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裡的日子,家長如何有效陪伴,孩子才不會荒廢學業?

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讓萬千家庭發現史上最強災難片,既不是開學,也不是期末考試,而是24小時和娃宅在家裡。

起初,家長們被每天持續增長的確診人數、疑似人數、不斷刷新的感染方式,搞得恐慌、焦慮,擔心著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與安全。孩子們則在父母一再推遲上班的氣氛中,預感到“意外的幸福就這樣降臨了”——不會如期開學了。於是,開始無視學習計劃、怠慢假期作業,任由父母在耳邊嘮叨,就是粘著電視、手機、平板不放手。

家長們本來就情緒不佳,再看見娃的各種不要學習,憤從憂中生,於是忍不住指責嘮叨、發火吼叫,孩子則愛答不理、頂嘴反抗,親子摩擦和疫情的確診人數一樣不斷攀升。

後來,好不容易盼來了“停課不停學”的政策,各地中小學紛紛開始通過“網課”給孩子們收心。本以為終於有老師來管管孩子了,沒想到“網課”反而升級了矛盾:


此外,家長還可以用最新的知識、技能吸引孩子,讓他掌握一些有效有益的新本領,並使這些內容與文化課學習產生一定的關聯。比如,讓孩子也做一做直播老師。疫情之下,不便出門,網絡就成了最有創造性的舞臺。

最近,我家樂山小朋友看到我經常給學生做直播,就很感興趣,模仿著做了《塞下曲四首》的PPT,通過直播平臺講給親友聽。這項學習任務完全不用催,他自己就很認真很上心,學著我的口吻,還能主動注意自己的姿勢和形象。更為重要的是,他講完之後,四首不好背的唐詩早已爛熟於心,不僅如此,通過深度解讀這四首詩,還形成了自己的記憶方法,再學新詩就更容易了。

宅在家裡的日子,家長如何有效陪伴,孩子才不會荒廢學業?

最後,家長要嘗試營造一個積極的家庭學習環境。疫情之下,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是首要的。如果家長恐慌、焦慮,孩子肯定也會感覺到,他們見不到老師和同學,還會有孤單的感覺。家長首先要讓自己的情緒著陸,相信國家和政府,相信並堅持科學的防護方法,從緊繃的狀態中走出來。

其次,要去觀察、抓住孩子生活中的點滴閃光點,以適當的方式誇讚,從而喚醒他們的內驅力,激發出他們生命的活力。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的孩子渾身都是毛病,沒有閃光點。那麼您就要帶著放大鏡去仔細找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只是您沒發現。或者是您的目標、標準太高,孩子夠不著。那麼就降低目標、標準,給孩子,也給自己更多體驗進步的機會。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家長問題的折射。如果能帶著這樣的觀點去養育,那麼就會少一份對孩子的譴責,多一份對自己的反省。

宅在家裡的日子,家長如何有效陪伴,孩子才不會荒廢學業?

總之,孩子天生是愛學習的,如果有一天他/她不愛了,一定是我們什麼地方做錯了,或者是有什麼該做事情沒去好好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