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家是什么?

疫情,仍然在蔓延,一边是隔离,一边是封锁,但我们却有机会和父母共处一室,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再一次感受到家,距离上一次感受到家,可能也是很多年前再也回不去的童年了,就像导演侯孝贤的作品——《童年往事》他用他自己真实的经历,把自己的童年拍成了电影,

告诉我们家是什么。

《童年往事》——家是什么?


家,应该是漂泊之后停歇的港湾。

男孩阿孝咕的父亲年轻的时候经商没有什么头脑却热爱读书,后来考上了中山大学,便带着妻子梅芳和祖母从大陆迁到台湾工作,并养育了五个孩子。但是父亲一直患着肺炎,为了不把疾病传染给孩子们,他常常把自己的物品与孩子们分开,又很少和他们亲近,这塑造了父亲一副严肃又冷漠的形象,祖母一直希望能够回到大陆去,但是随着孩子们长大,她渐渐沉默在榻榻米上,直到悄无声息地死去。阿孝,喜欢在大树下藏东西,和弟弟一起集邮,用水淋浴洗澡,在家门口的大树打陀螺。日子变成过去,一家人什么也不奢求,就这样安定在了台湾。

阿孝的故事和我们每个人没有什么不同,我们的父母闯荡一生,从青涩单纯到须发斑白,好不容易打拼出来一席家地,搭起灶来,热汤热饭,早出晚归,养儿育女。但就是这样的小家,暖暖地填满了我们的胃,又装下了我们的梦乡。漂泊奋斗之后,家就是港湾,每一艘小船都将享受它的静谧安详,港湾照见我们经历的星辰大海,等待着儿女们准备好后的归来与出海。

《童年往事》——家是什么?


家,是生死的巢穴。

阿孝的兄弟姐妹在家里出生,长大,母亲一遍又一遍地讲述孩子们的过去,弟弟阿忠体重只有39公斤,当不了兵,但是阿孝的身体很好,母亲说:“生阿孝的时候早产,回来又要煮饭洒水,生阿孝的时候则不同了,那时家里有钱,又有牛奶喝。”

父亲则最早离去,一天夜里,他在藤椅上短了气,等孩子们发现,叫来医生,只得到一句:”对不起,没办法了。”孩子们安安静静地守着灵,父亲的体温一点一点消逝,一个家里的顶梁柱,说走就走了,母亲还是控制不住地冲向灵体,一遍一遍喊着“分明”——那是父亲的名字。

《童年往事》——家是什么?


母亲在孩子们正青春韶华,却得了喉癌,劳累一生,为照顾家庭操劳一生的她本在孩子们面前那么强大,却突然也只能无力地跪在榻榻米上,咳到气尽脸白,直到入了棺材。

阿孝说祖母去世的那一个月一直躺在榻榻米上面没有起来过,直到蚂蚁爬上祖母的手背才知道祖母已经去了。老人们经历了儿女的婚姻生育,有的却也要残酷地参与儿女的生死别离,最后落得一个孤单,落得一个平淡苍白的眼神。那眼神是对人生的看尽。

一代人来了,一代人又离去,家,是一个随时在更替生死的地方,即使不愿意,即使痛苦。但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了里珍惜值得珍惜的人。不要去抱怨那些我们无法掌控的死亡,我们的血液和精神永远是鲜活的,流淌着家风,记忆着一代又一代人,继续生活,让生死的巢穴诠释爱。

《童年往事》——家是什么?


家是谎言遗憾与痛苦的包容所。



阿孝偷了母亲的钱,埋在大树下,向母亲坦白之后钱却不见了,母亲不信她,用藤条拼命地抽打阿孝,阿孝苦不堪言。

姐姐的成绩一直很好,明明可以上学,但是家人却没有同意,而是让弟弟们去上学。这成了姐姐一生的遗憾,直到最后嫁人,离开原来的家。

母亲也说过自己年轻当老师的时候有个男同事很谈得来。但是不敢和爸妈讲……

萧伯纳说: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

在社会上,我们不得不为了工作和人际关系疲倦地给自己戴上面具,枷锁和镣铐。但家,始终是那个能让我们放下面子呈现真我的地方,我们不必“做作”不必点头哈腰,不用送礼领导,我们有时调侃爸妈又落后了,或者厌烦孩子的顽皮,也许还会不顾形象地来上一个“葛优躺”

这一切的任性都来源于家的包容,都基于我们深知爱我们的人能够原谅,也因为我们爱我们的家人。没有缺点,没有争执,正襟危坐,完美无缺的不叫家,叫会议室。

《童年往事》——家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需要家?

