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是"拖"出来的,爱吃3种食物的人,容易心梗,具体指的什么?

用户3522457838295144


心脏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坏死。这就是心肌梗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梗!

心梗是很危险的,如果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脏就会停止工作。就像一辆汽车,引擎坏了,车也就废了。

心梗的常见症状包括胸闷,气紧,出汗,乏力,胸前不适,胃部难受,还可以牵涉颈部,下颌以及肩部。

男女症状不太一样。出冷汗,左臂不适在男性更为常见。

大约一半的猝死于冠心病的男人之前都没有任何症状。也就是说即便你没有任何症状,你仍然可能患有心脏病。

心梗,有5个高发时刻:

1、喝酒时

吃饭时喝点小酒是不少人的习惯,但酒精很容易引起大脑兴奋,使心率处于加快的状态,血压升高,诱使心律失常。

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者,则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或者急性心肌梗死。

2、洗澡时

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会使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

很多老人出现心脑血管疾病,都是因为长时间呆在缺氧密闭的环境下,容易引起大脑心脏缺血,从而导致心梗。

3、起床时

早晨起床时,人的状态从半休眠苏醒,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流加速,很容易使已老化的心脑血管破裂,粘稠的血液容易形成血栓造成栓塞。

所以,身体从平躺到站立时,会出现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头晕的现象。

4、打呼时

睡觉打呼噜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高危性疾病。

在睡眠过程中,会反复出现呼吸暂停,使全身间歇性缺氧,增大心脏负荷,使血压波动,伴有低氧血症和心肌耗氧量增加情况,从而会导致夜间急性心肌缺血,严重会诱发心肌梗死。

5、上厕所时

不少中老年人大便往往不太通畅,当用力排便时,腹部内压会增大,血压迅速上升,心率也会相应加快,这都会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梗死亡。

冠心病患者以及中老年患者在如厕时切勿用力过猛,当大便不通畅时,可借助药物辅助。

心梗多是"吃"出来的,爱吃3种食物的人,尤其要当心

1、奶茶

奶茶里面含有非常多的奶精,而奶精里面有很多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对人的心脑血管产生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喝多了奶茶对人的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好处。

反式脂肪酸主要产生于植物油的氢化过程,它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是引发血压升高、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元凶。

2、动物内脏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吃动物的内脏,而像夫妻肺片、毛血旺、溜肥肠、卤煮、羊杂汤等,都是用动物内脏来烹饪的。

但是动物内脏口感虽好,却是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胆固醇含量是瘦肉的3~4倍。一旦摄入太多,就会导致血胆固醇含量骤增,血液黏稠度升高,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易发生心梗。

所以,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对于这类食物还是要少吃。

3、加工肉类

加工肉类食物,一般都是经过风干、烟熏、腌制等处理,为了提升口感,延长保存时间而制作的,比如腊肠、培根、火腿等。

这类食物相比"先吃先买"的肉类,更加没影响,且含有更多盐分,会增加血管的伤害。

对于50岁人群,每天每多吃50克加工肉类,冠心病风险会增加47%,糖尿病风险会增加65%。

预防心梗,养好心脏,做到四个“勤”!

1,勤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研究表明,每天喝6-7杯水 比喝2-3杯水,发生心血管意外的概率更低。建议每天喝水量至少1500毫升。

除了白开水之外,平时也可以喝点野樱莓茶水。野樱莓的特点是富含花青素,其含量甚至高过蓝莓。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花青素的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肌梗塞等重症疾病。

将野樱莓泡水代茶饮,可有效防止老年人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并因此减少罹患心肌梗塞的风险。

2,勤吃蔬果

新鲜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粗纤维,为身体提供更多营养,利于保护血管。

杨梅是纤维素与铁质的出色来源,并且研究表明经常吃一些杨梅能够降低血液中LDL胆固醇水平,因而杨梅也是心脏的益友。

苹果是一种我们最常吃的水果,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经常吃苹果或喝苹果汁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得以明显下降。

3,勤补α-亚麻酸

α–亚麻酸是被推荐用于冠心病死亡二级预防的一种营养物质。

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显示,补充α–亚麻酸可降低冠心病相对风险和心源性猝死风险。

同时,α-亚麻酸还可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血栓的形成,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几率。

秋苏籽油,是一种天然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其含量可达67%左右。可每天食用5-10ml,补充好人体所需的α-亚麻酸。

4,勤晒太阳

《英国医学杂志》曾发病一项研究发现,维生素D含量低的人群罹患心脏病、心力衰竭和中风的风险更高。

研究也证实,在紫外线比较缺乏的冬季,患心肌梗死的病人会明显增多。

所以,适当晒晒太阳有助于维生素D变得更加活跃,有助于使体内炎症减少,对血管健康更有利。

晒太阳时,将双手朝向阳光,或抬起双手,手掌向着阳光。

经常晒手掌,能起到缓解疲劳以及帮助睡眠的作用。

手心,最重要的穴位是劳宫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经常按揉此穴还有清心安神的作用。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柠小檬要瘦到难以置信


