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封丘縣地處河南省東北部,新鄉市東南隅,與古都開封隔河相望,全縣總面積1225.5平方公里,轄19個鄉鎮,609個行政村。封丘是全國農業綜合開發策源地、全省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金銀花原產地、全國樹莓種植第一大縣、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中科院與省政府合作項目“高產高效現代農業示範工程”核心示範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是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樹莓之鄉、中國金銀花之鄉、相思之鄉。關於封丘19個鄉鎮你真的都瞭解嗎?

城 關 鎮

城關鎮是封丘縣委和縣政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信息、交流中心,也是人流、物流、產業集聚地。城關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東距大廣高速10公里,西距京珠高速40公里,南鄰蘭原高速連接線,省道S277、311穿縣而過,永定線縱觀全境。城區主次幹道130餘條。 城關鎮將建設成風景美、街區美、功能美、生態美、生活美的宜居城區。

一個縣的治所(縣政府所在地)通常都設在縣域內最大、最發達的居民集中地。古代的時候,通常在縣治所的地方修築城牆,有的還在外圍修築郭(外城牆)。由於進出縣城必須通過城門(關),所以人們習慣把縣城所在的地方叫城關。新中國建立後,有不少縣使用“城關鎮”作為縣治所在地(縣城)的行政建制正式名稱,封丘也不例外。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居 廂 鎮

居廂鎮位於封丘縣城北10公里處,全鎮轄19個行政村,1974年正式成立居廂公社,1984年更名居廂鄉,2014年撤鄉建鎮。居廂鎮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毗鄰省道S213封黃公路、環縣趙陳公路貫穿東西,是縣北鄉鎮的重要交通樞紐。

居廂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周定王二十一年(前586)晉景公召齊、衛、朱、杞等9國諸侯在鄭地蟲牢開會,即歷史上有名的蟲牢會盟。蟲牢又名桐牢亭,俗稱桐窩。春秋時屬鄭地,今居廂鄉桑村東北牢坑為其遺址。蟲牢原本是塊平地,因為這次會盟,戰車和馬隊的往來馳騁,蕩起了漫天塵土,這些塵土被風吹散,會盟後,蟲牢一帶竟成了坑,故稱牢坑。這次會盟跟歷史上的其它會盟有點不一樣,其它會盟有的是為了爭奪霸主,有的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而談判。這次會盟更象是現在的軍事演習,只為顯示實力,或者說炫耀武力。

據傳,五代時村西北有一紅沙寺,有一逃荒的外鄉人住在寺內西廂房裡。後來,這人在當地成家,隨著家人不斷增多,在寺東南發展成村,為感念寺廟收留之恩,把村名叫作居廂。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應 舉 鎮

應舉鎮位於封丘縣城西12公里,西與延津縣、原陽縣交界,東距封丘縣城12公里,全鎮區域面積96.4平方公里,耕地10.7萬畝,總人口5.5萬,下轄55個行政村,其中有一個回民自治村。鎮區面積3平方公里,鎮區人口1.2萬口人,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傳統的勞動力大鎮。鎮域內有G327、S227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優越,素有“封丘西大門”之稱。

相傳:宋朝年間,該地是當時文人進京趕考途中的落腳點,在該地落腳休息的文人考試後均榜上有名,中得舉人,因此得名應舉。還有一個說法,說是村中有唐時建造的應舉寺,村以寺名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應舉合作社是中國第一合作社,時任社長崔希彥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併到主席家中做客。1958年4月15日,毛主席以《介紹一個合作社》這一著名篇章,向全國推薦了一個合作社—應舉社,高度讚揚了應舉人民艱苦奮鬥,戰天鬥地,改變一窮二白麵貌的革命精神,成為當時全國農村、農業戰線上的一面光輝旗幟。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嘉聯農林生態園2017年成功掛牌國家3A級旅遊景區,大力發展油用牡丹、避雨葡萄等農業產業,結合鄉村生態旅遊,規劃實施200公里自行車漫遊綠道建設,積極打造生態休閒特色小鎮。

留 光 鎮

留光鎮地處封丘縣境東部,距縣城18公里處,距新鄉市85公里,鎮政府駐地在留光村。北鄰趙崗鎮,東臨起重之鄉長垣縣,東南與黃陵鎮接壤,南、西南界潘店鎮,西與馮村鄉相接。境內大廣高速、省道213貫穿南北,其中大廣高速封丘服務區設在該鎮周莊村,交通十分便利。天然渠、十一支流經該鎮,轄區水資源較為豐富。