家庭具有两大基本功能——繁衍生息和经济合作

对于很久以前的人而言,独立生存是极其困难的,所以建立家庭也就渐渐成为了一种自然选择。但是除了这方面的物质需要以外就是精神需要。我们被父母养大,逐渐滋生出依赖感,家庭是能够给我们安全感的地方,因为只要是人,就有支持,归属和安全的需要。

支持,能让我们敢于实现自己的价值,直到人生价值的意义。归属,就好比一张地图,让我们定位自己,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就不会恐慌和迷茫,安全是人生安全,年少弱小有人照顾,年老脆弱有人送终。



《童年往事》——家是什么?


家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传统的家庭模式已经不是唯一选择,据统计,目前中国有百分之36的女性不愿意结婚。为什么大家都渐渐不愿意组建家庭了,尤其是女性们。随着社会思潮的逐渐进步,男女平等得到提倡,女性主义也获得宣传,女性越来越有能力养活自己,但是与传统家庭模式冲击的正是女性独立的生活方式,在《童年往事》里,姐姐被劝说读书对女孩子没什么用,只要做好“灶头镬尾,针头线尾,田头三尾”如果一位女性选择了更加偏向个人发展的生活方式,她在工作的专注,不可避免会影响到生育。现在也存在这样的社会现象,职场因为担心女性会有怀孕的情况影响工作便不给予要旨,为了追求更好生活的她们就只能选择先奋斗,再组建家庭,传统的男性思维,则需要通过男性自己赚钱养家,女性依附,成为家庭主妇来彰显自己的男性气质。这其实是一种十分畸形的自我满足,剥夺了女性的经济权力其实间接地控制了她们。

《童年往事》——家是什么?


在当今,与时俱进的家庭,不应该畸形地要求这种男女分工,而是应该在充分考虑双方事业想法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夫妻直接能够互相扶持理解的家庭组建方式。《童年往事》里父亲也支持过母亲的教师职业,而母亲为了家庭也做了妥协,搬到台湾服侍父亲20年。即使是侯孝贤那个年代毋庸置疑的传统家庭也是健康和谐的。




《童年往事》——家是什么?


《童年往事》能给当今处于疫情下的家庭相处提出哪些建议?

珍惜当下,所谓的珍惜当下不是要每天都对父母孩子说我爱你,而是为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包容她们的小缺点,一家人互相学习和进步。父母可能对于病毒不甚了解,但不要学网友嘲笑和调侃,耐心地教会他们口罩的使用,基本的防护技巧,就如同儿时牙牙学语父母的千百次耐心。问问家人想吃什么?一起动厨,一起做室内互动,和家人认真度过苦难还存有幸福就是珍惜。

《童年往事》——家是什么?


认真生活,不要因为疫情造成的恐慌就消沉颓废,利用好时间,与家人一起学习进步。电影里阿孝没有因为父母去世就消沉,他渐渐转变了幼稚的血气方刚,开始承担一个男人的责任。




《童年往事》——家是什么?


了解沟通,也许因为我们长大了,很多心事不愿意说,或者说的时候也只是向父母倒苦水,倾听父母还是必不可少。阿孝的姐姐总是和母亲还有兄弟姐妹们聊天,她甚至倾听母亲对于过去未成眷属男同事的遗憾。好的家庭一定是相互的馈赠,试着避开锋芒,问问家人想要什么,又被什么烦恼,当那层隔阂的墙被打破,我们能获得一种家庭里实实在在的安全感放松感

《童年往事》——家是什么?


《童年往事》是一部看起来会觉得沉闷的片子。稚嫩的孩童少年,以及不过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庭生活,长大,老去,不舍,独立。白色的衬衫,榻榻米的日式小家,家门口附近那棵好像一点也没有变的大树,。这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平淡和冗长,可这就是家啊,我们一点点长大,老去,想念,又怀念无比的家和童年搅合在一起,渐渐成了乡愁。

《童年往事》——家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