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律所40年」隆安:千人老牌大所,如何順利實現迭代?(精華版)

作者 / 吳劍霞 吳夢奇

來源 / 智合

「中國律所40年」隆安:千人老牌大所,如何順利實現迭代?(精華版)

1992年,北京,剛離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徐家力想辦一家律師事務所。

他遊說了幾名相熟的同學、同事,人是有了,但辦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熱情,還需要辦公場地、出納、會計、桌椅設備——簡單地說,至少需要5萬塊錢。

徐家力、李京生等人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了一家願意借給他們這筆資金的公司,條件是新所得用這家公司的名字。

徐家力同意了:“行!”

這便是“隆安”二字的由來。

27年後,隆安召開2019年度下半年高級合夥人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主任及管理委員會成員。年輕的王丹全票連任為隆安主任,與丁朋、劉曉明、萬迎軍、崔可組成新一屆管委會。

五位管委會成員中,新一代佔了四席。

作為一家千人老牌大所,隆安如何順利完成管理層迭代,並持續煥發生機?

「中國律所40年」隆安:千人老牌大所,如何順利實現迭代?(精華版)

隆安的第一代合夥人,是“七匹狼”,指的是徐家力、李京生、李大中、黃永慶、丁朋、張炳崑、陳旭7位合夥人,他們皆於1992-2001年期間加盟隆安,開創了隆安第一個十年的輝煌。

第二代合夥人,則以“合夥人分級制度”出臺為標誌。

“如果讓收入懸殊的律師承擔律師事務所相同的公攤費用,顯然是不合理的;但如果只讓收入最高的一部分律師承擔公攤費用,又會讓其他想參與律所管理的律師失去話語權。”進退之間,合夥人分級制度出臺——2004年開始,隆安的合夥人分為高級合夥人和合夥人兩級,以劉曉明、王丹等青年律師為代表的第二代合夥人正是這一制度的受益者。

在加盟隆安之前,劉曉明本在廣東珠海的一家律所執業,機緣巧合下,跟隨律所擴張的步伐來到北京。劉曉明信奉“滾石不生苔”,如果不是原所的北京佈局進行了調整,他不會輕易換所。也因此,自2004年加入隆安後,劉曉明從未動過換所的念頭。

進所第一年,劉曉明年創收為七十萬;四年後,這個數字已經超過十倍。當時的律所主任張炳崑每每碰到他就會問:“曉明,你什麼時候當高級合夥人啊?”老一代“七匹狼”都希望年輕律師能快速成長,多出幾個“劉曉明”。

2008年,劉曉明順利晉升為高級合夥人,這一年,王丹則剛剛成為合夥人。兩年後,王丹擔任高級合夥人,年僅32歲,是當時隆安最年輕的高級合夥人。

多年以後,王丹站在國際俱樂部大廈8樓的落地窗前,準會想起2005年的那個冬天:還在一家小所做實習律師的他,在帶教律師龍巖的引薦下,第一次見到了李大中——日後他口中的“師父”。這是他與隆安最初的結緣。從實習律師到獨立律師,從合夥人到高級合夥人,最後到律師事務所主任,王丹是隆安八任主任中唯一一個做滿所有職位的人。

當時隆安的高級合夥人並不多,開會時都會提出各種想法創意,但到最後往往是一句話——“行,王丹去實施。”“好,王丹,你把它落實一下。”“高級合夥人裡你最年輕,這些事你不幹誰幹呀?給你封個官吧,叫首席信息官,把隆安的信息建設搞起來。”於是,CIO王丹就包攬了隆安所有信息化建設工作,包括優化升級網站、期刊、郵箱,制定利益衝突檢索規則等。這些事王丹整整做了9年,隆安信息管理平臺也從1.0升級到了現在的5.0。

信息建設是一個起點,隨著市場格局的更迭與隆安內部的演變,一場更大的制度革新正在在醞釀之中。

「中國律所40年」隆安:千人老牌大所,如何順利實現迭代?(精華版)

行至2010年,中國最早一批律所先後越過了“20年”這道準線,即將走到管理層換代的歷史節點。20年,足夠讓老一代管理層建立起難以動搖的威信與話語權,這對律所的新老迭代而言,是一柄雙刃劍。用好了,管理權限平穩過渡;用不好,難免引發內部動盪。

在隆安27載的發展歷程中,共有8位主任,分別是徐家力、李京生、李大中、黃永慶、張炳崑、陳旭、劉曉明、王丹,代表了隆安管理制度的三個階段:

「中國律所40年」隆安:千人老牌大所,如何順利實現迭代?(精華版)

在第一、第二階段,律所主任不是選出來的,而是“輪”出來的——隆安內部曾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主任由高級合夥人按加入時間先後輪值擔任。但隨著律所規模及影響力逐漸擴大,需要將這一重要崗位人選的確立流程規範化。

2011年底,隆安又到了管委會要換屆的當口。按照原來的做法,這一屆的律所主任應該輪到劉曉明。在當年年會上,隆安年輕一代的合夥人站了出來,中斷了以非選舉方式確認主任的流程——

“選舉選舉,還是需要選一選的。請給我們一個月的時間,把整套的合夥人議事規則、選舉制度拿出來後,我們再選。”

一個月後,隆安出臺了《隆安律師事務所主任及管委會委員選舉辦法》、《隆安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會議議事規則》,標誌著隆安制度建設踏出了第一步。

2013年1月26日,隆安召開“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2013年度第一次高級合夥人會議”。經全體高級合夥人投票表決,選舉劉曉明擔任隆安新一屆主任,選舉黃永慶、江迎春、王丹為新一屆管委會成員,與創始合夥人徐家力及主任劉曉明共同組成新一屆管理委員會。

