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油燈——邛窯出色作品鑑賞

“你可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從小到大,聽得最多的恐怕就是這句俗語了。省油燈到底是個啥呢?除了經常聽到的那句俗語,好像誰也沒見過啊,沒準跟那“寶蓮燈”一樣,神話裡才有的吧。

直到有一天,在地下沉睡千年的珍貴瓷器——邛窯破土而出,才揭開了一道道神秘面紗。

省油燈——邛窯出色作品鑑賞


省油瓷燈 唐代 成都指揮街遺址出土

邛崍,即古臨邛,一座自古以來被稱為“天府南來第一州”的千年古城,也是才女卓文君的故鄉。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著名的天台山、平樂古鎮等便是這裡得天獨厚的風景名勝,而後邛窯的發現,更是為這裡添上了一張新的文化名片。

省油燈——邛窯出色作品鑑賞

邛窯醬釉癸酉紹興廿三年(1154年)銘文燈盞 邛崍龍興寺出土 邛崍市博物館館藏

邛窯是我國最古老的民窯之一,也是中國彩繪瓷的發源地。然而,這珍貴的瓷器卻在古籍中不曾有過任何的記載,因此邛窯的發現也著實驚天動地了一把,然後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中國的陶瓷史。

經考古發現,邛窯瓷器燒造時代始於南朝,盛於唐,衰於宋,斷於元,前後延續了800多年。自元代斷燒之後,邛窯的燒製技術便逐漸湮沒在了歷史的塵埃裡。後來有民間藝人開始逐步恢復古窯,重拾這門失傳多年的手藝。曾經聞名中外的“省油燈”應算得上是邛窯歷史上最為出色的一件作品了。

省油燈——邛窯出色作品鑑賞

省油瓷燈 晚唐至五代 成都市區出土

油燈是起源較早、用途也非常廣泛的一種日用品。據考古資料記載,早在距今約70萬至2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北京猿人已經開始將火用於生活之中,燈作為照明的工具,實際上只要有盛燃料的盤形物,加上油和燈芯就能實現最原始的功用。

但隨著鑄造技術的不斷提高,燈具亦在逐年發展和演變,同時也體現出了各個時期不同的審美特徵及禮儀風貌。河北平山三汲出土的戰國銀首人形燈和十五枝燈,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西漢龍形燈,河北滿城出土的西漢長信宮燈、羊形燈和當戶燈,廣西梧州大塘出土的西漢羽人燈,江蘇邗江甘泉山出土的牛形燈,湖南長沙發現的東漢臥人形吊燈,山西襄汾縣出土的東漢雁魚燈等等,從歷年出土的燈具便可看出一二。

省油燈——邛窯出色作品鑑賞

邛窯綠釉瓷省油燈 宋代 成都人民公園西幹道工地出土

後來隨著青瓷技術的逐漸成熟,青瓷燈逐漸取代了青銅燈,在民間普及開來。

省油燈一詞最早源自於陸游的《老學庵筆記》,陸游曾經如此讚賞過:書燈勿用銅盞,惟瓷盞最省油。蜀中有夾瓷盞,注水於盞唇竅中,可省油之半。

由此看來,“省油燈”可不是無稽之詞,而它省油的原理則在於此器為碗型夾層,中空,夾層內可注水降低油燈的熱度,減少油的過熱揮發,以達到省油的目的。據記載,邛窯生產的省油燈盞曾在唐宋風靡一時。當時的讀書人貧寒清苦,常常挑燈夜讀,而邛窯省油燈的創造為讀書人提供了不少方便。

也多虧了陸游寫得一手好文章,從此讓“省油燈”紅遍大江南北。可這“省油燈”到底省油還是不省油呢,相關專家也為此特意做過試驗,結果確實是相當省油的,可見古人的思維也是十分超前。

省油燈——邛窯出色作品鑑賞

邛窯青瓷省油燈 宋代 邛崍十方堂邛窯遺址出土

邛崍市博物館館藏

邛窯的省油燈這一創作,集實用性與藝術性於一身,享譽古今中外。這不僅是古代瓷器史的重大發展,也是古代科技與智慧的重要體現,無疑對陶瓷文化、民俗文化、科技文化等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