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中有一種放蕩叫《石門頌》

《石門頌》(全稱為《漢故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後世簡稱為《石門頌》)。是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由當時漢中太守王升撰文、書佐王戎書丹刻於石門內壁西側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隸書書法作品。現藏於漢中博物館。

《石門頌》歌頌了東漢漢順帝時的司隸校尉、犍為(今屬四川樂山)人楊孟文“數上奏請”修復褒斜道的事蹟。整塊摩崖通高261釐米,寬205釐米,題額高54釐米。《石門頌》多用圓筆,逆鋒起筆回鋒收筆,線條沉著勁道,結字舒展放縱,體勢瘦勁,飄逸自然,素有隸書中的草書之稱,是漢隸中的精品佳作。

書法藝術中有一種放蕩叫《石門頌》

石門頌譯文如下:

故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

惟坤靈定位,川澤股躬。澤有所注,川有所通。斜谷之川,其澤南隆。八方所達益域為充。

高祖受命,興於漢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建定帝位,以漢氏焉。後以子午,途路澀難。更隨圍谷,復通堂光。凡此四道。閡隔尤艱。

至於永平,其有四年,詔書開斜,鑿通石門、中遭元二,西夷虐殘,橋樑斷絕,子午復循。上則懸峻,屈曲流顛;下則入冥,傾瀉輸淵。

平阿淖,常蔭鮮晏。木石相拒,利磨確盤,臨危槍碭,履尾心寒。空輿輕騎,滯礙弗前。惡蟲弊獸,蛇蛭毐蟎。末秋截霜。嫁苗禾殘。終年不登,匱餒之患。卑者楚惡,尊看弗安。愁苦之難,焉可具言。

於是明智,故司隸校尉犍為武陽楊君厥字孟文,深執忠伉,數上奏請。有司儀駁君遂執爭,百僚鹹從,帝用是聽。廢子由斯,得其度經。功飭爾要,敞而晏平。清涼調和,烝烝艾寧。

至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漢中太守、犍為武陽王升字稚紀。涉歷山道,推序本原,嘉君明智,美其仁賢,勒石頌德,以明厥勳。其辭曰:

君德明明,炳煥彌光。刺過拾遺,厲清八荒,奉魁承杓,綏億御強。春宣聖恩,秋貶若霜。無偏蕩蕩,貞雅以方。寧靜蒸庶,政與乾通,輔主匡君。循禮有常。

鹹曉地理,知世紀綱。言必忠義,匪石厥章。懨弘大節,讜而益明。揆往卓今,謀合朝情。釋艱即安,有勳有榮。

禹鑿龍門,君其繼蹤。上順斗極,下答坤皇。自南自北,四海攸通。君子安樂,庶士說雍、商人鹹西嘻,農夫永同。春秋記異,今而紀功。垂流億載,世世嘆誦。

序曰:明哉仁智,豫識難易。原度天道,安危所歸,勤勤竭誠,榮名休麗。

五官椽南鄭趙邵字季南,屬褒中晁漢強字產伯,書佐西城王戎字文寶,主。

王府君閔和穀道危難,分置六部道橋。特遣行丞事西城韓朗。字顯公、都督椽,南鄭魏整字伯玉。後遣趙誦宇公梁,按察中曹卓行。造作石積,萬世之基。或解高閣,下就平易。行者欣然焉。

伯玉即日徒署行丞事,守安陽長。

在《石門頌》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特別誇張的筆畫。這種誇張,有如一個人的放蕩。正說明,筆者在創作《石門頌》時,對自己的藝術造就,可以說信心滿滿。

《石門頌》不同於同一時期漢碑的特點。形態千變萬化,流露出的天真是其他漢碑所不能比的。《石門頌》的灑脫、飄逸,就算在當今社會也可以稱之為典範。甚至曾經有書家稱》石門頌》為隸書中的草書,可見《石門頌》的地位之高。

《石門頌》,將隸書的整飭變為靈動,把規整變為奔放,它的筆畫,逆入逆出,含蓄蘊藉,橫畫不平,豎畫不直,行筆處又道勁有力,如挽舟逆行,力逾千鈞。轉折處或方或圓,又往往《石門頌》斷筆另起。筆畫橫豎撇捺粗細變化不大,就是燕尾或捺畫的末端,也不過分加重。其線條之流暢遒勁,在古代刻石中都是不多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