留光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美麗的傳說。據傳,漢光武帝劉秀北征王郎時曾駐兵於此,故名。曾名留光店,留光集。另據《後漢書》記載:東漢20年,光武帝東遊曾駐這裡,賜名“劉光”,後演變為“留光”。境內存有青堆遺址,息氏墓、蛤蟆塌氣坑等古蹟。青堆遺址為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器物有石器條紋、方紋、陶罐、陶甕、蚌鐮等。2010年9月成功實現了撤鄉建鎮,留光鄉改名為留光鎮。留光鎮還是國球世界冠軍劉國樑的故鄉、中華名吃蕭記燴麵發源地、生命之果樹莓的原產地。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黃 陵 鎮

黃陵鎮位於封丘縣城東南部,鎮政府駐地黃陵村距縣城23公里。東北與長垣縣惱裡鎮、魏莊鎮接壤,東鄰尹崗鄉,南鄰李莊鎮,西鄰潘店鎮,北鄰留光鎮。鎮域南北長約12.5公里,東西寬約5公里,區域面積53.13平方公里,鎮區面積4.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萬畝。從鎮區到大廣高速8公里,到106國道5公里。黃陵早在夏商時期就有記載。公元前16世紀,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第一次戰例,即湯伐夏的“鳴條之戰”遺址就在今黃陵鎮境內。現在的黃陵鎮平街村,為春秋時衛的阜邑,稱為平邱,曾因公元前529年十二諸侯在這裡參加兵車之會而得名。解放前黃陵鎮以東西街為界,南歸開封縣,北屬封丘縣。1947年建立曲河縣人民政府,黃陵歸屬曲河縣,1949年曲、封兩縣合併,歸屬封丘縣第八區。1958年成立黃陵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黃陵鄉,1992年撤鄉建鎮。黃陵集是封丘縣較大的集市,素有“小香港”之稱,是封丘、長垣、蘭考、東明四縣邊界的貿易中心。

據傳,明初山西移民在黃土陵上建村,故名。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近幾年,隨著工業、企業的發展,第三產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隔天都有集市,周圍多數鄉鎮的商業、農資產品在此匯聚,成為本鎮及周圍地區的物資集散地。近幾年來,特別是2015年到至今,黃陵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經濟建設也取得了較大成就,第一產業穩定增產,第二產業迅速崛起,第三產業欣欣向榮,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黃陵鎮是全國重點鎮,河南省第一批重點示範鎮,河南省綜合經濟開發試點鎮,新鄉市示範中心鎮。轄區內建有封丘縣起重產業園區和封丘縣環衛產業園區。連續多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目標考核先進單位。

荊隆宮鄉

隆宮鄉位於河南省封丘縣西南部,距縣城15公里,東與陳橋鎮相連,南與開封隔河相望,西與原陽縣接壤,北與城關鄉為鄰。全鄉總面積126平方公里,總人口64178人,耕地8.59萬畝,轄38個行政村。

荊隆宮鄉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黃河溢口,以荊條塞之,豐隆而起,稱荊隆口。後人修宮敬奉,名荊隆宮,村以宮名。荊隆宮鄉人民政府駐此。周穆王曾遊此地,春秋時為“黃池”。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在此大會諸侯,與晉爭做盟主,成為歷史上著名的“黃池會盟”。歷史傳說“鍾鑾夜語”,發生在後鍾鑾城村。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閆立品為荊隆宮仝蔡寨村人,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金不換出生於後鍾鑾城村。洛寨村雜技人員遍佈全國,被譽為豫北“雜技之村”。

“鍾鑾夜語”為封丘八景之一,據記載:鍾鑾城於元朝至元十四年(公元277年)十二月,位置在汴梁路封丘縣北岸新建的水睦糧槽轉運碼頭,名叫鍾鑾驛,後因居民增多,變為鍾鑾城。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陳 橋 鎮

陳橋鎮位於封丘縣城南16公里,南臨黃河,區域面積118.5平方公里,轄46個行政村。陳橋鎮是封丘縣的石榴、水稻主產區、其中陳橋石榴在2006年被評為河南省名牌農產品。1975年設陳橋公社,1983年改鄉。2001年撤鄉設鎮。2005年,撤銷司莊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陳橋鎮管轄。