在新出爐的選舉制度下,隆安第二代管理層正式形成。這一次的制度優化,也為隆安後來三次斬獲“中國十佳成長律所”埋下伏筆。

「中國律所40年」隆安:千人老牌大所,如何順利實現迭代?(精華版)

2014年6月,第二屆發展基金會換屆,深圳分所主任賈紅衛擔任理事長,上海分所主任錢葳擔任秘書長。在此之前,發展基金會的主導權主要掌握在北京總所手中。

分所積極性不足的問題由來已久。自隆安加速地域開拓,對全國熱點城市和“一帶一路”沿線進行規劃和佈局,這個老問題就又冒了出來。為此,隆安特在2011年創設發展基金會,由徐家力任理事長、劉曉明任秘書長,各地分所統一向基金會繳納基金費,用於支持和推動隆安整體的建設和發展。但是,這一舉措收效並不明顯。

如何更新制度?劉曉明想到的是“放權”。劉曉明跟徐家力說:“理事長和秘書長我們都不要做了,總所全部讓出去,讓分所主任去做。”徐家力表示認可。

作為老一輩管理層的核心,徐家力對律所傳承看得很透徹:“年輕人想法多,對律所事務上心,我們就應該支持他。一代人就做好一代人的事情,老一代創立事務所這樣一個平臺,完成了一定歷史積累,未來隆安的壯大就該交給更有激情、能力與心氣的年輕人。”

分所主任的主導權增加後,基金會果然活躍起來,徹底解決了總分所的關係問題。劉曉明說:“律師事務所的發展是這樣的,權力抓得越死,越像一潭死水,你越放開,越有生機勃勃的活力,奧妙就在這兒。”到2015年底王丹接棒後,隆安已經形成北京總所管行政、發展基金會管業務及品牌發展的“聯動機制”。

「中國律所40年」隆安:千人老牌大所,如何順利實現迭代?(精華版)

劉曉明成為主任後,徐家力、丁朋等前輩合夥人不僅全面放開管理權限,在發展基金會等問題上也時刻支持他;為了建立王丹的領導力,自王丹當選主任,師父李大中就堅守在管委會,“扶君上馬,再送一程”;在劉曉明、王丹請教管理事務時,老一輩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新老管理層的平順交接,充分激發了後起之秀的建設熱情,他們的創造力給隆安帶來了顯著變化:

「中國律所40年」隆安:千人老牌大所,如何順利實現迭代?(精華版)

2019年11月8日,新建成的北京國際俱樂部大廈正式啟用,隆安整體入駐新址8樓。此前,隆安已經在國際俱樂部二層老樓辦公超過22年,一再擴租的老樓也無法再滿足隆安日益增長的體量。但在決定“上樓”前,隆安卻對“往哪搬”有過一番討論。

務實的老一輩合夥人相中了華僑村前的一座獨棟小樓,比起後來選擇的國際俱樂部新樓,不僅面積更大,租金也更低,性價比高。但青年合夥人們更傾向選擇新樓,從提高品牌形象、增強競爭力等方面陳列理由。

對於分歧,管理層並沒有一刀切,而是徵求每個隆安人的意見,最終讓大家達成了一致意見。“上樓”的事兒就這麼定了,但多出來的租金成了難題——新樓的租賃成本達1200多萬,比原先翻了一番還多。

“七匹狼”之一的黃永慶得知後特地給王丹打了個電話:“明年租金成本要漲不少吧?”

王丹坦誠相告:“是的。”

黃永慶便說:“我助理跟了我十幾年,也該讓她申請個高級合夥人了。”

言外之意很簡單:自己的團隊多分攤一份成本。這份雲淡風輕的支持讓焦頭爛額的王丹深受感動。這正是隆安人多年相處下來的默契與信任,不道破,但彼此都懂。

在隆安一以貫之的“人合之道”理念下,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無論是初創期三位創始合夥人的精誠合作,還是“七匹狼”時期合夥人們的相互信任、相互擔當,抑或是新時期全所律師們的上下一心,這種集“貴族精神”與“江湖義氣”與一體的“人合”體現在方方面面。

隆安“七匹狼”就是“貴族精神”與“江湖義氣”的典型聚合:徐家力聰明睿智,格局高遠,諸多往屆年會的預言後來一一應驗;李京生治學嚴謹,情感亦豐富內斂,會因好的藝術作品而動情流淚;李大中熱情仗義,是隆安各類風波中的“定海神針”;黃永慶溫文爾雅,有儒將之風;張炳崑沉穩厚道,平生從未與人交惡;丁朋爽朗豪放,待人以誠;陳旭勤奮好學,用兩年時間追趕上因在國外錯過的八年。七人七個樣,卻是一水兒的高學歷、重情義。

沒有老一輩隆安人的深厚積澱,隆安不會有薄發的底蘊;沒有新一代隆安人的進取創新,隆安不會有破局的契機。新老隆安人的團結融洽、薪火相承,讓隆安在原先的“人合”基礎上向“一家人”的目標越走越近。

「中國律所40年」隆安:千人老牌大所,如何順利實現迭代?(精華版)

管理層的交接只是一個楔子,站在當下的時間節點,隆安對於未來3-5年有著更為具體的思考與規劃:

「中國律所40年」隆安:千人老牌大所,如何順利實現迭代?(精華版)

時間拉回到1994年,劉曉明還在西北政法大學攻讀經濟法,王丹則在遙遠的大連緊張地準備著中考。拎著包的李大中走進北京匯園國際公寓的一個小套間,正式開始與徐家力、李京生一同執業。命運默不作聲地穿針引線,將他們乃至每一個未來的隆安人緊緊繫在了一起。

這是隆安的起點,也是未來的序言。

「中國律所40年」隆安:千人老牌大所,如何順利實現迭代?(精華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