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彈藥消耗分析(上)

數據反映抗戰之艱鉅

現代社會強調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追述戰爭史同樣需要如此。除了頌揚英勇精神,還應有量化分析數據,才能準確反映其全貌。我們說中國戰場作戰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不能只講空洞的定性之辭,而應該認真找尋並研究戰時物資消耗和殺敵戰果,得出的結論才有說服力。

著名戰鬥英雄董存瑞參加八路軍時,發現每支槍只有5發子彈,行軍時為了不暴露彈藥奇缺,戰士們只好將高梁杆掰成一段段的,裝進子彈袋使其顯得豐滿。在整個抗戰期間的敵後戰場這是普遍現象。八路軍到抗日前線時,據統計3萬多部隊(不包括留守人員)只有1萬多支槍,還有些人扛著長矛,每支槍平均又只有30發子彈,隨後因耗多補少還普遍達不到這一數字。

抗戰中八路軍發展到50餘萬人,國民黨當局卻不供給武器,前三年每年只給幾十萬發子彈,平均每個戰士一年只有一兩發!1940年以後,國民黨當局徹底斷絕了對八路軍、新四軍的彈藥供給,解放區槍支彈藥的來源主要靠戰場繳獲,真正是“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由於日軍極為兇悍,即使被包圍也往往會頑抗到最後一槍一彈,戰場繳獲非常不易,只有打偽軍時繳槍繳彈才多一些。後來解放區兵工廠生產的少量子彈,也主要是靠拾回的彈殼復裝,質量很差,只有手榴彈、地雷能保障。

抗戰期間敵後各根據地分散作戰,彈藥隨繳隨補隨耗沒有準確統計。不過,通過各戰略區向中共中央的報告,可概略估算出八路軍、新四軍的子彈消耗約在3000-4000萬發、手榴彈約800萬枚,當時火炮極少可忽略不計。按殺傷52萬日軍和同樣數量偽軍的戰果統計,平均每斃傷一敵軍,消耗約30發子彈、7枚手榴彈。這一戰場彈藥消耗比例之少,在當時世界上是罕見的,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平均斃傷一名敵軍需消耗子彈2000發以上。八路軍新四軍進行的一些主要戰鬥統計,也證實了這一消耗量估算基本準確。如新四軍車橋之戰的統計是:斃傷日軍465人和偽軍483人,共消耗子彈9993發,平均斃傷一敵只消耗12發子彈,是效費比很好的一仗。

據統計,國民黨軍戰時共耗用子彈17.09億發、炮彈959萬發、手榴彈和槍榴槍2359萬枚。國民黨軍抗戰取得的戰果,按蔣緯國的說法是共斃傷日軍85萬人,大致可算出平均消耗子彈200發炮彈12發、手榴彈30枚才能斃傷一敵。侵華日軍官兵普遍承認,戰爭初期其火力強於中國,但是後期“重慶軍“因得到美援,在彈藥投射量上已佔優勢;而“中共軍”的火力一直很弱,不到百米內很少開槍,一且交鋒便馬上抵近射擊、投手榴彈並以刺刀或大刀肉搏,那才是最驚心動魄的生死搏殺!岡村寧次雖堅持反共,但在晚年的回憶錄中講到八路軍,也用“作戰勇政,內部團結”八個字來概括。

物質優勢逞兇一時

戰爭是精神的較量,更是物質的對抗。日本當年敢於猖狂侵華,依仗的是其強大的經濟、軍事力量。近代中國的腐敗落後和積貧積弱,招致了落後捱打的悲慘局面。

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前,日本工業產值為60億美元,中國為13億美元,相差似乎還不太懸殊。但應該看到,日本佔領的中國東北即偽”滿洲國“的工農業產值也供其支配。口本年產鋼580萬噸,年產彈藥可達50萬噸。舊中國沒有重工業基礎,年產鋼不過4萬噸,年產彈藥幾千噸,武器主要靠進口。淞滬抗戰頭一個月,德式裝備的國民黨中央軍火力與日軍相差不多,隨後因希特有意拖延供應,日軍火力便佔了上風。戰爭後期,正面戰場上火力對比中方佔優,不過國民黨軍因總體素質不高仍不能發動反攻。

納粹德國在發動戰爭時,其經濟和軍事實力比不上英、法、蘇這幾個對手的總量,希特勒便採取各個擊破的方式達到速戰速決。德軍閃擊西歐時,陸軍和空軍對英法已略佔優勢,加上戰術得當個半月便擊敗法國結束西線陸戰。1941年6月德國攻蘇前夕,本國和所佔領區的工業產值已經超過蘇聯一倍,鋼產量是3400萬噸對1800萬噸。按希特勒的計劃,消滅蘇聯後,便可佔領英國。屆時德國實力將超過美國面居第一,整個世界就會如同希特勒辦公室裡那個碩大的地球儀那樣,可以由他任意玩弄了!

出乎希特勒的預料,“閃擊戰不僅未能迅速消滅蘇聯,蘇聯人民在勒緊褲帶並全力奉獻下,以不足德國一半的生產力造出更多的飛機、坦克。據統計,戰時蘇聯製造並消耗了1000萬噸彈藥,德國的產量為780萬噸,四年衛國戰爭中,蘇軍向德軍傾了4.2億發炮彈、170億發子彈,1.21億枚手榴彈,還有近300萬噸航空炸彈,共斃傷德軍1300萬人(其中死亡380萬人,傷者中因有人多次負傷有重複統計)。蘇軍平均斃傷一名德軍,要耗費炮彈30發、子彈1300發、手彈9枚和航空炸彈230公斤,據朱可夫回憶,1945年4月16日,蘇軍向柏林發動進攻一天,有98萬噸彈藥傾注在不足百公里寬的德軍陣地上,爆炸力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5倍。這一天縱深10-15公里的德軍陣地終日罩在火海之中,幾乎所有火力點都被壓制,反坦克手都看不清幾十米外的目標,那些剛上戰場的希特勒青年團員,大都被這巨大的震擦嚇得魂飛魄散。蘇聯人民的仇恨化成工業生產能力,一併砸到了法西斯巢穴上。

二戰彈藥消耗分析(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