陳橋鎮歷史底蘊厚重,自然資源豐富。陳橋始建於五代,後晉時已有其村,相傳,有一小橋失修,陳姓捐資修復,故名陳橋。後周時,設驛站,名陳橋驛。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開創宋朝,史稱北宋。近年來,陳橋鎮黨委、政府抓住國家大力發展旅遊事業這一難得機遇,經過調查論證,確立了充分挖掘和發揮“宋太祖黃袍加身處”的歷史優勢,積極展示千年古鎮的厚重風貌。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陳橋鎮東湖溼地是新鄉國家級鳥類溼地自然保護區,南依黃河古城控導工程黃河大堤,東越大廣高速開封黃河大橋引橋,總面積有22780公頃,其中陳橋鎮境內3360公頃,溼地,像一顆珍珠,鑲嵌在天上黃河地段的北岸,這裡棲息著青頭潛鴨、震旦鴉雀、白鷺、蒼鷺等瀕危珍稀鳥類,青頭潛鴨全球不到500只,東湖溼地就有24只,目前陳橋東湖已發現鳥類共計156種,被譽為”鳥類的天堂”,在東湖野生獸類有12種,植物745種。陳橋鎮東湖景區蒲草茂盛,蘆花飄香,水美魚肥,百鳥歌唱,美麗的鄉村風光吸引著眾多遊客,陳橋村南有母親河黃河蜿蜒流過,風光無限,使陳橋發展鄉村旅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

趙 崗 鎮

趙崗鎮位於封丘縣東部太行堤畔,距新鄉市區75公里、開封市區50公里,距封丘縣城18公里,距長垣縣城8公里,大廣高速公路穿境而過、S213與G327縱橫交叉穿越境內,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非常便利。被譽為封丘“東大門”。趙崗鎮革命歷史悠久,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一九四零年六月十五日深夜建立了豫北第一個黨支部—中共長封邊杏園支部。張經任支部書記。全鎮總區域面積77.1平方公里,其中鎮域面積10平方公里,轄39個行政村,5.85萬口人。據傳,明朝時,趙姓在土崗上建村,取名為“趙崗”。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黃 德 鎮

黃德鎮地處新鄉、安陽兩市及延津、長垣、封丘、滑縣四縣交界,是封丘縣的北大門。鎮域面積為58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耕地面積5.8萬畝,人口3.9萬。新長北線(省道308)橫貫東西,封黃公路(省道219)連通南北,北有長濟高速入口,東距大廣高速4公里,西距京珠高速40公里,封丘縣唯一的火車站(新荷鐵路蔣村站)位於轄區內的蔣西村,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黃德鎮的黃德村,開始時是以黃姓建村起名,叫黃村。後來改作黃德,意思為黃姓有德,所以就叫成了黃德。黃德鎮民風淳樸、人民熱情勤勞,鎮區規劃建設完善、環境優美、生活服務機構完備、功能齊全。新時期、新挑戰、新發展,黃德鎮人民在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正以滿腔熱情投入到和諧、美麗黃德的大建設中。

馮 村 鄉

馮村鄉位於封丘縣東北部,距縣城9公里,全鄉區域面積51.2平方公里,人口4.07萬人,轄31個行政村,全鄉民族為漢族。據傳,明洪武年間馮姓從山西洪桐縣遷此落戶,建成村莊,故名馮村。天然渠,大功引黃工程在馮村境內交叉,水利條件優越。全鄉4.5萬畝耕地,全部實現井渠、機電配套和作業機械化、種植良種化、栽培科學化,是封丘縣黃淮海開發示範鄉之一,沿新 長公路已建成萬畝高效農業示範園區,農業正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馮村鄉交通便利。新長公路南線橫穿全境,韋陳公路縱貫南北,東與大廣高速、國道106線相距8公里。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李 莊 鎮