心梗是“拖”出来的,这种说法并没有错。其一,如题主所说,心梗是由于心肌细胞长时间缺血、缺氧,造成心肌坏死;其二,当心梗急性发作时,对治疗的时限要求也很高,早一分钟抢救,就意味着患者离死亡远了一步。

心梗的“元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血脂斑块堵塞我们的冠状动脉,而冠状动脉是营养心脏的主要血管。当其堵塞超过50%时,产生临床症状,堵塞达70%-75%时,会严重影响血液供应,也是临床支架的指征之一。


心梗的发作

心梗的发作通常会有一个由轻到重的轨迹,但是很多人在轻度时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疾病的进展。

通常心梗发作前会有不太明显的“缺血”症状,比如阵发性心痛、心悸、乏力。很多患者会出现心绞痛的典型症状,这时说明心肌的“一过性缺氧”。如果这时能够及时注意,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症状会得到明显控制。

危险因素包括情绪激动、过度劳累、高脂饮食、吸烟、饮酒,以及拒绝治疗,使病情加重。

心梗发作时,除了患者的自身体验外,心电图也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但一部分病例由于病情变化初期,需要急查心肌酶才能发现明显变化并确诊。

心梗很危险,但是可能我们不知道,心梗所带来的并发症更加危险,包括导致脑栓塞、心脏破裂等,都容易出现致命危险,综上我们确信,心梗的确不该“拖”。

心梗的饮食禁忌不止3种,常吃哪些食物,容易导致心梗的发生

一,就是我上文中说到了高脂饮食。禁忌富含胆固醇高的事物,如动物内脏、蛋黄、肥肉等;此外还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如花生油、橄榄油、葵花籽油等。这些食物会加重灌装动脉斑块的形成,使管腔狭窄。

二,高糖、高热量饮食:如碳水化合物、蛋糕等甜品。这些食物会使血流减慢,增加堵塞的风险;

三,吸烟、饮酒:吸烟会使我们的血管发生痉挛,造成短期缺血,饮酒则容易增加高血压的风险,使血管持续扩张状态,最终导致血管弹性下降,加重梗塞的发生。



四,即使是相对安全的事物,也要注意不能过量。心梗的病人最好不要吃太饱,这样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加重缺氧的症状。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将持续更新相关医学问题


汐炜医生


《美国医学会杂志》称,高达45.4%的心血管代谢疾病死亡与饮食不良习惯有关。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心梗作为典型的心脑血管疾病,也不例外。


1.高盐食物。21.4%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与盐摄入过度相关。过量钠盐会导致人体出现高血压、水肿等症状。以腌制食物、加工肉类等为代表的高盐食物,不仅钠盐含量超标,还含有大量的防腐剂,长期食用会加速皮肤衰老速度。

2.高油食物。除了高盐食物外,高油类食物也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当人体内摄入过多油脂类食物后,会造成血液粘稠,血流减慢,加重心脏负担,从而对心脏造成危害。

3.高糖食物。含糖饮料与 10.8% 的冠心病、14.8% 糖尿病死亡相关。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将导致人体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从而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小周老师说保险


心梗是常见的心血管意外事件,它发病一般较急,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心梗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而且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心梗是"拖"出来的,爱吃3种食物的人,容易心梗,具体指的什么?

心梗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生活模式的改变,心梗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听说的很多年轻人猝死的发生主要原因其实就是突发心梗导致的。因此,对于心梗的预防,高危人群一定要警惕。

1、心梗的饮食诱因:心梗的发生除了与年龄、遗传等因素相关外,还与人们长期不当的生活方式相关,其中就包括饮食因素。心梗高发于老年人群、肥胖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等,心梗发生最基础的病理因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不当的饮食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诱发肥胖、三高的高危因素。

可增加心梗发生风险的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这些食物都属于高热量食物,不仅会导致肥胖,还可导致高血脂,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诱发心梗,其中就包括动物脂肪、动物肝脏、油炸食物、火锅等;高盐食物,会导致高血压,增加心梗发生风险,常见有腌制食物、酱制品、熏制食物、烧烤等,其中多含有隐形盐;不当的饮食习惯,包括暴饮暴食、饮食过饱、狼吞虎咽,饮食不规律,经常吃夜宵,晚餐吃太饱等习惯。

2、心梗的预防:心梗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不当的生活方式相关,尤其是年轻人群,必须提高警惕,及时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

首先,饮食应注意以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低盐、低糖为原则,少食动物性食物、油炸食物,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等,避免暴饮暴食、饮食过饱等不良习惯;避免久坐不动,加强锻炼,坚持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避免长期熬夜、过劳,规律作息、劳逸结合;避免长期压力过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注意防止寒冷刺激、剧烈运动、情绪过激、便秘过度用力等可致心梗发作的高危诱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