時機繼續向東突圍的策略。

6月26日,被迷惑幾天的國軍開始進攻,上午試探性的攻擊後,下午發動猛攻。皮定均的支撐點式防禦結構充分利用了各個小山包的高度優勢,交叉火力封鎖下敵軍進展緩慢。但也正如他擔心的一樣,三個主力團全被咬住了,根本撤不下來。

就在皮定均一籌莫展的時候,天上烏雲密佈,積壓幾天的暴雨開始傾瀉。這個紅小鬼出身的軍人眼前一亮,趕緊下達命令,全線突擊!把敵人打遠一點兒,然後留一個營阻擊,立刻回撤到劉家衝!

皮定均的鐵膽

為什麼皮定均要把集結點選在劉家衝呢?這裡面還真有點門道,那是一個在黑松林裡的小山村,只有6戶人家,特別適合藏兵。更主要的是這個村子位於敵軍主力的結合部,南北兩側都是公路,皮定均是在玩一手燈下黑。

這是一步非常險的棋,敵人會不會發現且不論,這招對士兵素質的要求接近變態的程度。他們不能說話,不能吸菸,不能生火做飯,連咳嗽都必須用厚布死死的捂住,更重要的是保障運輸的騾馬同樣不能弄出大動靜。可怕的是皮旅把這些全都一絲不苟的完成了,所謂精兵怕不過於此。

27日清晨,十幾萬國軍在兩側的公路上頻繁運兵,皮定均終於有時間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辦。惑敵和阻擊任務均已完成,大部隊已越過成漢鐵路,根本聯繫不上,無法得到指示,於是他決定用電臺呼叫延安。延安的回覆很快,也很簡單,兩個字——快走!

三次變向的皮氏走位

28日清晨,皮旅突然從劉家沖沖了出來,一路向西南急行軍,打了對手一個冷不防,直接繞過敵新13旅在餘家集的堵截,插入周家山以西。繼而向九龍山撲去,殲滅敵軍一個連後神奇的繞到了新13旅的背後,這次變向一下打亂了對方的節奏。

29日皮定均又來了一個90度大轉彎,直接越過東南方向的潢麻公路,以急行軍跳過整編72師的三路合圍。氣的72師師長楊文瑔差點沒把電話砸了,趕緊下令新13旅繼續追擊,並把14旅調到黃土崗堵截。

當然我們知道皮定均又變向了,他改東南為正東,直接頂著14旅防線邊緣衝了出去,順手還讓偵察隊化裝成敵方諜報隊,把旗杆店給騙下來,抓走24個俘虜。連續三次變向後,皮旅來到了大牛山前,山脈阻隔,走位是作用不大了,該拼實力了!

翻山越河的三場惡戰

大牛山山高林密,是天然的阻擊陣地,國軍在6月30日已經佔據了制高點,對皮旅呈夾擊之勢。一旦在這裡把速度降下來,很可能被後面的追兵趕上,被徹底合圍在山腳。大雨滂沱中皮旅近兩晝夜的狂攻,於7月1日夜翻越大牛山。

7月10日,皮旅再次遇到和大牛山同樣的情形,清風嶺制高點提前被敵軍搶佔,只能強攻。皮旅二團兵分兩路,用柴刀在樹林中硬生生開出一條道路,殺上山頂與敵人展開白刃戰,激戰兩小時後成功搶下山頂陣地。

越過清風嶺後連續高強度戰鬥的皮旅不可避免的開始疲憊,在渡過淠河時險些釀成大禍,渡河過程中敵48師部分軍隊搶了過來,幾乎完成了半渡而擊的戰術。皮定均的細心再次發揮了作用,他讓人找到上游幾百米處河水教淺的地方,幾千戰士趁夜手拉手悄悄渡過了淠河,皮旅終於甩開敵正規軍來到東山坡。

殺出重圍

離開東山坡後皮定均再次玩了一手經典的走位,先想東南方向機動,吸引桐城敵軍後立刻北進,於7月13日攻陷民團把守的毛坦廠。在毛坦廠短暫修整期間皮定均下令輕裝突擊,拋棄一切不必要的物資,自帶武器彈藥和糧食,加快行軍速度。

7月15日,皮旅急行軍50公里衝入華亭鎮,隨後再次轉向直撲東北方向。這支部隊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前進,7月19日抵達距津浦鐵路只有20多公里的紅心鋪,只要越過津浦鐵路就可以進入蘇皖解放區,勝利就在眼前,但他們還得闖過最後一關。

7月20日,津浦鐵路之戰打響,國軍也明白這是最後堵截皮旅的機會,連裝甲列車都拉了上來。雙方圍繞著鐵路展開一場短暫而激烈的戰鬥,最終皮旅以集束手榴彈炸跑了裝甲列車,在上午10點全旅穿越津浦鐵路,徹底殺出重圍。


就這樣皮旅且戰且行24晝夜,橫跨鄂豫皖三省1000多公里,大小23次戰鬥後達到蘇皖解放區,途中傷亡掉隊人數不足2000人,三個主力團5000人整建制從30萬大軍的重重包圍中殺了出來。吐槽機想所謂死局求生,所謂戰爭奇蹟,大抵莫過於此吧?皮定均將軍這套微操走位堪比潤公在赤水的神作了吧?


歷史吐槽機


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四渡赤水之戰,就是這樣的一場典型的戰役。我們都知道四渡赤水之戰,是毛澤東指揮的一場以少勝多的偉大戰役。

這一次戰役,毛澤東僅僅帶領三萬工農紅軍,就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二十萬大軍。這一次戰役還被毛澤東視為自己一生當中打的最為得意的一次戰役。

恰恰也是這一次戰役,成功的挽救了黨和紅軍的命運,為早起的工農紅軍運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那麼,為何要說要說那時候的戰役是一個死局,又是如何被毛澤東打活了的呢?

原因就是在四渡赤水之戰打響之前,工農紅軍是有李德和博古直接領導的。

本來工農紅軍的數量是有八萬多人,但是,在他們錯誤的指揮下,工農紅軍的數量銳減到了三萬人。

這種情況下,若是在不想一個解決辦法,很有可能工農紅軍就會全軍覆沒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經過遵義會議的召開,工農紅軍把毛澤東給選舉了出來,讓他當了黨和軍隊的絕對領導人。

正是毛澤東的出現,他帶領工農紅軍渡過了最艱難的時刻,然後讓工農紅軍迅速發展壯大的。

當然了遵義會議的召開,毛澤東被選舉出來這件事,國民黨蔣介石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工農紅軍就剩下三萬人了。

於是,他就派了二十萬大軍,讓他們來剿滅工農紅軍。

在蔣介石看來二十萬大軍,打三萬工農紅軍,這個仗不論怎麼打,都是會取得勝利的。可是,當毛澤東接手工農紅軍的時候,這個時刻工農紅軍的戰鬥力就不一樣了。

因為毛澤東是最優秀的軍事家,他和國民黨軍隊作戰的時候,以運動戰為主,集中我軍主要兵力,給予敵軍以沉重的打擊。

正是在毛澤東的帶領下,他們遊走在在雲南、貴州和四川的邊防線上,對國民黨反動派實施了各個擊破的戰役。

最終工農紅軍經過四渡赤水之戰,徹底的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取得了這一次戰役的偉大勝利。

也是這一次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想要一舉殲滅工農紅軍的美夢。為工農紅軍的發展壯大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所以說四渡赤水之戰,就是在毛澤東帶領下,把一個死局給打活了的一場偉大的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