李莊鎮位於封丘縣城東南35公里處,東、南兩面面臨黃河,區域面積82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25個自然村),其中灘區18個行政村(20個自然村)。總人口4.3萬人,其中,灘區人口4萬人,回族人口4500人。 據傳,李姓最早在此居住,故名李莊。全鎮22個行政村,18個村位於黃河大堤以南,是典型的黃河灘區鎮。據傳,李姓最早在此居住,故名。李莊鄉人民政府駐此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李莊新區位於現李莊鎮政府正北、黃河大堤外側2公里處,總規劃佔地4平方公里,沿尹獐路、油貫路兩側佈局,地理位置優越,可容納5—8萬口人。新區規劃定位:“人文宜居、生態環保、商貿物流、旅遊觀光、和諧發展”。總投資約35億元,建設週期為5—7年。新區交通發達,大廣高速與京珠高速的連接線從李莊新區旁穿過,並在新區設有高速出口,連接線向東延伸與南蘭、日東高速連接,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區位優勢非常明顯。新區向北約2公里與縣起重工業園區相臨,方便了群眾就近就業,為社區發展提供了產業支撐;新區向西近4公里是豫北最大的青龍湖溼地,景色迤邐,生態宜居。李莊新區建成後,將吸引尹崗、黃陵、曹崗三個鄉鎮的周邊村莊向李莊新區集聚,將形成一個集商貿、物流、產業、旅遊、生態、環保的宜居城市,成為帶動封丘東部發展的副中心城鎮。

潘 店 鎮

潘店鎮位於封丘縣城東12公里處,區域面積73平方公里, 相傳,宋樞密使潘美回河北大名路經此地宿店,故名潘店。潘店鎮東接黃陵鎮、南臨曹崗鄉、西通魯崗鎮、北靠留光鎮。封尹公路橫貫東西,S213縱貫南北,大廣高速穿境而過,高速出口距鎮政府僅4公里。2002年潘店鎮被確定為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鎮,典型的農業大鎮,屬革命老區,2005年油坊鄉併入潘店鄉,2010年潘店實現撤鄉建鎮。 相傳,宋樞密使潘美回河北大名老家省親路經此地宿店,故名潘店。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曹 崗 鄉

曹崗鄉位於封丘縣東南部,全鄉共轄25個行政村,總人口3.6萬人,區域面積79平方公里,耕地7.8萬畝。據傳,宋時曹姓在崗上建村,故名曹崗。黃河險工屬歷史老險工,該段歷史上曾多次決口,管理部門稱之為險工。每至汛期,黃河波濤澎湃、濤聲轟鳴、黃河水滾滾東去,在此呈現懸河奇景,頗為壯觀,大有李白筆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氣勢。每至夕陽西照,遠望黃河,又恰似一條金帶橫掛天空。 據傳,宋時曹姓在崗上建村,故名。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青龍湖位於新鄉市封丘縣的曹崗鄉境內,南接黃河,與七朝古都開封隔河相望,東臨豫劇發源地。青龍湖與黃河僅一堤之隔,是清乾隆二十年(1761年)黃河決口時留下的一處自然湖泊,湖水面積2200畝,蓄水量300萬立方米,南北長6.5公里,平均水深2米以上,最深處可達8米,因水深色青,南北狹長,宛如巨龍,故稱青龍湖。總佔地6000餘畝,系黃河中下游和豫北地區最大的天然湖泊。

雄偉壯闊的23道壩,在黃河大堤的內側並排分列著, 像23個彪悍魁梧侍衛,時刻注視著這條桀驁難馴的黃龍。尤其是在汛期,黃河水像是下山的餓虎,咆哮著狂奔而來,每每走到23道壩前,也會收一收暴戾的脾氣,規規矩矩的按照壩指河道而行。人站在壩上感受黃河導控後的溫順,像黃龍被馴服後踩在腳下,手持龍韁,蜿蜒升騰而起,頓有神遊太空之妙。

魯 崗 鎮

魯崗鎮位於封丘縣城東9公里處,明弘治年間魯姓人來此定居,又因此地地勢較高,稱魯崗,全鎮區域面積53.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9萬畝,人口4.03萬人,下轄37個行政村。魯崗鎮西接封丘縣城,東臨大廣高速,南於歷史名鎮陳橋接壤,省道S227公路橫穿全境,與封尹、戚陳公路組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區位優勢明顯。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魯崗鎮是典型農業鄉鎮。近年來,大力推進樹莓、蔬菜、紅薯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周羅文村連續承辦三屆“長壽封丘·樹莓文化藝術節”,該村樹莓種植面積已達300餘畝。

陳 固 鎮

陳固鎮位於封丘縣西北部,明洪武年間陳姓遷此建村,故名陳固。距縣城15公里,西、北邊界均與延津縣接壤,2013年12月撤鄉建鎮,行政區劃61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4.2萬人,耕地7萬餘畝,素有“豫北商品糧基地”、“封丘金銀花之鄉”美譽。縣道陳孫路縱穿南北,趙陳路橫貫東西,“村村通”公路覆蓋全境,鎮政府駐地距新長南、北線分別為5公里和4公里,交通便利。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王 村 鄉

王村鄉歷史文化悠久深遠。漢朝時期就在這裡設村建鎮,東漢時期徐州州官使君廟建在王村鄉,1969年設王村公社,1983年改鄉。因此地王姓人居多,故稱王村鄉。賈王村為鄉政府所在地。地理區位優勢明顯。王村鄉總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萬畝,轄50個行政村,農業人口45417人。有30多個行政村在封丘新城區建設和產業集聚區建設規劃區內,是封丘新城區建設主戰場,是封丘工業發展主陣地。省道219、311縱橫貫穿,距大廣高速封丘口15公里,距新荷鐵路封丘站20公里。工業發展穩中有進。工業生產以農副產品加工、衡器製造、調味品加工等優勢產業為主,特別是衡器製造,發源地就在王村鄉,業務範圍涉及全國各地。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尹 崗 鎮

尹崗鎮位於河南省封丘縣城東30公里處,北與長垣縣接壤,南與李莊鎮相連,西與黃陵鎮交界,東與蘭考隔河相望,轄29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含回、漢兩個民族。全鎮總面積61平方公里,人口3.7萬人,耕地48000畝。鎮政府駐地規劃面積為4.2平方公里,現已建成3.1平方公里。尹崗鎮交通便利,位置優越,位於省道213東10公里處,尹獐路橫穿全鎮南北,貫孟堤從鎮東部穿過。經過尹崗廣大幹群的開拓創新、拼搏奮鬥,目前尹崗鎮已形成以起重機制造、環衛產品、PVC管材、印刷製品四大支柱產業和金銀花、藥用牡丹、核桃、石榴等特色種植產業。近年來,尹崗鎮緊緊圍繞優化結構、壯大規模、提升水平、擴大總量的目標,注重優化投資環境,積極聯繫客商,洽談項目,引資規模、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89億元,同比增長26.5%。

此地尹姓人最早建村。鎮政府所在地現為大莊。傳說,該村史姓人多,又比鄰村大,故名史大莊。後朱姓遷此,史姓絕,改名大莊。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荊鄉回族鄉

荊鄉回族鄉恢復建制於1986年12月,位於封丘縣城西3公里處,311省道東西貫穿,轄5個回族村莊,總人口7005人,村民小組30個,耕地6856畝,區域面積7.72平方公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是豫北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西和應舉鎮相鄰,東和城關鄉相鄰。轄百寺、前荊鄉、白莊、楊莊、後荊鄉5個行政村。封(邱)獐(鹿)公路過境。 目前,全鄉呈現出政治、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荊鄉回族自治鄉鄉政府原駐地為前荊鄉,境內多回族聚居,故得名。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城 關 鄉

城關鄉位於封丘縣中部,東、南、西三面環繞縣城,鄉政府駐地現為大婁堤。原名婁堤,因婁姓人在此居住而得名,後為與東派生村區別,改稱大婁堤,。東與魯崗鄉、馮村鄉,北與王村鄉,西與應舉鎮,南與陳橋鎮、荊隆宮鄉相接,並與城關鎮、回族鄉交錯相鄰。G327國道、蘭原高速、新—長公路、國道106—107連接線、封—開公路、封—尹公路、尹—獐公路均從城關鄉境內通過,國、省、縣級道路呈“米”字形貫穿全境。全鄉區域面積67平方公里,轄48個行政村,5.8萬人,耕地7.1萬畝。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封丘縣鄉名命名主要有四種:地理位置、以姓命名、歷史典故、民族命名。地理位置:尹崗、魯崗、曹崗、趙崗。以姓命名:黃陵鎮、王村鄉、李莊鄉、馮村鄉、黃德鎮。歷史典故:潘店鎮、應舉鎮、陳橋鎮、留光鎮、居廂鄉、荊宮鄉。民族命名:回族鄉。

封丘各鄉鎮概況及名字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